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突然间问妈妈,做人是不是不能太过善良?如何正确回答?

大吉大利事事如意


孩子啊~做人啊比做什么都难做,人善良是一件好事,但是要学会与人相处,去了解一个人的本性,有些人在你面前很会伪装,要从细微处去观察,什么可以深交,什么人可以淡处,在自己在心里要有一把量人的尺子。

什么人量到什么刻度,这是要你在慢慢的成长中漫漫的积累的……


贵州苗家阿哥


那一定是孩子亲身经历或看到周围发生了什么让他不能理解负面的人和事,其实这也很正常,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左、中、右,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这时父母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小孩遇事似懂非懂时,作为父母一定要从正面告诉他,比如,我儿子小时候一段时间我们市里创全国卫生城,儿子有时见地面有烟头会主动拣起扔进垃圾箱,随后会问这是谁扔的,大人还会乱扔?还不懂事?开始我也没想好怎么回答,后来又问了,我就说可能是哪位叔叔一不小心掉下了,吃烟的叔叔有好多,要是都不懂事乱扔那满街都是烟头了,不小心的只是极个别叔叔,儿子点点头。其实这样讲也未必到位,但最少让他觉得大人乱扔烟头的只是极少数人。

至于你儿子问你的问题,你得了解清楚儿子为何会这么问,然后根据具体事情给儿子一个正面答复,告诉儿子善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做人应具备的,但得分清是非,把握好度,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会懂的。


用户尹阿姨


记得有一年我女儿在一个小超市买东西给了十元钱,老板找了她九十多元把十元当成了一百元(刚岀的一百元是篮色的),我正好走到超市门口看到女儿就叫了一声,女儿岀门后对我说爸钱找多了我应不应该还给他们,我说你觉得他是个奸商就别给,你认为他还很诚信就还给他。我不想让孩子太过于善,现在这个社会真善不知道要吃多少亏。多年后有一次我去深圳看她,她下班到家埋头弄手机她告诉我有个客户对她做治疗很感谢发了个一万六千八的红包她要退回去。我一直都为那次的说教纠结,听完她说的我很为女儿自豪,善其实并非是软弱,一定要教育孩子的是识别真伪的能力,善良才有真谛。


何安华168


孩子对这个提问具有普遍性,家长是教育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对外界的认识,是单纯就像一张白纸,作为家长如何回答,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乃至步入社会,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笔者认为,对于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对孩子讲,做人必须善良,要有助人为乐的情怀;要有换位思考的同情心;要有感恩报恩的心;要有为家为国的远大抱负,要使孩子的人生充满正能量。

二是,时常讲讲一些诸如《大灰狼》的故事,让孩子学会和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并时常讲讲身边的人和事,问问孩子,假如是你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有关的问题,且以予正确的沟通和引导。

三是,主动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同时,也要尽力培养敏锐的择良而交的自主能力。

肤浅的见意,不妥之处,敬请见谅。


高山仰止1808


我认为,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人,太过于善良,就失去了做人的底线,是不足取的。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但凡是走极端的,都是错误的。

在生活中,一个人,懂得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失自我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既能如了自己的心愿,又能最大化的把事情圆满完成。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那么,针对孩子的提问。我认为要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

将心比心。一个人,懂得维护自己,才能懂得尊重别人。

换位思考。一个人,如果没有底线的善良,其实,反而让别人看不懂。甚至是一种误导。如果碰到心术不正的人,可能还会遭到算计。

人心叵测。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难揣测的就是人心。所以,我们只能做好自己。

综上所述。正确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善良,必须要带点“锋芒”。只有学会善待自己,才能善待他人。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帮助别人。换句话说,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有理由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和看法。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丅JH


做人能不能太善良?你说呢?

孩子问你,又该咋说呢?

我们只因为懂了太多,而学会了沉默,善良喜欢沉默,是因为懂得太多。

可孩子不懂善良的内涵,就像没吃过榴莲只听说榴莲好吃,但也怕它臭。

听说了善良很美,但也听说善良容易吃亏,孩子只是听说而已。

既然听说了,孩子的求知欲就想弄个明白,问谁呢?

问他们的爹妈,爹妈不会骗我的,他们的答案很靠谱。

如果父母回答不好善良的含义,我们在教孩子做人的原则上,任何答案都会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

我感觉善良的人是:能换位思考的人

具备同情心与同理心

懂得感恩

不改初心,甘于舍得

内心平和,使人和睦

目光亲善,敢于吃亏

不与小人同谋取利

谦卑,温柔,恩慈,宽容。

或许我们该告诉孩子“善良”的尺度,

但善良的尺度不准确,只能就事论事儿。

在孩子的清澈明朗的眼里,没有大是大非,只有孩子你做的很棒,你还需要善意与人相处,与不适合的人说明为什么不适合,你的得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的人是否认真……


秋天正午的阳光


我们经常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向善,但是当今社会我们还应该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相信别人、帮助别人。否则,等待大家的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后果!亲爱的宝爸宝妈,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除了要讲雷锋的故事、白雪公主的善良外,还要经常给孩子常讲一下“农夫和蛇”的故事,还有狼外婆的故事哦!



半盏茶4


是的,人们总在提倡,母慈子孝,宅心仁厚!这都离不开一个“善”字,那么做人是不是不能太过善良,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这就是现实,不是有那么句话吗?过份的善良就是卑微,人性就是这样,你越是仁慈善良,可有些人就会认为你是应该的,接纳的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尤其是亲人!如果是外人还好些!

但这里问的是孩子突然问妈妈!做人是不是不能太过善良!那你就要跟孩子以善意为主导,告诉孩子,善良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做人的道理和原则,一切都要从善缘开始,只有心中装满善念!生活才能充满爱心!才能友好相处!

但是一个人做事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人要学会尊卑!过份的善良,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下贱!别把最美好的善良让人给扭曲了,最后很容易伤到孩子,不要让孩子童真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和伤害,还是小心门外有狗!!

(19、12、29)!完稿!





转运中的幸福


中华文明建立在古人所云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形而下:物质水平轴)与“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形而上:精神垂直轴)纵横相交的文化坐标上。基于此,我们的文化强调人们对物质的追逐要适度、适当、适中,(恶:过犹不及)而鼓励人们对崇高、深邃精神境界终极关怀的追求。(善:终极信仰)这大概也就是人们在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乃至一切生命时,不存在过不过问题的原因之所在。


刘战生曰中


每个人都善良就没有邪恶了,但是社会是个杂货店;店里高低档的货,所以要有单价,但有单价也要看谁家的是正货,有的商家以次充好你就上当了!!!

所以做人也一样,要有判断能力,识别善恶,对好人应该和平相处相互尊重,对邪恶要用法律的武器,与他们斗智斗勇,也不可一再认让,那么社会才会安宁,才能和谐相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