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冻死前为什么会想要脱衣服?

用户54935259887


人在冻死前为什么会想要脱衣服?

不止是“想要”脱衣服,而是发现很多被冻死的人确确实实脱掉甚至脱光了身上的衣服。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反常脱衣”("Paradoxical undressing" )现象。

致死性低温的“反常脱衣”现象

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一些公开发表的医学文献中记载了因为致死性低温导致死亡中发现的“反常脱衣”现象,也叫致死性低温的“脱衣悖论”。

比如,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法医学研究所于1995年发表的论文中,分析了1978年至1994年之间69例因致死性低温引起的死亡案例,其中有17例(25%)存在“反常脱衣”现象。

从现场的情况看,17例“反常脱衣”者中,12例尸体穿着单薄,5例全裸。

在大多数情况下,脱下的衣服被发现散落在身体旁边的地面上,有的出现在离尸体几米距离的地方。

虽然,并没有一致性脱衣方式,但大多数情况下下半身的衣服被脱掉的更多。

研究者还观察到,在“反常脱衣”案例中,尸体还存在一些奇怪的状况,比如,被发现躺在床下,衣柜后面等,并且最终姿势呈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类似挖洞的行为。

研究者还创造性地将这种现象称为“终极穴居行为”。

其他还有很多“反常脱衣”现象的报道,但多为个例或少数病例报告。

为什么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

由于这类现象的发现都是回顾性推测的,发生这种现象的机制也只能是推测。

一般认为,以下两种机制可用于解释这种现象:

幻觉:根据一些特殊的研究,比如,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虐待实验,俄罗斯被冻死军人的观察,通常在核心体温下降到33~30℃,意识开始出现混乱,并逐渐丧失。

研究发现,在很多严重伤害因素刺激下,脑内都会分泌脑啡肽、内啡肽等鸦片类物质,并可能刺激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释放,导致产生一些“舒适性”的感觉,或者一些幻觉。

这种意识的混乱和幻觉完全可以超越、掩盖真实客观的感觉,比如在发生致命性低温时反而感觉到舒服甚至感觉到热,因而导致不是完全受意识控制的脱衣现象。

体温调节失调:生理状态下,寒冷首先引发身体皮肤血管的显著收缩,从而降低与环境的温差以减少散热,节省能量。

但是,在严重寒冷暴露晚期,这种体温调节的血管收缩机制失效,反而会导致外周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这个信号传递到大脑产生温暖的感觉,这种温暖感觉信号传递到下丘脑体温中枢就会发出反常的脱衣的行为信号,做出无意识的脱衣行为。

这种机制还得到一些非低温状况下“反常脱衣”现象的支持。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反常脱衣”现象

在一些非致命性低温状态下也发现了“反常脱衣”现象。

2017年的一项报告中,一51岁男性尸体被发现在空旷乡村的一条道路上,尸体躺在距离他的汽车不远处的地上,除了鞋子和白色袜子,和左腕的手表外全裸。汽车驾驶室的侧门打开着,车内发现汽车钥匙、钱包散落的衣服和其他个人物品。

由于身体没有任何外伤,也没有任何搏斗和被袭击迹象,身体20几个部位采样检查也没有发现第三方DNA,因而可以排除他杀可能。

尸体CT和尸体解剖检查确定死因是自发性、非创伤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累积到下丘脑,起源于右侧脑动脉囊状动脉瘤破裂。

根据当地当时的气温,也排除了低温致死的可能。

研究者根据以上迹象推定,死者的“反常脱衣”现象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下丘脑损伤,引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紊乱,产生异常的温暖感和反常脱衣现象。

综上所述,目前的有限的证据显示,有些人在冻死前的确可以出现的“反常脱衣”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大可能是核心体温下降到30℃左右,意识出现混乱,还没有昏迷之前,由于幻觉,或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产生的无意识脱衣行为导致。


挣脱枷锁的囚徒


这是“反常脱衣现象”(Paradoxical undressing

当体温过低的时候,人会出现身体发抖、行动迟缓、协调很差、言语不清等症状。如果低温症很严重的话,呼吸和心跳变慢,人会失去意识,甚至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

挖掘打洞

那些冬眠的动物会挖个小的、比较密封的空间过冬,这种空间会使得热量损失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人类在低温症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要冻死前也会出现类似的行为,找个地方躲起来,比如柜子里、床下,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自主行为,属于本能。

反常脱衣

治疗低温症的办法是找一位体温正常的人,两人脱光衣服,让热量从体温高的人传给体温低的人。

但这和反常脱衣无关,反常脱衣通常发生在挖掘打洞之后,当事人把大部分衣服脱了,结果导致热量损失得更快。

之所以出现反常脱衣现象,是因为在低温的情况下,身体用血管收缩的办法让血液从四肢流向核心部位,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但如果长时间这样,用于收缩血管的肌肉变得很疲劳而无法工作,使得温血从核心部位涌向肢端。因为当事人已经迷糊了,下意识地感觉很热,有烧灼,于是就脱去衣服,也是在意识不清醒的时候做出的行为。

挖掘打洞加上反常脱衣,使得被冻死的人赤裸或者半赤裸地曲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警方常常认为这是性侵加谋杀之后把尸体藏起来的作案现场。因此遇到类似的案件,不要排除反常脱衣现象的可能。


京虎子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这种现象是冻死者常见的死亡特征之一,人在冻死之前反而会自主脱下保暖的衣物,这在法医中被称为反常脱衣现象,当年在乌拉尔山难中的死者就有出现这种情况。

在1959年,10位登山者进入前苏联的乌拉尔山脉中,结果有9人死亡。人们在找到尸体时看到了不可以思议的一幕,有些遇难者的鞋子脱掉了,有些则是袜子脱掉,有些还把衣服脱掉,他们大都身着单薄。要知道,当时山中的温度极低,仅为-30 ℃至-25 ℃,当时还伴随着大暴雪。

反常脱衣现象的是由严重的低温症引起的。当人的核心体温下降超过两度,即低于35 ℃时,将会出现低温症,由此将会引发严重的问题,并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对于低温症引发反常脱衣现象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主要有这几种解释。

一、人在冻死之前,由于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太久了,全身的血管开始收缩,而此时体内大量的血液开始聚集在一起只保护内脏,然后原来收缩的血管在这时会被迫打开,然后血液会重新流向皮肤,这就给人以错觉,而且人在快死之前,意识会模糊,精神会错乱,把冷当热,所以会把身上衣服脱下来。

二、对于这种不正常的脱衣服现象,科学家表示,当人们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时,皮肤会慢慢冻结,外周血管开始收缩,血液会在体内聚集起来保护内脏,然后收缩的血管就会被迫打开。血液再次涌向皮肤,造成热的错觉。当我们长时间冰封时,会有这样一种冷热的体验。

三、当然,当人们长期饥寒交迫的时候,大脑就会变得迟钝,精神就会混乱,外界的判断就会出错。因此,身体很可能接收到错误的信号,就像发烧时的高温,但感觉还是一样冷。

四、冻僵的人有一种热乎乎的幻觉,觉得身体很温暖,不仅没有露出痛苦的表情,连一个微笑都没有,这个微笑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事实上,这种行为被称为异常脱衣。

在长期极度饥饿和寒冷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会有一种混乱的感觉,特别是在下丘脑区域。如果由于寒冷而出现异常,身体很可能会收到紊乱的信号,使人感到身处寒冷的环境中。容易胡思乱想。虽然极度寒冷但是自己会有错觉发现那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很热。


江水趣谈


这种现象是冻死者常见的死亡特征之一,人在冻死之前反而会自主脱下保暖的衣物,这在法医中被称为反常脱衣现象,当年在乌拉尔山难中的死者就有出现这种情况。

在1959年,10位登山者进入前苏联的乌拉尔山脉中,结果有9人死亡。人们在找到尸体时看到了不可以思议的一幕,有些遇难者的鞋子脱掉了,有些则是袜子脱掉,有些还把衣服脱掉,他们大都身着单薄。要知道,当时山中的温度极低,仅为-30 ℃至-25 ℃,当时还伴随着大暴雪。

反常脱衣现象的是由严重的低温症引起的。当人的核心体温下降超过两度,即低于35 ℃时,将会出现低温症,由此将会引发严重的问题,并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对于低温症引发反常脱衣现象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陷入低温症的人出现意识混乱,大脑中控制体温的区域将会出错,这就有可能让大脑觉得身体很热,所以冻死者就有可能在死之前要竭力脱下衣物。从统计结果来看,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冻死者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人陷入低温症时,大脑就会发出指令收缩身体中的血管,让血液可以回流到重要器官中。但如果低温症非常严重,身体将无力控制肌肉收缩,所以血管又会舒张开来,这样血液就会流回皮肤的血管中,所以陷入意识混乱的人就会感觉很热,从而导致出现反常脱衣现象。


火星一号


寒冷的冬季就要来了,往年都会看到有人冬季夜晚在外边冻死的悲惨事件,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不知道大家休息没有,有些在外面冻死的人,会把厚衣服脱掉,只穿着薄薄的衣衫或者皮肤直接裸露,这样难道不更冷吗?



从生理层面分析,人在冻死前还真是觉得热,不过这只是感觉,或者说是一种错觉引起的现象。当环境温度很低时,人体长期在外暴露,向外散发的热量就会高于肌体产生的热量,此时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大脑就会对寒冷异常敏感,神经系统指挥皮肤下的血管进行收缩,血压升高,推动血液向着体内深处流动,从而保护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运转,当体温降到35摄氏度,这个时候皮肤会逐渐趋向麻痹状态,而且整个人就会异常疲倦、昏昏欲睡。

如果体表温度继续降低的话,则负责血管收缩的肌肉包括血管本身也会出现“疲惫”现象,血管一瞬间又都全部舒张开来,血液又从肌体内部重新回就到皮肤表面和肢体末端,大脑中负责控制体温和饥饿感的下视丘,就会发出混乱的信号,认为皮肤的温度升高了,人自然就会感到热,所以把外面的衣服全部脱掉,这个时候其实皮肤温度还是持续下降的,只是由于血液的回流让大脑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正是由于寒冷天气下容易使人感到劳累和困倦,极易引发低温症的出现,所以长时间在外活动特别是酒后、夜间出行,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注意保温和安全防护,尽量避免单独出行,最好找清醒的人陪伴。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这个称为反常脱衣现象,具体原因并不是很明确。有的人在冷冻的环境中冻死前,会主动脱去身上的衣物。以下是法医学杂志报道的反常脱衣现象的五个实例中的两个【1】:

例:某男34 岁,晚间与他人饮酒后独自回家,第二天被人发现死于该地区一家化工厂南侧的一片空地上。 现场有积雪,厚度约为10-15cm。尸体周围30米内仅见有死者一人的足迹,尸体呈俯卧位,上身裸体,双手抱胸。下身仅穿一裤衩, 距尸体2m处可见死者所穿的外衣、毛衣、马甲及皮鞋等衣物。

例2:某男,42岁,晚九时许与他人饮酒后独自回家。之后不久被人发现躺在马路边睡觉,当时该男子已将所穿棉外衣、毛衣、线衣、外裤、棉裤等衣物脱下后叠整齐。放在身边,全身仅穿有背心、线裤、裤衩。 事发当晚气温近-30℃。

杂志中所述五个例子全部都是喝了酒的,在寒冷环境中,个体保暖不足,散热量远超过了产热量。越过体温调节的生理限度,严重影响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引起的死亡。 冻死者经常衣着单薄,尸体呈蜷曲状,但有的冻死前反而脱去衣服,全身裸露或将衣服翻起,暴露胸部,或仅穿内衣裤,称为反常的脱衣现象。 产生反常脱衣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麻痹,有反常热感觉及幻觉作用而引起。

或者说下丘脑提问调节中心的温度基定点被从37℃调低,导致身体产生热感。这和我们发烧产生冷感差不多。

参考文献:

【1】孙树毅,金英,孙勇,等. 冻死及低温下反常的脱衣现象5 例[J].法医学杂志,2004,20(1):48-49.


科学探秘频道


每到寒冷的冬天,气温低得不像话,很多人出门恨不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然而,人在即将冻死的时候,却会把身上的衣服脱光,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一种「反常脱衣现象」。一般来说,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血管会自动收缩,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发。不过,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热量补充,人的大脑神经就会兴奋起来。

一旦全身体温降到30℃~26℃,大脑神经进入抑制期,人体血管就会突然扩张,冰冷的皮肤,慢慢感受到热乎的血液穿过全身。人们在长时间接触冰块后手掌发热,就是这个原理。

由于长时间处于冰冷的环境中,人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入麻痹状态,甚至让人出现幻觉,误以为自己在一个炎热的环境中。于是乎,人就开始把衣服翻起来或者直接脱掉。

而事实上,人的体表温度却是一直在下降的,人体内循环的血量也在不断减少。等到全身体温降至25℃以下,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基本是废了。呼吸,心跳也渐渐衰弱,人对外界的刺激再无反应,最终死去。


潘彩蛋


我是个搞现场的法医,也就是跟尸体打交道的法医,从事法医工作十几年来,出过几例冬天冻死的尸体,也见过反常脱衣现象,让我来发表法医的观点。

对法医学感兴趣或者对法医学方面方面有疑问的可以关注并私信我。谢谢!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存在冻死人的情况了。但是数九寒天流浪“大侠”最难熬的日子,也是醉酒的人最容易出意外的季节。小时候学过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看到天堂里的亲人,其实就是冻死以前出现的幻觉。

冻死的法医学概念我就不叙述,这里说一下冻死的机制是什么。死因就是人体低温状态下,引起心室纤颤,心功能衰竭而死亡。冻死可分为以下几期:(以《泰坦尼克号》最后杰克露丝剧照)

一、兴奋期。当体温到35-36摄氏度时,身体出现寒战,心跳呼吸加快,身体通过寒战作用,维持身体的热量。

图一:杰克寒战获取热量

二、当体温在35-30度时候,血液循环以及呼吸功能逐渐衰弱,呼吸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此时人会出现意识模糊,行动迟缓,不灵活。

图二:杰克说话出现迟缓

三、抑制期,30-26度,心率呼吸以及血压逐渐下降,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此期人会出现反常热感觉,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

图三:杰克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濒死期)

四、完全麻痹期,体温在25度以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呼吸心跳抑制,各种反射消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最终导致死亡。


图四:杰克对外界刺激完全无反应(已死亡)

其中第三期提到的反常脱衣现象,就是题主说的人在冻死前为什么会脱衣服。这是因为体温调解中枢麻痹,出现幻热的感觉,所以才会出现脱衣的迹象。如果是女的很容易被认为是不是性侵之类的案件,所以冻死现场的尸体勘验也很重要。



图五、六:反常脱衣现象

我这里多讲一点,为什么喝酒人更容易被冻死?

现在有很多人冬天天冷了,有些人想当然认为喝点酒会暖和暖和,其实也不是完全这样的。人摄入乙醇以后,血液循环加快,身体体表的毛细血管会处于扩张状态,加速散热,这样人体热量流失的会更快。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人冬天喝酒冻死很多人的缘故,除了过量饮酒导致意识丧失,喝酒加速散热也是冻死的原因之一。

所以,喝酒的人一定要记住,喝醉了记得回家再睡,夏天还好顶多被蚊子咬一身包,冬天酩酊大醉睡在外面就是找死。

喜欢的法医学给个关注哦!


非著名法医


从直觉上来说,被冻死的人应该是双手紧紧抱住身体,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才对,但现实情况却是相反的。在法医学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反常脱衣现象”,指的是那些冻死的人,很多时候会将自己的衣服脱下,赤身裸体并且面露微笑地死去。

最著名的就是1959年俄罗斯的乌拉尔山遇难事件,9名登山者全部被低温冻死,但诡异的是,他们的尸体被发现都穿的很单薄,把自己的衣物脱了。

从科学角度来解释“反常脱衣现象”是因为:下丘脑发出错误指令导致的,这种情况会在低温条件下第二阶段发生,意味着人离死亡不远了。

第一阶段

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一般在37摄氏度左右,如果此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人体温度下降到34摄氏度,神经系统就会变得异常敏感,骨骼肌也开始收缩颤抖,消耗糖原释放热量,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分解,人体会感觉到饥饿。

心跳和呼吸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血管逐渐收缩,血液从皮肤外层向内层靠拢,避免热量散失,这是血液的第一次分配。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呼吸功能开始减弱,血液循环逐渐变慢,人体的行动和思维都变得迟钝,但此时并没有生命危险。

第二阶段

当体温降到30摄氏度以下时,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这个温度下人体四肢血液减少,血液涌入大脑保证脑部供血充分,而血管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麻痹后,儿茶酚胺对血管收缩能力降低,血管出现了异常扩张,血管的血流量突然增加,导致皮肤表面的温度甚至高于体内温度,此时皮肤将这个热信号传递给了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下丘脑发出错误指令,让大脑产生一种浑身都很热很温暖的错觉,这才使人脱衣服并且面露温暖的微笑。

但其实,这个阶段人已经逐步迈入死亡,当温度继续降低,下丘脑将会衰竭,呼吸和心跳将会停止,卖火柴的小女孩正是这样温暖安详死去的。

现今,被冻死是非常少见的,即便是街上的流浪汉,也没有听说被冻死的。从以往案例来看,绝大多数人被冻死都是因为冬季的傍晚,喝的酩酊大醉倒在了雪地里,少部分情况是登山者在途中体力不支冻死。

内蒙古锡林郭勒从1988年至2015年,共有56例被冻死的案例,其中31人出现了反常脱衣现象,这通常发生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另外喝酒后人体毛细血管会舒张,低温环境下人体热量流失更快,战斗民族几瓶伏特加下去,容易醉酒倒在路边,这也就是为什么战斗民族很多人喝酒冻死的原因。


科学薛定谔的猫


反常脱衣——在一些电视剧或者是小说里描述冻死人的症状时经常会被提到,这确实可以作为尸体冻死的一个表现,但并不是绝对的。20%-50%死于低温症的人会出现这种行为。

如果一个死者生前的时候胃中食物充盈,比较容易出现反常脱衣的现象,反之则出现的比较少。

为什么会产生反常脱衣的现象呢?

医学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在低温额条件下,中枢神经缺氧,导致收缩的末梢血管打开,血液冲向皮肤,使人体温短暂升高。

2、生前醉酒,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神经系统抑制,产生假暖感而脱衣。

当然还有一个诗意的说法:

人在极端绝望的环境下,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活了,死前希望赤条条来,了无牵挂的去。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脱去一身累赘,不带走半片棉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