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初期零距离直面危险,他们是行走在锋刃上的新冠肺炎“情报员”

疫情初期零距离直面危险,他们是行走在锋刃上的新冠肺炎“情报员”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7日讯(记者李冀)7日,汉阳大道580号汉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不起眼,甚至显得格外安静:没有穿梭的病人,没有呼啸的急救车。但自从12月31日“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送进金银潭医院那刻起,这里就日夜灯火通明。传染病防治科的李冬冬和他的10名同事已经15天没回过家,他们的工作是流行病调查,通俗地讲就是新型肺炎的“情报员”,是最早站在“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面前的人员之一,是在大家还没意识到危险之前,零距离直面危险的人,是阻断传播的信息源、突击队。

疫情初期零距离直面危险,他们是行走在锋刃上的新冠肺炎“情报员”

(图为传染病防治科的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询问)

肺炎在不明原因阶段的首批硬核逆行者

12月31日,李冬冬接到通知,金银潭医院收治了“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最初,他和同事一样,只是从零星的内部文件里知道一点似是而非的信息,但有两点特别明确,一是收治在金银潭医院的肯定是传染病,二是根据经验,越是“不明”越是危险。而且召集了他们区级疾控一起去协同做调查,肯定不是小事。

当天,李冬冬和5名同事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了“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按照工作流程调查病例就医情况、家庭情况、活动情况,有无可疑的病例接触、环境暴露以及饮食。事无巨细不放过感染病例的任何蛛丝马迹,就是为了找到传播源、传播方式以及潜伏期和症状,为医者采集到第一手准确的信息。

1月3日,李冬冬接到了通知,位于汉阳的五医院收治了两位男性中年患者,从CT和血液检查看,初步判断为疑似病例。这是他和同事在辖区内进行流行病调查最早的案例。

“去的时候,我们做了防护,但那时医院还没做三区两通道的隔离区。”李冬冬回忆,当天下午他和一名同事两人一组到达医院时心情还比较平静,但经过5个多小时对两位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就医情况、家庭情况、活动情况,有无可疑的病例接触、环境暴露以及饮食调查之后,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感觉‘不明原因肺炎’离我们近了,而且很近”。病房没有传染病的隔离措施,而当他们离开病房脱掉防护服之后,有位患者追了出来,聊了几句,如今回想起来李冬冬仍心有余悸,幸而截至目前暂未感染。

这两人均有与华南市场有关人员接触的经历,也都有过农贸市场的经历,也有与家人密切接触的情况……得知这些情况后,要安排消杀部门的同事前往相关农贸市场做消毒消杀,告诫其家人在家戴口罩自行隔离观察,梳理分类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人,按图索骥逐一联系深入调查,告诫相关人员居家隔离观察。

当天晚上11点,李冬冬和同事回到办公室,对数十页的调查记录进行誊抄、整理,按照一人一例一报告的规范,撰写了详尽的流行病调查报告,然后录入系统,向武汉市疾控中心等多个有关部门报告。做完这一切,天都快亮了。

“学的就是公共卫生,毕业就到了汉阳疾控,做的就是流行病调查,接触传染病本身就是分内事。”今年35岁的李冬冬言谈间透着中年人的坚毅与果敢。

早期最重要、最艰难的20天

疫情初期零距离直面危险,他们是行走在锋刃上的新冠肺炎“情报员”

(图为传染病防治科的工作人员进行诊疗工作)

“最困难的20天都过去了,现在没什么是不能扛的。”李冬冬说,从3日到23日的20天,刚好处在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时期,新型肺炎处在不明原因的阶段,而先期感染的未确诊疑似病例正在陆续形成入院小高峰,普通医院不具备接收传染病患者的条件,同时汉阳疾控流行病调查员仅有4名,5个方面的原因叠加,形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根据常识,流行病调查越早介入、尽早采集更多样本越对防控、阻断、诊疗有价值。

20天里,汉阳疾控从各科室抽调了6人,组成10人突击队,由李冬冬带队,24小时奔走在医院与疾控中心之间。在疾控中心穿工作服,到了医院换防护服,持续不断的调查一轮下来就是一整天。为了尽可能地抢时间多采集调查病例,只能早晨多吃不喝水,中午不吃,坚持到下午,与单个患者接触的平均时间远远高于医护人员。

“有的患者配合,有的患者不配合,做调查不是做治疗,重大意义是助力宏观上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确诊‘人传人’、潜伏期、潜伏期症状、病毒源、病毒传播路径。”李冬冬说,随着患者越来越多,患者的情绪、医生的情绪都出现波动,而这个早期阶段真实有效的调查又至关重要,所以每位调查员都必须是“谈判专家”“心灵导师”,让患者说出真实的信息,“发病前后分别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人?接触多长时间?发病后的感觉?家里有哪些人?密切接触过的有哪些?是如何接触的?”调查完患者,就得马上联系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相关内容都得了解清楚。

“没有担忧和恐惧,但到后来问得多了、见得多了,心里难受。”李冬冬说,非典那年他还在上中学,没太多感受。虽然做流行病调查10多年了,但这么集中,呈井喷状的流行病病例涌现是第一次。每个病例都是活生生的人命。从职业角度,尽早尽快尽量详细采集的样本更多,分析出的结果就越接近真相,就能帮助阻断抑制流行病暴发。但调查过程中,零距离接触到一个个生命,了解他们的经历,看到他们的现状,心里很难过。比起这样的难受,闷在防护服里10多个小时就不算什么了。

夫妻俩15天没回家,3岁女儿识不得

1月25日庚子鼠年正月初一,从这天起,李冬冬和在同济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做护士的妻子就再也没回过家,女儿交给老人照料,两三天微信视频通个话。今天中午得空跟女儿视频的时候,孩子已经不理他了,听说,早在前天孩子就不理妻子了。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定,潜伏期、传播源、传播路径的逐步明确,感染的人群增多,流行病调查工作早已不是几个调查员能完成的事情了,而且已经过了早期最艰巨的“不明”阶段。根据有关部门部署,流行病调查方式增加了电话、网络等远程方式,部分工作分解到街道、社区,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这股力量上来后,虽然患者增多,但调查工作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今天,李冬冬和他的同事们的“危险历程”远远没有结束。只要接到任务,他和同事们随时要再次进入隔离病房。这一次,他们要继续和所有“逆行者”一起拼搏,直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胜利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