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衡山之謀,兵不血刃吞滅敵國的毒計。歷史上最早的貿易戰

春秋時期管仲的驚天陰謀“衡山之謀”

春秋的齊國,這時候齊桓公還沒稱霸,齊國還並不強。管仲也還剛治理國家。在齊國和魯國之間有一個小國叫衡山國。有一天齊桓公問管仲怎麼才能兵不血刃不招致別國圍攻的滅了衡山國。 管仲說出了被後世稱為“衡山之謀”的計策。

管仲的衡山之謀,兵不血刃吞滅敵國的毒計。歷史上最早的貿易戰

第一步 管仲派人去衡山國高價

收購兵器,其他各國看強齊收購兵器以為要進攻自己,所以也去衡山國買兵器擴軍備戰。衡山國本就是小國,製造得兵器很快不夠賣了,衡山國國王把兵器價格提高十倍,又讓全國人放下手裡的活一起做這發大財的買賣。這時候的衡山國人民真的是“窮的只剩錢了”

第二步 再派人去趙國以高於市場價許多倍的價格收購糧食,各大國得知消息和衡山國得到消息,都拼命把糧食運到齊國去賺錢。衡山國更是把高價賣兵器掙來的錢買來糧食,再高價賣給齊國

管仲的衡山之謀,兵不血刃吞滅敵國的毒計。歷史上最早的貿易戰

第三步 齊國事先不打招呼突然停止收購糧食,並派兵進攻衡山國

衡山國這時候才知道這是一條毒計,這時候的衡山國全民都在做美夢發大財,全民都在做兵器而沒人種地。糧食都賣給齊國了,衡山國只剩下不能吃的錢和兵器了。衡山國毫無抵抗只能投降。

管仲的衡山之謀,兵不血刃吞滅敵國的毒計。歷史上最早的貿易戰

是否似曾相識?如今的我們就是農民不種地,工人不生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農民和工人作為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職業遭受到不公平的評價。成為了窮和沒本事的代名詞。這使得新生代農民和工人的孩子想盡各種辦法逃離他們的父親母親。

而農村田地到處一片荒蕪景象。種地人都是50歲以上老年人。工廠更是很少見學技術的年輕人。

管仲的衡山之謀,兵不血刃吞滅敵國的毒計。歷史上最早的貿易戰

全民都在炒股、做房地產、做網商、當明星

每一個有錢人都在從事與炒股、房地產、網商、明星有關的行業。引導的全民都在向這些行業靠攏奮鬥。糧食夠不夠吃不知道,反正一瓶水都比一斤糧食貴,隨便打工掙的錢都能吃的上飯。為什麼還要去種地?難道我們真的墜進了“衡山之謀”

金錢的價值是建立在事物的基礎上的

人活著的根本不是金錢而是糧食和衣物。金錢只不過是衍生品和附著品。當有一天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糧食養活自己和需要進口最基礎的工具用品。那麼其結果我們只能是任人宰割。有再多的錢也是廢物。

題外話 糧食和生活用品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國家需要用便宜的糧食和生活用品來養活大部分人。但並不表明便宜的東西都是沒有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