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初期零距離直面危險,他們是行走在鋒刃上的新冠肺炎“情報員”

疫情初期零距離直面危險,他們是行走在鋒刃上的新冠肺炎“情報員”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7日訊(記者李冀)7日,漢陽大道580號漢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不起眼,甚至顯得格外安靜:沒有穿梭的病人,沒有呼嘯的急救車。但自從12月31日“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送進金銀潭醫院那刻起,這裡就日夜燈火通明。傳染病防治科的李鼕鼕和他的10名同事已經15天沒回過家,他們的工作是流行病調查,通俗地講就是新型肺炎的“情報員”,是最早站在“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面前的人員之一,是在大家還沒意識到危險之前,零距離直面危險的人,是阻斷傳播的信息源、突擊隊。

疫情初期零距離直面危險,他們是行走在鋒刃上的新冠肺炎“情報員”

(圖為傳染病防治科的工作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詢問)

肺炎在不明原因階段的首批硬核逆行者

12月31日,李鼕鼕接到通知,金銀潭醫院收治了“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最初,他和同事一樣,只是從零星的內部文件裡知道一點似是而非的信息,但有兩點特別明確,一是收治在金銀潭醫院的肯定是傳染病,二是根據經驗,越是“不明”越是危險。而且召集了他們區級疾控一起去協同做調查,肯定不是小事。

當天,李鼕鼕和5名同事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了“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按照工作流程調查病例就醫情況、家庭情況、活動情況,有無可疑的病例接觸、環境暴露以及飲食。事無鉅細不放過感染病例的任何蛛絲馬跡,就是為了找到傳播源、傳播方式以及潛伏期和症狀,為醫者採集到第一手準確的信息。

1月3日,李鼕鼕接到了通知,位於漢陽的五醫院收治了兩位男性中年患者,從CT和血液檢查看,初步判斷為疑似病例。這是他和同事在轄區內進行流行病調查最早的案例。

“去的時候,我們做了防護,但那時醫院還沒做三區兩通道的隔離區。”李鼕鼕回憶,當天下午他和一名同事兩人一組到達醫院時心情還比較平靜,但經過5個多小時對兩位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就醫情況、家庭情況、活動情況,有無可疑的病例接觸、環境暴露以及飲食調查之後,心一下子就提了起來,“感覺‘不明原因肺炎’離我們近了,而且很近”。病房沒有傳染病的隔離措施,而當他們離開病房脫掉防護服之後,有位患者追了出來,聊了幾句,如今回想起來李鼕鼕仍心有餘悸,幸而截至目前暫未感染。

這兩人均有與華南市場有關人員接觸的經歷,也都有過農貿市場的經歷,也有與家人密切接觸的情況……得知這些情況後,要安排消殺部門的同事前往相關農貿市場做消毒消殺,告誡其家人在家戴口罩自行隔離觀察,梳理分類去過的地方,接觸過的人,按圖索驥逐一聯繫深入調查,告誡相關人員居家隔離觀察。

當天晚上11點,李鼕鼕和同事回到辦公室,對數十頁的調查記錄進行謄抄、整理,按照一人一例一報告的規範,撰寫了詳盡的流行病調查報告,然後錄入系統,向武漢市疾控中心等多個有關部門報告。做完這一切,天都快亮了。

“學的就是公共衛生,畢業就到了漢陽疾控,做的就是流行病調查,接觸傳染病本身就是分內事。”今年35歲的李鼕鼕言談間透著中年人的堅毅與果敢。

早期最重要、最艱難的20天

疫情初期零距離直面危險,他們是行走在鋒刃上的新冠肺炎“情報員”

(圖為傳染病防治科的工作人員進行診療工作)

“最困難的20天都過去了,現在沒什麼是不能扛的。”李鼕鼕說,從3日到23日的20天,剛好處在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危險的時期,新型肺炎處在不明原因的階段,而先期感染的未確診疑似病例正在陸續形成入院小高峰,普通醫院不具備接收傳染病患者的條件,同時漢陽疾控流行病調查員僅有4名,5個方面的原因疊加,形成了巨大的工作壓力。

根據常識,流行病調查越早介入、儘早採集更多樣本越對防控、阻斷、診療有價值。

20天裡,漢陽疾控從各科室抽調了6人,組成10人突擊隊,由李鼕鼕帶隊,24小時奔走在醫院與疾控中心之間。在疾控中心穿工作服,到了醫院換防護服,持續不斷的調查一輪下來就是一整天。為了儘可能地搶時間多采集調查病例,只能早晨多吃不喝水,中午不吃,堅持到下午,與單個患者接觸的平均時間遠遠高於醫護人員。

“有的患者配合,有的患者不配合,做調查不是做治療,重大意義是助力宏觀上長期有效的解決方案,比如確診‘人傳人’、潛伏期、潛伏期症狀、病毒源、病毒傳播路徑。”李鼕鼕說,隨著患者越來越多,患者的情緒、醫生的情緒都出現波動,而這個早期階段真實有效的調查又至關重要,所以每位調查員都必須是“談判專家”“心靈導師”,讓患者說出真實的信息,“發病前後分別去過哪些地方?見過什麼人?接觸多長時間?發病後的感覺?家裡有哪些人?密切接觸過的有哪些?是如何接觸的?”調查完患者,就得馬上聯繫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相關內容都得了解清楚。

“沒有擔憂和恐懼,但到後來問得多了、見得多了,心裡難受。”李鼕鼕說,非典那年他還在上中學,沒太多感受。雖然做流行病調查10多年了,但這麼集中,呈井噴狀的流行病病例湧現是第一次。每個病例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從職業角度,儘早儘快儘量詳細採集的樣本更多,分析出的結果就越接近真相,就能幫助阻斷抑制流行病暴發。但調查過程中,零距離接觸到一個個生命,瞭解他們的經歷,看到他們的現狀,心裡很難過。比起這樣的難受,悶在防護服裡10多個小時就不算什麼了。

夫妻倆15天沒回家,3歲女兒識不得

1月25日庚子鼠年正月初一,從這天起,李鼕鼕和在同濟中法新城院區隔離病房做護士的妻子就再也沒回過家,女兒交給老人照料,兩三天微信視頻通個話。今天中午得空跟女兒視頻的時候,孩子已經不理他了,聽說,早在前天孩子就不理妻子了。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定,潛伏期、傳播源、傳播路徑的逐步明確,感染的人群增多,流行病調查工作早已不是幾個調查員能完成的事情了,而且已經過了早期最艱鉅的“不明”階段。根據有關部門部署,流行病調查方式增加了電話、網絡等遠程方式,部分工作分解到街道、社區,更多的志願者加入進來,這股力量上來後,雖然患者增多,但調查工作也能有條不紊地開展。

今天,李鼕鼕和他的同事們的“危險歷程”遠遠沒有結束。只要接到任務,他和同事們隨時要再次進入隔離病房。這一次,他們要繼續和所有“逆行者”一起拼搏,直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勝利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