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筆畫是否正確會對書法學習有什麼影響,大家都注意到了嗎?

多元靜墨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工”這是趙孟頫告誡後人學習書法的至理名言。對於這句話我們沒必要理解為用筆就一定比結字重要,只需理解為用筆和結字都是重點就可以了。



書法的筆畫寫法其實就是最簡單的用筆,筆畫當然重要。我們可以把寫字比作建房子,而筆畫就好比磚頭,你連建房子所需的最基本的東西都沒有,那怎麼建?反正我上課的時候對基本筆畫的要求是比較嚴苛的。


當然只求筆畫精到也是練不好字的,筆意也應屬於用筆範疇,在基本筆畫過關的前提下,還應要求筆意,即筆畫之間的連貫性,一氣呵成,而不是筆畫之間的累積,只有這樣才能把字寫活。用筆除了包含基本筆畫的精到、筆意,還應注意到用鋒,即中鋒、側鋒等。這一系列用筆問題解決了,才有了寫好字的基礎。


古風書法


我經常看到不單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一些售貨員等,抓鉛筆的姿勢都不正確。只會用拇指和二指夾著鉛筆,手抓筆抓得很低,幾乎接近紙面,筆頭不斷搖動。寫出來的字連小學生都不如!悲哉!不要說毛筆字了。如此新一代,如何承傳有三千年歷史的中華文化?記得我在五十年代小學五年級時,沒有用鉛筆的,都自帶墨盒和毛筆,紙本是自己用線訂的毛邊紙,中間夾一張格子紙,是這樣練出來的。建議小學應有書法課,寫小楷,逐漸扭轉新一代寫字差的現實。字乃人之衣冠,字寫得好壞與個人修養有很大關係。也與性格有密切關係。一個人心平氣和,字的筆畫也會端正些。現在社會普遍不重視這問題。看我們毛主席寫的寫懷素草書大氣呵!還有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我們要承傳,發揚光大呵!




103311180523微風


這個問題算是老生常談了,不過儘管如此,很多學書者還是並未認識到筆法之於寫好書法的重要性。

筆畫是書法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不管是正、行、草都是如此。好比摩天大樓的地基,筆畫過不了關,後面的一切都是空談。

我見過很多學書的朋友,一上來就是對著一塊碑帖或者墨跡臨寫,倒是很努力,一兩年過去了,結構倒是沒問題了,遠看效果還可以,但仔細看看,筆畫根本經不起推敲,要麼有頭沒尾,要麼有尾沒頭,要麼走筆不對,要麼歪歪扭扭,遮不住醜啊!

我小時候練書法,入手柳公權,一開始根本沒有字帖,老師手把手的教筆畫的寫法,每天都是橫豎撇捺點折這些基本的筆畫,雖然很枯燥,但堅持了有兩個月時間後,再去寫字帖,速度真的很快,大概有兩年時間柳體不敢說寫的很自如,但最起碼臨摹出來的字已經能經受得住遠看和仔細觀摩了。結合我的學書經驗,足以說明想練好書法,必須潛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從基本筆畫開始,不要怕麻煩,不要著急,練好筆畫到寫好字真的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當然很多人說行草書沒有固定的筆畫寫法,就不需要練習基本筆畫了。當然不是這樣,行草書有其固定的行筆和用筆方法,極緩關係,也是需要花心思去琢磨練習。

俗話說,想學會跑,先學會走,這話一點不假。寫書法急不得,必須沉下心來,從基本筆畫開始,打好了筆畫基礎,日後不管學顏、歐、柳、趙或者魏碑、隸書都會快速上手。不要輕視筆畫的重要性,腳踏實地,從基礎開始才是學好書法的關鍵和必經之路。


一個閒人


筆順釋義——是書法的內在要求

什麼叫筆順呢?從嚴格意義上講就是筆畫的書寫順序。我們知道,漢字不同於世界上其他語言文字,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方塊圖象文字。我們都知道英語等拉丁字母文字是表音體系的,這就決定了漢字的筆順是漢字特有的,其他文字都不具備的特徵。

表音體系的拉丁字母文字沒有書寫順序上的問題,漢字就不同了,表意體系的方塊圖象文字就有了筆順上的需要。

並且漢字在五千多年的使用過程中,不僅僅是在語言意義上、用法上、讀音上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和悠久的歷史積澱,而且在書寫上也產生了深刻的變化。

首先,筆畫結構的演變、由繁到簡,直接推動了漢字在字體形態的變化,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的發展,一路演變,不僅體現了前面的演變規律,而且凸顯了漢字演變的複雜歷程。這是書寫上的變化。

其次,是語言意義上、用法上、讀音上產生的深刻變化。由實詞語素到虛詞語素,由表現現實客觀事物到表現人類主觀想象,漢字的使用範圍、使用場景也不斷髮生變化,這些變化也直接推動了漢字的發展。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規矩、用法,這些用法比方說在意義使用上,形成了語法體系;在書寫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審美範式——書法;在語言實際情景的使用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固定搭配和習慣用法。

那麼,筆順在這一體系上的位置是漢字書寫的審美範式——書法——中的一部分。有了書法,筆順才有存在的意義。假如沒有書法的存在,或者書法方面的要求很低,那麼筆順便成為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最直接的例證是缺乏筆順要求和束縛的拉丁字母體系下的字母文字,書法的存在度非常低。

筆順用途——是書法學習中的必備

學習書法,尤其是初學者,首先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漢字筆順的問題。這當然在孩子的識字過程中也存在這個問題,但是筆順在書法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因為筆順是書法學習中解決結構問題的第一個挑戰。

前面我們講筆順就是筆畫書寫的順序。而且漢字還是一個表意體系的方塊圖形象文字,這兩個推論放在一起就得出另一個結論——筆順對於漢字塑性具有非凡的意義。就書法本身而言,如果從最終呈現的結果來看的話,書法就是對於漢字造型的藝術。因此,筆順的正誤對於漢字書寫的美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就好像我們玩積木一樣,不同的搭建順序,不同的搭配組合,必然產生不同的積木形狀,也表示不一樣的事物。比方說有表現房子的,有表現車輛的。這些積木的原件都是一樣的,但是不同的搭建順序讓他們產生了不同的效果。

因此,筆順的意義就在此。

筆順的歷史功績——確立規範和法度

正確的筆順,不是由一人一時之規就可以硬性規定的,這是自然演化、約定俗成的結果。自從文字誕生之日起,筆順的問題就存在。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筆順慢慢的有一套自己的運行體系,這套體系沒有什麼天然深刻道理,卻是公認的事實,大家都接受。

當然,語言文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漢字書體的不斷變化,筆順也在不斷地調整和適應。

這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篆書書寫有篆書書寫的筆順,隸書有隸書的筆順,行書草書都各自有自己的筆順體系。

但是我們都知道,篆隸書法隨意性較大,異體字繁多,發展也不完善,因此有很多不規範和難以統一的地方。一直到魏晉時期楷書書法的發展和成熟,筆順才漸漸的被規範下來,成為社會約定俗成的產物。因此,魏晉南北朝和唐朝時期,是一個法度的確立時期,這個時期書法的法度確立之一的表現就是筆順的確立。因此筆順對於書法書寫規範有著非凡意義。

楷書的成熟發展,在筆順上的規範,一直影響到了後來行草書的規範成熟。雖然楷行草三者形成的時間差不多,但是三者的成熟和發展一直互相影響,相互促進。在這其中,楷書無疑是一個基礎性的存在,漸漸確立了它基礎性的重要地位。因此筆順的重要性也隨之確定了。

而筆順的規範,也讓楷書的形態相對固定,形態變化也變得少了起來,這樣對於書法之“法”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筆順的審美功效——形美

中國漢字五千年的發展史之朝著一個方向,簡潔、快速的方向發展。因此由複雜的篆隸發展到簡潔快速的楷書,這是中國漢字的一大飛躍。然而在漢字發展到極致的同時,想要更加快速簡潔,只能在形態變化上做足功夫。

因此,在楷書發展的同時,就已經有行書草書在不斷髮展了,這在形態上,是對漢字書寫的一次發展變革。行書和草書因為快捷簡便的書寫,成為書法重要的形態之一。尤其是兼具實用性和審美功能的行書,取得了很高的地位。

草書則是通過大量抽象的書寫符號,來達到它快捷書寫上的目的。但是不管是行書還是草書,它們形態上的變化,從本質上講,就是書寫順序的變化,書寫順序的變革讓書寫形態更具多樣化。

然而這些筆順所產生的另外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是筆順產生的那種書寫形態上的美感,那種筆順上揮毫潑墨的快感,那種簡約的美感,那種一氣呵成酣暢淋漓的急速書寫,猶如瀑布三千,流水飛奔,一瀉千里的氣勢宏大,這些都是筆順帶給我們的書寫審美體驗。

以上就是關於筆順在書法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注:此處行草書僅僅指在楷書基礎上演變的漢字字體,並非章草。


筆墨飛揚的日子


這裡說的書寫筆畫是否正確應該是筆順的意思吧,或者說是筆畫的筆法的問題,筆法確實是有對錯的問題,不知道你說的具體是哪一個問題,我們就都說說吧。

筆順的問題

我們寫字的時候,一筆一畫是有順序的,那麼筆順不對,對於書法有影響嗎?其實影響還是挺大的,筆順與筆勢是緊密相關的,如果筆順不同,那麼筆勢也會產生變化,而筆勢反過來對結字是有影響的。古人寫字並沒有像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一樣,對書寫的筆順有嚴格的規定,古人寫書法的時候,有的時候筆順是有變化的,尤其是寫行書的時候。

例如上面兩個“誰”字,最後一筆,有的最後一筆寫豎,有的是以橫做末筆。書寫筆順的不同,帶來筆勢的不同,對結字也產生了影響,這也是書家自己個人風格特色的一個表現。

筆法的問題

筆法是書法學習中的關鍵,因此如果說基本筆畫的筆法不對,那對書法學習影響就很大了。所以,學習書法不論你學的是楷書四大家的哪一家,或者是學的虞世南或者褚遂良也好,一定要在筆法上下功夫。

我輔導孩子練書法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她的基本筆畫的筆法訓練,不僅是寫出來的點畫的形態要對,寫的過程中運筆的動作也必須對。哪怕一開始字的間架結構不過關也沒關係,但是筆法一定要對。

趙孟頫說過“用筆千古不易”是有道理的,當年真的理解筆法之後,你不管學誰的書體,其實都容易的多了,因為不論是楷書還是行書,不論是顏體還是柳體,不論是米芾還是王羲之,在很多用筆方面其實都是有相通的地方。那麼一開始如果你的筆法就不對,而且最後還養成了習慣的話,後面再改就難了。

以上是南山淺見。


翰墨今香


筆畫不正確,有可能是筆順錯誤,也有可能是線條變形出格,再者就是寫錯字了。嚴格意義上講,筆畫只有好壞,沒有對錯。


如果是筆順錯誤,並不是技法的問題,糾正起來也比較簡單,按照分步法一筆一畫來寫就可以了。其實所謂的筆順,也沒有原則性的界定,只是人們根據字的筆畫結構特點,常期形成的習慣,比如從左至右,從上到下等。雖然這只是習慣的問題,但點畫的先後順序對有些單字結字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如果是連筆較多的行書草書,對筆順的要求更嚴一些,比如草法,筆順不對草法也不像呀。

一筆不慎,全字盡毀,如果是點畫線條變形出格,就是屬於典型的技法問題了,必須做一些針對性訓練加以克服。漢字是方塊字,從最直觀的形式來講,無論是篆隸楷草行,每一個筆畫都首先為結字服務,這些線條之間的空間佈局組成,在視感上總體要實現和諧與平衡。一旦某個點畫變形出格,則足以毀全字,因此,點畫出現硬傷,會對書法作品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臨摹之所以重要,古今書法大家之所以高度重視間架結構,就是因為規矩和諧的點畫,是十分重要的技法技能間是。



許多名家的作品之中,偶爾也有個點出格變形的點畫。究其原因,有的可能是下筆易字,有的可能是忘情之誤,他們都會很巧妙地進行遮醜,以重拾平衡。如果壞到無法補救,也有的直接在字上面劃一筆遮住或者乾脆塗一個黑蛋蛋。而作為書法學習者,則是要儘量避免出現這種失誤,紮紮實實地把技法技能的基礎搞紮實。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此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首先說書寫筆畫是否正確對書法學習有什麼影響這個論點,這個論點涵蓋的內容不少!


其中主要的內容涵蓋了:


一、書寫筆順


二、書寫筆畫,如橫筆、豎筆、撇筆、捺筆等

又引申出筆畫的長短、粗細、方向、大小、形狀等



一、書寫筆順:

關於書寫筆順,可以先從小學的漢字書寫開始說起,現在的小學,對於漢字書寫的要求還是比較重視的(這點很欣慰),其中漢字書寫的筆順,是老師的強調重點之一,不少學生家長跟我反應,因為孩子的書寫筆順不對,寫作業經常會被要求重新寫,很多家長苦於不懂輔導,所以把孩子送來我的書法班學習。所以書寫的筆順重要性可見其一。


書寫的筆順問題,引申到書法上,特別是行書書法上,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筆法之一,因為行書比較講究書寫的連貫、流暢,如蘭亭序裡的“和”“茂”等,字的筆畫呼應,字與字之間筆畫的上下呼應。

以及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佈局,給人乾淨疏朗之感,有些字整體重心傾斜,形成了閃轉騰挪的姿態,帶來一種活潑生動之感。

如果當初王羲之換一種方法書寫蘭亭序,可能世界上就少了一位“書聖”,也就少了“天下第一行書”傳世典藏。所以人們把《蘭亭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確是名不虛傳。所以書寫的筆畫對於書法的重要性可見其二。


二、書寫筆畫

這裡說的書寫筆畫,主要講的是筆畫的長短、粗細、方向、大小、形狀等,對於字寫的是否好看,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如圖的幾個“上”字,就可以看出筆畫的長短對於字美觀的重要性,也得出其重要性~


這裡就簡單的說一下,還是減少點篇幅吧~


回答完畢,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謝謝支持!


一樂書法


不但有影響,影響巨大。

筆畫無論是從漢字上還是從書法上來講,都是基礎中的基礎。筆畫是固定的 筆順,顧名思義,就是筆畫書寫的一種順序。 從古至今,筆畫都是固定不變的, 這種固定的筆順,直接推動了書法字體由繁到簡的發展,也沉積了千年來的歷史文化。 漢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語言文字,是表意體系中的圖像文字。 既然是表意,就說明每一個漢字都有著它獨有的含義。



筆畫是學習書法的基礎 ,作為基礎中的基礎,學好筆畫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在書法的角度上,筆畫的意義就更加不能忽視了。 精準 書法書寫的是漢字,漢字是記錄的語言,正確的筆順可以精準的表現漢字。 這也是書法存在的意義,如果寫出來的東西讓人看不懂,那根本算不上是書法,充其量只是塗鴉。 所以說,書法要讓人能夠一目瞭然的去看懂,那麼正確的筆畫就能讓書法的書寫更加的精準。

書法存在的意義就是加快書寫的速度,而正確筆畫可以讓書寫的速度更上一層。 正確的筆畫在經過無數先人的鑽研探索之後,已經非常的成熟了。 按著正確的筆畫去書寫對於書法美感上的提升也是有著顯著效果的。



筆畫是最基本的法度 漢字從出現到演變成今天的樣子,其中經歷了無數的傳承和革新。 傳承的是書法千年來不變的法度,革新的是書法所承載的內涵。 而筆畫,就是書法中極為關鍵的一個法度。 書法的法度是十分的森嚴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筆畫、每一個結字,都要嚴格遵守先人所留下來的法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 想要學好書法就必須遵守書法中的諸多法度,而筆畫是頭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法度。 如果不能很好的在初學時就掌握各個字的筆畫,那麼在從隸書和楷書進階到行書和草書時是有著巨大的障礙的。 當然,草書作為一種特殊的字體,它的筆畫也會略有不同。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種法度是古人傳下來的,並不是現代人隨便就可以修改和任意為之的。


綜上所述,只有嚴格遵守書寫筆畫,書法水平才能更上一層樓


昌林啥都畫


學書者首先要從一筆一畫學起。同時筆畫不是胡塗亂抹,不管什麼書體,都要講求法度,(以行書來議)法度就是筆法,也叫做用筆。古人云:"用筆千古不易"。筆法是學書的基礎,如同建築物的地基一樣重要,絲毫不得馬虎。筆法又是學習書法過程的三大要素之一(筆法、結構、章法),是必修課,它不僅要熟練掌握八個基本筆畫及各筆畫的變化形態,還要學會速度變化和運筆過程中的提按變化。由此可見,學會正確的用筆方法多麼重要。
書法藝術說到底就兩個東西,一個是形,一個是神。形是外在的形狀和形態,神是無形的內在的反映。外在的形與態是靠筆法完成的,如機器零件一樣,構件不精,結構(字法)構建的造型就不會出色,進而影響到整體的章法,作品一定缺乏神采。
學習書法要唱好筆法、結構(字法)、章法三部曲,三者又是循序漸進的,不能顛倒,應一步一腳印、紮紮實實地學習。往往在書法教學中發現不少的"沒學會走,便想跑"的現象,尤其在中老年人學書中,這種急於求成的浮躁現象更為突出。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筆法這一課目的妍習課間,做到一學年的課程以一半的時間,甚至三分之二的時間用在該課題上,收效不錯。如果這一關放任自流,我們的體會只能是越走越糟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1c5d5afdbea4db88e7ab861e0d0f537\

藍天雲一朵


筆畫對書寫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筆畫的學習中,我們主要以“永字八法”為主來展開學習,在每一法下再進行細分,如:橫筆畫,按照常用的情況可以分為長橫、短橫與斜橫等。而這些細分的筆畫在哪些漢字的使用上是有規律可循的,若張冠李戴那麼所書寫的漢字不但不成規範而且還有可能成為別的字。因此,筆畫的正確書寫對書法的學習是很重要的雖然它僅僅是書法入門的基礎。

一、常用筆畫

筆畫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以“永字八法”為綱,再從每一法中進行擴展來進一步學習。

“永字八法”將筆畫分為:點、橫、豎、撇、捺、折、提、鉤八種。在現實的書寫中,按照常用的狀態一般情況下擴展如下:

1、點,分為:左點、有點、啄點、撇點等;

2、橫,分為:長橫、短橫、斜橫等;

3、豎,分為:懸針豎、垂露豎等;

4、撇,分為:平撇、短撇、斜撇、豎撇、豎彎撇、橫撇、橫折折撇等;

5、捺,分為:斜捺、平捺、反捺等;

6、折,分為:橫折、豎折、撇折等;

7、提,分為:斜提、豎提、橫折豎提等;

8、鉤,分為:橫構、豎構、彎鉤、斜鉤、臥鉤、豎彎鉤、橫折鉤、橫斜鉤、橫折斜鉤、橫折豎勾、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折折鉤等;

另外加上常用的豎彎以及橫折彎等。

如下圖:

二、筆畫的正確應用

如上所述,如撇筆畫的形態和長短等角度來說,就有平撇、短撇、斜撇、豎撇和豎彎撇五種。

像在書寫“千”字的時候,我們正確使用的是平撇,若將其改為短撇,那麼整個的重心與形態就會發生變化。

還有像“飛”字,其鉤筆畫是橫斜鉤,若將其書寫成橫折彎鉤,整個字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還有像橫折彎與橫折彎鉤的這兩個筆畫,像我們寫“沒”字、“沿”字,的第五個筆畫是橫折彎,若將其寫成橫折彎鉤,那麼這個字就錯了。

因此,筆畫的正確書寫首先是漢字正確的書寫,其次是整個字形的變化。

綜上所述

書法學習首先需要寫正確的漢字,而正確的漢字的書寫其一就是筆畫的正確使用,另外,書法創作大部分是採用繁體字為主,而現在的官文則是簡體字,因此在書法學習過程中發現筆畫的使用跟當今不同的還是需要採用溯源的方式進一步去確認。


我是書法有云,一個書法愛好者,從事書法軟、硬筆基礎教學,偶爾有點瘋,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