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的混凝土误打成c15的混凝土该怎么办?


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进行第三方检测,确定混凝土强度数据,如果确实达不到标号,就要找设计院进行安全冗余简算,如果在安全冗余限制范围内,也可以进行验收。如果安全冗余不足,就要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四方进行研究,看看能不能通过整改满足使用要求,如果可以那么就走个变更,后续可有条件通过,如果这个也不行,就等着返工重做吧。这是建筑工程统一验收标准中规定的,你可以翻翻国标去看看。你这样施工,还不知道怎样处理,一看就很少研究规范,这样施工很可怕啊。哥们奉劝你搞施工,一定要吃透规范!


工程档案管理


我曾经也遇到这样的问题,17层楼,13层供错混凝土,C30供成C15。那些回答都是照本宣科,没用的!什么检测站检测,不检测我就不知道C15了?什么设计冗余计算!C15跟C30差了多少标号?设计会同意?哪家设计也不能保守成这样吧!解决方案:同济大学结构系一个教授来处理的,采用置换混凝土的方法。问题已解决,已验收交付。


西风飘柳960


如果是已经浇筑到模板里了,唯一能做的就是马上停止浇筑,然后把混凝土挖出来,或开模卸掉,重新装模重新浇筑。


如果已经成型硬化了,马上挫除,趁着强度还不高,拆除难度低一些,费用也低一些,重新装模,重新下钢筋,再浇筑30混凝土。

不要有一丝侥幸。验收不合格都是小事情了,如果没验到,就这么瞒天过海混过去了,出事垮塌是必然的,c30和C15差的不是一点点强度,都差几个标号了。一旦垮塌,出了几个人命,别说甲乙双方,监理等各公司负责人和和技术监理之类的人要坐牢判刑,连住建局,质监局等一批领导都得下课,再大的事,市委书记市长都得下课。


如果还没浇筑之前就发现了标号不对,可以退回搅拌站,搅拌可以转送至需要这个标号的工地,如果没有工地要,也可以在站里调整,将整车混凝土分到两至三台搅拌车。算好车里C15混凝土一共多少胶凝材料,假如车里四方混凝土一共有800公斤胶材,打整车16方C30混凝土需要胶材5300公斤,(每方假设330公斤),相减,那么再打12方混凝土,总胶材就是5300-800=4500,那么每方混凝土胶材调整为4500/12=375公斤。为了抵消时间长了对车里混凝土有强度影响或者新打混凝土可能用水量稍微有增加,调整到每方400公斤,外加剂按原比例来加。每打完一盘卸料至车里时,搅拌车加速旋转。到工地同样加速搅拌后卸料。


zsg周


2019.12.1实施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增加了混凝土拉伸、混凝土粘结、混凝土与钢筋裹握强度试验非常好。做材料的人不懂结构,那么这些试验项目会告诉你c30与c15的区别,乃至c30与c30的区别。

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刚度,就是我们GB50081里的静弹性模量。以前我们搞混凝土的人经常做强度不够进行加固的蠢事,做这种蠢事的人包括我们搞材料的技术人员、专家及高校老师。材料自身抗变形能力很关键,c15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极低,不足以抵抗结构荷载带来的变形。

所以支持移除置换意见。


私人住宅安全研究所


没明白你的意思,如果是高打低没什么大不了搅拌站损失些差价,如果是低打高那就麻烦了,如果是刚刚浇筑完泵工或混凝土工人记得那车混凝土浇筑哪个部位了还好说,把低标号混凝土清理了,如果在墙柱里就要拆模板,需要木工,清理混凝土需要力工,搅拌站需要赔偿一些损失!如果是时间长了回弹发现那就惨了需要拆掉从新支模浇筑,影响工期和工人工资得赔偿损失费那就不是几万块钱能解决的了,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千万不要跑错地方,尤其是一个工地几台泵车时要注意,



就爱乱说


出现这样的问题,首要要看是什么构件,影不影响安全,然后对实体结构强度进行检测,有些商混站C15混凝土也有可能达到C20,甚至C25,但还是要看振捣和养护得怎么样,在加上现在的设计一般比较保守,有一定的富余量,如果是柱子可以在外面再包一层混凝土,虽然改变了外观尺寸,但是满足结构使用安全,也可以验收,具体可以参照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的处理规定:经返工或返修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应予以验收;如果检测不合格,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予以验收,经返修或加固处理后,满足安全及使用功能要求时,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大伦明王鸠摩智0


正经的说,如果是结构的一部分没得选,砸了重新浇,万一到时谁捅了,人家来弹,那就是质量事故,后果就看项目部本事了。

不正经的说。15的现在只能浇垫层了吧,主体结构没有这个号了。如果是柱子问题稍微有点大,毕竟是受压构件,如果是梁板其实问题不大,15MP正常使用绝对没问题,我觉得耐久性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心里没底啊,现在出个事天王老子也压不住。


大嘴猴82927177


个人觉得垫层保护层什么的没啥问题,如果是涉及结构安全的,赶紧停下来修的不多返工,修多了该加固加固,该鉴定鉴定,报设计院核算,估计是算不过。不要昧着良心一条道走到黑,不然睡觉都梦见标高不够结构出问题。这是原则问题也是底线问题。


静静地看0327


首先找清楚原因,判断是什么原则,然后才能站在什么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原因找清楚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共同探讨此次事件的影响力大小与否,如果确实不行,需要重新返工。那么接下来就要找实验室,对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判断强度满不满足要求,然后将回弹强度反馈至设计单位,让设计单位重新进行验算判断,如果仍不满足当初设计规划,可以再去找建设单位,看使用功能能不能降低要求从而满足使用功能,如若不行只有返工重做。返工之前做好预算及方案交底等前置施工条件,最主要的是责任划分问题,然后就是施工的事情了。当然除了返工还可以找专业加固公司来处理了,看自己怎么选择了。


小小男儿607


这外有点恼火。

如果做施工的人都把这个做错了,那真的叫很不合格的施工人。

可以立即退休了。

回过头来说,如果真的造成了这个事实,那就分析一下,这是什么构件?

如果是梁板类构件,直接局部打掉再施工,直到全部翻工完为止。

如果是柱墙楼构件,只有加固补强了。

请专门的加固公司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