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群酒肉朋友,还不如有两三个知己”,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贫穷闹市无人识,富贵深山有人知

人来识我欢酒肉,我去识人陌路人

有酒有肉亲朋多,落难何曾谁知己

酒肉朋友只不过是一场偶然相识,当自己有事时候这群试问酒肉朋友一个个离你而去,知己好友不必多,质量好的一个就够



自由作家水草


宁愿交几个抬杠的鬼。都不交酒肉朋友。有酒有肉多兄弟。落难时前见何人。



6688安康


昨晚这哥仨又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的约在一起小聚了一下。

毕竟是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不方便在家里约聚,而镇上的饭店与酒肆又都暂停歇业了,所以菜是家里烧好打包自带来的,喝酒的地点也选择在另一发小已经关停了的麻将馆里。

这三位大叔,说好听点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说不好听就是不明事理老不懂事。其中头顶熠熠生辉的这位兄台、其孙子都有两岁了,与之相对应的、头发茂密的这位还是个农民企业家,而发量刚好、发型也不错的就是本尊。

哥仨是昔日同窗,三人都是读到初中二年级就纷纷辍学了,因为书读的少,所以偶尔做点匪夷所思、让人费解的荒唐事,其实也属正常。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俊朗少年的青春容颜,已不知不觉的被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不得不承认,在一天天的奔波劳碌中,日子也在一天天悄然逝去,人也在一天天的逐渐老去。

从年经时的单纯懵懂,到如今的成熟坚强,其中不知走过了多少的崎岖坎坷与命运波折,又见识过了多少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这哥仨才修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当人走到了一定的年纪,走过了一路的风雨,自然就会渐渐明白:酒是陈的香,友是老的好。老友之间的情谊,有时候就像是一壶老酒,愈久弥香。

老友喝老酒,在非常时期,偷溜出来约聚虽然是有点儿不合时宜,但这种勇敢精神还是值得点赞的。不为别的,只为真性情,只为纯友谊,

留下一篇杂文,以作纪念。文章最后我引用两句名言来收尾: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牛哥谈人生


都说少交酒肉朋友,你却不知酒肉朋友的几大好处

酒肉朋友有什么不好的?

无酒无肉,怎么交朋友?一壶清茶,人手一把羽毛扇,坐而谈玄论道,是否太务虚了?况且聊到高兴处,是要碰杯的;以茶代酒,只能使人益发理智与清醒,挺煞风景的。虽然中国自古即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更信奉这样一句现代格言: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伪君子总想显得像个素食主义者,其实肚子里同样惦记着人生的那点荤腥。只不过喜欢在阴暗角落偷尝,生怕影响自己道貌岸然的形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约见贾谊促膝谈心、彻夜不倦,要么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要么则彻底是吃饱了撑的,拿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话题剔牙呢。还真以为自个儿就要羽化登仙了!想不到皇帝也像村妇一样酷爱嚼舌头,虽然议论的是天堂的是非,偏偏要装得跟个和尚似的。难道他真的靠吸风饮露?这样的皇帝,只适合做乌托邦的国王。

到了唐代,连少林寺的武僧都流露出真性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无酒无肉,如何强身健体练武术,如何哥们义气闯四方?

一部《水浒传》,概括了酒肉朋友的最高境界。好汉们相识,立马就下馆子,喝血酒结盟,点菜一点就是一大桌,抛出白花花的银子,弄得店小二在旁边也乐得合不拢嘴。一百零八将之所以能聚到一块儿,还是因为彼此大方。你说其中有几个小气鬼?唉,还真没听说他们搞过什么AA制的。还真没听说谁托辞胃不好,不能多喝的。梁山英雄拜把子,最初基于共同的理想:哥儿几个天天相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赛过神仙的生活。这其实很朴素的。后来才叫嚷着「冲到东京去,杀了鸟皇帝」,那是醉话。醉话不能当真的。如果他们满足于朋友的交情到酒肉为止,宋江也就成不了政治家了,无法说服大伙儿去给皇帝当僱佣军。筵席,恐怕不会那么快就散了。

真希望《水浒传》是一桌不散的筵席啊。

酒肉朋友,好像很形而下,又有什么不好的?一搞形而上就搞砸了。

《水浒传》里的场景描写,餐馆多于战场,酒肉多于刀枪。宋朝的小饭馆(民间的为主),在我这个读者的眼中很熟悉的。每翻一页书,我都预感到会遇见一座茅草屋顶、四壁透风的大排档,门前高高地挂有褪色的酒旗。这一班武林高手,是在酒旗的号召下冲锋陷阵的。即使他们中的谁和谁不打不相识,比试一番枪棍,也彷彿趁着酒兴在玩「老虎棒子鸡」,输了就罚一杯酒呗。好汉们的日常食谱,则很简单,很少点什么鱼香肉丝、宫爆鸡丁,一般都大大咧咧地切两斤酱牛肉,或上一屉热气腾腾的肉馒头(在后世改良成包子了)。这是一群硬骨铮铮的食肉动物,下馆子很少点蔬菜的。只有酒是不能缺的。

连皇帝招安,都知道用御酒做诱饵。

诗人西川说《水浒传》的意义之一,是塑造了林,这个中国文学中最早的「孤独的人」的形象。对此我持不同意见。林的孤独感并非先天性的,而是命运造就的。林并不孤独,还是有很多朋友的,包括花和尚鲁智深。当朋友们不在身边的时候,他才枪挑酒葫芦,怀揣酱牛肉独酌的,冒着漫天风雪,他跟所有人一样怕孤独,之所以夜奔梁山,一方面为了逃难,另一方面也为了找朋友。

整部《水浒传》,其实就是一连串找朋友、会朋友、交朋友的故事。可拿那首当代儿歌作插曲:「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朋友,敬个礼,笑嘻嘻……」嘿,朋友来了有好酒。

《水浒传》不仅告诉你该怎样找朋友、交朋友,其实在教你做人的道理。做人,尤其做男人,需要慷慨,需要仗义。

你也许认为《水浒传》里都是些武夫,半数以上属于文盲,只能以酒肉交友,彼此灌晕了算。那我倒要说说李白了。李白,够有文化了吧?李白不仅好酒肉,而且重友情,仗义疏财:「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另外他的剑术也不错,是一位有侠气的酒仙。他若活在宋朝,绝对能跟梁山好汉们谈得拢,喝到一块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水浒英雄,在我眼中是李白的武侠版。看来李白的精神在各行各业里都是有传人的。

李白一生结交了太多的酒肉朋友(其中不乏优秀的诗友)。不善饮,没点儿狂劲,如何跟李白做朋友呢。物以类聚嘛。《金陵酒肆留别》里写道:「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人谁短长?」这些干杯很猛的金陵子弟,也许只算一些酒肉朋友,但李白还是很舍不得他们。至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分手肯定在一场酒后,岸上的汪伦恐怕是趁着酒兴踏歌相送,乘舟将欲行的李白也一定醉眼迷离。如果没有酒,离别会显得太斯文。据说泾县(今属安徽)的汪伦善酿美酒,但不见得会写诗。可他还是成为诗仙的好朋友。

酒肉朋友又有什么不好呢?何必非要吟诗作画、谈玄论道、附庸风雅假崇高呢?友谊本身,就够崇高了。酒肉本身,就是一种缘份。

离开不了酒肉的人常常又是离开不了朋友的。最朴素的友情常常又是最真的。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我宁交酒肉朋友,也不交纯粹因为利益走到一块,相互利用的朋友。后者才是暂时的,或有条件的。

烟酒不分家,而利益迟早要分割的。





闻俊vlog


散文随笔︳一群酒肉朋友,不如三俩知己(原创)

每当想起儿时,就会想到哪时候的一群小伙伴,不论走到哪里只要说的来,哪怕只有三两句话,也就会玩到一起算是朋友了。

等到长大后,尤其是青壮年时期,朋友渐渐地少了一些,但,这些所谓的朋友,无非就是聚会、聚酒,聚在一起侃大山,而且乐此不疲。

现如今,人已老矣,那些年的朋友,越来越少了,还能经常联系的,无非也就是两三人了。我们也会时不时的聚在一起,回忆我们的曾经,喝一点小酒,谈一点家长里短,为国家大事挑一挑大拇指。

朋友越来越少,倒不是我不会维系之间的关系,而是曾经沧桑的岁月,帮助我们筛选掉了那些多余的人际。现代的人生,现实的生活,给予我们最真挚的朋友与知己。那些被筛选掉的酒肉朋友;那些被筛选掉的势利小人;那些被筛选掉的只图汲取吝啬付出的龌龊之人,就像是污泥浊水被荡涤掉了。最终只留下了,能够陪伴我一生寥寥的知己。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在这个现实社会中,虚情假意之人太多、尔虞我诈之人也很多,也许你认识的人很多,也许他们会和你称兄道弟,然而真正的知己又能有几个?能够托付的又有几个?所以,能够拥有一个真心相对的知己太难了,一旦拥有,必须珍惜!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所以,在你有限数量的朋友中,必须觅得一两位真心地知己,也许目前你还没有发现,但是,总有一天时光会帮你筛选出来;不过,也许你已经发现了,请记住,必须好好的珍惜!

人生不过几十年,能与知己交谈的时间不算多。趁着年轻,留意身边的朋友,切莫让老年时,没有可以谈心的知己。

茫茫人海,苦觅知己

睁大眼睛,心扉亮明

他对你好,也许是因为利益

他对你笑,也许是因为算计

他竭尽全力来帮衬你

才是真正的知己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

对你用尽真心的人

终会走进你的心里

对你虚情假意的人

终究会淡出你的视线

说到做不到

都是虚情假意在闹鬼

真正的做了却不溢于言表

才是真心实意的给予

当你遇到困难时

那些闻风而动的酒肉朋友

会百般推脱远离于你

当你风光之时

你的朋友会有一堆

当你落魄之时

真正的知己绝对不会冷眼看你

更不会刻意的逃避

当你难过的时候

真正的知己不会语言刁难

更不会视而不见

金钱可以买到喜爱的奢侈品

但是

最珍贵的知己

金山银山却买不起

金钱可以买到

餐桌上酒肉朋友的侃大山

却换不来失意有难时的不离不弃

真正的知己。






凤凰赵凤宝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酒肉朋友”,什么是“知己”。

顾名思义,“酒肉朋友”是指只在一起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的朋友。而“知己”是指了解、理解、赏识自己的人;更常指懂自己的挚友或密友,是一生难求的朋友,是友情的最高境界。从这两个词的释义不难理解,“酒肉朋友”更多的是指贬义,“知己”更多的是指褒义。

我认为:有一群“酒肉朋友”,不如有两三个“知己”。

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要想把人区分为“酒肉朋友”和“知己”,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作为支撑,有人认为在一起“吃吃喝喝”就是“知己”,有人则认为“无话不谈”就是“知己”。孰不知,“酒肉朋友”和“知己”哪个人群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多,哪个对你的工作与生活帮助少?这主要取决于你对“知己”的理解标准和要求有很大关系,如果某个朋友能使你工作积极向上、奋发进取,那么这个朋友就可以向“知己”发展,如果某个朋友让你厌倦生活、牢骚满腹,那么这个朋友还是不交为好,长此以往,你只会越来越讨厌工作,越来越对生活失去信心。

所以,有一群“酒肉朋友”,不如有两三个“知己”。





雪山飞狐001


我同意题主的观点,人生不需要太多的酒肉朋友,有三两好友足矣!

酒肉朋友故名思义,有酒有肉才能是朋友,没酒没肉,啥也不是。这些称不上朋友的朋友在你辉煌的时候在你身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蹭吃蹭喝;在你落魄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打不通他的电话了,更别提找他们陪你一起共渡难关了。生活中免不了要有应酬,有社交,但要注意什么样的人值得交!

知己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了解自己。知己有三两个足够了,毕竟知己不容易交。要成为知己首先要性格相投,志趣一样,在生活中有困难互相扶持,在成功时提醒你戒骄戒躁。碰到这样的人,没有人会拒绝和他成为知己的。但是,作用都是相互的,你要想和别人成为知己,首先自己的品格要过关,别人一心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那种不求回报的付出,除了父母,没人有那种心胸!

酒肉朋友只会在你成功时出现,知己永远在你失败时出现,所以知己有三两足够,辉煌时陪你看日出,落魄时陪你东山再起!





大海留美生活录


有切身体验,是的。

有这样一群朋友,其实就是用无效社交占用你的有限生命。有一群酒肉朋友,你就会每天忙着喝酒,忙着唱歌,忙着打牌,忙着挥霍,觉得有用不完的时间。不愿踏踏实实的付出,不愿认真努力的对待每一天,总想着能够通过结交朋友,扩展圈子认识有权有势的人,能找到信息,找到平台,能帮到自己,能找到依靠。

其实人真正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而自己能依靠的一定是知识和动脑、动手的能力。无效社交其实就是过度社交,过度社交的本质则是依赖心理和飞扬浮躁的体现,它占用了大量为自己充电,与家人相处的宝贵时间,让人惰性成瘾,恶习渐生,不是沉下心来努力提升自己,而是处心积虑的走捷径,抄近路,幻想平步青云。满足于认识这个认识那个,瞧不上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认为奋斗者不会生活不会享受。

而时间是最好的标尺。

日子一年一年的过去,十年十年的过去,差距真正显现了。大错已成,后悔已晚。

以身劝诫,良药苦口!


为知践行


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朋友再多都是逢场作戏,没有真正交心的那种!朋友分好多种!头条里互动的都是好友!见面有礼貌的打个招呼!都是客气的问候!彼此的点赞!而真正的朋友就是入心入肺的那种!胡侃不怕,出错也不怕!知道怎么侃,损都不会离开!人生难得有几个知心朋友!朋友情都是一起经过风风雨雨,也不会离开的那种!怎么闹也舍不得离开!知道离开《心》会疼!有几个贴心朋友,也是缘分的最高境界,这种缘分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都是经过交流!彼此的了解!才能真正走进对方的心灵!才是真正的知己!!请珍惜上天赐的缘分!!有个心灵的知己是何等的缘分!只有你们自己知道!但愿我们遇到,都好好珍惜吧!!别赌气!别较真!多包容!多理解!多想想对方的优点和付出!最后祝愿天下知心的朋友!都一生平安!好好珍惜[祈祷][祈祷][祈祷][碰拳][碰拳][碰拳][握手][握手][加油][加油][ok][ok]


向往明天231450632


其实,这年头,两三个知己也不容易有,如果能有,那还是强过一群酒肉朋友。


知己者,相互了解的朋友,知道你的兴趣爱好,需求和困难。也能了解你的心思想法,所谓交心之友。


酒肉朋友则是吃吃喝喝,普通的同事等等朋友。了解程度浅,感情投入少。时聚时散。有用有事有求的时候是朋友,没用没事的时候可能就不是朋友了。

眼前的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社会的发展也改变着交友方式,快餐式的交友越来越普遍,朋友论数量不论质量,组局吃吃喝喝是最常见的朋友聚会方式,那真是喝酒前我是东北的,喝酒后东北是我的。饭桌上的友情比纸还薄。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


而知己,至少会在生命里停留一段时间,或者相当长的时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即便现实中没有什么作用,也能成为思想上的交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