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親自剝桔子給兒子吃,母親讓兒子快逃,原因為何?

wiuyo


這個典故說的是朱元璋和朱棣的事,朱元璋剝桔子給朱棣吃,這原本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為什麼馬皇后聽聞此事後叫朱棣逃命呢?

馬皇后看出朱元璋要殺朱棣,所以叫他逃命。

朱元璋登基後立長子朱標作為太子儲君,朱標雖然不像朱元璋那般英勇神武、霸氣外露,但卻是寬仁賢明之人。

在朱元璋眼裡,儘管朱標跟自己還是有差距的,但將來也不失為一位守成的仁君。加上朱元璋的長子情緣,他對朱標這位太子是即喜歡又滿意的。

朱棣的個性則不同於朱標。朱棣的生性作風比較像朱元璋,頗為英武霸氣,朱元璋對朱棣也是比較滿意的。但是朱標即賢明又是長子,所以朱元璋當初沒有立朱棣為太子,而是立長子朱標為太子。

後來太子朱標意外早逝,而且更加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立朱標之子作為皇位繼承人。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其他幾個兒子就很不服氣了,當初立大哥朱標為太子還說得過去,畢竟他是長子嘛,但現在立侄兒為太孫就有些過分了。


朱棣對此自然也是不服氣的,而朱元璋當然也看出了兒子們的心思,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朱元璋想來想去始終覺得朱棣對皇太孫是很大的威脅,他很擔心將來自己死後皇太孫即位後奈何不了朱棣,於是就有了朱元璋剝桔子給朱棣吃這個典故。

這個典故說的是有一回朱元璋招朱棣進京期間,親自為朱棣剝了一個橘子,而且是把橘子的桔梗挑的一乾二淨。朱棣當時並沒看出朱元璋此舉有何不妥,只覺得父愛滿滿,甚至以為朱元璋可能要將皇太孫的皇位讓給自己。

事後朱棣帶著喜悅前往馬皇后處,還向馬皇后敘說了剛才的事。馬皇后聽後頓感大事不妙,她瞭解朱元璋的作風,知道朱元璋此舉另有深意。她對朱棣說朱元璋這是把你當作那個桔子了,他要把你剝皮抽筋,你趕緊離京回封地去吧,否則有性命之憂。

朱棣聽馬皇后這麼一說,嚇得魂飛魄散,不久就向朱元璋辭別了,他也因此躲過了一劫。

這個典故有聲有色,頗為精彩,即把馬皇后的仁慈體現出來了,又把朱元璋多疑好殺的本性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家看過之後多半是深信不疑。



然而這則典故並無正史依據,杜撰的可能性太大了,現如今流傳的關於朱元璋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其中有不少明顯就是虛構的,朱元璋恐怕是歷史上被抹黑最嚴重的皇帝之一。


歷史守望者


重八剝桔子,送與皇四子,四子很驚喜,父愛很甘甜,前去告母親,母親面色變,父皇有殺心,速速回封底,四子很驚慌,倉惶去逃命,躲過一大劫。

朱元璋剝桔子

老朱套路深,做事很細心,擅長出啞謎,心想嘴不說,這日見四子,為其剝桔子,去皮去毛僅剩肉,送到四子嘴旁邊,快吃橘子甘又甜,四子見此很開心,細嚼慢嚥橘子沒,心滿意足美滋味。

先不說別的,這爺倆性格真挺像,無論是做事果斷方面,還是心狠手辣方面,或者是脾氣秉性,甚至那一股子倔勁,都十分的相像,但是卻因為生母的問題,朱元璋不是太喜歡朱棣這個兒子,甚至對他有些警惕。一天,皇四子朱棣進京勤王面見父皇朱元璋,朱元璋此次一改常態,雖然像以往一樣,冷著面孔,但是卻手裡為朱棣剝了桔子,而且這個橘子剝的很細心,不光去皮,還為其去毛,並且去的是乾乾淨淨,本應幾十秒就剝完的橘子,硬是讓朱元璋剝了整整十分鐘,全部剝好之後放將其交給朱棣,讓其吃下。



剝皮抽筋

四子見母后,分享此父愛,不料母色變,讓其速速逃。

朱棣接受此橘子後,很開心的將其吃下,認為這是父皇回心轉意,重新喜愛自己了,於是今天朱棣心情大好,見完父皇之後去見母后馬皇后,並且將此事與其分享。但是不料,母親卻面色大變,讓其速速逃回自己的封底,不要多在皇宮之中多待一日。原來此剝桔子過程,那個橘子代表著的就是皇四子朱棣,而去皮就相當於要給朱棣剝皮,去毛就相當於給朱棣抽筋,所以此過程就是給朱棣剝皮抽筋的過程。朱棣聽此,一日不敢耽擱,速速逃回自己的封地。



朱元璋為何對兒子朱棣起殺心

這個還是與皇位的繼承人有關,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是太子朱標,也是朱元璋心中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可以說朱元璋為了培養朱標,真的是煞費了苦心,但是老天就喜歡開玩笑,朱標英年早逝了,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可傷心壞了朱元璋。但是太子是國之根本,天下不可以一日無君,也不可以一日無太子,而此時天下卻沒有太子,本來大哥朱標做太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們也對皇位死了心,但是大哥英年早逝了,這讓皇子們死了的心又死灰復燃了。



於是眾皇子都開始蠢蠢欲動,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但是沒過多久,朱元璋卻發佈出一條令他們絕望的消息,那就是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太子,眾皇子們見此傻了眼,傻眼之後便是氣氛,均認為當父親的可以偏向,但是沒必要這麼偏向吧,因此他們紛紛表示出了氣氛,而其中以皇四子朱棣為最,因為朱棣認為自己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是最適合當皇帝的,而父皇卻把自己的皇位送給了別人。


而朱元璋是何等人,是能夠創立出錦衣衛這樣機構的人,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繼承人能夠安穩的繼承皇位,連十幾萬個大臣都給殺了,自然也會考慮到對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威脅最大的兒子們,因此,準備對他們進行敲打敲打,如果能夠老實巴交的,安守本分最好,否則自己真的就要痛下殺手了,因此才有了朱元璋一改常態,為朱棣剝桔子一事。

當然,朱元璋剝桔子是民間趣聞,正所謂名人故事多,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事,都能被後人無限的放大,而雖然未必有此事發生,但是有這樣的趣聞,也可以看出當時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藩王們的態度,還是多少有些警惕的。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這其實是個民間傳說,不足為信。

有天夜裡,朱元璋做了個奇怪的夢,夢中他正在宮裡吃橘子,突然一個蒙面武士帶著一群蒙面刺客,手持明晃晃的利刃,凶神惡煞地衝進了皇宮,蒙面武士一邊快步衝過來,一邊大喊:“皇位是我的,快點還給我!”


朱元璋大喊救命,可是喊了一陣,連一個侍衛也沒來。情急之下,朱元璋抓起了桌子上的橘子擲向了蒙面武士,武士用刀輕輕一劃,橘子成了兩半,隨後武士將刀揮向了朱元璋。

完了!老命休矣!朱元璋臨死之前想看看到底是誰要殺他,於是伸手抓向了武士的面具,武士猝不及防,面具被朱元璋撕掉了。

剎那間,四目相對,朱元璋驚呆了,大喊一聲:“老四,原來是你,你要謀反嗎?”

就在這時,朱元璋突然嚇醒了,渾身被汗水浸透,朱元璋說的這個老四就是朱棣,這是他的四兒子。


朱元璋一夜沒睡好,翻來覆去地想,這個夢難道預示著什麼嗎?現在太子朱標死了,我正想將皇位傳給皇孫朱允炆,難道朱棣圖謀不軌、意圖謀反?這不得不防啊?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下了道五百里加急聖旨,命令朱棣立即回京面聖,當時朱棣遠在封地大燕,幾天之後,朱棣見到了聖旨,立馬收拾行囊,快馬加鞭地朝著京城趕來。

來的路上朱棣一直在想,父皇所為何事呢?難道準備將皇位傳給我?朱棣內心一陣竊喜,恨不得立刻飛到父皇身邊。

幾天過後,朱棣終於到了京城,顧不得休息,徑直來到皇宮面見朱元璋。


只見朱元璋正在剝桔子,剝了一個又一個,已經剝了一盤子,全都剝的乾乾淨淨,桔子上的絲絡也清除的一根沒有。

朱棣有些莫名其妙,跪在地上奏稟道:“父皇,兒臣來遲了!”

朱元璋勉強擠出了一絲笑意,說道:“平身吧,我兒辛苦了,來,吃個桔子吧!”

朱棣起身接過來桔子,吃了一個,味道不錯,酸中帶甜。接著朱元璋又說了一些噓寒問暖的話,什麼邊關冷不冷?百姓生活得好不好?錢夠不夠花?


之後,朱棣就退了出來,朱棣越想越不對勁,大老遠地把我招過來,難道就是給我吃一個桔子嗎?

離開父皇之後,朱棣徑直來到了母親馬皇后那,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給了馬皇后聽。

馬皇后一聽大驚失色,驚叫道:“我兒快逃命去吧?”朱棣一聽慌了神,問道:“咋啦,母后?”

馬皇后繼續說道:“你父皇剝桔子的意思就剝你的皮,抽你的筋啊!你先逃回去,這邊我來解釋,快跑,快跑!”

朱棣恍然大悟,連夜逃出了京城。不久之後,朱元璋駕崩,朱棣僥倖躲過一劫。


一半秋色


不知何時起,朱元璋為兒子剝橘子的故事在網上又熱了起來。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朱元璋立國後,有了睥睨天地的權力,卻為繼承人的事情頭疼不已。朱元璋最看好的兒子朱標英年早逝,他將目光瞄向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允炆繼承了朱標的仁愛品質,卻沒有可以言說和服眾的功績。因此,立儲一事上,眾王子虎視眈眈,覬覦皇位者不在少數。

為此,朱元璋小心謹慎,時刻提防。但後來還是有一個皇子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話說,一天朱元璋帶著群臣觀看巍峨高聳的城牆。臣子都說,城牆如何高聳,足以抵擋千軍萬馬。這時候一個皇子出來說,城牆高是高,但是如果有人在紫金山架炮,便可破了這堅固的城牆。眾大臣聽了,不住誇讚。朱元璋則默不作聲,他順手拿起了一個橘子,去皮去毛,猶如抽絲剝繭,只見橘子上絲絡全無。朱元璋然後將整個橘子讓皇子吃下。

皇子很高興吃掉了橘子,而且回頭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母親,母親聽了臉色大變,說你父皇剝橘子分明是在剝你啊,你趕快逃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吧。皇子聽了,一路逃到了北京。

這個故事情節生動,並未見諸官方正史。很多人將其歸為野史或民間傳說。在故事裡,朱元璋之所以有心殺掉這個皇子,是因為之前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有個穿著黃金甲的人帶著四個侍衛給他討要皇位,朱元璋受到威脅,驚恐之下便醒來了。從此他對這個皇子暗下殺機。

這個故事有多個版本,其中母后又有馬皇后和碽妃之分(全因朱棣的生母有爭議)。但好在故事脈絡比較清晰:有個非常有見地的皇子讓朱元璋在立儲一事上感到了威脅。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這皇子就是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朱棣之前,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大哥朱標、二哥朱樉、三哥朱棡。朱標是嫡長子,早在朱元璋還是吳王時就被立為世子,朱元璋稱帝后,朱標順理成章成為太子。朱標一身儒雅,仁慈寬厚,深得朱元璋的喜愛,而且在諸王中很有威信。然後,朱標卻是個短命的主。朱標受父命巡視關中後,返京後不久患病,第二年便去世了。

要知道,封建社會素來有“立子以嫡以長”的傳統,這已經流傳了幾千年,而且大家都是這麼做的。立儲,老大為先,如果老大沒了,輪到老二,然後是老三老四。朱標死後,按理說皇位應該由老二或老三繼承。但是這兩人也不爭氣。老二朱樉在功績上不足服眾,而且在藩國多過失,更遺憾的是在朱標死後僅三年,他也跟著去了。老三朱棡則驕縱一場,在藩國多行不法,朱元璋對他一直不滿意。

如果按照立儲的傳統,這皇位是要落到老四朱棣頭上的。朱棣很有才能,而且在諸多皇子中表現的極為搶眼。朱棣早年時就“民間細事,無不究知”;成人後,又就藩燕京北平,並組織多次軍事行動,挫敗了蒙古乃兒不花、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等部,為大明守好了北大門,在朝野的影響很大。綜合來看,朱棣無論在聲望上,還是在家族尊序上都是諸王之首。

儘管朱棣有壓倒性優勢,但朱元璋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對朱標舊情難忘,並很快將這種感情轉移到朱標第二個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朱允炆身上。所以,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之母很快得以扶正,朱允炆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嫡長孫。

朱允炆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幾乎就是朱標的翻版。朱標死後,朱元璋對他的感情,尤其對他父親一樣濃烈,甚至還要深刻。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朱元璋不夠眾臣的反對,將朱允炆作為皇儲的最佳人選。

所以,朱棣的出現直接對朱元璋立儲的如意算盤構成了威脅。或許這就是人們編造朱元璋剝橘子的故事,而又流傳很廣的原因。

後面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朱元璋死前下了密命,駙馬梅殷輔佐皇孫朱允炆繼位。朱允炆上位沒多久便急於削藩,從此有了改變大明命運的靖難之役。如果回溯到朱元璋立儲上來看,這個結局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史趣


雖然朱元璋殺了很多大臣,但是我認為還沒有到虎毒食子的地步。那朱元璋給兒子剝桔子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馬皇后從裡面看出來要殺兒子的情況?


朱元璋剝桔子殺兒子?馬皇后:趕緊走

話說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也開始想著如何傳位的問題。而在所有的皇子當中,自己最喜歡的是和馬皇后的兒子——朱標。可惜朱標的福分太淺,沒過多久便病死了。

按照過往的嫡長子繼承製,就算選的不是二兒子,也得從兒子裡面選一個。但是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非得從孫子裡面選。而且還是朱標的兒子,也就是朱允炆。

正是因為朱元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其他藩王的不滿。尤其是在朱棣進京面聖的時候,明顯的表現出來了對於朱允炆的不滿意。而在這之前,朱元璋已經血洗功臣,只是為了給朱允炆鋪路。

當時朱棣表現出來了對於朱允炆的不滿後,恰巧被朱元璋看見。朱元璋當場就把朱棣狠狠的罵了一頓,問他有沒有什麼意見?朱棣當然不敢說話了,朱允炆雖然不適合當皇帝,但是腦袋也不傻。

等到朱棣走了後,先是為叔叔們開脫:“叔叔們以後還要為自己站崗放哨”。之所以會有這句話,是因為當時朱元璋比較信任兒子。大手一揮,基本上每個兒子都是一個藩王,負責鎮守邊疆。



但是朱允炆又提出來一句:“萬一以後叔叔們造反怎麼辦”?既然朱元璋都會殺掉功臣,那麼肯定也想過兒子們造反的問題。但是在他思想深處,他還是不相信他們會造反的。

不要忘記當時明朝設立的錦衣衛,朱元璋可是用它來監察百官。如果朱棣真的有什麼風吹草動,朱元璋雖然可能不會下殺心,但是也有可能把這個藩王撤掉。畢竟這些兒子敢反朱允炆,但是不代表敢反朱元璋。

而朱元璋剝桔子怎麼回事?據說後來朱元璋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裡面是一個身披金甲的戰士,在向朱元璋索要金鑾殿。其實說白了就是要皇位,而這個身披金甲的人,就是兒子朱棣。

朱元璋第二天醒來之後,感覺越發的不對勁。於是就把朱棣叫來,並且親自給他剝了一個桔子。當時朱棣沒多想,只是以為這是父親愛自己。由於之前父親從來沒給他做過這樣的事情,所以感覺非常開心。

後來他把這個事情告訴馬皇后,結果馬皇后告訴他趕緊逃。因為這是朱元璋在暗示,暗示朱棣以後沒辦法顧全大局(桔)。如果這時候他再不逃,很有可能以後再也逃不走了。於是朱棣趕緊表現順從的樣子,稱讚父親的決定非常好,並且提出了邊關重要,自己要趕緊回去了。俗話說眼不見為淨,再加上朱元璋心裡面並不想去相信朱棣造反,因此也就讓他躲過一劫。

水果論的說法有點不可信,先不管朱元璋有沒有做過那個夢。但是朱元璋在位期間,沒有對朱棣等藩王做過什麼調動,因此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懷疑過藩王會造反的情況。

倒是朱允炆懷疑過,結果朱棣裝瘋賣傻,躲過了一劫。後來朱允炆削藩之前,還把朱棣的三個兒子叫到京城,徐達的兒子徐輝祖,曾經建議把朱棣三個兒子都留下,這樣他們就不敢造反了。

不過朱允炆拿捏不定,還沒有最後決定的時候,結果讓他們幾個跑了。可見朱允炆比他爺爺好點,有懷疑但是優柔寡斷拿捏不準,結果錯失了大好良機。

馬皇后一個梨兩個棗,劉伯溫活命。

其實說到這個水果的話題,我還想到有關於朱元璋、馬皇后、劉伯溫的故事。當時朱元璋剛剛請劉伯溫等人吃過飯,劉伯溫臨走之前,馬皇后送他一籃水果,結果救了劉伯溫的命。


朱元璋這頓飯不簡單,基本上整個京城的文武百官全部請來了。剛上來只有4個素菜——炒韭菜、炒蘿蔔、小蔥拌豆腐、炒青菜。

大臣們自從打了天下以來,基本上就沒有再吃過這麼淡口的東西。臉上露出難為之色,朱元璋看到之後又上來4個菜——紅燒兔子肉,紅燒狗肉,燕窩湯。

看到這幾樣之後,大臣們才是眉開眼笑。然而在整個飯局當中,只有劉伯溫吃的悶悶不樂。徐達見狀問他怎麼回事,劉伯溫沒有說明,只是告訴他之後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要跟住朱元璋的步伐。

就在飯局結束之後,朱元璋剛剛離開宮門,就被馬皇后叫住。劉伯溫本來以為有什麼大事情,結果馬皇后只是給了他一個籃子。告訴他回家再看,相信他能看懂。

等到劉伯溫把籃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只有兩顆棗,一個梨。愣了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對著馬皇后的方向道了聲謝。就在第2天上早朝的時候,劉伯溫便自稱年老體弱,希望能夠告老還鄉。

經過最後的軟磨硬泡,朱元璋還是同意了。那這兩顆棗一個梨什麼意思?其實連起來表達了“棗棗梨去”的意味。相比較朱元璋剝桔子殺朱棣,我更相信這一個。


史之策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

明太祖朱元璋對待朝中大臣,手段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可是,對於他自己的兒子,朱元璋會不會下得去手呢?

網上流傳了這麼一個段子。

話說,1392年,明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傷心欲絕。

須知,當年朱元璋的父母和幾個哥哥死的時候,都沒有如此傷心。再者,朱元璋有26個兒子,死了一個朱標,還有兩手兩腳加到一塊兒都數不過來的兒子,朱元璋為何會傷心欲絕呢?

一來,朱元璋在朱標身上注入了太多的心血,自己也已打算退二線頤養天年,朱標的死,無疑打亂所有的計劃。二來,朱標死後,朱元璋還要重新選擇皇位繼承人,是在眾兒子裡選?還是直接選朱標的長子朱允炆?

選擇一,眾多兒子會陷入明爭暗鬥;選擇二,朱允炆年幼恐怕鎮不住場子。

最終,馬上得天下的朱元璋,選擇了二,也就是按照“嫡長子繼承法”選擇了朱標之子朱允炆繼承皇位。

擔心朱允炆鎮不住場子的朱元璋,決定幫他解決所有“麻煩”——所有可能危及到朱允炆皇位穩定的人,朱元璋統統解決掉。比如說,朱元璋一口氣殺掉14位開國功臣,包括李善長、周德興、藍玉等等。

殺了這麼多功臣,朱元璋心安了嗎?

並沒有,他還在尋找有威脅的人。想來想去,他把矛頭對準了自己的四兒子,也就是燕王朱棣。

為什麼對準朱棣呢?不知道,故事就是這麼寫的。

於是,朱元璋連夜將朱棣從北平召至南京,然後給他剝了個橘子。光剝橘子還不行,朱元璋還將每一瓣橘子上的白絲,一根一根扯下來。之後,朱元璋微笑著將光溜溜的橘子遞給朱棣,示意他吃下。

朱棣大為感動啊!

老父親一把年紀,前半輩子打江山、後半輩子守江山,如今兩鬢斑白還給我剝橘子,不容易啊!想到這裡,朱棣眼淚嘩嘩地流。朱元璋見狀,無奈地嘆了一口氣,示意他離開寢宮。

朱棣非常納悶兒:老爹大老遠把我叫來,就是為了給我個橘子吃?

想著想著,朱棣走到母親的寢宮,算是請安,也算是解憂。請過安,朱棣將見父親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講給母親。


母親聽完,大懼!連忙催促他趕緊離開南京城,越快越好,直奔北平不要回頭。

這卻是為何?

母親母親根據皇帝最近的表現得知,朱元璋絕不會幹這種“脫褲子放屁”的事情,凡事必有因由。剝橘子,意味剝皮;扯下白絲,意味抽筋。朱元璋親手給朱棣剝橘子,是想要對他剝皮抽筋。

於是,朱棣逃過一劫。

這件事的真偽,已經無從知曉。畢竟,在現存的所有的民國以前的書籍裡,絕無此事。

那麼,朱元璋會做出這種“虎毒食子”的事情嗎?

朱標死後,朱元璋肅清大明國有反心的開國將領,這些人所擁有的兵權,自然落入老朱的手中。老朱又將兵權下分給兒子,他的二子秦王、三弟晉王、四弟燕王、五弟周王、六弟楚王各自擁有重兵。

靖難之役時初期,朱棣戰事不利,就曾跑到十七弟寧王朱權那裡躲避。

為什麼跑到寧王那裡躲呢?一來,寧王離他近;二來,寧王兵力雄厚;三來,寧王好忽悠。

如此看來,寧王也有可能造反,朱元璋為什麼不給他橘子吃呢?


祗樹


朱元璋能夠成為一代帝王,憑藉的就是三樣法寶:殺伐決斷、心狠手辣、軍中立威。以上三點少一個他都成不了朱元璋。古代帝王多一般會採取懷柔政策,與朱元璋的果決正好相反,這也使得朱元璋留下了殘暴、兇狠的民間形象。話說回來,哪個帝王不是如此?只不過他們都採取陰柔手段,而朱元璋敢於直接幹罷了!

正因為這種特殊的民間形象,以此繁衍出了許多反應朱元璋心狠多疑的故事。朱元璋為兒子剝橘子的故事便是從民間傳說中而來,正史無記載。

故事還原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朱棣奉召返京,與朱元璋一同登上紫金山觀景。朱元璋指著紫金山下的皇城朱棣說,應天府固若金湯,一派皇城氣象,可保我大明江山萬萬年。朱元璋又問朱棣他怎麼看,朱棣說應天府固然不錯,但就是怕有人在紫金山上架大炮,居高臨下,應天府再怎麼銅牆鐵壁也無濟於事的。

朱元璋聽完後沉默了,順手拿出一個桔子,親手剝了桔子皮,剝去桔子上的白色脈絡,給讓朱棣吃,朱棣毫不猶豫的吃了下去。回到應天府後,朱棣興致沖沖的去找自己的母親馬皇后,馬皇后為人小心謹慎,問朱棣和父皇都做了些什麼?朱棣一五一十的全部回答了出來,馬皇后大驚失色,對朱棣說朱元璋要剝他的皮,抽他的經,就像剝桔子那樣。遂讓朱棣乾淨跑,朱棣聽聞之後,連夜逃回了封地,保了一條命。

故事疑雲

首先說這是一個民間故事,這些故事大都由民間人氏口口相傳,這些人這多一般為說書先生。因為這種具有皇家秘史意義的話題是很有市場的,但是其歸根結底是編纂出來的,並不具有史實效力,直供笑而。

其實這個故事,明眼人 一看就能看出破綻,根本不存在考證的。首先,朱元璋要是下定決心要殺你朱棣,藉助桔子要抽經扒皮,難道不應該是講朱棣直接軟禁在應天府?他還有機會逃出應天府?像朱元璋這樣精明的人,絕對不會做放虎歸山的事情的。

其次是朱棣的那一段話,真的是連小學生都不會說出來的話,居然能從永樂大帝這個傑出的政治家口中說出,這不得不讓我懷疑是不是朱棣喝酒了?亦或是編纂這個故事的人喝酒了。朱棣那段話很明顯的表現出應天府雖然牢靠,但是並不是沒有破綻。言外之意就是我朱棣有辦法破城,更可笑的是談話中朱棣還神情自如的講攻城方法講給朱元璋。這是一個政治家應該有的表現嗎?

其實在正史脈絡當中,這個故事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朱元璋的《明皇祖訓》其中有一條叫做:“諸王無奉召不得入京,否則視為謀反”,這一原則是貫穿明朝始終的(當然朱棣造反除外)。《明太祖實錄》中記載:

 及疾作,日臨朝決事,不倦如平時……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還京。至淮安,用事者矯詔,即還。上不之知也,疾亟,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

上面講到朱棣到了淮安,想要見一面父皇,卻被朱元璋拒絕,只能悻悻而歸。就連朱元璋死後,朱棣等各位藩王都沒有資格去應天府奔喪,只能在封地向著應天府而叩拜。請問,再這樣嚴格的制度之下,朱元璋怎麼可能突然請朱棣來應天府?就為了登高遠望?

結束語:綜合而言,這是一則很有戲劇性的故事,但是看官們只需要將他當作茶餘飯後的閒談就好,千萬不要當作正史來看,這樣容易產生歧義,更容易鬧出笑話。

<strong>

【文 / 楚南青史君】

<strong>


楚南青史君


在傳說中,朱元璋是一個暴虐好殺的暴君,死於他手上的人不下數十萬。近年來,關於朱元璋殺人的故事層出不窮,除了他鐵腕肅貪過程中殺掉的十餘萬人外,還有他殺了一個賣西瓜的老人,殺了一個深夜給他送粥的宮女。有的人還說朱元璋將徐達的夫人謝氏殺死,僅僅是因為謝氏給馬皇后說了一句:我家不如你家!常遇春的老婆是一位悍婦,將老朱賜給常遇春的宮女雙手斬下,老朱聽聞後就將常遇春的老婆殺死,並分屍賜給群臣,謂之“悍婦之肉“。



老朱鐵腕肅貪得罪的人太多,因此很多子虛烏有的殺人之事強加給了他,今天就說說一則朱元璋剝桔殺子的故事。老朱有多個兒子,他最器重的兒子是長子朱標,不僅僅是因為朱標乃馬皇后親生,更因為老朱將朱標當作接班人在培養。老朱將其他兒子分封到外地為諸侯王,其中四子朱棣為燕王,鎮守元朝舊都北平!朱棣多次親率大軍北征蒙古,曾經擒獲敵軍元帥,用兵的本事不在徐達等名將之下,另外朱棣多年在軍中積累了很高的威信和人脈,實力十分強勁。

太子朱標死後,老朱又著重培養嫡長孫朱允文為帝,並沒有考慮才幹突出的四兒子。某天老朱睡著後做了一個夢,在夢裡有一個身穿金甲的人命令他讓位。老朱老年多疑,認為這是上天對他的警示,畢竟皇太孫的威望遠遠不及太子朱標,那天老朱雙腿一蹬去了,朱允文可能鎮不住功臣悍將。於是老朱開始大開殺戒,許多功勳因貪汙罪或謀反罪被殺,且牽連十分廣泛,經常是一人犯罪,夷其三族。最終老朱想起了在軍中、朝中頗有威望的四子朱棣,故召其歸京述職。


老朱見了四子後,跟四子拉起了家常,談起了老大朱標的英年早逝,父子倆難得放下君臣之別,享受起了天倫之樂。殺伐酷烈的老朱親手給老四剝了一個桔子,還喂老四吃,父慈子孝,其樂融融。老四從宮中出來後,直接去見了母親馬皇后,高興的給母親講父親對他的慈愛!馬皇后聽後大驚,急令四子歸燕,不可留在京中,並解釋說:你父親對你動了殺心,將你比作一個桔子,要剝你的皮,抽你的筋,再將你砍成肉醬!

朱棣聽後大驚,第二恭敬的去給老朱辭行,說邊疆元軍侵邊,他要為父分憂,歸燕國以鎮北疆!老朱認為老四忠於國家,又英武善戰,殺之可惜,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於是就同意了這個要求。不久老朱駕崩,皇太孫朱允文為皇帝,並開始消藩,朱棣起北疆精兵南下奪位,擊潰明軍,誅殺朱允文,並自立為帝!



老朱一時之慈,竟然朱棣逃出生天,後來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讓天下數十萬百姓死於戰火,其慘烈程度遠遠超過徐達當年的北伐!此可謂王言如絲,其出如輪,天子的一個小決定,都會帶來巨大的生死之局。


大秦鐵鷹劍士


這個就當是個故事來聊聊。

故事好像說的是在太子朱標病死以後朱元璋為了讓孫子朱允炆坐穩以後的皇位,朱元璋小心謹慎,時刻提防。但後來還是有一個皇子也就是老四朱棣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話說,一天朱元璋帶著群臣觀看巍峨高聳的城牆。臣子都說,城牆如何高聳,足以抵擋千軍萬馬。這時候朱棣出來說,城牆高是高,但是如果有人在紫金山架炮,便可破了這堅固的城牆。眾大臣聽了,不住誇讚。朱元璋則默不作聲,他順手拿起了一個橘子,去皮去毛遞給朱棣,猶如抽絲剝繭,只見橘子上絲絡全無。朱棣一看,父親竟然親手給自己剝桔子,非常開心的謝過恩,接了過來吃掉了。

當晚,其母得知了朱元璋賜桔給朱棣一事,頓覺事情不妙,就將朱棣喚來,急切的對朱棣說:“賜大桔者,是要吾兒識大體,顧大局(大桔)呀。將桔皮、桔絡除盡,這是警告吾兒,如果你不及時改正,就有剝皮抽筋之災呀。吾兒要大禍臨頭矣。”朱棣一聽大驚於是便趕緊逃回自己的封地北京。

這個故事情節生動,並未見諸官方正史,所以將其歸為野史或民間傳說。在故事裡,朱元璋之所以有心殺掉這個皇子,是因為之前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有個穿著黃金甲的人帶著四個侍衛給他討要皇位,朱元璋受到威脅,驚恐之下便醒來了。從此他對這個皇子暗下殺機。


吾味雜譚


朱元璋剝桔子的故事既不是正史記載,也不屬於野史傳說,這個故事是近年來開始流傳的網絡故事,基本沒有任何可信度。


按照網上流傳的版本,在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讓孫子朱允炆做了皇太孫,朱棣內心十分的不服氣,朱元璋因此對朱棣動了殺心。後來朱元璋找朱棣談話,親手給朱棣剝了一個橘子,朱棣沒有理會朱元璋的意思。馬皇后得知了這件事,趕緊找到朱棣讓他逃走,朱棣才僥倖逃過一劫。

從這個故事的前因後果來看,朱元璋剝桔子可能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朱元璋想要最後一次給朱棣剝桔子,如果朱棣不離開京城,朱元璋就要殺死朱棣。第二種含義是橘子的諧音“拘子”,朱元璋暗示要擒拿朱棣,如果朱棣不及時離開,肯定會被朱元璋軟禁起來。


由於網絡流傳的故事普遍存在一定的漏洞,筆者在查閱明朝史料後發現,剝桔子的故事最少存在兩個歷史漏洞。

第一個漏洞是時間上的問題,朱標在公元1392年去世,馬皇后在公元1382年去世,朱棣在公元1380年已經就藩做了燕王。在朱標去世的時候,朱棣已經去了北平,馬皇后已經去世了十年,根本不可能提醒朱棣。


第二個漏洞是朱棣的母親不一定是馬皇后,雖然明朝的官方史料都顯示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后,但是經過後代史學家的考證,朱棣自稱是馬皇后的後代,主要是為了保證皇位的合法性,朱棣的母親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妃子。

當然剝桔子的故事也並非空穴來風,朱元璋晚年猜忌心非常重,經常因此小事殺害大臣,即使是古代有名的暴君,殺人的數量都不如朱元璋多。為了防止文官的權利過大,朱元璋殺死了宰相胡惟庸,屠殺了胡惟庸的黨羽三萬人,廢除了宰相的職位。


後來朱元璋又擔心大將的權利過大,殺死了大將軍藍玉,誅殺了藍玉的黨羽一萬五千人。除了大家熟知的胡藍之獄外,朱元璋還製造了空印案和郭恆案,每一次都牽連上萬人,再加上被判處滿門抄斬的人,實際被殺的人還要更多。

朱元璋的這些手段,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保證繼承人的統治穩固。因為朱元璋的性格狠辣,朝廷裡面很少有人能逃過朱元璋的屠刀,即使是在家裡隱居了二十年的李善長,也被朱元璋以胡惟庸黨羽的罪名滿門抄斬。因為朱元璋晚年猜忌屠殺功臣,人們才會懷疑朱元璋曾經給朱棣“剝桔子”。其實朱元璋是一個對待大臣狠毒,對待皇子們寬厚的皇帝。

朱元璋對待兒子一直都十分寬厚,他的大部分兒子都被封王,能夠擁有獨立的兵權和地盤。即使是朱元璋的養子沐英,也獲得了黔國公的封號,能夠世襲守衛雲南。


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一直相信兒子,卻不相信任何大臣,所以他屠殺了大部分的大臣,唯獨沒有削弱兒子們的兵權。只是朱元璋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奪走朱允炆皇位的人,恰恰是朱元璋最信賴的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