明天是小年,在農村老家都有哪些習俗?你認為對嗎?

黃曉紅果果



玉觀音50105587


天臘月二十三,我們老家當地有兩大習俗。一個是上午“炸菜”,做扣碗,接“灶王爺”;二,下午做“火燒”以後,帶些火燒去祭祖。這兩件事情,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之中。


炸菜做扣碗,迎接“灶王爺”。

當天可以用發好的麵糊,裹上醃製好的雞、鴨、魚、排骨塊,藕條、幹豆角(扁豆角)、丸子、油條、薯條、花生等等之類的吧!肉食炸完需要上鍋蒸制扣碗,素食炸完有的可以直接食用,有的也要上蒸鍋。這些炸菜,說白了就是過年時候的被菜。比如蒸完做好以後,凍上,客人來了,吃菜喝酒以後,吃飯的時候,上饅頭和蒸幾碗一起上,通常是4~6個蒸碗。


這裡面有意思的是,炸菜撈出來的第一塊,人不能吃,需要敬“灶王爺”,放在鍋臺上,旁邊還要上香。我當初一直認為,僅僅是保佑炸菜順利進行。後來才明白,炸菜本來就是要敬“灶王爺”,因為,民間傳說,今天是送灶王爺去“天庭”的日子,要隆重,讓灶王爺高興,多在“老天爺”那裡美言幾句,保佑老百姓風調雨順,年年有今日。不過說實在話,做出來的美食,都還是我們自己吃了,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一種風俗習慣而已。


打火燒去祭祖。

這種火燒,類似於蔥油花捲。只不過把花捲兩邊用鐵鍋炕的發黃以後,再上鍋蒸制。整熟以後,兩邊金黃色,如同一塊金餅,美味可口。然後母親會撿出來一些,放置在竹筐內,用白布蓋好,旁邊放上我和父親打好的“火紙”(紙錢)、鞭炮和一些點心、水果,然後父親帶些我們兄弟去祭祖。

祭祖主要表達奠懷先人的意思。按照最早的祖墳,一個個都有去祭祖。小時候就是為了去玩火和放鞭炮,長大以後才明白這是一件莊嚴的事。過年了,明面上是請祖先“回家”過小年,其實在教育後人,不能忘根,更不能忘本。可以說這種祭祖文化,從小耳熟目染的教育人,做人的基本原則——飲水思源,做一位不要忘根的人吧!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兩種習俗,年復一年,當地人一直在傳承著。我認為這種習俗能夠流傳下來,無論是現實意義,或者是精神意義,都得到我們當地人的認可,是很有意義的事。


三農的高度


老家的習俗自從小時候就記得,臘月二十四小年就殺年豬,因為從今天開始就過年了,喜氣慶祝!所以稱為殺年豬,還有炸肉丸,炸藕夾,炸麻花,炸餃子,蒸魚糕,打年糕,打餈粑等等,親人鄰居都互相幫助,熱鬧非常!現在可能淡化了不少,但各家各戶還是準備的比較充足,小孩特別開心,畢竟過年嘛,比平時要熱鬧多了!


新56327162


明天是小年,在農村有祭灶神的習俗,就是做糖餡作的餅子,我們關中一帶叫糖託託,用來祭拜灶王爺。今年的日曆上顯示2020年1月16是北方小年,2020年1月17是南方小年,我還是頭一次聽說還有個南方小年,不知道南方小年是不是和北方差不多呢?我只記得農曆臘月23是小年要接灶神,做糖包,這一天正好也是我母親的生日,每一年這時候母親都要做好多糖託託,在兒時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美食算是最好的了。


春天裡的小雨173951


我小時候的年還是蠻有年味的,因為可能那個時候家裡窮,一般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會買衣服,然後呢,父母就會帶著我們去挑選好看的衣服,感覺就是那個衣服超級美,還不捨得穿,我們那,過小年要吃餃子,然後要開始打掃房子,在過年前要貼上對聯,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過年還是回家吧,跟家人團聚一下


嘟嘟寶寶鑫


再過幾天就要過小年了,而對於過小年,有些地方的風俗傳統習慣並不相同,這就是中國地大物博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習慣。所謂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從大的範圍上來講,北方地區一般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地區普遍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那麼你所在的農村地區是哪一天過小年呢?有什麼樣的習俗?止茶就說說我老家和我現在所生活地區的一些風俗習慣。

在止茶老家皖西南地區,普遍意義上是以農曆臘月二十四這天作為小年夜。在小年這一天,最大的傳統風俗習慣有兩個,第一就是祭祖。家裡祖先的所有墳地都需要帶著祭品香紙和炮竹去祭奠一番。這兩年農村地區推行文明祭祀活動,因為冬天天氣乾燥極其容易引發山火,造成不可控的損失。記得三年前我們家當地就是由於過年那天祭祀上墳,從而引發了多場山火,最後很多人因此被拘留。所以,這兩年我們當地在推行文明祭祀活動,以鮮花或者是乾花來代替香火炮竹。

第2件事情就是閤家團圓吃小年夜飯。雖然傳統意義上來講,小年夜沒有大年夜那天那麼熱鬧和豐盛,但相比於平時也要豐盛得多。過去農民外出打工的少,基本上到冬天都在家裡面待著,所以小年夜一大家子人也能齊聚一堂,好好吃一個年夜飯,但是現在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面,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或者婦女在老家,他們在小年夜的時候有可能還在外面奔波,沒有回來,所以現在的小年夜沒有過去那麼熱鬧。

而我現在所生活的地區在省城,省城所在地,傳統習俗上是按照北方地區來,過小年的。也就是在農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過小年。現在城市裡面過小年過大年的風俗習慣,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特別之處,在吃穿方面跟往常大體相同,因為現在城裡面的人生活水平比較高,基本上不需要特別隆重,因為什麼東西平時都可以吃的,也不需要特別留到過年的時候才給大家分享。

所以現在在城市裡面過小年,最多就是讓親戚朋友聚到一起,大家湊個熱鬧聚會一下,聯絡聯絡感情,因為雖然很多人可能在同一個城市生活,但是平時卻沒有太多的機會往來,大家平時都很忙,工作也很辛苦,每天回到家又需要照顧家人,所以平時聚會的時間較少,而到了過年過節這樣的日子,親朋好友才能歡聚一堂,這也是過節的傳統意義所在。

另外在很多民間傳說中,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所以每個家庭都會在這一天供奉灶王爺,希望得到他們的庇護,讓家裡來年平平安安,紅紅火火,無災無難。這種傳統的習俗在中國很多農村地區都普遍存在。

甚至我聽說還有一些地方把正月十五當作小年來過,只不過這個傳說我是第1次聽,並沒有太深切的感受,如果您知道有這樣的風俗習慣,歡迎在下面留言補充,說說您對過小年有什麼樣的感受,對農村的一些風俗習慣有哪些很深刻的印象?


三寶媽生活日記


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剪窗花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4、貼春聯 漢族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5、婚嫁 過了二十三,漢族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漢族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漢族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17 瀏覽21092019-01-17

小年有什麼習俗

小年有什麼習俗 祭灶吃糖瓜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這是一首民歌,說的正是祭灶神,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過去,祭灶時都會給灶王爺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種麥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給灶王爺吃了以後,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做報告時多言好事。但是畢竟灶王爺不是人,它不會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後落在了小孩的嘴裡。 貼灶神畫像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據介紹,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放鞭炮 中國人過節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氣氛,但是由於空氣汙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讓小年賣鞭炮、放鞭炮啦。 吃餃子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吃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多人家自己動手,發麵、炕制火燒。 在河南,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北方許多地區傳統的“小年”。自今天起,春節就拉開序幕了。不過,小年並非固定一天的節日,南方很多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還有一些地方是在正月十五等其他日子過小年。雖然日期不同,但是中國人在小年這天有很多習俗卻是共同的。比如祭灶,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小年這天,正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小年夜習俗——吃灶糖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稍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小年夜習俗——祭灶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小年夜習俗——掃塵 1.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2.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過年了。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傢俱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新貼的春聯,鮮豔奪目,顯示著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活靈活現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小妍子m


臘月二十三,在好多地方就是小年!而在我們這小年的味道不算太濃!可有些習俗也許和別的地方不同!在這天,出門在外的人,大多應該回家,儘管不多強調一定要回來,但是,人都急著往回趕,二十三這天儘量在家過!還有就是:在晚飯前,把廚房貼一年的灶王爺取下來燒了!就是所謂的灶王爺上天!以前還得用高粱節心,給灶王爺扎個馬一塊燒掉,然後把麻糖在火上烤一下,發粘後取一塊沾在灶君嘴上,還美其名曰說,老灶爺上天,光說好事,孬事說不出來!這也許就是老一輩們的願望吧!年輕人儘管覺得這是迷信!但也沒有人阻止!老人們開心就好!再則,這也是多少代留傳下來的習俗!如果什麼都改了,反而沒有濃厚的年味了!不知道其他地方的習俗是什麼樣的!


天涯知己a


地標鄢陵縣城東南38Km的農村。

臘八祭灶,年下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衣裳,老婆拍屁股打急慌。

這民謠老,是爺爺的爺爺不到頭的事。其中的“祭灶”即是小年。

這祭灶實際上就是年關(春節)的“3一2一1”倒計時口令的“老2”,承上啟下關鍵點,習俗繁多莫耽擱。

一,時間安排。

過去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鱉祭六之說,近現代都是卄三或卄四兩天。

原因是過去物質匱乏,窮人沒有官家或富人物資富足,常常過節如過關,不能應景,只好推遲過在官家後面。王八丶鱉都是罵人的意思,實指一些妓女丶說書唱戲的。可見當時社會炎涼,早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坑。

二,買糖糕(焦麻糖)。

買糖糕的用處是:

1,賄賂灶王爺爺奶奶。因灶糖既甜又粘粘,甜可以使灶王爺口甜,不說賴話;粘(nian’粘(zhan)可以粘住灶王爺的嘴,使其不能多說話,說壞話。達到“上天言好事”的目的。

2,作為節日糕點食用。吃掉一年來的麻煩和難纏,開啟新年甜蜜生活。

三,放炮仗。

無論窮富都要放一掛鞭炮。或長或短,依喜好為本,圖個喜慶,有點響動。一般都在晚飯時燃放。每到這個時段,村子裡青煙繚繞,撲鼻的火硝味。

四,吃餃子。

小年吃餃子象徵闔家團圓。餃子餡可葷可素。葷的多以豬肉(白)蘿蔔,或大蔥白菜配伍。近30年間芹菜搶了風頭。素的豆腐丶雞蛋配多種蔬菜。以家庭口味選擇。

最美的是配個酸辣湯:辣椒切碎,大蔥切豆兒,適量香醋,少許芝麻油調勻,潑在餃子碗裡,也可蘸著吃。既有心理上的期盼寄託,也有口味上的別其一格,使糯香餡料與酸湯相佐融合,有幾分心清氣爽的感覺。

五,過不過節的三種情形。

家庭成員偶遇不歸時有三種處理方式:

1,不過這個節日了。

2,單獨盛上一碗,放衛筷子。,代表未歸或員。

3,祈禱祈禱在家的人照過。

六,祭灶。

1⃣清掃廚房。

💚包括打掃屋頂牆壁油煙灰塵。現在清潔能源汙染輕微,過去燒紫草秸稈,煙燻厲害,不掃除會不時掉落,不太衛生。這是好習俗。符合現實美麗鄉村建設要求。

💚拆除舊鍋灶重砌新灶。

過去講究人家照例年復一年不止。如今廚具電器化,擦洗一番是照做不誤的。

💚送灶王爺上天是正片。

1,時間足晚飯時節。

2,恭敬地在灶臺後碗洞(用磚或坯壘於灶臺後存放碗具的小閣子)上,擺上新煮的餃子(通常兩碗,分別放於灶王爺爺奶奶面前)。左右兩支蠟燭點亮,香爐燃上一柱香,並擺上灶糖,待院中鞭炮炸響時,一家人跪於地平磕頭,由主婦祈禱,

大約感謝灶王爺一年來的關照,送其上天述職,祈求其上天言好事,回家保平安

禱告過後,將灶王爺爺奶奶的佛像取下,連同黃表燒紙點燃。意指送灶王爺爺奶奶上天庭了。

七,認乾親。

誰家子嗣不旺或孩子難養,抑或嬌氣,常常會聽明眼人的話“找個家”,把孩子“送”給子女多(男孩找兄弟多,女兒找姐妹多)的人家做乾兒子或幹閨女。節前虛務妥當,多在卄三這天抱上大紅公雞,灶糖,豬(牛)肉等3一5樣菜品和蠟燭丶香表丶鞭炮等舉行拜認儀式。這種儀式要連讀三年舉辦。並且,從此以父子(女)相稱,逢年過節相互走動。

傳說這種乾親主要是利用子女多家的旺氣帶動作用,對其有傷害的。當然這是迷信糟箱,屢被禁止,只是近些年稍有抬頭。

還有認靈石乾親的。我們村頭有個大石磙。據說其乾兒子成千上萬。這種認法花錢少,省人情。是件最環保最生態的舉措。只是人們心靈中指念和盼望罷了,有的人家祖孫三代都是“大石磙的乾兒女”。你又能說什麼?

八,婚嫁喜好。

這種習俗巧妙運用了小年的多日性,實現婚嫁的吉日黃道。

做法是:廿二結婚慶典,卄三在夫家祭灶,實現家人團圓,雙喜盈門。廿四三天回門,又在孃家過祭灶,達到孃家團圓。實現雙贏吉利如意。

這個好期被長久運用,直到今日還廣泛時興。


daolaodexingfu09


小村姑這裡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非常的熱鬧,家家戶戶放放鞭炮。老人們一早上會把院中的陳土打掃一遍。吃飯前會對灶王爺擺上供香,祈求灶王爺在新的一年裡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祭灶時老人們會在這一天做出又大又厚的大餅,說明以後越過越好年年有餘。說白了農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也就是我們勞動人民的節日《休息節》。



嘻嘻最得勁的是,人們從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以為是小年,也就是進入年的氣息,家家戶戶包餃子,小孩穿花衣,你說得勁不得勁。從二十三這一天開始,也是走親戚串門的開始,乾兒孑乾女兒帶上禮品,包上大公雞看望乾爹乾媽的日子,乾爹乾媽自然就會破費啦,給乾女兒厚厚的增命錢,每年增加只能漲不能比往年少,有的為三年,有的為十二年,這個年獻到的話,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乾爹乾媽會給乾兒孑送上一隻竹籃子,在送上碗筷子,讓乾兒子還乾女兒帶上去要飯,真正的含儀是你以經成人了,可以到外邊去闖蕩啦!當然我們這一帶的風俗習慣是,按正常大年初一干兒子乾女兒還會去看乾爹乾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