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里,除了兵器以外,士兵身上的盔甲也是一种必要的战斗装备,甚至在很多时候,盔甲这种防护装备更能够体现一个朝代的军事实力。大约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盔甲,后来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盔甲开始变得越来越先进,材质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就连图案以及形状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选择。盔甲作为古代士兵的一种必备装备一直都是军备物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同的兵种穿戴的盔甲略有不同,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护身体阻挡敌人的进攻,也就是说盔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场战争的结果。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一些战争就是因为盔甲的质量太过粗糙才导致满盘皆输,一旦盔甲这个部分出现了一些漏洞的话,作为主力军的步军阵营就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战斗力,对于步兵来说,盔甲等同于他们的第二条生命,好的盔甲就是赋予了他们第二条生命,而质量差的盔甲佩戴在身上就等同于把他们送到了死亡的面前。

秦汉以及先秦时期的盔甲装备

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根据当年出土的碎片的 白描复原的商朝盔甲

根据《百度百科——铠甲》可知:“相传甲是夏朝第七位夏后杼(予)发明的。《世本》云:“杼作甲”、““杼作矛”。《墨子》:“古者羿作弓,杼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盔甲的出现还有一个相传已久的小故事,杼是少康的儿子,他十分的精明能干且创造力极强,他跟随自己的父亲在当时消灭了自己部落周围的很多个势力,后来在攻打东夷人的时候,遭到了非常顽强的抵抗。这种顽强的抵抗来自于东夷人擅长射箭的技能,因为敌人十分擅长射箭的原因,使得他们的军队都被这些射箭的东夷人抵挡在了外边,并且遭受了很严重的损失,面对这样强有力的攻击,他们的军队没办法再前进一步,无可奈何的杼只能够带着自己的军队退回了自己的领地。但是这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丧失信心,他开始研究抵御弓箭的办法,经过不断的研究,他发现如果用兽皮来制作甲,然后让士兵穿在身上就可以抵御弓箭的伤害。于是他就用自己部落的兽皮制作了大量的甲让士兵穿在了身上,果然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东夷人的弓箭优势变得不复存在,这些身穿铠甲的夏人终于消灭了东夷。

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匜残片

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发明出了用皮革做成的铠甲,并且当时制作的铠甲是分不同部位的,可以根据不同的部位进行不一样的调整,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的不同,可以制作出大小形状有一定差异的铠甲。同时,当时也发明出了将两层皮革粘黏在一起,并在表层涂上一层漆的铠甲,那个时期也发明出了用绳子把这些不同部位的甲穿联在一起制作成一副完整的铠甲的方法,运用这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铠甲即美观又实用。根据《中国古代铠甲形制的演变》一文可知:“板甲早在商代就出现了,甲衣的材料为兽皮,出土的商代皮甲其外径最大都在四十厘米左右,是整片式皮甲。其上有黑、红、白、黄四色图案花纹。从甲面的彩绘图案来看,制作考究,图案精美,既对人体即起到了防护作用,又使着甲衣的战士威风凛凛,甲衣的形制属于单片的板甲式。”同时,因为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青铜器的原因,所以这时制作的铠甲大多数都是用来抵御青铜器武器的,并且当时出现了极个别的把青铜放置在铠甲上的制作方法,只是这种制造方法极为特殊并不普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皮革来制造铠甲。

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走肖王陵出土的疑似模拟铠甲甲片的玉片


根据《百度百科——铠甲》可知:“战国后期,锋利的钢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促使防护装具发生变革,铁铠开始出现。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铠甲片,是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但直到汉朝,铁铠才逐渐取代了皮甲。”

铁制品的出现代替了原来的皮质铠甲,但是这种铁制品的铠甲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可以穿着的,在这种铁质的铠甲刚刚出现的时候,主要是穿戴在一些将领的身上,后来随着制铁技术的发展以及铁矿的不断被发现,这种铁质的铠甲才出现在了步兵的身上。铁制铠甲的出现与铁制兵器的出现是一前一后的关系,正是因为出现了杀伤力相对比较强大的铁制武器才导致了铁质铠甲的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战甲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了,所以这个时期的战甲不再仅仅只考虑防护的功能,制作者开始考虑战甲对于人体结构的贴合度,这种贴合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甲的使用效率。根据《中国古代铠甲形制的演变》一文可知:“春秋战国军事装备的制造技术发展很快,当时札甲的造型已类似今天的衣服,开合方式采取的是侧开式。整个甲衣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每个甲片均有弧度,符合人体形状,进一步提高了甲衣的舒适性。”

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虽然铁制铠甲在战国后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在秦朝时期大多数的士兵穿戴的军用装备还是普通的铠甲,这可能与当时的制铁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秦朝时期的铠甲能够根据不同兵种的不同作战特点来调整具体的细节,其中步兵因为作战之时暴露在敌人面前的脆弱点太多的原因,所以秦朝时期步兵所佩戴的铠甲长度比其他兵种都要长,而且防护的面积也相对比较大。根据《中国古代铠甲形制的演变》一文可知:“秦代作战中的驭手、步兵、射手多着此类型甲衣,甲衣的防护面积是根据不同兵种的作战特点来设计的,例如步兵甲衣长度较长,因为步兵作战十暴露面积大;骑兵甲衣较短,减缓了由于骑马而使甲衣涌起对身体腹部的压力,编连方式十分考究,最大限度的调节衣服尺寸,满足了人体由于弯曲运动所产生的变形需要。”汉朝时期是铁质铠甲开始被普及的主要时期,汉朝时期铁制铠甲成为步兵的主要防护工具,当时的铁甲被称之为玄甲,它是每一次战场中都必不可少的战斗装备。

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秦汉出土的铠甲扣


隋唐时期的战甲

隋朝时期继续延续汉朝时期的铁制铠甲,但是这个时候的铠甲已经出现了多种样式,隋朝时期使用最普遍的应该是两裆铠和明光铠,这两种铠甲相比于之前的铠甲来说有了一定的进步,发生了一些小小的细节上的改变。隋朝时期的铠甲长度相比之前的铠甲来说更长了一些,其实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隋代铠甲的防护力度。根据《中国与外国各种铠甲(上)》一文可知隋朝时期的铠甲:“一般 身甲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到了唐朝时期,原本已经逐渐消失的皮甲重新出现在了战场之上。唐朝时期的战甲主要分为铁甲和皮质铠甲两种,这个时候的铠甲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也给原来冰冷坚硬的铠甲绘制了一些美观的图案。根据《中国与外国各种铠甲(上)》一文可知:“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可见,锁子与山文是并列的两种铠甲。”

当时的鱼鳞甲是非常利于防范弓箭攻击的一种铠甲,主要穿着在步兵身上,身为所有兵种中暴露面积最大的步兵,他们在作战的时候都会佩戴上防护力度相对较大的铠甲,几乎做到了全覆盖的程度。

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宋元明清的铠甲

在唐朝之后的许多个朝代里,步兵的铠甲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根据不同朝代的不同作战特点,铠甲的主要变化还是在材质的选择上。除了之前提到的铁质和皮质铠甲之外,清朝时期人们开始试着将一些棉纺织的材料与铁片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一种兼具贴合度与防护度的铠甲,这种铠甲主要应用在步兵这个兵种上。元朝时期则是使用一种把一些皮革与铁器结合在一起的铠甲,这主要和元代的蒙古贵族的生活方式和作战方式有关,宋朝和明朝的铠甲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也是采用的皮革与铁相结合的铠甲制作模式。

从出土文物,浅谈中国古代步兵的“第二条生命”之盔甲发展史

宋朝战甲

总结

中国古代步兵铠甲的发展史其实是随着古代冷兵器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的,这种在作战之中占据防护作用的军备物质的发展演变都是被动进行的,它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一定联系,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明确的进步和改变,还是和当时中国逐渐落后的科技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铠甲》、《中国古代铠甲形制的演变》、《中国与外国各种铠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