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声称“高价”收购玉米,农民辛苦拉去却不见涨价!猫腻在哪?

新大风歌


这年头你也信什么高价回以,跳楼价抛售,清仓大甩卖什么的,那就是真的落伍了。你只有货比三家甚至五家六家,才能决定他讲有多少可信度。


崂山隐士3


企业声称高价收购玉米,那是有条件的,就农民家里现在存放的玉米,都达不到人家的条件,就是玉米那个14%水分的问题,试问,农民家里的玉米,哪家的玉米能达到14%的水分?所以,当你把玉米拉到那些收购的公司企业的时候,就这一条,就会把你的玉米的价格卡下来的,其实这不是猫腻,还是你的玉米没有达到人家要求的标准,就是这个玉米水分的问题,你根本就达不到14%,你的玉米咋能卖上高价?

就说吉林省玉米价格吧,今天,也就是2020年1月14日,吉林省玉米价格每吨平均1729元,别说玉米的其他标准,就是玉米的水分也必须要达到14%,才可以达到这个价位的,但是就你玉米水分的这一个硬指标没达到,你的玉就是不合格的,当然也就卖不到这个价位上的,玉米的水分有个扣除标准的,水分越大扣除的玉米就越多,而我们农民家里的玉米,在多雪的冬天里,玉米含水量可能会达到25%~30%的,各个企业扣除于水分的系数也是不相同,这样通过七扣八扣的扣除的话,所以你把玉米拉到收购玉米的企业或者公司,当然也就卖不上他所说的那个价了!

如果玉米要想达到14%的含水量的话,是必须要通过玉米烘干设备的,不通过玉米烘干设备,玉米通过自然的风干,在冬天多雪的时候,玉米的含水量会居高不下,玉米的水分是永远不会达到14%的,所以当企业或者公司明码标价收购玉米,他是有标准的,玉米达不到他要求的标准,当然也就卖不上高价的,达到14%的玉米收购价在每斤0.86元的话,那么含水量在20%~30%的玉米价格,每斤在市场上也只能卖0.76元左右,每斤的玉价格相差0.10元也是正常的!

东北地区农民的玉米都放在玉米楼子存放的,数量少的,玉米楼子有盖的玉米,由于冬天雪水进不去,玉米的含水量会低一些,而数量大的,没有盖的玉米楼子或者就地堆放的玉米,由于雪水的侵蚀,玉米的含水量相对说要高一些,不管是哪种情况的存放的玉米,都达不到14%水分,因为水分达不到14%,价格当然也就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你把玉米拉到企业或公司的时候,再加上其他的苛刻的检测条件,玉米当然也就卖不上价了!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企业声称高价收购玉米,农民辛苦拉去却不见涨价,猫腻在哪?目前,玉米市场正需要玉米,收购玉米企业按照原价,是根本收不到玉米的,只有通过提价收购,才能从种植户手中套购到玉米。收购企业与种植户的矛盾一直长期存在,双方之间的“拉锯战”始终存在,很难化解。眼下玉米加工企业正需要玉米的时候缺料,按当前行价,是根本无法收到玉米的,只有通过稍微提一点价格,套来农户手中玉米,再行使各地猫腻套路,严格验质,达到玉米收购初终目的。结果,玉米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实质上仍然是按当前的价格,甚至低于目前的收购价格,种植户被收购企业以高价的幌子骗购到手中的玉米,以吃亏而告终。收购的企业使用的猫腻招数是:


第一步,涨价套出种植玉米。目前玉米价格处于平稳状态,收购企业正需要玉米的时候,在市场上是根本收不到玉米的。玉米收购企业,为了收到玉米,又不想多出价钱,只有利用“高价”的幌子,欺骗种植户,让玉米种植户把玉米送上门来,再实施第二步严格的“验质”关,把涨价的部分打压刻扣下去,让农民心服口服。这种收购方法实在不正常,是一种低劣的手段和方法,是不得民心的,也可以说,失去职业道德规范的,是不足取的。

第二步,严重验质收购玉米。玉米收购企业验质,以玉米的含水量、含杂质、含发霉等等方面,大力打压,使玉米降质降级,才能达到降价的目的。这样做,农民再好的玉米送过来,都要挑出一大堆的问题和缺点,表面上农民玉米品质达不到,低质低价,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实则是有意高价套出玉米,再以质打压价格,才能达到低价收购目的。玉米收购企业惯用的验质方法是:①含水量。一般情况下,种植户玉米晾晒程度,玉米含水量均在14.5~14.8%之间,没有通过烘烤,非常难达到14%以下。含水量就高出0.1%,就算是不合格的玉米,就要打压降低收购等级,自然价格就降下来了。②是杂质。种植户玉米出售时,都是多次通过风播除杂质。因为玉米胚根处的白色小包皮,是不容易除尽的,也根本不占重,只要看见有一丁点存在,就算不合格的玉米,就会降级压价。其实,合格的玉米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为了降级压价,就成为重要的依据。③含变质玉米。只要发现有一粒已经变质或刚开始变质的玉米,必然成为收购企业判断玉米质量的重要依据,开始降级压价。通过以上三种验质过程,再优质的玉米都会定为不合格的低质玉米,当然收购价格达不到“优质高价”范围,使种植户无话可说,瞒天过海地收下了农民手中的玉米,达到收购的目的。



总之,玉米种植户在出现这种收购骗局时,对不合情理的不合规的收购企业要说“不”,答案是两个字,“不卖”。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鄂东三农


从近期的玉米收购进度来看,基层农户售粮节奏明显加快,形成年前售粮“小高峰”,这跟玉米市场交易习惯有关,按照往年的情况,年前想要卖粮的,需要在农历小年之前完成,过了农历小年,玉米购销会趋于平淡,进入“有价无市”的阶段。截止2020年1月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4611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9万吨,而在2019年12月31日时,主产区累计收购的玉米量为4204万吨,5天的时间累计收购玉米407万吨,日均收购量81.4万吨。

随着企业年前补库需求的增加,玉米价格出现“稳中有升”的现象,比如1月14日山东、黑龙江等地玉米深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6元/吨,然而对于基层农户来说,似乎没有感受到玉米价格上涨,量贩在售粮时的价格变化不大。企业声称高价收购玉米,为何农民拉过去后却没有涨价?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双方对玉米收购时水分标准的认识不一致

1月14日山东部分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达到1元/斤,然而基层农户售粮时的价格可能只有0.8-0.9元/斤,这里面实际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企业给出的收购价是指厂门口的价格,而且水分含量为14%,而基层农户卖粮时往往水分偏高,很难达到14%,水分超过20%也较为常见。需求企业给出的收购价是有一定条件的,价格高的,对水分的要求也往往高,含水量14%的玉米价格和20%的是不在一个等级上,但很多农民在卖粮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且双方在玉米含水量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民认为自家的玉米已经干了,水分应该是达标的,但需求企业收购时,测定出来的水分偏高,给出的收购价自然会低于标准水分,这就造成了基层农户售粮时的价格低于预期。

二、玉米收购均价上涨,不代表基层农户卖粮时的价格会明显上涨

很多农民在卖粮时,会觉得自己卖粮时价格跟网上其他地方的价格有出入,而且有时差异较大,明明在网上看到玉米深加工企业不断上调收购价,有的甚至突破1元/斤,可粮贩给出的收购价只有0.8-0.85元/斤,价格差达到0.15-0.2元/斤。出现这种差异也是正常的,需求企业给出的收购均价达到1元/斤时,农民是很难直接将玉米卖给需求企业的,这里面牵扯到的环节比较多,中间往往通过粮贩来撮合交易。可以说粮贩是基层农户与需求企业直接沟通的桥梁,但粮贩不是义务劳动,而是要从中获取利润的,所以有的时候玉米深加工企业上调了收购价,可粮贩为了利益最大化,利用中间的信息差,未同步上调基层的收购价。



三、各地玉米品质与价格存在差异

虽然玉米在我国从南到北都可种植,但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物流交通、消费水平等存在差异,玉米价格也呈现出阶梯状,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为0.97-1.04元/斤,华北黄淮产区玉米价格为0.87-0.97元/斤,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为0.76-0.87元/斤。其中东北、华北是我国玉米粮源的主要产区,但各地之间的差异也是较为明显的,比如说黑龙江地区,玉米产量占据全国玉米总产量10%以上,而当地的玉米价格却是处于垫底位置,玉米收购价只有0.76-0.82元/斤。山东、河北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再加上区位优势,玉米价格表现相对较好,收购价为0.9-0.94元/斤,企业在收粮时会根据当地的产销情况、玉米品质等给出市场价。

四、需求企业收购玉米时存在一定的压价现象

自从2016年对玉米收购制度改革后,市场化收购成了主角,企业想要长期经营下去,那就需要创造利润,无论是饲企还是玉米淀粉类的深加工企业,由于下游消费相对稳定,价格不太可能有明显的上调,反而是消费淡季时需要降价促销。需求企业想要有利润,那就得从原材料采购上下功夫,如果把玉米收购价由1元/斤压价至0.9元/斤,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利润增加了0.1元/斤,有时哪怕只有0.05元/斤的利润空间,但由于采购量基数较大,也同样是不小的金额。当需求企业厂门口到货量明显增多时,企业会趁机进行压价,下调幅度在0.05-0.1元/斤较为常见,有的虽然没有直接下调收购价,但在水分测定上做文章,明明含水量只有14%的,收购时定为16%甚至更多,无形中压价了。



总之,玉米企业给出的收购价相对高些,而基层农户卖粮时的价格却达不到预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多种的,有的是双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有的是人为因素,从实际情况看,农民在卖粮时的话语权是相对偏弱的,更不具备定价权。短期来看,国内的玉米市场供应量相对充足,玉米价格想要上涨难度很大,特别是东北主产区大部分粮源还未转移至贸易商手中,后期玉米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为了稳定种粮收益,农民在卖粮时需合理把握售粮节奏。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企业声称高价收购玉米,为何农民拉去不见涨价”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企业声称高价收购玉米,他是什么心理猫腻在哪?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打着高价收购的旗号。忽悠老百姓!比如,玉米稻谷都有优质品种,价格有高有低这很正常。但是在收购时你玉米时再好也是低价的,商家就是狡猾,为了多赚钱什么话都说得出来。说你玉米这不达标那不达标,又是水份不达标质量不达标,好像你玉米稻谷就是低价。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他不说高价收购你会卖给他吗!等你卖给他头脑事就多了。他还会说,现在行情不好玉米稻谷很难出售,为了挣点过手钱也很幸苦,说得条条是道让你相信。其实他在暗中挣钱,你农民根本不知道他挣多少,因为粮价又没有国家规定。价格多少都是企业和粮贩子说了算!农民幸幸苦苦就这样被忽悠了。


专长古玩


这只不过是粮食企业用"高价″收购玉米为诱饵,吸引玉米出售者。抓住农民想多卖钱的心理,然后压价的一种手段,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不管卖家还是买家,都想利润最大化,高价卖出,低价买入,这样才能达到多赚钱的目的,这是所有商人的共性。

有些农民为了让玉米多卖点钱,在高价收购玉米的诱惑下,就把玉米拉到了收购点,收购商就会以玉米水份高、杂质多、出粮率低为理由忽悠你,说服你,一张嘴跟抹了油似的,让你认为自已的玉米质量确实不行,或是动摇了信心,反正你没他懂得多,就相信了,你就会以较低的价格卖了,收玉米的就多赚了。

个別玉米收购商,在玉米水份测试议上做了手脚,可以人为让玉米增加水份含量,更有甚者,在地磅上做了手脚,在这俩方面多数农民都不知道或是不懂,就会上当受骗,希望自己去交粮食的农民注意。

如果你和收玉米的不是特别熟悉,总会比去农村收购粮食的贩子少交钱,这也是一个潜规则,因为玉米收购商主要指望他们收购玉米,是主力军,必须另眼相看,不敢怠慢,否则贩子就会去卖给别人,谁给的钱多就给谁,能卖多少钱他们心里有数。

农民自已去卖玉米的毕竟是少数人,对行情和标准了解不多,在玉米收购商的眼里也不足轻重,收购商就会尽量压价。

多数玉米收购商还是好的,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在我们日常各方面都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高价收购,超低价处理,如果你不了解,贪便宜,就容易受到损失,落入骗局。

快过年了,多数玉米加工厂陆续停收,涨价已不可能,玉米价格基本稳定。现在的农村玉米收购商就是为了囤积玉米,等待明年春天涨价销售,农民朋友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是否销售。

以上这些就是我了解到的高价收购玉米的一些猫腻,希望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初心老聂


企业声称 “高价” 收购玉米,农民辛苦拉去却不见涨价!猫腻在哪?

前天周末 1月18日家里出售掉今年收获的玉米,共计3950斤,出售价为0.97元/斤,相当于今年所种的夏玉米一共收益3785元。据了解,去年同等数量的种植面积产量为4100斤,根据数据比较较去年的产量每亩地减少了50斤,折合亩产量为1350斤!

市面上一般是农民朋友底价出售玉米,企业高价收购玉米,有人说去卖玉米每斤才0.95元,而市面上的企业收购价接近1.0元,你知道这是为何么?究竟是不是存在着“猫腻”?

市面上的玉米收购价为1947.3元/斤,折合每斤0.978元,而实际的农户出售玉米均不及此价。这是为啥呢?

玉米种植朋友们出售玉米并不是直接出售给收购企业,他们多出售给中间商,反而是各玉米收购商再贩卖至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华北地区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高,可机械化程度低,属于户户种植的类型,意味着家庭收获量的规模少。而企业的玉米收购规模量大,普通农民朋友出售玉米不能直接满足企业需求。所以,农户卖玉米多出售给中间商贩!中间收购商的存在也是有一定的理由,其方式就是低买高卖,通过流通缓解赚取利润差价,实现收购的目的。


另外,企业收购的玉米价格高,多半是上等的优质玉米,其含水量低于15%。纵观各玉米种植农户你会发现,仓储的玉米含水量均不及14%、15%,可以说含水量与玉米各深加工企业收购的标准差距较大,农户朋友出售玉米只能因质定价,偏离多少含水量下降多少价位。比如当前东北黑龙江、吉林等地虽然也是玉米重要的产区,可偏偏玉米的成熟度不佳,含水量2-3成左右,可以说远远偏离收购的标准,并不是存在猫腻现象,所以出售市场的玉米不及玉米均价。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企业声称“高价”收购玉米,农民辛苦拉去却不见涨价!猫腻在哪?

一方面,从市场主要参考且较为透明的玉米挂牌收购价格来看,截至1月15日,东北港口如锦州港新产玉米主流收购价在1810-1830元/吨,要求水分15%、容重700-720;鲅鱼圈港口主流收购价在1805-1810元/吨,要求容重690-700,水分15%。寿光中慧大车送的禽料玉米挂牌价1970元/吨,要求容重720以上,猪料玉米价格1980元/吨,容重710以上,700-710的低一克扣2元/吨,低于700的拒收。山东六和华北产玉米挂牌收购价0.983元/斤,要求容重700以上,水分14-16超1扣1,水分超16%退货,毛粮和东北玉米拒收。深加工企业沂水大地挂牌价0.975元/斤,要求新玉米烘干玉米水分15%以上,新陈玉米不能混装车。

另一方面,从题主关心的问题来看,农民对于玉米的价格变化是很难做到实时掌握的,关于收购标准的要求也很容易产生困惑。虽然最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很快、很方便,但也很难覆盖到所有的卖粮农民。再加上,很多用粮企业在收购的时候,包括粮库,都更愿意收大车送来的粮食,农民一家一户直接卖粮给这些企业的,除了一部分种粮大户之外,很少。那么,发挥从农民手中收粮集中到一定量之后,然后再用半挂车等拉到企业门前排队出售的角色的,就是贸易商了。而贸易商收购农民的价格,基本上要参考用粮企业、粮库的挂牌价,或者东北港口的平仓价等等,然后再把运费、装卸、人工、利润等考虑进来。从这个层面来看,农民看到的企业玉米挂牌价格相对比较高,但自己卖粮的价格却与之差距较大,就是这个道理。

再者,还有一种情况,贸易商也好,种粮大户也好,直接送到用粮企业的结算价格,与其挂牌价格也会不同,基本上都会低于企业的挂牌价。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牵扯到质量标准的不对等了。比如上面提到的扣量问题,水分、杂质、容重等关键指标,如果超过了企业挂牌价要求的指标标准的话,就会进行相应的扣量或扣价,有的一斤相差3、5分钱也是常见的事情。这也是让很多卖粮主体很苦恼的主要原因。那么也要求我们农民在卖粮前,能把粮食的水分、杂质等尽量的整晒一下,不让收购方找到扣价的理由。

综上所述,企业的玉米挂牌收购价与农民的实际卖粮价,大多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要说“猫腻”有没有,有,也不算有。看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等等。当然,大多企业玩的还是阳谋。粮小咖也建议农民朋友在种好粮的同时,也能卖好粮、卖好价。


粮小咖


何止是玉米啊?其他的类似水稻、黄豆等大田作物,想要压下您的价钱是很容易的事情。含水量高、杂质含量高、容重不足,还有最直接的就是比正常价格低几分钱收购。而且,这也不是猫腻,这是很多农民朋友都知道内幕的情况。

我国的水稻、黄豆等大田作物,每年都会制定一个保护价,一方面是稳定物价,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农民朋友的收益。但是,很多的农民朋友在出售自己粮食的时候会发现,实际上的收购价格都要比保护价格低一些。而且,这些收购方压低价格的原因都是有理有据的,您还没什么办法反驳,要么就在这卖,要么您就把粮食拉走去别处卖。对于这个问题,在我国的中储粮下属的各个粮库,表现的极为突出,甚至要比一些私人的粮油加工企业更加的明显。

总的来说,大田粮食的收购价格高低受保护价、粮食品质等几方面的影响。比如说水稻的保护价如果国家制定的高点,售价也能相应的高点。但是玉米貌似这几年没有保护价的政策,都是走的市场价格,这也对一些粮库、粮油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压价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首先是从含水量方面来压价。玉米的含水量相对于其他的农作物籽粒要高一些,对于一些直接脱粒收割的玉米籽粒来说,用手捏一把恨不得能捏出来水,即便是经过晾晒之后,含水量也比较高。这样的玉米送到粮库、企业,在水分上就能扣几分钱;其次是容重。不同的农作物籽粒容重不同。容重越大,说明粮食的品质就越好、有机物积累的更充分。如果容重低呢?产量也不会高。而且,在收购玉米时测定容重是需要与含水量结合在一起的,都要比实际的容重低一些,还能克扣几分钱;还有就是杂质含量的多少,一般的粮食收购对杂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不管是人工还是机械收割,杂质必须扣。如果杂质含量太高,还是会继续扣,还能扣几分钱;还有就是是否有霉变粒。对于玉米这类籽粒含水量较高的农作物籽粒来说,出现少量的霉变粒是很正常的。即便是水稻或者黄豆也会出现少量的水黄粒和红眼豆情况。一旦被检测出霉变的籽粒,还是会继续的扣钱。

所以,粮库、企业想压价收购粮食是很正常的,而且还都是有理有据、有明目的。比如说水稻测出米率,多磨10秒和少磨10秒对出米率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且,在农民朋友即将进入集中还贷款的时间段,压价会更狠。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得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首先,卖粮人的原因。玉米也是粮食,衡量玉米质量优劣有它的一套指标。如水分、破损度、霉变率以及玉米品种不同其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而这些在不同的农户所售玉米之间是有差别的。有几家的玉米粒又干又净,无有霉粒并达到标准呢?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好玉米是能和企业讨价还价的。毕竟好货不愁主,好东西是能卖犟价的!

其二,作为玉米的收购者来说,企业收玉米会遇到达标或不达标的千家万户的玉米,而管理措施不一致或品种不同肯定会造成收购到的玉米不一样的,收购价格本身就是浮动的价格,价格是灵活的。这无可厚非,人家高价收的是达标的玉米,而玉米粒不达标,价格自然不同。换位思考一下,谁会一样的高价收不一样的玉米呢?

其三,不排除收玉米的企业有故弄玄虚的成份,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经商手段。商业社会,玉米也是商品,农民想卖高价,提高种地收入,而企业是经商的,他们也想少花钱,多收玉米,进而多挣利润。而挂出高价收玉米,博得‘‘嚎头’’,引得卖粮人售卖,即是他们的办法哟!

自古以来,无商不活。买卖双方作为对立的人不会是一样的心眼,也难得和谐。一个钱字,不可能没有误解!实事求是说‘‘猫腻’’,好货卖高价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