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能享兒孫福的,絕大多數是教子有方,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不見得,我婆婆年輕時天天找我老公他爺爺要錢,不給就打家裡東西,砸玻璃,我老公姐弟三個,她一個都不讓上學,我小叔子唸的最多,小學畢業。她就是怕花錢,我老公從滿月她就不管了,我老公他奶奶看孫子可憐就抱回去她養了,養到十七歲,我老公就出去打工了,打工掙得錢得交給他爸媽。結婚後三孩子都對她們父母很好,還數我老公好,從來不敢高說一句話對他父母,我做的年飯,我還沒吃,他就給他父母端走了。自己窮死也不和父母要一分,。


絲露花語1


能不能享受兒女福的很難講與教育孩子有關。

我就碰到一個65歲的女的,孤獨寂寞很無奈,自己一個人住青島,退休了,退休金4000多,完全可以夠自己花費。有個女兒,女兒畢業先是在北京工作,一年回家二三次。後來結婚,就去了英國定居。

老太太也去英國探親女兒,但存在語言不通,每天看電視,逛街也碰不到幾個人,英國人口密度很少,一個鎮上沒有多少人。最受不了的是探親旅遊簽證,時間短,期滿需要再回來重新簽證,來回飛機票跪,人也累。

女兒給她介紹個老伴,她也不去見:憑什麼女兒要安排她的生活,給她安排個老伴。女人單身久了,看哪個男的也看不順眼,不像男的,單身久了,看每個女的是仙女。

左不成,右不成。老太太希望女兒從英國回青島。女兒希望老太太去英國跟她們一起,畢竟孩子還需要在英國上學。

老太太講:估計我得了急病,沒人馬上送醫院急救。死在家裡可能也沒人知道,那種孤獨,擔心,懼怕一直籠罩著自己。


用戶64195957545


同意!

某女,年輕的時候和婆婆打架,那時候婆婆穿的是抿襠褲,她把婆婆的褲子都給打掉了。因為她的混不講理,兒女都和她處不來,現在她老了,兒女都離老遠,而且她兒子只要心不順,說打就打她一頓,每次捱打的時候,看著她滿大街被兒子追著,鬼哭狼嚎的,街坊鄰居都說:報應!這是不是可以叫做上樑不正下樑歪,教子無方呢?

我舅舅說過一句話,我很贊成。他說父母有能力,一定要扶持兒女,兒女好過了,他們才能顧及顏面,才能有能力孝順父母。試想,兒女自己的日子都捉衣見肘,又有什麼能力去孝順父母?舅舅就是個教子有方的人,他的晚年兒女都孝順,很幸福。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身作則。做一個正直、善良、孝順、有擔當的人,不給社會培養垃圾,等到自己老了那天,才能老有所依。


靜水深流691


這個很難說,古人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能享兒孫福的,都是有福之人,我老婆有親戚,四子,其中老二年輕時可謂無惡不作,盡做下三濫之事,是父母眼中的逆子,經常挨父母打罵,可誰料想,父母晚年時,就數他最孝順。

數年前,電視曾有公開報道,某山區中一父母真的教子有方,兒子不但考上大學,而且出國流學,可惜一去不返。父母不但沒享過兒子的任何福,就連死也設見到兒子一面。可謂死不瞑目。過後兒子回村裡卻大辦酒席。


重陽85293


是的,和教育有關。你只見別人的孩子孝順,你不見別人怎麼教育孩子的。舉個例子:20年前,我教育女兒是:你帶這麼多好吃的到幼兒園,要分給別的小盆友一起吃。可是我到婆婆家。婆婆的小兒媳婦(在農村)給她小兒子說:你的營養快線不要給別的小盆友喝。這就是差別,不會給別人分享,老了怎麼還能給你分享養老,所以兒子不養老子很多原因和父母有關


用戶9748258069935


教子有方肯定是一方面,但是也不是覺對得。人之初,性本善,人從一生下來本來就是一張白紙,至於想要繪出什麼圖案,第一是父母,第二是老師,第三是身邊得朋友親戚什麼的。

首先我要說得,晚年享受兒孫福,咱們說什麼方面情感方面還是物質,無非晚年就是兩個方面,第一身心有人照顧,兒孫孝順心情舒暢。第二,物質方面,要吃有吃,要穿有穿。

從我身邊幾個例子來說吧,人物名稱我隨便寫了:

第一個:張三出生在農村家庭,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初中畢業了就出去打工了,家裡對他要求也不是很高,家裡爹媽都是農民,不是很有錢,但是最起碼溫飽還是沒有問題得。張三在市裡打工,沒有什麼本事和文化,做一些工地裡的小工,搬磚扛水泥,省吃儉用的一年也剩不下多少錢。就這麼一直做著幾年如一日的工作,一年就是春節在家陪父母幾天。直到有一天發生了意外,父母騎著電動三輪車出了車禍,同時住進了ICU,每天幾千上萬的花銷,對方車輛酒駕也是沒錢負擔,張三父母告訴張三不要再給他們治病了,留著錢娶媳婦養家餬口,他沒有聽進去認為這輩子自己掙錢了剛要給父母好的生活父母卻要離他遠去,拿出了所有積蓄,又欠了外面好多錢,救回了父親,但是沒能救回母親。最後父親出院,身體也不是很好,他也不能出外面打工了,只能在家打打零工乾點零活維持家裡花銷,家裡過得還不如前幾年的生活,一貧如洗,過了幾年父親也去世了,剩他自己孤身一身靜靜的活著~

第二:這個例子個上一個差了太多,李四吧就叫,從小家裡條件不錯,父,母都是公職人員,從小學到大學沒有缺過錢花,大學畢業也找了個好工作,平時也經常往家裡寄錢買東西什麼。如出一轍得是也是與父母不在一個城市,有時候春節都不回家。父母想孩子,總是叨叨讓他回去,但是出於工作,沒有那麼多時間陪父母,就知道光給錢給買衣服吃的用的,幾年回家一次,父母也挺理解他的工作忙,但是心裡不得勁啊,只是不說而已,直到現在,他們還是這樣的生活~

最後總結一下這個問題,晚年享兒孫福,我覺得和教子有方肯定是有一方面原因,但是我覺得正常人來說沒有不對自己父母好的,除非是畜生,只是有時候父母需要什麼,兒女能做什麼,雙方要存在一些誤解。就像我說的第一個例子,他雖然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是他做了兒女該做的,最後呢父母並沒有享到什麼福。反而更加勞累。第二個,家裡沒有負擔,孩子也有能力只能沒有多餘得時間來陪父母,也並沒有錯。教子有方主要在於父母的心態,誰都想對孩子好,但是有時候出於各種原因吧,沒能實現。所以說晚年享受兒孫福主要在於自己~和教子有方關係不是很大~

在這裡祝福天下所有父母身體健康~





小季說


要評論回答這個問題觀點對錯,我還是暫且先不急下結論,容一步步地來析說。

一、關鍵詞“福”,什麼是福?

提到“福”字,人們感覺親切而又有點神化中國民俗,每年過年門上都有貼“福”字的習俗、以表達對福的祈禱期盼,可見福字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麼福字到底是什麼我認為就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財富,就個人來說,是一個人的修養作為曰積月累的成果,是對人的回報饋贈。

有福之人能經歷厄運磨難而站立受人景仰,無福之人貧賤而災禍先至,古語有福傷財,無福傷身,福在一個人的人生中起著平安護身的重要作用。無論古今福神都在人們現實生活中。

二,有了對福的認識 福又是從哪來?

偉人們身負民族國家復興大任,運籌謀劃為民眾謀福利,平民百姓努力勞動工作創造財富,造福自已,也福及社會,造福家人。

福、他來自兩方面:1是對祖先的傳承;古老文明優秀的中華民族福緣深厚 傳統道德文化,民族精神,創造發明都無愧於世界,傳承給了後人豐富的精神財富;

2是自已努力工作勞動,創造財富。造福自己和家人。中國的改革開放,脫貧攻堅,高科技發展……當今時代,其實我們每個人在不覺中享著福,也在造著福。

三,說了這一陣的“福”字,現在我貼近到問題上來:老年能享兒孫的福,絕大多數是教子有方,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只是在有些人顧了眼前利益,當時末注意得到足夠重視。現在我還是又分幾點來說:

1、對兒女的教育也是造福。而且就家庭來說是“功莫大焉”的造福。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了家庭教育,“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學子之錯”,家庭教育在學校教育之先 ,家風家教影響人的一生。

兒女有知識有文化德才兼備能造福家人社會、是一家的驕傲,是父母的榮光,一群沒良好家教的兒女身無福緣,能與人和諧相處是很值得懷疑的 ,父母家教的重要想都知道,我就不必多說。

2、對兒女的教導是造福兒女,也是造福自己。福緣的多少取決於傳承了多少,天時地利賜予了多少,也著自已造了多少福

父母兒女是永遠割不斷的親血緣關係,人小時享的父母的福 ,人老了享的兒女的福。

因此對兒女的教導教育是造福兒女,也是造福自已。

3、淺析教導有方。

教導有方,應該是說對子女教導的方式方法,這固然重要,但不是本文重點,我不想深入討論,我只把他歸納於“言傳身教”四個字作個淺析。

在此我舉兩個例子說明:;第一個例子就發生在去年臘月我大哥殺年豬時,我去邦忙按豬尾巴,吃飯時他十二歲從城裡來玩的外孫女叫道“外公,你給我倒杯水!”其實暖水壺就在她身後 。

當己六十八歲的外公準備起身為外孫女倒水時我勸止了,我對這位外孫女說:這麼大你應該學會給你外公倒水才是好孩子,怎能叫外公給你倒水喝呢!見沒人給她倒,他自己還是拿杯子倒水喝了。

於是我聯想到我熟知的一家親戚 ,他們家並不富裕,上代老人在也不怎麼孝敬,從小兒女也不接受教育,在家養岀的是要人伺候只望差使八的公主哥們,結果在老了的時候後輩懶散,生活上後人的什麼福也沒享到,都是不造福無福之人,相互那有福可享呢?

說了這麼多“福”字,最後我衷心祝願世上所有人、兒時都是有福人,年輕是造福的人,老了是享福的人。


牧牛老叟


不是發自內心的,都是逆天的!

就算所謂教導出來的,也是被扭曲的壓抑的。

很多子女壯年去世的,多是家裡有個獨斷跋扈的老父母!屈從於禮教,壓抑自己,成全孝道,內心世界失衡。

宋朝時就有訓誡:莫問子女孝不孝,首看自己慈不慈。

有因才有果,讓兒女們孝敬恭順很簡單,但是絕大多數父母不這麼幹,卻仍然希望享受這待遇!

中國應該鬆綁強制子女贍養老人的法律,大家猜猜,全國會出現什麼景象!


吆呵天怎麼又亮了


如果說晚年享兒孫福的人認為是教子有方,倒不如說是有命吃老本,古語說老豆養仔仔養仔,反過來仔有能力養老豆應該多數都是父母所付出的心血,兒孫之孝順。如果不是從前的付出老來是沒有多少個可以享受到兒孫福的,基本上不被氣死就已經是粥水都無得吃了。


懦夫淚


是不是絕大多數?我不敢說。因為我沒見過有關的統計,所以不敢妄下結論。但我認為,晚年能享兒孫福的,與教子有方有很大關係!

為什麼說有很大關係呢?看看我們身邊的案例就會知道。凡是教子有方的的家庭,他們的子女在孝敬父母方面,總會做的差不多。即使自己沒時間,他們會合理安排老人的生活。比如有的子女不在父母身邊,他們要麼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要麼會安排別人照顧,或者送父母到敬老院。

可能有人會說,只有親自照顧父母那才算孝順,我不同意這個觀點。自古忠孝就不能兩全,只要子女有那份孝心,我們做父母的就應該知足了。

你再看看有些不孝之子,對父母不僅不孝順,更甚者非打即罵。二者相比之下,你能說前者教子無方?你又能說後者教子有方嗎?

至於怎樣才是教子有方?恕我才疏學淺,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但我認為,絕不是讓孩子讀多少書,或送他們出國,你就是教子有方。在我認識的人裡,有的父母是高職,我並沒有看到他們的孩子有多孝順。相反,一些文化很低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卻很孝順。

個人愚見,如果我們晚年能享兒孫福,可能還是我們祖宗的傳統教育最切實。那就是父母要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尊老愛幼。要學會做人的基本準則,我們的孩子即使不是很孝順,那至少也會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