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第一部看的小说是啥?目前为止你认为有最好看的小说吗?

咬人的皮卡丘


四十多年看的《苦莱花》,好书是精神食粮《毛泽东选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红岩》……四大名著等,四十年前好书太多在你选择…


老兵学友


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书,我村有一位很开明的老中医,他家里收藏了好多书籍,我那时上小学,学习特别好,老中医很欣赏我,逢人夸我日后有出息,有时候给我家送点东西、财物及书籍,还特别嘱咐我父母,要好好供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要早说,不要亏了孩子,毁了孩子的前程。我起初看的书籍、画册,都是他借给的,多数是故事书籍。有一天,我到他家去玩,看到他家东屋里有一个老式的书架,摆满了书,我那时羡慕的要死,翻翻这本,看看那本,爱不释手,一直在他家看了一 晌午,直到我母亲喊我吃饭,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啦。那天晚上,老中医拿了一本厚书到我家,郑重地告诉我说,作为一个小学生,不仅要在学校里把课程学习好,而且要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这会对你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随后他把那本厚书交给我,介绍说,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外国书,你要好好看,我相信对你有好处。我高兴的不得了,天天晚上点灯熬油看到半夜。那时候年龄小,对书的理解还不是那么透彻,但保尔精神却影响了我一生,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就想到了保尔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是一本催我奋进的好书,在这本书的感召下,我顺利地考上了初中,又以全公社第一名的好成绩,在1985年考上了郓城县第一中学,随后又考上了大学,最终成了一名为国聚财的税务干部。人到中年,每每想起往事,总是感慨不已,尽管老中医已去世多年,我非常感谢老中医,因为一部好书,才有了我的初心,才使我走出农村,才使我奋斗不止。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富足,孩子们生活无忧,缺少了学习的动力。他们没有看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社会越进步,竞争力越大,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业务技能,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说,对于年轻人来说,要多读书,多读一些励志的书籍,对你今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多彩的社会,一起风斗吧。



黎涛58


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钢铁是恁样炼成的”。记得那是七十年代文革时期,我在家里床底下一个小木箱子里面发现了很多沾满尘土的书,那是我母亲偷偷地珍藏的!

那个年代这些书可是“大毒草”,如果发现谁家私藏这种书籍就会遭到灭顶之灾,后来一细想都有些后怕了!记得有一天父母发现我在看这些书时都惊呆了,他们都不敢大声训斥我,害怕别人家听到。晚上趁着我睡着了,拿着铁锹在院子外面树林里挖了一个大坑,都给埋了!我记得那个小木箱子里面还有“红楼梦”,还有“巴金文集”、“青年近卫军”、鲁迅杂文等。

第一次看“钢铁是恁样炼成的”当时觉得特别新鲜,里面的保尔柯察金的勇敢顽强精神真的让人佩服、崇拜。还有就是美丽漂亮的“冬妮娅”最后离开的情景令人伤感。

后来过了很多年,我又看了很多的前苏联小说,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朱可夫回忆录”等。当我上学后学到了高尔基的那篇著名的散文诗“海燕”时,更是让那些梦幻般的诗句所打动,至今想起来,我都可以把它熟练地背诵出来。

所以说人要看书一定要看好书,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本好书能够成就一个人伟大光辉灿烂的一生!


MM8421


小时候家里有个小书柜,经常从里面抽出书来看。第一部小说是《说岳全传》。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暑假。记得屋外蝉声阵阵,火辣辣的阳光洒在窗台上。坐在屋里地上,捧着书看得不想吃饭不想喝水,上厕所都争分夺秒。

喜欢看的小说很多,巜简爱》是第一部通宵看完的。拿到手翻开就放不下,读完了抬头看窗外,大概是早晨五六点钟,天空是蛋青色,外面有模糊的人声。脑海里还燃着罗彻斯特庄园的大火,简爱和罗彻斯特重逢的对话……一时好象身处在英国十九世纪的乡村,和眼前的情景联接不上。这个感受很奇特,印象深刻。

《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月亮与六便士》都很通俗好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值得一看。《遥远的清平湾》是看的史铁生的第一篇小说,很喜欢他的文字和情感的描述。就把他的书都找来读了。如果喜欢刑侦类型,推荐一套荷兰藉高罗佩的《狄公案》,很精彩。曾推荐给一位朋友,她第一次看书熬了个通宵。哈哈。

好看的小说非常多,只是我的个人看法。谢谢阅读!


瘦子慢慢走


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连环画《岳飞传》,还是借别的小孩的。当时就觉得岳飞、岳云、张贤还有牛皋都是大英雄!特别是岳云,感觉真帅!对秦桧、张宗昌恨死了。

工作以后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觉得对我影响挺大的。我家是河南,小说写的主场景是陕西,离得近,熟悉、亲切!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特别是孙少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值得敬仰!另外他的经历和我很接近,例如当过老师、做过矿工,所以我觉得有的情节就是写我自己。

《平凡的世界》我读了两遍。谁有兴趣,可以一读,现在也不过时!正能量!


洪水源清


第一部小说看的是什么名字记不得了,但最早期看的小说印象最深的是《简爱》和小仲马的《茶花女》,被书中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着。以前不像现在,你要看的书不一定借的到。年轻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弄到了一张乡政府图书馆的借书卡,从此就不愁没书看了。那时琼瑶小说很流行,我把她的书几乎全看遍了。现在让我说说琼瑶小说,我真的说不上来,只记得一些书名,故事内容记不得了。近期看的书印象最深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两不向命运低头,努力奋斗,且淳朴善良让人感动。看《白鹿原》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书中的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的周围。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含义——父母拼命挣来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


想成为水果的西红柿


我第一次看的小说是(海岛女民兵),那是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村是一个偏僻小村庄,离公社十里路,四年级前没有见过书店是什么样子。那时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我从我哥那里看到一本书,就读起来,写的是解放初期在海防前线一个小岛上,一支女民兵队伍在党的培育下,在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关辉照耀下以坚强的革命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粉碎美蒋特匪,及暗藏的阶级敌人的侵扰和破坏,胜利地成长起来的故事。读起来很感人。

上初中时,又陆阅读了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书,我最喜爱的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父亲保存的书。我连看了好几遍,当我看第一遍就对作者罗贯中五肢投地,从情节讲,都是军事集团互相争战,运筹帷幄之事,到处都是计谋,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跨越时代长,那么多事件,每个事件都写的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人物刻划上,每个人物都写的羽羽如生,出场那么多人物,每个人物长相不一,性格各异。这些都是难得可贵的,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每一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事物的分析,对计谋识别运用,对捭阖术,看前看后可以说若判两人。在写作方面,语言简练,有详有略,都会你有一定的帮助。

我建议每一个人都要好好读读这本书,读读这本让你终生受益的书。


赵文升1393


二十多多年了,至今记忆犹新,名字叫做:天下第一当。

调皮捣蛋鬼精灵的主角君小心,创办了有仇必报,无所不包的公司,然后一路游戏风尘,历经磨砺,解开武林隐藏的真相。

那个时候,我家刚修房子,条件简陋,我每晚点着蜡烛,看得如痴如醉。从此开启了我对小说一发不可收拾的状态。

当然,眼睛也从那个时候开始近视了[捂脸][捂脸][捂脸]

看小说,给了我很多乐趣,我接触文学,就是从小说开始的。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我的语文成绩,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从来没下过全校前三。

小说,造就了一个骨子里带着文青气质的我,虽然让我心思细腻过于理想化,但也让我更容易满足,活的幸福。





成都楼市观察员


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烈火金刚》,那时没钱买书,都是借同学的,要赶时间看完。后来又看完了中国的四大名著。我看过很多小说,具体也说不清有多少部。有很多小说也只是一目十行,水过地皮湿。

要说至今为止最好看的小说?这样问有点不好回答,怎样算最好看呢?有的喜欢看热闹,有的人喜欢看搞笑的。什么武侠、言情、侦探、童话啊多了去了。而我喜欢看的小说是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但对于《红楼梦》只用好看去形容是远远不够的。至今也没有人敢说,把《红楼梦》看透、研究透了的。因为不光中国人在研究,美国、日本、英、法、德国,乃至全世界都在研究《红楼梦》。很多国家还设有“红学会”。专门研究《红楼梦》,怎一个好看了得。

至于我对《红楼梦》的厚爱。

一是源于红书渊博的文化知识。涉及面广泛,除了爱情、伦理、礼仪、诗歌、宗教、哲学外。还涉及到天文、地理、风气、轮回、医学、美食、美容、建筑、服饰等等各个领域,说她是一部百科全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是对人物的描述,精确细腻,个性鲜明。如对宝玉的描述: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 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视而有情。让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多情公子哥。

三是,红书前因后果的连贯性。有前因,必有后果。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长达120回,其实你仔细看,却没有一句废话。任何一个小细节出现,或许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的出现,都是一个前因,为后面的结果埋下了伏笔。大到 作者把《红楼梦》由盛至衰最后败落这一主题,首先从甄士隐的经历这个雏形故事中预演出来,甄士隐的彻悟也预示着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未来相类似的结局。小到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在梦中发生了梦遗为因。后面就写到了,袭人在整理他的衣服时发现了这个秘密,而后在贾宝玉半推半就之下,袭人只好从了贾宝玉为果。都存在着前因的铺垫,和必然后果和结局。

四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百看不厌。有一条主线做指引,还还有众多的支线,使你牵肠挂肚,逼拍着你不吃不喝,也要将其看完,还要仔细品味着去看。然后是回味无穷的反复欣赏。

通过《红楼梦》这部小说,是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前后看了不下十遍,最早看的文言文的老版本,后开出了白话文的新版本。也只能说是一种肤浅的欣赏和学习。从中吸收一些中华文化的精髓。弥补了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





天歌8418461084371


本人印象中的第一部小说是曲波的《林海雪原》,第二部是杨益言,罗广斌的《红岩》,第三部印象最深书名叫《边疆晓歌》,是描述一群年青人开恳云南西双版纳的故事。看小说是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的。

到1969年复课读初中以后,看小说更以成为了本人的一种嗜好,课桌上放课本,课桌的抽屉里放小说,抬头表示听课,垂眼偷看小说,或许这应该是我们那个时代喜欢文学学生的共同特点。

第一次知道《红楼梦》,是上高中第二年,当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课堂问″有谁看过《红楼梦》?看过的请举手"。全班54名同学,大家都回答不知道。老师笑着用乡音式的普通话说″读书不看《红楼梦》,读到大学也枉然啊″……

可以说从那时起《红楼梦》这部小说陪伴我走过大半生。在各个年龄段去读都有不到的感悟……

本人后来作了一名教书匠,时间也更充裕,所以闲遐时间几乎都是沉没在文学世界里,也浏览阅读了不少的中国文学作品与世界文学作品。比如英国拜伦的二十二行(欧洲诗歌体的一种)叙事诗体小说《唐·璜》,《战争与和平》《茶花女》《简·爱》《悲惨世界》《人间喜剧》《太阳黑子》(日本)《飘》……

最近看了一些国内的玄幻,科幻小说如《鬼吹灯》《盗墓笔记》,本人认为刘慈欣的《三体》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科幻小说。

如果想对自己的文学水平有所提高必须研习中国的四大名著加一些古典文作品,如《镜花缘》这类书。

顺便捉醒一下,抗疫期间宅在家里,不正是看书阅读的好时机吗?

亲爱的朋友,你认为呢?

【文明讨论,共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