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之后,雍正把“八爷党”都除掉了,为何老十幸免于难?

用户5547786370


此题目描述不够严谨。雍正即位后,“八爷党”无人幸免于难,老十胤䄉先发配张家口后永远圈禁。比起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来说,老十的情况稍好,起码捡回一条命。但他与老十四胤禵相比,结局要逊色一些。

“八爷党”中的老十四胤禵是雍正的一母同胞,结局最好。当初与雍正争夺皇位的“八爷党”,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那么雍正即位后,是如何将屠刀对准自己的亲兄弟们?老十的罪行为何会比老八和老九轻?

我们先看一下,何为“八爷党”?八爷党是指聚集在皇八子胤禩身边,为其夺取皇位而出谋划策的皇子和亲信,皇子有九子胤禟、十子胤䄉和十四子胤禵。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八爷党是其主要的竞争对手。

雍正是如何处理“八爷党”的?

在储位空虚十年后,康熙皇帝病逝,他的秘密立储计划功亏一篑,处于皇位继承人地位的皇十四子胤禵即位美梦落空,老谋深算的皇四子胤禛在顾命大臣隆科多与川陕总督年羹尧的支持下夺取了皇位,是为雍正帝。

(胤䄉剧照)

雍正即位后,随即将康熙晚年的近侍赵昌处死。接着为保证皇位的稳固,狠辣的雍正将屠刀对准兄弟们。皇十四子胤禵是第一个打击的对象,雍正首先传旨将手握兵权且是最有可能即位的皇十四子胤禵召回。

胤禵回来发现皇位被夺,表现的极为愤懑,雍正斥其“无知狂悖,气傲心高”。随即胤禵遭到幽禁,被送去看守陵墓。雍正对这位一母同胞,算是格外开恩,无论他有多大的不满或是多大的罪行,雍正都不会杀他。

(皇十子胤䄉)

胤禵一直被圈禁到乾隆即位,之后一路加官进爵,直至封为罗恂郡王。他先后曾担任正黄旗汉军都统和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乾隆二十年去世,终年67岁。其子女中最高爵位达郡王,胤禵算是八爷党中处罚最轻的一个。

接着是皇十子胤䄉,他是八爷党的核心成员,是胤禩的忠实拥护者。但他又与皇九子胤禟不同,他虽是核心成员,但并不其决定作用,属于打酱油类型的。再加之他身份尊贵且很识时务,所以他的结局要比老九强。

但也仅仅是比皇九子胤禟强,皇八子胤禩是主谋自然不能比。雍正也对其进行了圈禁但并未致死,乾隆即位后,胤䄉与胤禵一样,被释放出来。他的子女没有受太大的苦,除了早夭的之外,其他人生活还过得去。

(皇八子胤禩)

皇九子胤禟也是八爷党中的核心人物,是皇八子胤禩的铁杆盟友。他一直对胤禩夺位出谋划策,多次与雍正正面针锋相对,因此雍正对胤禟极其不满。雍正先将胤禟发配至西宁,后又召至保定,在狱中将其折磨致死。

雍正在罗列胤禟罪名的同时,还将其名字改成具有侮辱意义的“塞思黑”。他的罪行仅次于皇八子胤禩,胤禟的儿女们下场也不好,他的七个儿一直被圈禁,直到乾隆时期才被释放,女儿则远嫁蒙古或嫁给低下之人。

皇八子胤禩自然是八爷党的党首,雍正即位后并没有急于对胤禩动手,而是被封为廉亲王,总理国务,这实际上是雍正对他的麻痹。毕竟胤禩既有才干,又有影响力且势力不小,胤禩本人对此也很清楚。

(皇九子胤禟)

胤禩曾私下对人说:“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其目下施恩,皆不可为信。”果不其然,胤禩不断受到指责打击,他的亲信或杀或戮,或流放,胤禩最后也被圈禁致死,也得了个“阿其那”的贱名。

胤禩子女的结局也不好,女儿被嫁给一个普通人,而儿子则被贬为披甲人,发配到热河充军。除了八爷党外,皇三子胤祉以“与阿其那、塞思黑、胤禵交相党附。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的罪名被革爵禁锢。

皇十二子胤裪也被革爵,九子夺嫡中只有皇十三子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出任议政大臣得到善终。八爷党中,四位皇子都遭到圈禁,其中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被圈禁致死,而其他两皇子先被圈禁,后被释放。

(皇十四子胤禵)

综上所述,八爷党中无人能独善其身,结局最好的是皇十四子胤禵,十子胤䄉次之,其他两位结局都很凄惨。因此,八爷党中不存在老十幸免于难一说。胤䄉之所以未被圈禁致死,就是因为他无政治头脑,仅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野史也是史


在参加“九子夺嫡”的人中,皇十三子胤祥是支持雍正的,雍正虽然一直对他很好,可最终依旧生病早逝,而“八爷党”中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都遭到雍正的处置,只是皇十子最后熬过雍正年间来到乾隆时期得以赦免没有死于非命,其余两位都死于狱中。

真正没有遭到雍正报复的只有皇十四子胤禵,因为毕竟他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手足之情最深,雍正才绕过他一劫。至于其他几位为何说结局都不好呢?不妨我继续为你分析。


一、皇八子胤禩的下场

其实胤禩也是一个悲剧角色,一开始呼声最高,支持者最多的皇子,最后偏偏一步步得罪康熙以至于逐渐从权利中心退出,他后来将希望寄托在胤禵(皇十四子)身上,希望将支持自己的部下全部一起支持胤禵,能够扳倒雍正,可惜最终雍正还是胜出。



自从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的成员就开始逐渐遭殃,雍正可是没有心软,在面对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上,雍正表现出眼疾手快的处事作风。

比如皇八子胤禩,在雍正刚登基的那一年,也就是雍正元年,雍正来了一出欲擒故纵,让胤禩办理工部事务,感觉好像在重用他,实际上雍正却是为了掩人耳目,暂时维持政权稳定。

到了雍正三年,雍正就将胤禩所有权利剥夺,并且开始收拾他,等到雍正四年,将胤禩所有罪状一公布,就把他圈禁起来,改名为“阿其那”,带有强烈的侮辱性质,同年九月,胤禩于狱中生病去世,估计也是抑郁过度。

寻命削王爵,交宗人府圈禁高墙,允禩改名阿其那,子弘旺改菩萨保。九月,允禩患呕哕,命给予调养,未几卒於幽所。诸王大臣仍请戮尸,不许。—《清史稿》

从皇八子的结局来看,雍正确实还是毫不留情,哪怕生病都不管他,让他自生自灭。


二、皇九子胤禟的下场

胤禟比皇八子还惨,在雍正二年就被人弹劾,说他在西宁不安分,肆意妄为,目中无人,雍正当时没有直接收拾他,因为雍正二年江山稳固才是最重要的,暂且稳定一下,秋后算账。

雍正三年,胤禟就被雍正将其逮捕回京治罪,并且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改名为“塞思黑”,再叫人将其囚禁在保定严加看管,受尽折磨,同年八月,他就去世。

相比于皇八子而言,其实胤禟还要更加受罪多些,确实让人对雍正的手段刮目相看。就是这样的雍正,你觉得他可能不收拾胤䄉(皇十子)么?

诸王大臣请治允禟罪,命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还京,改名塞思黑。胡什礼监允禟至保定,命直隶总督李绂暂禁,观其行止。八月,绂奏允禟以腹疾卒於幽所。—《清史稿》

三、皇十子胤䄉的下场

胤䄉比两个哥哥被雍正收拾的时间还要早些,雍正刚登基,雍正元年的时候,胤䄉就已经开始犯错,其中一条是违抗圣旨,雍正叫他去办事,他要说自己生病去不了,另外一条就是写奏折连续写道“雍正新君”,让雍正感觉他对自己十分不敬,在古代皇帝很不喜欢用“新”或者“旧”什么的词语来形容自己。

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诣京师,谒圣祖梓宫,俄病卒,上遣送灵龛还喀尔喀,命允俄赍印册赐奠。允俄讬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清史稿》复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为上所知,斥为不敬。—《清史稿》

因为这两条罪状,其实雍正已经可以狠狠收拾胤䄉,但是当时是特殊时期,雍正皇位屁股还没有坐热呢,要是这样大张旗鼓收拾自己兄弟,会被天下人指责,所以雍正忍住心里不快,仅仅对他夺去爵位,逮到京城囚禁,后来就忘记继续收拾他了。


就这样,胤䄉一直被囚禁到乾隆登基,才将他恢复自由之身,要说胤䄉没有死于非命,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命大,囚禁那么久,依然能活着,这也许就跟他平时的为人性格有关,毕竟当初他跟随老八的时候,也只是帮忙策划一些娱乐活动,给大家带来开心就行,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囚禁之后保持乐观,不像他八哥、九哥那样囚禁不久就生病去世,那和心情紧密相关。

雍正元年,四月,夺爵,逮京师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释之,封辅国公。六年,卒,诏用贝子品级祭葬。—《清史稿》

也许你会觉得老八、老九是被雍正故意施加严刑才导致最后生病去世,或者说他们是因为生病后没人照顾才会去世,那我觉得也是有一定道理,因为老十这个人与其余两人在身份性格以及政治方面对雍正影响都不大,雍正没有必要过分严格针对他。

就能力而言,他与老八、老九足智多谋、野心勃勃不可相提并论,他只是关心自己活得快不快乐就好。从身份而言,胤䄉的母亲温僖贵妃钮钴禄氏是康熙的宠妃,胤䄉的姨妈还是康熙的皇后孝昭仁皇后,还有他的外公遏必隆是辅政大臣,他的外祖父额亦都更是清朝开国名将。

雍正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自然不会对这个弟弟过分苛刻对待,这也是老十能够得以活命到乾隆时期的原因吧,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雍正也短命,要是雍正和他儿子乾隆一样活到89岁,那老十肯定一样在狱中去世了。


结语

综上所述,老十胤䄉之所以最后没有死于非命,主要就是自己对雍正威胁不大,还有自己乐观的性格没有让自己在囚禁之中抑郁而终,最后就是自己母亲家族身份显赫,雍正不得不给他面子,但是不管怎么说,雍正可没有放过他,该收拾还是一样收拾,只是惩罚力度不一样而已!



嗔痴历史观



也不能说除掉。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雍正的确隐性清除了八爷党中的老八和老九。

老八虽然是在圈禁期间病死的,但根据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来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宫中见过老八被下令毒死的记载。当然溥仪在建国以后并没有找到这份记载,所以这个说法并没有盖棺定论。

不过很有可能老八真的是被雍正下令毒死的。

而老九呢,就很明显了,就是在雍正授意下,被直隶总督李绂折磨至死的。

老八、老九、老十一向是同气连枝,为什么雍正放过老十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十对于雍正威胁不大。而且性格平庸一些,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老十就是个跟屁虫。

再加上老十出身不错,是康熙初年四大辅佐大臣之一的遏必隆之外孙。雍正这个狠人虽然不至于因为这个不敢对老十下手,但既然没威胁,又考虑到这个因素,所以自然放老十一马。

而老八身为八爷党的党首,雍正自然是要除掉,以绝后患。

老九这个人太聪明,而且善于笼络人心,可以说是八爷党智囊式的人物,完全不同于老十那般,所以雍正自然也要除掉他的。


宋安之


雍正即位之后,对他的兄弟政敌们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打击方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打击,这实在是雍正皇帝的高明之处,同时也是他所处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雍正对八爷党打击的方式。

老八胤禩,八爷党之首,雍正即位之后,并没有立刻对八爷党进行打击,而是分而击之。雍正封老八允禩为和硕廉亲王,为四大总理大臣之一,同时被册封的总理大臣分别为老十三胤祥(和硕怡亲王)、隆科多和马齐。允祥不必说,是雍正真正的铁杆儿支持者和兄弟心腹,隆科多则是为雍正即位擎天保驾和“托孤”之臣,马齐则是满清贵族势力的代表,那么老八允禩算什么呢?

八爷党势力遍布朝野,在雍正即位之初,政局尚不稳定的情况下,晋封允禩为总理大臣,一是可以暂且稳定八爷党势力,以免造成突然打击之下出现“狗急跳墙”或者“鱼死网破”的局面。二是让心腹老十三和隆科多对其进行看管。三是和老九老十等八爷党重要成员分开,形成党而不聚的状况,其实就是斩断允禩的左膀右臂。

史载允禩晋封总理大臣之后,所经手政务少之又少,很多大事要事都没有允禩的参与,换言之,老八允禩实际上是被雍正以总理大臣的形式给软禁起来了。直到雍正坐稳之后,于雍正四年,开始寻找各种借口,对老八允禩开刀,夺勋爵职位,改名阿其那,囚禁至死。

老九允禟,八爷党的钱袋子。雍正元年发往军前效力,雍正三年革爵,雍正四年初,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相比于老八,雍正对老九的打击来得相对直接和猛烈得多。

老十允䄉,因党附允禩,于雍正二年四月,被圈禁革爵。乾隆二年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九月病死,年五十九岁,以贝子礼安葬。

从以上情况来看,雍正对老八老九的打击最为深重,但是对同是八爷党核心成员的老十允䄉却打击稍轻,只是圈禁革爵。为什么雍正皇帝放过老十呢?

其次,我们在来看看清朝的政治基础。

清朝的政治基础或者说执政基础和元朝一样,是贵族政权。贵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要上溯到远古和春秋战国时代,自秦汉以来,汉人建立的帝国王朝基本上都是士人政权。从青山黑水之间崛起的女真族相比于大明朝而言,不知道要落后多少年。然而,历史开了一次玩笑,让女真少数民族消灭了大明朝,建立了以贵族为基础的政权。

我们经常说到满清几大姓,几大家族,比如,爱新觉罗家族、佟氏家族、钮钴禄家族等等,说的就是满清这些贵族,这些家族式的贵族形成满清皇室政权的基础。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清朝的皇帝所代表的的利益不是士人或者老百姓的利益,而是满清贵族的利益。清朝皇帝的所作所为离不开贵族阶级的支持和拥护,雍正也不例外。

自康熙以来形成的九子夺嫡,皇室储位之争是满清贵族皇室贵族之争,严格来讲是皇室集团内部的事务,但是皇子们并非单打独斗,其身后都带有不同的家世背景,这些家世背景即皇帝所依赖的执政基础相关。

雍正皇帝在打击这些兄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在打击这些家世背景,动摇这些执政基础。那么,打击的轻重程度与他们背景的深厚程度也极具正相关。

最后,我们再分析八爷党核心成员们的身世背景。

八爷党的主要核心即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因为老十四允禵是雍正皇帝的亲兄弟,雍正还需要拿他作为表率,以彰显皇帝的仁兄之心,罚他去受景陵已是格外开恩,在此不作论证。

老八允禩的背景其实是三兄弟之中最单薄的,母亲卫氏很老的时候才追封良妃,被康熙谓之“辛者库贱妇”,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皇室官员,允禩母系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

而老八的正室郭络罗氏,是安亲王岳乐的孙女,安亲王岳乐本来是清朝的功臣,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四儿子,按说实力是很雄厚的,但是,在康熙三十九年获罪将为郡王,岳乐晚年的失宠无疑对于允禩来说是极其悲哀的,加上郭络罗氏本人从小娇生惯养,性格火爆,老八被批为“妻管严”,多次为康熙皇帝所忌。

老八允禩能够得到朝野包括佟国维、李光地甚至康熙的亲兄弟福全的支持全靠允禩个人的魅力和才干,有人说,在以贵族为执政基础的满清,也许正是老八允禩最终夺嫡失败的基因,这话不无道理。

老九允禟,生母为康熙的宠妃宜妃郭络罗氏,宜妃是镶黄旗佐领三官保之女,三官保只有两个女儿,宜妃之妹也是康熙皇帝的贵人。宜妃虽然为康熙宠爱的四妃之一,但是和赫舍里氏和佟氏家族的背景相比要差的很多,这意味着允禟在母系上的背景并不雄厚。康熙皇帝死后,作为宠妃的宜妃没有了皇帝的支持,也就难以保全允禟。

允禟善于做生意,还继承了明珠家的家财(明珠已经没落),所以是八爷党的“钱袋子”。允禟为人耿直,也很仗义,本人却无心政治,支持老八允禩也许是出于仗义或者保障自身财富。雍正对其打击深重,实在属于意料之中。

老十允䄉,生母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遏必隆是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钮祜禄氏于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册为贵妃,当时的贵妃佟佳氏则被晋封为皇贵妃。故,老十允䄉的母系家世背景是十分显赫的。

老十允䄉本人于政治的悟性不高,支持老八胤禩所作不多,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十允䄉性格单纯,主要是八爷党的“炮灰”级人物,虽然背景深厚,但是个人的作为和能力十分有限,对雍正的威胁和影响也十分有限。雍正出于投鼠忌器,对于允䄉的打击也是点到为止。

综上所述,雍正放过老十允䄉,一是出于执政基础的考虑,老十背景深厚,雍正打击过重,便会引起钮钴禄家族的嫉恨。雍正投鼠忌器,不会轻易动摇其执政基础。二是老十允䄉本人能力和才干有限,对雍正皇帝难以形成实质性威胁。


青灯问史


受到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影响,剧中的十阿哥胤䄉一副二杆子形象,粗鲁莽撞,还无才智,都不理解他为何成为“八爷党”的班底。

其实,我们被电视剧误导了。胤䄉才是真正的实力派。

康熙37年,17岁的胤禩被封为多罗贝勒,年少有为;

康熙48年,26岁的胤禟被封为固山贝子,比较一般;

康熙48年,同样26岁的胤䄉被封为敦郡王。

看出差距了吧,胤禩确有才华,但也只是贝勒,而胤䄉成了郡王,而胤禩当时还是贝勒,直到雍正时期才被封为亲王。

再看看他们的出身:

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应该是汉军旗的,辛者库管领出身,比较低微。这也是胤禩其上位失败的原因之一。

胤禟,母宜妃郭络罗氏。虽然从小聪明伶俐,但存在感较低,是“八爷党”的智囊。

胤䄉,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是孝昭仁皇后的亲妹妹,遏必隆是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一,其父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钮祜禄·额亦都。其母家雄厚的实力,决定了胤䄉未遭迫害致死。

所以说,“八爷党”的核心是胤禩,但真正的后盾其实是胤䄉。

在看看雍正继位后,动手的顺序: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胤䄉被雍正帝圈禁革爵。铲除了“八爷党”的后盾;

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胤禟被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

雍正四年(1726年),胤禩被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并削除宗籍。

可以看出,雍正时先剪去羽翼,在对核心动手。最先扳倒胤䄉,可见其重要性。

在看这三兄弟的下场:

雍正四年,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民间认为他们是被毒死。

雍正四年,胤禟被折磨致死。

乾隆二年,胤䄉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

关键时刻,你的背景真的可以保命啊。


黑水布衣


导读:康熙朝晚期出现的“九子夺嫡”事件,乃系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文斗”皇位争夺事件,但其仍然被后世冠以“冷血无情”、“手段残忍”、“手足相残”等形容词,就在于皇四子胤禛在成功继承皇位以后,对于昔日夺嫡政敌的冷血报复和清算。

作为康熙朝晚期最具实力,继位呼声最高、也是皇四子胤禛最为强劲的夺嫡对手——“八爷党”,更是被雍正皇帝视为了头等清算对象。“八爷党”的首脑,皇八子胤禩于雍正四年被削爵、圈禁,改名“阿其那”,同年病逝于禁所;“八爷党”重要成员,皇九子胤禟于雍正三年革爵、雍正四年,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并于同年圈禁于保定,三个半月后被折磨致死。

但是,同样作为“八爷党”重要成员的皇十子胤俄和皇十四子胤禵,却得到了雍正皇帝较轻的处罚。胤禵,乃系雍正皇帝的一母同胞,能够被较轻处罚,尚在情理之中;但是,皇十子胤俄却为何得到了雍正皇帝一定程度上的原谅呢?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了皇十子胤俄在雍正朝得到的惩罚:

雍正元年,四月,夺爵,逮京师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释之,封辅国公。六年,卒,诏用贝子品级祭葬。

而对于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的处罚,《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则这样记载:

寻命削王爵,交宗人府圈禁高墙,允禩改名阿其那,子弘旺改菩萨保。九月,允禩患呕哕,命给予调养,未几卒於幽所。诸王大臣仍请戮尸,不许。

诸王大臣请治允禟罪,命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还京,改名塞思黑。胡什礼监允禟至保定,命直隶总督李绂暂禁,观其行止。八月,绂奏允禟以腹疾卒於幽所。

也就是说,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均得到了“削爵、圈禁、改名”并最终很快死于禁所的悲惨下场,而皇十子胤俄虽然被圈禁了整个雍正朝,但其在乾隆皇帝继位的次年,就被放了出来,还给予了“辅国公”的爵位。去世后,以“贝子”礼制下葬。较之胤禩、胤禟,胤俄的下场,胤俄的下场可谓“圆满”。

那么,对于皇十子胤俄的较轻处罚,究竟是雍正皇帝的良心发现,于心不忍?还是皇十子胤俄有着区别于胤禩、胤禟的独特之处?

笔者认为,对于皇十子胤俄的较轻处罚,原因有三方面:

01 对胤俄的处理时间,决定了雍正皇帝必须对其进行较轻处罚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可知,皇十子胤俄是在雍正元年被处理的,而且其罪名有两项,分别是:

1、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诣京师,谒圣祖梓宫,俄病卒,上遣送灵龛还喀尔喀,命允俄赍印册赐奠。允俄讬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

2、复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为上所知,斥为不敬。

也就是“圣旨不遵”、“言语不敬”两项“大不敬”罪名。

按照雍正皇帝的脾气秉性,和对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的处理原因来看,这两项罪名足可以将胤俄“圈禁、削爵至死”,但是,别忘了这是雍正元年,是雍正朝开始的第一年。

在“九子夺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始终保持着冷眼旁观、坐山观虎斗的中立立场,永远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示人,虽然背地里也曾经拉拢和培植自身党羽势力,但这些政治势力远远不足以维持雍正皇帝对于朝政大权的绝对掌握。

也就是说,此时的雍正皇帝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对付拥有几乎整个朝野支持的“八爷党”,将昔日政敌皇八子胤禩晋封为廉亲王,并且任命其为总理王大臣,就是出于麻痹“八爷党”的目的,以求赢得彻底清算“八爷党”的时间。

皇十子胤俄作为“八爷党”的重要成员,对他的惩治虽然有着两项“大不敬”罪名作为依据,但为了不打草惊蛇,不让“八爷党”群起反抗,也只能对其处以较轻惩罚。

也就是说,皇十子胤俄两项罪名的过早出现,让雍正皇帝对其不得不处理的同时,雍正皇帝还必须考虑朝野局势、政敌势力、皇权稳固等诸多因素,不得不对其做出较轻处理的“缓兵之计”。

02 皇十子胤俄的高贵出身,其生母外戚家族势力之大,让雍正皇帝不得不有所忌惮

对于皇十子胤俄的较轻处理,除了是雍正皇帝出于诸多因素的理性考虑和无奈之举,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胤俄的高贵出身,和其背后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

皇十子胤俄的生母,乃系康熙皇帝的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温僖贵妃的姐姐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其外公就是康熙朝初期“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钮祜禄·遏必隆。也就是说,皇十子胤俄乃系除康熙皇帝嫡子胤礽之外,出身最为高贵的皇子。

钮祜禄氏最为满洲八大姓之一,属于绝对的满洲贵族势力,满清一朝,钮祜禄氏和爱新觉罗氏一直联亲联姻、休戚与共,乃系仅次于佟佳氏,实力恐怖的外戚家族。

在康熙朝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时期,都有钮祜禄氏进入皇帝后宫的例子,其中不乏像皇太极原配夫人——元妃、康熙皇帝正宫皇后——孝昭仁皇后等后宫地位显要的人物。

而钮祜禄·遏必隆所在的家族又是钮祜禄氏的实力派代表,富保、尹德、阿灵阿等都是康熙朝有名的实权官员。胤俄生母母家的强大实力,可见一斑。

在清朝,满洲贵族一直以为都是清朝皇帝必须仰赖,也是必须提防和忌惮的巨大势力所在。刚刚登基继位的雍正皇帝,立足未稳,正是需要满洲贵族势力支撑和拥护的关键时刻,如果在此时对拥有强大母族支撑的胤俄严加惩处,势必会引起满洲贵族,尤其是钮祜禄氏家族的不满。如此一来,雍正皇帝就会“得不偿失”。

所以,皇十子胤俄所拥有的高贵出身、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也是雍正皇帝必须对皇十子胤俄从轻处罚的原因之一。

03 “九子夺嫡”事件中,胤俄的存在感并不高,对胤禛的威胁并不大

皇十子胤俄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而其生母钮祜禄氏早在康熙二十年便被晋封为贵妃之位,成为仅次于当时代行皇后之职的皇贵妃佟佳氏,康熙后宫中的第二高位妃嫔。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病逝后,温僖贵妃便成为康熙皇帝后宫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也正是因为胤俄生母的高贵身份和其背后的强大母族,胤俄自幼就备受康熙皇帝宠爱,康熙四十八年,在复立胤礽太子之位时,胤俄被晋封为郡王爵位,此时的皇八子胤禩依然是贝勒爵位;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也仅被晋封为贝子爵位。

康熙五十七年,在皇八子胤禩彻底失去圣宠以后,康熙皇帝依然命胤俄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使其成为实力派皇子。

这些都足以证明,康熙皇帝对这位出身高贵皇子的特殊宠爱。

但,就是在这份你特殊的宠爱之下,皇十子胤俄很快养成了嚣张跋扈的纨绔子弟模样,但其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较之其他皇子,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毫无可比性。

胤俄能被皇八子胤禩拉拢进入“八爷党”,也正是因为胤俄强大的背景和高贵的出身,能够很好的聚拢朝臣、拉拢人心罢了!但在具体的夺嫡事件中,胤俄所能做出的贡献和具体的实际行动,少之又少,历史史料中对于胤俄在夺嫡事件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几乎找不到任何痕迹。

也就是说,康熙朝的胤俄只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少爷,并没有多少阴谋手段,对皇四子胤禛形成的威胁和挑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来看,于雍正元年,皇十子胤俄犯下的“抗旨不遵”、“言语不敬”这两项“大不敬”罪行,也有着其性格秉性使然的绝大部分原因在内,并没有政治斗争或者站位皇八子胤禩的政治因素在内。

所以,皇十子胤俄这个曾经的“八爷党”重要成员,能够被雍正皇帝较轻处理,也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史稿·列专一·后妃》、《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实录·世宗实录


正说清代十二朝


圣祖康熙一生共养育24个儿子,这么多的儿子,选谁当接班人是个难事。虽然康熙很早就立了嫡长子(大排行老二)为太子,想借此断众儿子对皇位的贪念,但他还是低估了人性的贪婪。众多的儿子年幼时还能相亲相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自有了小团体之后,围绕着皇权的争夺也逐渐白热化起来。身为太子的老二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参与夺位之争的皇子以及他们的派系开始不断的向太子泼脏水,加上太子确实也不是个很检点的人,所以有的没的一通招呼,最终导致康熙两废太子,在众多有力争夺者中,皇四子胤禛最后胜出,继承了皇位,即清世宗雍正皇帝。而这桩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也宣告终结,史称“九龙夺嫡”。

雍正皇帝继位后,经过短暂的稳定期,便开始了对当年众多对手的大清洗运动。皇长子和前皇太子早就被父亲圈禁,皇三子胤祉被自己找理由幽禁至死。

而八爷党作为当年呼声最高的继位集团,自然会被自己重点关照。这个派系除了附庸的大臣最多,而且参与的皇子也最多。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以老八马首是瞻!其中最不应该就是老十四,他是朕的亲弟弟呀!要不是看在母后和一奶同胞的面子上,非把他碎尸万段!老十四此后一直被幽禁于景山寿皇殿内,直到乾隆皇帝继位才被释放出来。其他的如皇八子胤禩堪称雍正皇帝最恨的人,他一直都是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八贤王;他还有个美丽多情的妻子,他和妻子相敬如宾,宛如神仙眷侣!好吧,我要剥夺他的一切,我要让他在悔恨中痛苦的死去!雍正皇帝用尽了一切方法羞辱了这位劲敌,并最终将他毒死在宗人府!

九皇子胤禟的结局也很惨,大约是被折磨致死的。其实胤禟其人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讲的那般奸诈狡猾,而是一个很讲义气,心机很浅的人。胤禟非常支持胤禩和胤禵,从没把胤禛当做继位的竞争对手,也许后来继位的胤禛把胤禟这种行为看做了藐视吧,敢于藐视他的人,当然要死的很惨。

八爷党骨干中,还有一位就是皇十子胤䄉了。他也算是善终,一直被雍正圈禁,乾隆继位后,将他释放。雍正帝之所以会放胤䄉一条生路,除了他在八爷党中属于打酱油的角色外,主要还是顾忌了他的出身。胤䄉虽然能力不行,但出身还是不错的,他的外祖父是遏必隆,那是顺治留给康熙的顾命大臣;母亲则是康熙帝孝仁皇后的亲妹妹。在清代都是子凭母贵的,所以胤䄉身份很高贵,似乎康熙在位时,仅次于太子胤礽。身份的高贵,自然附庸在其家族身边的党羽或者门生故吏较多,杀了胤䄉也许会引起很多人心寒或者不满,而这些可能对雍正感到失望的人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党争的主力,国家还需要有人去治理,雍正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是不会让个人情绪冲昏头脑的,所以他放过自己这位十弟一马,也在情理之中。

胤䄉能在自己这位薄恩寡情的四哥手下逃得活口,真的要感谢清朝的勋贵势力,换成明朝,估计就要完蛋了。清代对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满族勋贵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清代一直是靠血亲来维系统治的,因此造成了勋贵势力很大。勋贵强大,好处就是统治阶级的地位稳固,有一大群有势力的人站在他一边;坏处也很明显,勋贵一代传一代,素质和能力越来越差,但贪污侵占的事情越来越多,最终造成国家负担沉重,人民怨声载道。清代勋贵因为开国有功,又没有被刻意打压,所以一直很旺盛,也一直把持朝政。直到慈禧执政时期,满清勋贵基本烂到家了,这时候给了很多汉族大地主机会,其中著名者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这些人才确实可堪大用,但当时清王朝已行将就木,他们也回天乏术,如果早点相信汉人,可能满清江山还能延续很久也说不定。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对九龙夺嫡这件事的看法。大家知道,最后是皇四子胤禛继位。这位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十分勤政,也很有能力,把康熙留下的烂摊子治理的井井有条,也顺利平定了西北,和沙皇俄国确定了国界线。所以他是一位称职的皇帝,只不过他对于兄弟有点过于残忍,为人又喜怒无常,所以文人对他的评价不好,也为他编出了篡位的段子来恶心他。其实这段子的文化素质很低,除了繁体字不好改,而且诏书还有满文之外,当时雍正是雍亲王,而八九十十四几位八爷党的难兄难弟最高的段位不过是贝子,怎么争呢?其实这都是康熙刻意的安排,如果当时还看不出谁是继位者,那真是脑子不正常。

其实胤禩这个人,在历史中是个非常好的人,真的很好,请大家千万别相信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那是小说,是为了凸显上位者的优秀,里面对胤禩有很大程度的阴险猜测。其他兄弟都和胤禩交好,满朝文武都看好他,其实很说明问题,他确实很优秀。但是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却非常厌恶他,看见他得到众兄弟和大臣们的倾心称赞,不但不高兴,反而很愤怒,进而不断的打压他、折磨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胤禩的母亲地位太低了,清代一向是子凭母贵的。康熙不能容忍一个出身低贱的儿子这么受所有人爱戴,后来的雍正也不能容忍一个出身这么低贱的弟弟居然比自己优秀!其实胤禩真的很惨,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太多人喜欢他,父皇和哥哥说他有野心;那好,不好好干了,消极怠工,祈求放过吧,父皇和哥哥还是怀疑他有野心!这真难办了,如果非要怪,只能怪他怎么这么优秀,而出身又这么低贱了吧!


途牛山小旋风


公元1722年,雍正登上皇位。当时,他的皇位并不算稳固,外有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内有八爷党威胁。西北大捷后,雍正开始处理内部对手,以巩固自己的皇位。整个八爷党都被连根拔起,然而胤䄉却能逃过一劫。

傻人有傻福

对雍正能够形成威胁的往往是有财力和有才能之人,比如胤禩和胤禟,他们才是夺嫡和巩固皇位的心头大患。雍正对他们恨之入骨,剥夺其爵位,还将其改名为阿其那、塞思黑,最后将他们折磨致死。

在夺嫡的斗争中,胤䄉虽然是八爷党的成员,但充其量只是一个打酱油的小跟班,吃喝玩乐是高手,出谋划策掺和,对雍正没有伤害。

雍正即位后,为了分化八爷党,派胤䄉去办差,他却找借口推脱。他私行禳祷并在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被雍正指责为大不敬,彻底暴露自己政治才干的幼稚。

胤䄉在雍正继位之初已经受到惩罚,被圈进于府中。等到八爷党的主心骨相继倒台,胤䄉已经完全不成气候。

历史上,雍正对他的评价:

“文学武艺,一无所成”

一个没才能的胤䄉,掀不起惊涛骇浪。他在雍正眼里,就如同司马昭眼里的阿斗,不足为虑。

十阿哥出生高贵,外公家地位显赫

胤䄉的生母是康熙的温僖贵妃钮钴禄氏。温僖贵妃是大清开国名将额亦都孙女,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孝昭仁皇后的妹妹,身份十分贵重。钮钴禄氏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举足轻重,后宫能有半边天,朝堂上也是高官显爵。

生母的地位高,胤䄉的地位自然也能水涨船高,他被康熙帝封为敦郡王。

胤䄉的后面站着钮钴禄氏,雍正如果将其处罚得过重,就容易牵连到整个钮钴禄氏家族。到时这帮人反弹起来,对雍正的皇权是一个不小的麻烦。雍正清理完八爷党,主要工作重心放到了新政上,没时间、没精力跟一个大家族过不去,所以对胤䄉的处分只能点到为止。

为自己留一点名声,为儿子唱一次白脸

当皇帝的人,总会有点在意后世对自己的看法。雍正上位之后,为了排除异已,已经落下手足相残的骂名;为了新政,已经得罪天下的读书人。如果连没威胁的胤䄉都不放过,雍正也能猜到历史会如何评价吧!留下胤䄉,还能掩盖一下自己手足相残的骂名。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康熙在传位之前,为后继之君唱过白脸,摆免几个大臣的职务。然后雍正上位一纸赦令,大家都对雍正感恩戴德。雍正为了乾隆,同样做过不少得罪人的事,也背过不少骂名。等到乾隆登基,就能直接唱红脸,做好人。

乾隆即位后,马上对自己的叔叔伯伯进行平反,去世的恢复其名声,在世的给安排工作。胤䄉也顺理成章地恢复了自由,还有一个闲散的差事,最后得以安享晚年。


秋媚读史


胤䄉作为康熙皇帝的第十子,在九子夺嫡的斗争中依附八哥胤禩,九哥胤禟。成王败寇,既然他们夺嫡失败了,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

胤䄉并没有幸免于难,只能算比较幸运罢了,他没有死于监牢,老十始终被雍正圈禁,直到侄儿乾隆继位,才迎来了生机,乾隆二年胤䄉终于恢复了自由,四年后胤䄉病逝。

胤䄉作为老八胤禩,老九胤禟的跟班,雍正对他也是嗤之以鼻的。史料记载雍正最先处置的就是他,杀伐果决的雍正皇帝是断然不会姑息养奸的。

雍正继位后,为了稳定盘根错节的朝局,并没有急于处置八爷党,而是册封八阿哥胤禩为和硕廉亲王,以稳其心。大局已定后,雍正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剪除八阿哥胤禩的羽翼,很不幸,老十就在其中。老十在上疏皇帝的奏表中,直呼“雍正新君”。雍正正愁师出无名呢。老十就直接撞在了枪口上,于是,雍正立即命人逮捕拘禁胤䄉,交部议罪,老十最终落了个夺爵圈禁的下场,十五年的圈禁时光,其实并不好受。

但是相比老八,老九,他也算幸运的。雍正四年,雍正颁布罪状,处置八爷党。胤禩胤禟不仅被罢官夺爵,抄没家产,连宗籍也被削了。更惨的是,被雍正帝赐了个阿其那,塞斯黑的污名。老八老九最终惨死狱中。

老十为什么能得以保全至乾隆年间呢?

一、老十胤䄉并不是八爷党的主犯,而且老十性格直率、荒唐,对雍正来说,这个弟弟只是个帮凶罢了,行事荒诞不羁的老十构不成对雍正的威胁,于是雍正没有深究其罪责。

二、十五年的时光,身体很重要,老十身强体健,熬过了圈禁生活。

三、老十的出身也挺不错的,其实这条最无关紧要。再好的出身,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只能任人宰割,如若雍正皇帝真心不放过老十,再好的出身也是空话。

无情最是帝王家,胤䄉为自己的举止言行付出了代价。我相信,在乾隆年间恢复自由的胤䄉,肯定相当后悔,后悔曾经的年少轻狂,毕竟这是十五年的悠悠时光啊。


风雪梦不逝


因为老十胤䄉的身份不一般,而且对雍正也没啥威胁。

九子夺嫡的结局,八爷党结局却大不相同

九子夺嫡这场大战,早就悄无声息地开展了起来。


太子爷胤礽和大阿哥胤禔,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因此二人早就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出局。真正一较高下的,就是“四爷党”和“八爷党”。

这场战争,最终以“四爷党”获胜。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成了后来的雍正皇帝。

但是在“八爷党”的余孽还在,登基之初,地位不够稳固,才没对他们下手。

当“八爷党”伙同隆科多,发起逼宫失败后,八爷党的地位,就被连根拔起了。

老八老九,被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被囚禁至死。唯独对胤䄉网开一面,只是将他囚禁,却没有进一步的惩罚。让胤䄉安安稳稳地活到了乾隆年间,还被封为辅国公。

那么为何老十胤䄉幸免于难呢?

一共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他在八爷党中的地位,其实一直无足轻重。虽然和雍正一直是对着干,但是几乎没啥影响。

他本身也是个草包,在八爷党中,也没啥存在感。威胁不到雍正的皇位,他自己就放过了他。

但这是表面原因,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胤䄉的背景,不是老八老九能够比的。

老八的生母是良妃,出身卑微,是包衣奴才,老九的生母宜妃和德妃地位差不多。背的几乎没啥势力,而且这俩人一直在和雍正作对,是必须死的。

而胤䄉的生母,是康熙的温僖贵妃钮钴禄氏,是太师果毅公遏必隆的女儿。论地位,他是众位皇子之中,除了太子胤礽之外,最为高贵的。

他的背后,是整个钮钴禄的势力,雍正不得不多想想利害,最后才放过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