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詩歌選擇題”分分都要保(四)

一、衝刺滿分的文言文(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彭時,字純道,安福人。正統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明年,王監國,令同商輅入閣預機務。聞繼母憂,力辭,不允,乃拜命。釋褐逾年參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順元年,徐有貞既得罪,嶽正、許彬相繼罷。帝坐文華殿召見時,曰:“汝非朕所擢狀元乎?”時頓首。明日仍命入閣,兼翰林院學士。閣臣自三楊後,進退禮甚輕。為帝所親擢者,唯時與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賢數召賢獨對賢雅重時退必諮之時引義爭可否或至失色賢初小忤久亦服其諒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壽皇太后上尊號,詔告天下。時欲推恩,賢謂一年不宜再赦。時曰:“非赦也,宜行優老典。朝臣父母七十與誥敕,百姓八十給冠帶,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賢稱善,即奏行之。門達構賢,帝惑之,曰:“去賢,行專用時矣。”或傳其語,時矍然曰:“李公有經濟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賢去,時不得獨留。”語聞,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閣視事,免朝參。疏言:“光祿寺採辦,各城門抽分,掊克不堪。而獻珍珠寶石者,倍估增直,漁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優詔褒納。畿輔、山東、河南旱,請免夏稅鹽鈔,及太僕寺賠課馬。京師米貴,請發倉儲五十萬石平糶。並從之。時以舊臣見倚重,遇事爭執無所避。而是時帝怠於政,大臣希得見。萬安同在閣,結中貴戚畹,上下壅隔,時頗懷憂。時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國,持正存大體,公退未嘗以政語子弟。有所論薦,不使其人知。

燕居無惰容,服御儉約,無聲樂之奉,非其義不取,有古大臣風。

(選自《明史·彭時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而帝方向用李賢/數召賢獨對/賢雅重時/退必諮之時/引義爭可否/或至失色/賢初小忤/久亦服其諒/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而帝方向用李賢/數召賢獨對/賢雅重時/退必諮之/時引義爭可否/或至失色/賢初小忤/久亦服其諒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而帝方向用李賢/數召賢獨對/賢雅重時/退必諮之時/引義爭可否/或至失色/賢初小忤/久亦服其諒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而帝方向用李賢/數召賢獨對/賢雅重時/退必諮之/時引義/爭可否或至失色/賢初小忤/久亦服其諒/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解析:選B “引義”的主語是“時”,“諮之”與“時”中間應斷開,據此可排除A、C兩項。“諒直”意為“誠信正直”,是李賢對彭時品質的表述,其間不可斷開,故排除D項,答案為B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監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時,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宮廷處理國事。也指君主未能親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B.入閣,明清時期作為宰輔的官員,他們以殿閣大學士的身份進入內閣參與國家機要事務稱為入閣。

C.釋褐,是指脫去喪服,換上官服,即做官。新進士及第授官亦稱為釋褐。

D.尊號,是指尊崇帝、後或其先皇及宗廟等的敬稱。意在歌功頌德,一般用於外交、禮儀、祭祀等。

解析:選C 釋褐又稱“解褐”,意謂脫去粗布衣服而換上官服,而非“喪服”。常用來指人擺脫布衣身份開始做官。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彭時富有才華,深受重用。他先是經過殿試考中了狀元,後來被破例提拔,參與國家機要事務,深受皇帝器重。

B.彭時剛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時常引據大義,與李賢爭論是非;當李賢被陷害時,他也能極力維護,打消了皇上罷免李賢的念頭。

C.彭時關心百姓,體恤民生。他向皇上上奏建議實行優待老人的制度。後來他提出了革除弊端、減免稅收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彭時心懷國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誠輔政,堅持原則,不向子弟透露朝中政事;選拔推薦人才,不讓當事人知道。

解析:選C “他向皇上上奏建議實行優待老人的制度”錯,原文是李賢覺得他的建議好,隨即上奏實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或傳其語,時矍然曰:“李公有經濟才,何可去?”因力直之。(5分)

 

(2)燕居無惰容,服御儉約,無聲樂之奉,非其義不取,有古大臣風。(5分)

 

參考答案:(1)有人將這話傳給彭時,彭時驚懼地說:“李公有經世濟民的才能,怎麼可以罷免(他)?”於是極力為李賢申辯。(得分點:“矍然”“經濟”“直”各1分,句意2分)

(2)閒居沒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服飾車馬器用等儉省節約,沒有聲伎歌舞的侍奉,不合道義的東西不接受,有古大臣之風。(得分點:“燕居”“服御”“奉”各1分,句意2分)

彭時,字純道,安福人。正統十三年考中進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第二年,王監管國事,命令(彭時)與商輅進入內閣參與機要事務。聽到繼母去世的消息,(彭時)極力推辭,不被允許,才接受任命。做官一年後就參與大政,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天順元年,徐有貞已經獲罪,嶽正、許彬也相繼被罷免。皇上坐在文華殿召見彭時,說:“你不是朕所提拔的狀元嗎?”彭時叩頭。第二天(皇上)仍然命令(他)進入內閣,兼任翰林院學士。內閣大臣自三楊之後,升降禮儀很少。被皇上親自提拔的,只有彭時和嶽正兩人。而皇上正趨向任用李賢,多次召見李賢單獨答話。李賢素來器重彭時,退朝後一定向他諮詢。彭時引據大義,(與他)爭論是否可行,有時甚至改變臉色。李賢剛開始有點牴觸,時間長了也佩服他的誠信正直,說:“彭公是真正的君子呀。”慈壽皇太后增封尊號,下詔佈告天下。彭時想(請皇上)廣施恩惠,李賢說一年之內不宜兩次大赦免。彭時說:“不是要赦免,應該實行優待老人的制度。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歲賜予誥命文書,百姓八十歲賜予官服,這才是‘尊敬自己的老人,並推廣到別人的老人’呀。”李賢覺得好,隨即上奏實行。門達設計陷害李賢,皇上為此困惑,說:“罷免李賢,將要專用彭時了。”有人將這話傳給彭時,彭時驚懼地說:“李公有經世濟民的才能,怎麼可以罷免(他)?”於是極力為李賢申辯。並且說:“李賢被罷去,彭時不會單獨留任。”這話使皇上聽到了,皇上此前的想法就消除了。五年,(他)患病請假。過了三個月,皇上催促他到內閣辦公,免去他上朝參拜。(彭時)上疏說:“光祿寺採辦,各個城門抽稅,搜刮民財到了百姓不能忍受的地步。而進獻珍珠寶石的人,加倍估算提高(它的)價值,將國庫搜刮乾淨。請革除這些弊端,使百姓得到恩惠。”皇上發佈嘉獎的詔書褒獎他,並採納了他的建議。京城附近、山東、河南發生旱災,(彭時)請求免除夏稅和販賣食鹽的憑證,以及讓太僕寺賠償母馬。京城米貴,請求發放倉庫中存儲的五十萬石糧食以平價賣出。(皇上)都聽從了。彭時因是舊臣被依靠器重,遇到事情(他都)極力爭執,毫不迴避。而這時候皇上對於政事倦怠,大臣很少能見到他。萬安同在內閣,勾結近臣外戚,君臣上下阻隔,彭時心中很擔憂。彭時在朝為官三十年,孜孜不倦地為國家效勞,保持公正,顧全大體,公事(辦完)回來後從不曾將政事告訴子弟。有論奏和推薦的,不讓當事人知道。閒居沒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服飾車馬器用等儉省節約,沒有聲伎歌舞的侍奉,不合道義的東西不接受,有古大臣之風。

二、保5爭9的古詩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5~6題。

水村閒望

俞紫芝①

畫橈兩兩枕汀沙,隔岸煙蕪一望賒②。

翡翠閒居眠藕葉,鷺鷥別業在蘆花。

溪雲淡淡迷漁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繃③真水墨,無人寫得寄京華。

[注] ①俞紫芝,字秀老,金華人。官場失意後,蟄居水村,寄情于山水。②賒:語助詞。③繃:布幅。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首聯抓住水村的特點,先寫停泊在沙灘上的船,再寫隔岸煙霧迷濛中的野草,遠近明暗搭配和諧。

B.頷聯描繪翡翠鳥閒居荷葉之下,鷺鷥棲息於蘆花叢中,這樣一幅清幽冷寂的畫面,傳達出詩人閒適的心境。

C.頸聯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寫景,酒旗飄飄為動景,漁屋酒家為靜景,一動一靜,動中有靜,更增情味。

D.尾聯“無人寫得寄京華”一句,寫詩人面對眼前所見美景,不由得生出了官場失意後的憤懣之情。

E.詩的前三聯寫景,由沙灘到隔岸,然後轉到河內,再移到岸邊,最後又沿河望去,視角跳躍,給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解析:選BD B項,頷聯描繪的是一幅幽靜恬淡的畫面,並非“清幽冷寂”。D項,尾聯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寄情山水的情懷,並沒有“官場失意後的憤懣之情”。

[知識鏈接] “動靜結合”手法:在描寫景物時,詩人常會把靜態與動態的景物描寫設計在同一個意境中,構成一種情趣,以“靜”來凸顯“動”的生氣與靈動,以“動”來襯托“靜”的柔婉與淡雅。

6.有人說,整首詩的前三聯都是對水村景物的生動刻畫,但末句提到“京華”,顯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這一點?請簡要闡述。(6分)

答:  

 

參考答案:這種說法不妥。(1分)詩人在前三聯中描繪了一幅恬淡靜謐的水村圖,呈現出一種安寧朦朧的意境,從而表現了詩人悠然閒適的心緒和寄情山水的情懷。(2分)尾聯寫可惜這一幅水墨畫,沒有人畫了寄到京華去。京城之中,多追名逐利之徒,而這種悠然恬適的田園生活,無疑是一帖清醒劑,使他們知道這裡才是賞心悅目的。由此可見,詩人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而是以景述懷。抒發了詩人鄙棄混濁官場,嚮往無羈絆的生活的情懷。(2分)前後情懷是一致的,所以不顯突兀。(1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