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熟悉地理的都知道,我國有幾條非常重要的河流,長江、黃河自然不用說,在我國南部地區,最重要的就是珠江,它是僅次於長江、黃河的我國第三大河。廣義上的珠江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繫馬雄山,流經雲、貴、桂、粵、湘、贛等省區及越南北部,干支流總長約1.1萬公里。狹義上的珠江則是廣東省內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及下游三角洲諸河的總稱。珠江在下游有八道口門入海,稱為“珠江八門”。相比長江、黃河只有單獨的入海口,有句話可形容珠江的特質:諸河彙集,八門入海。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珠江八門分別為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這八門均勻分佈在珠江三角洲自東至西長達450公里的海岸線上,其中前四門位於東部,又稱東四門,後四個位於西部,亦稱西四門。

其實,如果瞭解珠江八門的歷史,就對滄海桑田這詞有很深的體會。在清朝的時候,珠江入海口門只有六門:東三門(虎門、蕉門和橫門)和西三門(磨刀門、虎跳門、崖門)。由於珠三角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原因,導致泥沙淤積河流改道,出現新的口門洪奇門、雞啼門,形成如今的珠江八門。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綜合來看,影響口門變化的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

(1)珠江中上游來沙量和來水量都很大,平均每年約有7100萬噸的來沙和 3200億立方米的來水。珠江下游總體地勢較平坦,水流至此流速變緩,加上這裡有一些山丘加持,使得泥沙更容易沉積下來形成沙洲,逐漸變成連片的陸地。

(2)珠江流域屬於降雨量豐沛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雨為1470mm,多臺風暴雨天氣,珠江下游容易出現洪水氾濫,對河道衝擊比較大。而且這裡的土質多為泥沙沉積,質地疏鬆,在水流衝擊下易分叉改道。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珠江八門的概況:

一、【虎門】

虎門這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清朝歷史上著名的林則徐虎門銷煙就在這一帶。虎門位於廣州南沙區大角山和東莞市沙角之間,是珠江八門中最大的口門,承接的是所有東江的來水以及部分西江、北江之水。虎門北面是平均寬度約2000米的獅子洋,兩側有山崗對峙,另有數個河中小島大虎、小虎、上橫檔、下橫檔等遙相呼應。可以說虎門扼守珠江口水道,位置十分優越,易守難攻。林則徐曾稱虎門要塞為金鎖銅關,想進來難,想出去更難。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二、【蕉門】

蕉門,位於廣州南沙區,在虎門以西約6公里處,北面有黃魯山,南面有龍穴島。清朝時,蕉門在南沙北部的蕉門村一帶,因為虎門波濤洶湧,水道中又有小島,頗為兇險,很多船隻都避開虎門而走蕉門入珠江。隨著泥沙沉積,形成萬頃沙後,蕉門也已向外推至如今的萬頃沙和南沙龍穴島之間。

三、【洪奇門】

洪奇門,位於廣州南沙區,在蕉門以西約7公里處,和蕉門之間隔著萬頃沙。洪奇門是北江的出水口門,因其為清代之後形成,且附近並沒有山丘或島嶼,有“門”之實而無其形,所以被稱為洪奇瀝,後來為了和其他口門統一,改名為洪奇門。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四、【橫門】

橫門,位於中山市火炬高新技術開發區東部,西距洪奇門約2公里,附近有大尖峰、橫門山、飛鵝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口門外在爛山一帶泥沙淤積形成淺灘。橫門是橫門水道的出海口,橫門水道由雞鴉水道、小纜水道等匯合而成。

五、【磨刀門】

磨刀門,位於珠海市香洲區橫琴島以西,磨刀門水道上游主要為西江徑流,是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門。我們前面說過,珠江八門平均每年將約7100萬噸的泥沙輸入大海,其中通過磨刀門的輸沙量約為2341萬噸,約佔珠江八門輸沙總量的三分之一,是當之無愧的珠江八門運沙之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磨刀門外泥沙造陸能力比較強,加上圍墾,使得原本距離陸地很遠的橫琴島如今已快變成半島了,原本在洪灣掛定山一帶的磨刀門在短短几十年內向外推移約15公里至橫琴島南端西側。從出海口向上大約30公里,在神灣鎮一帶的西江水道中,有一座磨刀山位於江中小島之上,我們有理由相信磨刀門的得名應該源於此山,最初磨刀門應該在那一帶。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六、【雞啼門】

雞啼門,位於珠海市金灣區,磨刀門以西約20公里,西有紅花朵山,東有大霖山,二山相峙。其實雞啼門原非珠江八門之一,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白藤堵海工程以後,原珠江八門之一的泥灣門出現了長約5.8公里的堵海大堤,在泥灣門口造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即白藤湖。此後,新建的雞啼門就承擔洩洪納潮的任務,並取代原來的泥灣門成為新的珠江八門之一。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七、【虎跳門】

虎跳門,位於雞啼門西北約25公里處,處在珠海市斗門區和江門市新會區交界處,兩區在此以虎跳門水道為分界。虎跳門北面是牛牯嶺等一眾山嶺,南為將軍山,西邊不遠緊鄰崖門。當年宋元崖山之戰,張弘範就是率領蒙元水軍從虎跳門水道進軍,將南宋軍隊堵在崖門出海口之內的銀洲湖。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八、【崖門】

崖門,位於江門市新會區,是珠江八門中最西邊的一個,崖門西邊是大佬山等山嶺,東邊是牛牯嶺,崖門水道銀洲湖同東鄰的虎跳門水道形成Y字形。崖門一帶地勢險要,南宋末年,南宋小朝廷將最後的行宮置於銀洲湖東面的山嶺之上,就是看中這裡的地勢。著名的崖門海戰就發生在銀洲湖水域。清朝時在崖門東岸設置有炮臺扼守入江水道,古炮臺至今可見。崖門水道是珠江八門中內河航運條件最好的一條水道,有7—10米深的深水航道,可直達新會港。崖門大橋溝通東西兩側,全長1289米,跨度668米,在雙塔單索麵斜拉橋中,其跨度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珠江在廣東珠三角八門奪海,是哪八門?

​珠江三角洲能夠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珠江八門的發散性,讓更多的區域能夠通過海路探索外放發展途徑。清朝嶺南三大家之一的陳恭尹有句詩說得很好:“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華夷。”充分體現出珠江“八門奪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