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都出了哪些名人?

dafu2322


领带大王——曾宪梓

皮革大王——田家炳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广东梅县客家

前邮电部部长,侨联主席杨泰芳广东梅县客家

李金发,广东梅县客家诗人、雕塑家。

李国豪,梅州市梅江区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王佛松,梅州市兴宁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丘成桐,祖籍梅州市蕉岭客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古德生,梅州市梅县客家,采矿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欢成,梅州市梅江区客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懋华,梅州市兴宁人客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楚汉,梅州市梅县客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度,祖籍梅州市大埔县,出生于广东揭西,自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世镇,梅州市五华县客家,人体解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春广,梅州市梅县客家,半导体微电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平,梅州市丰顺县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张如心梅州市兴宁客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简,梅州市梅江区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惠澜,梅州市梅县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热带病研究的奠基人,著名的内科及热带病医学专家

梁伯强,梅州市梅江区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学家

吴桓兴,广东梅县客家,著名肿瘤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肿瘤学奠基人之一。

黄子卿,梅州市梅县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黎尚豪,梅州市梅江区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

张作梅,梅州市兴宁客家,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湘涛,梅州市梅县客家,医学家,现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2003中国百富榜第10名(广东第一):朱孟依及其家族广东丰顺客家

中国队前任主教练曾雪麟,广东梅县客家


小何逗你笑


《八佰》原型指挥官是广东梅州名人,死在自己人手里

《八佰》原型指挥官谢晋元,生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小的时候家中并不富裕,但是父母还是创造条件让谢晋元从小学习,谢晋元小的时候很喜欢读书和书法,还擅长下棋。他出生的时候是1905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看到了腐朽的清朝是如何被革命党人所推翻,也渐渐懂得了军阀割据混战的中国为何总是被外国列强所欺负,更是非常同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

“从小看大”,一个人小时候的作为可以推断他将来的作为,谢晋元从小喜欢的人物是岳飞,岳飞的“精忠报国”更是成了谢晋元一生信奉的信条,立志奉献于民族与国家。在学校期间,他就主动学习孙中山先生的进步思想,阅读书籍,学习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深感“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谢晋元,效仿古人班超,毅然投笔从戎,立下以武力报效国家的志向。

1925年谢晋元转入黄埔四期,这是一个辉煌的时期,周总理任政治部主任,出了很多名将,比如林彪、刘志丹、伍中豪等我军名将以及胡琏、张灵甫等国军将领。黄埔第四期在教学质量上也提高了很多,人数也多达两千六百多人,培养了很多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谢晋元,自然也是成绩优秀,能力出众。

北伐战争时,提前毕业的谢晋元在东路的北伐军中担任排长,与孙传芳等军阀进行过血战。在袭击永定城的战斗中,谢晋元由于作战勇敢,立下战功,由排长升任至连长,此后又担任过营长、团长、旅参谋、师参谋等职。早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谢晋元就在蔡廷锴等爱国将领的带领下,同进犯上海的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消灭了上万日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为了占领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淞沪会战,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试图三个月灭亡整个中国。中国也在上海投入大量兵力,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杀。1937年10月,为了掩护大军撤退,师长孙元良命令谢晋元带领一个营的兵力负责掩护阻击任务。当时的形势,谁都明白这个是个九死一生的任务,因为谢晋元带领士兵防守的四行仓库,已经是一座孤岛,这几百壮士的使命,就是与四行仓库共存亡。没有人选择退出,没有人选择放弃,每个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参加这场注定名垂千古的阻击战。

由于仓库另一边临近英国租界,而当时英国和日本并未宣战,因此日军不敢动用重武器轰炸仓库。但是日军人数非常多,轮番对仓库发起攻击,均被谢晋元部士兵击退。守卫仓库的是一个营四百多人的兵力,对外说八百壮士是迷惑日军的策略。这场守卫战,除了阻击任务,更激发了民族团结与自豪之情,无数民众在英租界内给谢晋元部呐喊助威,送去衣物药品,送去旗帜,每当打死日军时,群众便爆发欢呼。

可惜的是,由于英国害怕当时的战争伤害英租界的利益,也惧怕日本进入租界,在向当时的政府施压后,上级命令谢晋元撤退,并在英租界内被英军缴了枪械。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孤军营内被汉奸收买的败类刺杀牺牲,死后被追赠少将军衔,而“八百壮士”的大部分人都被日军押走做苦力,直到日军投降之后,一些幸存的壮士才得以返回国内。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邹鲁,可以了解一下,


八八六十四卦


梅州除了占极少数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和潮汕人外,绝大部分是客家人。在(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二区一市五县中,除丰顺县外,其它都是客家人口数占90%以上的“纯客住县”。在梅州,你可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日本作家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甲午中日战争、保台抗倭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等都涌现出不少赫赫有名的如丁日昌、何子渊、丘逢甲、叶剑英、范汉杰等梅州客家籍将领;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勤劳俭仆、崇文重教、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的传统特性,在众多的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过在我看来。梅州最大的名人是“客家妇女”。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传统上的梅州客家妇女,胸怀宽广,在她们的无私奉献下,客家男子纷纷外出经商、读书、求官、革命,而操持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担便落在她们肩上。“名人出客家”现象,实际上正是在千千万万客家妇女作坚强后盾的基础上诞生的。


葫芦金刚爸爸


实在是太多了,我只列出一部分,就不一一写出来,具体的可以百度里面找

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

东江红军创始人古大存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曾国华、肖向荣、邓逸凡

开国少将杨永松、杨辉图、曾鉴修、叶松盛、卢达元等,

等等等等等等。。。。。。。。

梅州孕育出545位将军,30位两院院士,340位梅州籍大学校长。


宁静致远29394071


李文固,罗隐 ,宋湘,三斤狗!这些在民间流传的才是真正的名人。


灏灏有民


梅州名人有很多。

古直(1885—1959年),字公愚,号层冰,梅县梅南滂溪村人。自幼聪敏,负笈苦读,早慧有成。青年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古直是梅县梅州中学、梅南中学、滂溪小学、龙文公学等学校的创办人,也曾任封川县、高要县县长,在兴办教育、育苗造林、兴修水利等方面做过不少益于民生的事。古直辞官后从事教育和古典文学的研究,被聘为国立广东大学(即后来的中山大学)文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执教十余年。古直一生著作良多。已出版的有《转蓬草》,《新妙集》,《层冰诗存》,《隅楼集》,《层冰堂诗集》等诗集。在学术方面,尤精于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已刊行的有《诸葛武侯年谱》,《曹子建诗笺》,《阮嗣宗诗笺》、《陶靖节年岁考证》、《汪容甫文笺》、《钟记室诗品笺》等十多种,其《客人对》和《客人三先生诗选》、《客人骈文选》、《客人丛书》等著作,是研究客家的重要文献,至今仍有极高学术价值。

著名侨领罗芳伯(1738-1795),广东梅县人。侨居西婆罗洲(现为加里曼丹),领导华侨和当地民众,抗击荷兰帝国主义入侵,功勋卓着,在当地创建兰芳大总制,任“大唐总长”。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812-1864),广东花县人,祖籍嘉应州(今梅县)。领导金田反清起义,创建太平天国。

近代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1828-1882),广东丰顺县人,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为近代中国工业、军事、海防发展作出出贡献。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著名外交家黄遵宪(1848-1905),广东梅县人,晚清爱国诗人。曾任驻日、英叁赞,驻美国、新加坡总领事,竭力保护华侨权益,首创为华侨颁发护照制度。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1923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广东大埔县。1954年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1959年新加坡独立,任共和国总理,为新加坡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现为内阁资政。

抗日名将罗卓英(1896-1961),广东大埔人。叁加过两次东征和北伐,抗日战争时期,叁与保卫大上海战役,1942年任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开国元勋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多次在关键时刻,挽救革命,尤其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978年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北伐、抗日名将黄琪翔(1898-1970),广东梅县人。叁加过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期间任前敌司令部总司令、抗日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建国后,历任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等职。

清代翰林宋湘(1756-1824),广东梅县人,着名诗人、书画家。文采风流,诗书双绝,世誉岭南才子。

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1864-1912),台湾苗粟人,祖籍广东蕉岭县。甲午战争后,组织义军抗倭保台。晚年,支持辛亥革命,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

著名物理化学家黄子卿(1900-1968),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热力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是我国现代物理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

现代著名艺术大师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原杭州美术学院院长。他的绘画艺术对现代中国画界有很大影响,并培养出一大批当代杰出画家。

中国教育界的楷模王越教授,1903年生,广东兴宁县人,暨南大学第一任副校长。从教64个春秋,孜孜不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

亚洲球王李惠堂(1905-1979),广东五华县人,中国足球运动先驱。17岁即技冠群雄。驰骋球坛25年,在国际性足球比赛中,共获120多座奖杯和近百枚奖章,荣获“亚洲球王”称号,是世界足球运动史上五大球王之一。

著名客家学研究专家罗香林(1906-1978),广东兴宁县人,着名史学家。编撰《国父家世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等巨着数十种,对客家史迹、文献之阐扬,有独到之处。

著名数学家李国平(1910-1996),广东丰顺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函数论和数学物理研究方面成就卓着,为数学计算机技术运用於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曾任中科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著名病理学家杨简(1911-1981),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实验肿瘤学主要创始人之一。

著名肿瘤学家吴桓兴(1912-1980),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肿瘤学奠基人之一。曾获国家“重要贡献奖”,英美两国放射学院先后授予“荣誉院士”称号,法国总统密特郎授予“骑士勋章”,比利时国王授予“王冠勋章”。

国际著名挢梁专家李国豪,1913年生,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同济大学校长,武汉长江大挢、南京长江大挢技术顾问主任等职,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田家炳,1919年生,广东大埔县人。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田先生1919年诞于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书香之家。16岁时不幸父亡,不得已弃学从商,肩负持家重任。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因汕头沦陷,瓷土运输中断,遂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并手创"超伦"、"南洋"两树胶厂,业务鼎盛。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积极扶植人造革行业,带动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工人的就业,促进社会繁荣。199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自动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制造厂,无论规模、技术、管理等都居国内前列,并于1997年取得《ISO9002国际标准品质管理证书》,2000年春取得《ISO14001》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证书》。田先生伟绩在握,尤念家国,以造福桑梓,报效国家为己任。本著"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于1982年决定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公益事业。田先生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 田先生履仁崇义,不求闻达,深得海内外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嘉许。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授予MBE勋章。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授予名誉院士荣衔;国内30余省、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曾宪梓,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经在香港担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贸易发展局理事等职,还是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南洋客家总会永远荣誉会长、中山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荣誉院长、广州中山大学名誉博士、美国爱荷华威思利恩大学政治学博士。1997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奖章。


历史逸闻


早期出有农民领袖:洪秀全,现代十大元帅叶剑英,清代诗人丘逢甲,港澳爱国热心人士曾宪梓博士等具有代表性人物。


三青a123


梅州名人有很多,多的不胜数。  比较突出的知名人士有, 古直(1885—1959年),字公愚,号层冰,梅县梅南滂溪村人。自幼聪敏,负笈苦读,早慧有成。青年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古直是梅县梅州中学、梅南中学、滂溪小学、龙文公学等学校的创办人,也曾任封川县、高要县县长,在兴办教育、育苗造林、兴修水利等方面做过不少益于民生的事。古直辞官后从事教育和古典文学的研究,被聘为国立广东大学(即后来的中山大学)文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执教十余年。古直一生著作良多。已出版的有《转蓬草》,《新妙集》,《层冰诗存》,《隅楼集》,《层冰堂诗集》等诗集。在学术方面,尤精于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已刊行的有《诸葛武侯年谱》,《曹子建诗笺》,《阮嗣宗诗笺》、《陶靖节年岁考证》、《汪容甫文笺》、《钟记室诗品笺》等十多种,其《客人对》和《客人三先生诗选》、《客人骈文选》、《客人丛书》等著作,是研究客家的重要文献,至今仍有极高学术价值。\n\n  著名侨领罗芳伯(1738-1795),广东梅县人。侨居西婆罗洲(现为加里曼丹),领导华侨和当地民众,抗击荷兰帝国主义入侵,功勋卓着,在当地创建兰芳大总制,任“大唐总长”。\n\n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812-1864),广东花县人,祖籍嘉应州(今梅县)。领导金田反清起义,创建太平天国。\n  近代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1828-1882),广东丰顺县人,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为近代中国工业、军事、海防发展作出出贡献。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n\n  著名外交家黄遵宪(1848-1905),广东梅县人,晚清爱国诗人。曾任驻日、英叁赞,驻美国、新加坡总领事,竭力保护华侨权益,首创为华侨颁发护照制度。\n\n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1923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广东大埔县。1954年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1959年新加坡独立,任共和国总理,为新加坡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现为内阁资政。\n\n  抗日名将罗卓英(1896-1961),广东大埔人。叁加过两次东征和北伐,抗日战争时期,叁与保卫大上海战役,1942年任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n\n  开国元勋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多次在关键时刻,挽救革命,尤其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978年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n\n  北伐、抗日名将黄琪翔(1898-1970),广东梅县人。叁加过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期间任前敌司令部总司令、抗日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建国后,历任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等职。\n\n  清代翰林宋湘(1756-1824),广东梅县人,着名诗人、书画家。文采风流,诗书双绝,世誉岭南才子。\n\n  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1864-1912),台湾苗粟人,祖籍广东蕉岭县。甲午战争后,组织义军抗倭保台。晚年,支持辛亥革命,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n\n  著名物理化学家黄子卿(1900-1968),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热力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是我国现代物理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n\n  现代著名艺术大师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原杭州美术学院院长。他的绘画艺术对现代中国画界有很大影响,并培养出一大批当代杰出画家。\n\n  中国教育界的楷模王越教授,1903年生,广东兴宁县人,暨南大学第一任副校长。从教64个春秋,孜孜不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n\n  亚洲球王李惠堂(1905-1979),广东五华县人,中国足球运动先驱。17岁即技冠群雄。驰骋球坛25年,在国际性足球比赛中,共获120多座奖杯和近百枚奖章,荣获“亚洲球王”称号,是世界足球运动史上五大球王之一。\n\n  著名客家学研究专家罗香林(1906-1978),广东兴宁县人,着名史学家。编撰《国父家世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等巨着数十种,对客家史迹、文献之阐扬,有独到之处。\n\n  著名数学家李国平(1910-1996),广东丰顺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函数论和数学物理研究方面成就卓着,为数学计算机技术运用於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曾任中科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n\n  著名病理学家杨简(1911-1981),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实验肿瘤学主要创始人之一。\n\n  著名肿瘤学家吴桓兴(1912-1980),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肿瘤学奠基人之一。曾获国家“重要贡献奖”,英美两国放射学院先后授予“荣誉院士”称号,法国总统密特郎授予“骑士勋章”,比利时国王授予“王冠勋章”。\n\n  国际著名挢梁专家李国豪,1913年生,广东梅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同济大学校长,武汉长江大挢、南京长江大挢技术顾问主任等职,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n\n  田家炳,1919年生,广东大埔县人。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n\n  田先生1919年诞于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书香之家。16岁时不幸父亡,不得已弃学从商,肩负持家重任。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因汕头沦陷,瓷土运输中断,遂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并手创"超伦"、"南洋"两树胶厂,业务鼎盛。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积极扶植人造革行业,带动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工人的就业,促进社会繁荣。199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自动化的PVC薄膜及人造革制造厂,无论规模、技术、管理等都居国内前列,并于1997年取得《ISO9002国际标准品质管理证书》,2000年春取得《ISO14001》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证书》。田先生伟绩在握,尤念家国,以造福桑梓,报效国家为己任。本著"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于1982年决定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公益事业。田先生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 田先生履仁崇义,不求闻达,深得海内外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嘉许。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授予MBE勋章。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授予名誉院士荣衔;国内30余省、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n\n  曾宪梓,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经在香港担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贸易发展局理事等职,还是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南洋客家总会永远荣誉会长、中山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荣誉院长、广州中山大学名誉博士、美国爱荷华威思利恩大学政治学博士。1997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奖章。


佛山开心彼得


最有名是丰顺黄花村博仕村,几百人口出了38位博仕和一各李国平院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