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

泰经研究


这句话英武不认可,当时在部队当连队主官,每次新兵来了,英武都会说:好男儿不当兵,当兵都是好男儿。

简单分析:

1.“好男儿”前后意思不同。“好男人不当兵”,这里的“好男儿”是说的家庭条件好的,一般不想让孩子当兵(当然现在很多条件好的都想让孩子);而后半句“好男儿”说的是:如果你的身体心理素质不过关,你也当不成兵。

2.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应征入伍的人员积极性很高,尤其是现在调整了征兵“节奏”,一年两次征兵,想当兵的机会更多!

3.今晚刚好有人咨询孩子当兵的事情,说是马上高三,琢磨着能不能当兵。我给出的建议是:先高考,不论成绩如何。即使考上大学了,入学后可以保留学籍,应征入伍!

现在是一个好时代,之前的“好汉不当兵”早已成为一个历史的注脚,跟当前的部队性质没有可比性!


英武


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这是一句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俗语,从字面上来看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好铁不会用来打造钉子,好男儿不会去当兵”,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疑问了,难道打成钉子的铁和去当兵的男儿,都是“次品”吗?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如果有人说这句话,是在嘲讽骂人吗?



咱们逐句来分析,前半句“好铁不打钉”一般说的是质量好的铁一般会加工成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机械及配件、工具等等,而古代一般是用上等的铁来铸造刀和剑等兵器,只有质量和成色最差的铁才会被加工成钉子,也就是指制钉的铁料不需要太好的,差不多的就可以了。



而后半句“好汉不当兵”其实说的是古代的“兵匪一家”,简而言之古人认为“兵是合法的土匪”,可见古时候人们简直以当兵为耻,因为古代有些士兵甚至是来自于监狱的刑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就因为城内兵力不足,商纣临时武装囚犯们同周军队作战,并许诺如果打退进攻可以获得减刑甚至赦免。而宋朝时更夸张,而有些兵竟然是来自社会最底层无所事事的游民甚至流氓混混,走投无路了只好去当兵混口饭吃。



但这句话其实放到现在具体说不说得通?就看您怎么想了。先来为钉子平反下,过去的钉子大多可能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但现在非常多的高精度高密度机器,上面的螺钉如果不用上好的铁来制造,造成机器运作时磨损严重不说,出了事故就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了,所以“好钉也要好铁造”!



再看看咱们兵哥哥们,以前的人们总认为当兵的人是“兵痞子”,是一种最低贱的职业,当兵的都是素质低没文化没教养的人,而家人之所以送他们去当兵,是因为已经“管不了他们”了,只能送到部队去下狠功夫“改造”。而真正有本事的男人要么去从政、要么去从商,反正坚决不会走到当兵这一步了,除非是走投无路了。



如果完全否认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对。毕竟到现在还真的有些家长会吓唬孩子:再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就送你去当兵!当然不能完全排除家长们送孩子去部队是吃苦锻炼学东西的,但新时代的部队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管理混乱了,很多人当兵都是出于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在和平年代有兵哥哥们保家卫国,给人民的是一种坚定的安全感;而在战争时期兵哥哥们总是在一线冲锋陷阵,是人们在遇到危险时的最孔武有力的“盾牌”。要不怎么说,很多女孩子心中的英雄形象就是“当兵的男人”呢?现在兵哥哥们,可吃香喝辣啦!



小结:现在有句俗话,男人当兵后悔一阵子,男人没当兵一辈子后悔。


匠心道韵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首先理解好铁不打钉,应该指在旧石器时代未期铁的铸造发明初,那时期铁分优劣等级,一般的好铁(类似钢质地的铁)是不会用于打钉,而是用之于刀刃上,故有:“好铁要用在刀刃上”的说法。那么好汉不当兵的意思是什么呢?

其一:

好汉不当兵这句最早起源于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在《旧唐书刘仁轨传》中记载:州县发遣兵募,人身少壮,家有钱财,参丞官府者,东西藏避,并即得脱》,更有史料记载武州王朝时:“劳苦与白丁无异,百姓不愿从军,府兵为人所贱,百姓耻之,至蒸熨手足以避其役。”在旧时代普通百姓当兵生活没有保障,地位低下,甚至历朝都有谋害卓越战功的军人,何况士兵呢?随时都可能性命不保。尤其在战乱时期,朝廷直接按户头抽丁,强强抓丁等手段组织军队,花木兰替父从军就是旧时代的真实写照,所以都以当兵为耻。

其二: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的说法已不符现时代的风气。而现在社会性质与之不同,国家政策高度注重服役军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充分展示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优越性,尤其是军人因公因战而亡的军人,追求其为革命烈士,其家人享受高额抚恤金等等优惠待遇,复员后政府给予工作安排。现代青年、大学生都把参军参战作为人生追求的梦想,好男儿志在军营保家卫国才是无尚光荣的人生最好的选择。





天马行空128039981


“好汉不当兵”,这在七十多年前,除人民军队例外。所有军队几乎好人不多,相比之下国民党正規部队还算训练有素,也还经常祸害普通老百。至于汉奸伪军,各路大小军阀,大多是地痞流氓,无恶不做的坏人。正如《智取威虎山》李有奇所唱“自古来兵匪一家,欺压百姓……”因此,旧中国军阀時期杂牌军,多如牛毛,只不过是穿着军装的土匪罢了,如《沙家滨》中的胡传葵“有枪便是草头王”,真正好人,谁去当兵,这就是“好人不当兵的”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印像中,郭沫若曾将“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结合社会現实。改作“好铁打好钉,好汉当好兵”这一修改,其意思有了巨变,也符合新形势下的人民军队。


老兵4200


我觉得这两句好象在过去很流行,用在现在社会好象过时了,我先说,好铁不打钉,大家都知道现在无论是城里买房,农村建房子不象过去了,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楼房,农村的房子也是砖瓦结构的对吧,楼房装修也好,农房装修也罢,普通钢钉很难使用,现在生产水泥钢钉都不一搬钢材所制作,如果不是好钢水泥钉是无法钉在墙壁上的,木工装模板用的钉子都是纯钢钉子,在说好男不当兵,用在当代也不合适,现在的国防建设都是现代化的,国家招兵也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我不说大家明白,武装部每年增兵,都选身高,年龄,文化,都是十分优秀的青年人,达不到要求的人家还不要呢,况且国家军队多数都是高科技兵种,所以我认为这两句话已经过时了。


一生守护7544


你怎么看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这句老话说来话長,当然是指解放前的一句话,好铁不打钉,是指成才大块好铁,因为以前的成品铁很缺,铁钉用料不需要大块原才料,所以说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这句话是指解放前的国兵,他们欺压百姓,做些伤天害理的事,老百姓对他们,敢怒不敢言,说他们不是好人,所以才有了好人不当兵的说法,当时的人也都不愿去当兵,才有了抓壮丁,强迫去当兵的事情。现在不一样了,当兵是件光荣的事情,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好人不当兵这句话也不适应环境了。


龙龙6576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应征入伍,保卫祖国,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热血青年梦寐以求的崇高理想。国泰才能民安,国强方可民富,保家卫国是何等的光荣?而在旧社会,民间却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成材的钢铁都用做打造兵器、锅灶等,而短小的边角料只能打造成大小不一的钉子。“好男不当兵”当时是说:家庭较殷实的男子,除考官晋爵外,也可以去学做生意,学门手艺。而家景贫穷、无钱无势、无依无靠甚至缺吃少穿的人,也就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为了填保肚子只好选择当兵。特别是在那军阀混战、有枪就是草头王的乱世,兵匪一家,胡作非为,祸害百姓,非抢即夺,老百姓当然是深恶痛绝。所以,“兵”即成了老百姓眼中的坏人。意思就是良善人家的孩子是不能去当兵的。


winner38001莱日方长


就是说好钢用在刃上,以防万一。

那个好汉不当兵,为了保家为国,战死杀场,是无数当兵英雄人物建国立业,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建功立业。



丁占爱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在中国古代广泛流传的一句俗语。”好铁不打钉”在古代而言,一般上等的好铁是用来铸造刀和剑等兵器的,只有质量和成色差的铁才会被加工成钉子。

”好男不当兵”,其实也是说古代的,中国古代经历漫长的封建时代,诸侯纷争,干戈四起,军阀混战,兵匪一家,古人认为当兵是低贱的职业,因为古代有的士兵来自于监狱的刑犯,社会最层的游民和流氓,走头无路只好当兵痞子混口饭吃。

”好铁不打钉”到现在就说不通了,科学技术曰益发达,有些高精密机器上面的螺丝钉,必须用好铁。

”好男不当兵”现在就说更说不通了,”当兵有的人可能后悔三年,但不当兵一定会遗憾一辈子”,依法服兵役,保家为国,征战沙场是我们每个热血男儿应有的担当和义务!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是国家给我们多好的荣耀。

现在是”好男必须要当兵”!


乡村多趣事


"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是一句俗语,在中国民间曾长期广泛流传。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为"好铁不会用来一打造钉子的,好男儿是不会去当兵"。

我们都知道,质量好的铁往往在古代被铸做兵器,经过火的冶炼和水的焠炼以及经过千锤百炼的过程,最终形成锋利无比,坚不可摧的兵器,或者是铁器,但是质量低下的铁就并非如此了,它们往往耐不了很高的温度,也经不起冶炼过程的煎熬,这种低等的铁便会用作铁钉,做为军队钉马掌和固定木板之类的作用。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当兵被人们视为一种低贱的职业,所以好男儿是不会去当兵的,这反应出古人重文轻武的文化心理特征。

其实最初武将非常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正是诸侯纷争,干戈四起的时代。各诸侯国间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统治者普遍"尚武"。到了汉代,由于仕进制度的出现,社会风气开重文。唐朝时,社会风气又有所改变,社会"尚武"的精神有所抬头,出现了王昌龄,苓参,高适这样边塞风光和军队征战的场面,表达了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唐中期著名诗人李贺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表达了读书不如建功立业的理想和信念。进入宋代以后,"重文抑武“之风盛行,军队由文人指挥。

"好汉不当兵“除了重文轻武有关外,还与"兵员“的来源有关。古代的兵员有些是来自监狱的四犯,如"牧野之战"时,城内兵力空虚,商讨临时武装囚犯与周军作战,并许诺如果打退进攻可以获得赦免或宽恕。宋朝时,有些是社会上的流氓和无业游民,成天无所事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去当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