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这样的 “善人”,他们会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但他们说的话,做的事却不那么“善良”。

有时,他们的善良让人无法接受,甚至让无辜的人受伤,他们自己却不以为然,还觉得在做好事。

遇见这样的人千万绕路而行,尽量远离。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喜欢道德绑架的“善人”

周立波在主持《中国梦想秀》时,一位从小就被父母抛弃的女孩,被姐姐骗去参加节目,在舞台上被强行要求与亲生父母相认。

节目上女孩明确表达了不愿意与亲生父母相认的想法,说自己多年来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个镇上,他们却从未出现,是养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养大。

养恩大于生恩,自己无意相认。

舞台上周立波几次打断女孩说话,多次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言辞咄咄逼人,利用所谓“道德”、“孝义”在舞台上逼迫女孩与其亲生父母相认。

他跟女孩说:“心胸不要那么狭隘, 难言之隐这个词你懂吗?生命是一种角度,如果你没有这种观点,你永远不可能幸福。”

最终女孩被迫与亲生父母见面,脸上写满尴尬与无奈,相反,周立波则是一副功德圆满的模样。

后来事件慢慢发酵,大家才得知女孩亲生父母有四个孩子,在女孩后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他们还曾在女孩两岁时去她养父母家勒索,说给了钱就不纠缠。

能狠心舍弃襁褓婴儿的父母,做出勒索别人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和解,努力接受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资格为人父,为人母。

像周立波这样喜欢道德绑架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总是端着一张看似“善良”的面孔,用所谓“道德标准”去伤害别人。

郭德纲在采访中说:“特别讨厌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你一定要离他远点儿。”

这种人看似善良,实则是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慷他人之慨,一旦自己的利益受损,马上就是另一幅嘴脸。

他们习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可能几乎没有原则,生活中遇见这样的人,千万要离他们远点。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总自以为是的“善人”

有次聊天朋友小水说起她的姐姐,离婚后生活终于走上正轨,总算解脱,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不再是之前唯唯诺诺,可怜兮兮的样子。

几年前她姐姐想离婚,原因是家暴,姐姐总是被打的鼻青脸肿,丈夫越打越麻木,有次姐姐被打得几天下不了床。

她婆婆对儿子的行为默许,甚至在姐姐被打伤后,一声不响地把孙子接回家,还跟一个三岁孩子讲她妈妈坏话。

姐姐终于忍受不了,打算离婚,请了律师,这时,姐姐的亲姑姑出来了,劝姐姐千万不能离婚,还对姐姐父母、丈夫做思想工作。

姑姑自己的孙子和姐姐的孩子一样大,她说:“孩子还小,不能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爱,为了孩子,再给丈夫一个机会吧,他会改的。”

在姑姑“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男方也坚持感情没有破裂,不同意离婚,姐姐最终只能撤诉,重新上诉起码要六个月以后。

这六个月姐姐过得水深火热,好不容易熬过去,离成婚,整个人都憔悴不少,孩子看到爸爸打妈妈总会被吓哭,看到生人也总躲躲闪闪。

这个姑姑看似行好事, “善解人意”地为姐姐着想,实则将一个本可以逃离渣男的无助女人又重新推进火坑,差点酿成大错。

姐姐后来找到姑姑,跟她说:“你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的一切,无权对我的决定指手画脚,更无权替我做决定。”

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善良比作恶还要可怕。

罗素说过:“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远离那些不动脑筋的好心人,他们根本不懂真正的善良。

远离这种 “善良人”,若是他们以善良之名伤害自己,千万记得勇敢拒绝。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标榜自己为你好的“善人”

多少人对名校光环求而不得,北大高材生周浩却主动放弃,坚持转校去普通技校学习数控技能。

当年高考时,周浩本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的家人、老师都极力劝阻,说他的分数不上北大可惜了。

拗不过长辈们,他去了北大,但是他一直无法适应,尝试了各种方法也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他毅然决然决定转学,上技校,再也没有听从身边过来人“好心”的建议。

坚持自己的道路后,他终于迎来人生的拐点,一路开挂。

他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夺冠,不少企业也向他伸出橄榄枝。

提起当年转校的决定,周浩说:“毫不后悔,很庆幸”。

“为你好”有时就是一个谎言,如果当初周浩的父母、老师同意他报考北航,也许他的人生也会不同。

有时他人的“为你好”,可能使你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知乎上有网友吐槽,过年不想回家,因为总被催婚,长辈们打着“为她好”的名义各种花式逼婚,这样的“关心”真让她应接不暇。

为什么这样的关心让人害怕?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站在你的角度,仅仅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说着为你好的话,实际上没人真的关心你到底想要什么。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一书中说:

情感暴力指的是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在表面上用爱的语言去束缚、虐待、折磨和控制对方,包括善意的操控、情感威胁等。

当“为你好”成为目的,就会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愿,将“为你好”变成一种情感暴力,那么打着“为你好”旗号的人,就是以善意之名的施暴者。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牺牲”自己,去帮助你的“善人”

在《邪恶人性》这本书中,有个案例让人不寒而栗。

哈利因抑郁症,三次自杀未遂,被介绍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为哈利治疗时,希望哈利的妻子莎拉在外面等候。但哈利强烈要求莎拉留下,还说自己一刻也离不开莎拉,只要莎拉不在身边,他就会恐惧。

哈利失业八年,他们夫妻俩靠莎拉一个人打工的收入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哈利感觉自己是妻子的负担,莎拉也这么认为,她说自己为哈利吃了很多苦。

心理医生咨询时发现,哈利的父母十分有钱,哈利也曾在耶鲁大学读书,他在工作时还赚过好多钱。究竟为什么哈利变成如今这幅样子?

莎拉说因为哈利太懒了,从不奋斗,才会一事无成。提到哈利曾赚到过钱,莎拉说那是因为赶上好时候,任何人都能赚到钱。

两人在一起之后几年,哈利情绪越发糟糕,得了抑郁症,只能辞职。他也越来越离不开莎拉,整个人慢慢变得胆怯,悲观,懦弱。

医生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就是因为莎拉日复一日地在哈利身边贬低他,打击他。只要医生试图鼓励哈利,莎拉就会马上插话,使哈利泄气。

当医生挑明是莎拉的问题时,莎拉勃然大怒,她说:“什么人考虑过我?哈利得抑郁症,我没放弃,我牺牲自己,去照顾他,我没有错!”

像莎拉这类人通过不断的打击、贬低他人,让人丧失自我。这类人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牺牲者,从而控制他人。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重要他人。是指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我们对自己的认知,都离不开“重要他人”的反馈。他们给的评价,会对我们产生深刻影响。

如果你身边有这种的朋友:喜欢强调自己的付出,不停给你消极的心理暗示,记得远离,千万不要让他成为你前进途中的绊脚石。

真正善良的人懂得怜悯,更懂得尊重,不会“以爱之名”去绑架别人;

真正善良的人心怀慈悲,却不自以为是,不会轻易干涉别人的决定;

真正善良的人心存善念,不会情感暴力他人,打着“为你好”旗号伤害他人;

真正善良的人良言暖心,他们的正能量笼罩着我们,前进路上我们不孤单。

生活中千万远离这几种“善人”

作者简介:西木木,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愿执笔写流年,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与你相伴,不负岁月;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