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梦遗作品


作者 黄小白


冯小刚的梦遗作品

1

有个朋友看完《只有芸知道》后跟我说,里面的女二身材真好,我说咋地?他说女二回到店里换衣服,有一个镜头全程记录了女二的三点式和完美的身材,虽然没多久时间,但还是印象深刻。


这很冯小刚。

当初我在电影院看《芳华》的时候,有几个镜头就让我浮想联翩。黄轩接女主进文工团大院,里面正好是一群文工团姑娘在排练,白花花的大腿和清一色的挺胸,摄影的手法很巧妙,利用光线和姑娘们走位的舞姿呈现出一排大长腿的飒爽。加上80年代军乐曲演奏,谁也不会想污了不是。

但这一幕过去之后真心觉得,真好看啊!

冯导的口味其实圈内尽人皆知,早年叶京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就调侃过冯导的喜好。剧中还特别安排了一位跟冯导很像的角色叫冯裤子。有一个情节是一帮人在澡堂子逗趣的场景,冯裤子就说到他们中间一个女性朋友李白玲,说李白玲脱了衣服身材好的甩资本主义模特好几条街。然后一群人哄堂大笑,方言diss冯裤子说:冯裤子瞧你丫这点出息!

即便《只有芸知道》里只有一丝丝这样的镜头,还是被眼尖的人抓出来打趣:可以,这很冯小刚。

2


离开贺岁档的冯导拍的好几部在口碑上都是两极分化的电影,在《芳华》上映之后有个影评人说这是冯小刚的梦遗作品,说只有冯小刚在做梦的时候才能有这么多好看的妹子,那么动人的年代感的爱情,多看几次都会流口水。


我后来小心翼翼的私信他:冯导文工团的回忆录吧,这也算是记录了一代人的芳华了。再后来他回复了我的私信:你还太年轻,不了解真正的文工团是什么样子,不了解现实和做梦的差距,但你一定知道梦遗的感觉是挺爽的。

这个私信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回家的时候翻出来我妈当年在黄梅戏剧团的照片,他们团当初还去军区做文艺汇演了,有几张老照片,只能说是一水儿的土妞装扮。即便那时候最时尚的衣服套上去还是很土味,因此我大概明白他为什么用「梦遗」来形容《芳华》了。

《只有芸知道》在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层面其实挺动人的,的确也能让人泪洒电影院,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太美好了,好到大家不相信有这样的爱情。现实中发生这样的爱情故事几率的确微乎其微,所以有一部分人看完电影之后很气愤,觉得冯导又在意淫,觉得那个爱情故事根本不符合现实情况。我身边有朋友看完之后吐槽说这是新西兰官方宣传片,那里的场景、人物、故事都太美了,简直是处心积虑编造的童话来粉饰现实糟粕的。

3


《只有芸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部电影呢?


冯导在微博里说,《芳华》我摘掉了面具,《只有芸知道》里我脱掉了铠甲。冯导的「硬核武装」在贺岁电影里是一脉相承的,甚至是有一种直男观的表现。

早期电影表达对焦的主题都是大时代和小人物,深厚且沉重。《天下无贼》把小人物当做一个万花筒,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展现出人生百态;《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都是大时代下的宏伟主题,生命成了主旋律,无论是劳苦百姓还是有过战功的士兵,满目疮痍的时代之下,苍生为重。即便是《非诚勿扰》两部曲也是摘取了滑稽的人生,剥开层层滤镜让观众裸眼看清楚感情和婚姻。

到了《芳华》,冯小刚的确不那么紧张了,不一定要在电影植入划时代的主题了,的确也算是摘了下面具面对过去。但是却给经历过芳华时代的姑娘们戴上了一层滤镜,他还是不敢正视真实的自己以及过往。

《只有芸知道》卸下了铠甲,我理解的意思是冯小刚一开始就知道这片出来不一定讨喜,在当下的婚恋现实下,这样的爱情故事的确像不切实际的童话,更像是煲好的鸡汤,可口,回味之后就会让人皱眉。我猜测冯导可能大概是不管了吧,我就要拍一个这样的电影,纯粹的美好的故事,它看起来很假,但的确真实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哪怕改编幅度很大,也要固执的呈现一个我喜欢的爱情故事。观众沉浸在观影情绪中无法自拔,散场后几分钟就很快清醒这太不现实了。我看电影的时候还跟朋友直播说,电影挺不错的。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就后悔了,同意朋友说的这就是新西兰的官方宣传片,还是超长的。

4


电影里有一句话挺动人的:半路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这句话在电影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徐帆在小两口结婚当晚回忆起自己过世的丈夫说起的。另一次是女主病重在病房和男主最后的诀别时说的。其实从情节设计上可以说情绪引爆到了极点,泪点非常密集。但是过后也迅速的回落到了平静,还是过于刻意的去表达了吧。

其实也不是这届观众很难搞,只是这几年收到美剧风潮的影响以及日韩电影的波及,观众对于电影电视剧的审美和判别上有了一定观赏能力。普通观众看完电影之后也能去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评论电影的表达,这并不需要多高的门槛,看得多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不觉得《只有芸知道》是冯导的意淫作品,一定要说的话更像是梦遗。毕竟他导戏的时候一定爽了,满意了,观众在电影里屁股离开座位之前的时间也爽了。某一个时刻大家都爽了,就好像电影里女二短暂的秀了一波身材一样,爽了。


冯小刚的梦遗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