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這樣一群無名英雄正在疫情前線奮鬥,為我們建起安全的堡壘,他們是抗疫鬥士--檢驗人,平凡的歲月中,因為有了負重前行的抗疫英雄,使每一天都值得銘記。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相信中國力量,抗疫阻擊戰終將勝利,向每一位疫情前線的英雄致敬!

一場24小時“不間斷”的戰鬥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爆發

目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檢驗科

每日核酸檢測能力達1000餘份,

每4個小時批量檢測180份左右。

截至2月4日,該院核酸檢測人員從12人增加到27人,

並且實行3班倒,保證24小時檢測工作不間斷進行。

除了負責本院的標本檢測任務外,

同濟醫院還承擔著60%的其他醫療機構的檢測任務。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檢驗科還組建了

由5名博士組成的質量控制與技術支持團隊,

對檢測結果進行審核,

併為醫護人員進行結果解釋。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檢驗科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團隊部分成員 劉為勇供圖

一場“突然停止的採訪”

疑似病人能否確診、院內患者能否出院,

都要經過這裡實驗室的2019新型冠狀病(2019nCoV)核酸檢測

及其它相關檢測指標的檢測。

項傑,正是這個科室的主任。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項傑主任因身體不適險些倒下。

腎結石、血糖異常,

但對他而言,這些都不能成為自己休息的理由。

記者停止了提問,但他的工作無法停止。

1月26日,項傑在微信朋友圈中發了一張圖片,

上面是一支讀數為37.6攝氏度的體溫計。

他說,那是他妻子測量體溫的度數。

“我的同事們還在戰鬥,許多已經累倒了,

無暇顧及你和孩子們,

我只能祈願你快快好起來!

千萬別後院起火。”

他十分擔心她的身體狀況。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而對於檢驗科來說,除了本院的樣本,

他們還要承擔武漢東西湖區的檢驗任務,

檢驗主要通過核酸檢驗。

採訪當天,他們收到了大約300份樣本,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醫生們的後背被汗水溼透

對於他們來說,

在加班加點的同時,

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最重要。

奮戰在抗“疫”幕後的“情報員”!

趙昕和許紅梅是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的檢驗師,她們是眾多抗“疫”醫護人員中的一員。移液器、檢測試劑和各種儀器是他們的“武器”,發出去的每一份報告單,是他們提供給前線的“情報”。在檢驗實驗室裡,他們同樣在為抗擊疫情努力。

一場和“隱形敵人”的戰鬥

疫情發生以來,

已經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由於直接面對病毒標本,

陳軍的雙手長時間捂在橡膠手套裡,

結束工作後還要大力消毒,

導致雙手發炎紅腫長滿紅斑,

有些地方甚至還裂開了口子。

科室裡的年輕媽媽辛秋丹

也不得不給6個月大的寶寶斷奶。

媽媽說,她是戰士,不能怕

1月26日至今,

駐馬店市確山縣人民醫院職工集體在崗。

自疫情戰役打響,

該院檢驗科職工陳瑞軒奮戰在抽血檢驗第一線,

15天未歸家。

兒子代晨旭的一篇作文讓她淚目,

同時給她莫大的鼓勵。

“我問媽媽怕不怕病毒,

媽媽說她是戰士,

要保護病人,戰勝病魔,

為病人提供最準確的檢驗結果,不能怕!”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抗疫前線的“情報員”!這些檢驗勇士值得我們銘記

致敬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佈微視頻:致敬看不見的醫生!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離病毒最近,

卻常常是無名英雄!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檢驗科醫生

他們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是我們看不見的英雄

致敬

看不見的醫生!

沒有什麼天使,哪有啥英雄,

我不上誰上,因為我是一名醫生。

沒什麼可以被擊垮,

沒什麼可以讓我屈從,

醫者必勝!

我們眾志成城!

致敬

檢驗科醫生!

致敬

戰鬥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調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CCTV中文國際、大河報、長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