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善待废太子一家,为何却不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大写人


权力的大小,在皇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雍正登基对自己的大哥和废太子一家持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作为满清历史上的优待典范,给予了此前继承者足够的信任与尊重。

如果真的是为了巩固皇权,善待自己的大哥岂不是更好,难道这兄弟之间有着怎样无法释怀的痛楚?

胤礽之所以受到雍正如此重视,主要还是由于他俩同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而且,雍正深知废太子对于他的重要性,废太子作为康熙年间储君的存在,雍正实际上有利用他的嫌疑。

当时的废太子胤礽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借助他来为自己正名又何尝不可,治理国家首先要服众,雍正如此作为,也是为了新政的实施做铺垫准备。

赦免那位被囚禁14年的大哥,无异于没事找刺激

世人看来合理的抉择,雍正帝却有出于他自身利益的考虑,放出他看似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但与此同时,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略。

就拿当时大哥所犯的蠢事,雍正就不能够原谅他,当时在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之时,大阿哥就建议康熙直接将其处死,完全没有任何兄弟情意可言,这般冷血无情,也万万是雍正皇帝不敢冒险的。

为了自己的利益,大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大阿哥曾经因为被老三的告发,才让众人明白他丑陋的真面目,他对于胤礽的仇恨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想置他于死地,当时那样的封建社会下,居然利用邪恶蛊术咒语,对废太子胤礽进行诅咒。

摆明了让他亡命不说,简直是要让胤礽死后都不可超生,如此心肠歹毒,雍正即使将他放出来,不得民心不说,反而会招致骂名。

老大和老八关系交好,一个老八都够让雍正头疼了

看似疏远的二人,其实是有大阿哥母亲惠妃共同抚养长大,两人也算是更为亲切,皇室家族中,几乎算是同一个父亲的儿子,唯一血缘关系的亲疏就是主要看母亲,生恩比不上养恩大的缘故,自然大阿哥与老八,万万是雍正不可能不忌惮的,何况胤礽和大阿哥算是水火不能容的状态,两者只能选其一。

胤礽自出生起,就因为他是康熙首任皇后的孩子,自然也在刚满一岁,就立即被册封为皇太子,如此殊荣可并不见得谁都能享有,康熙对于他的喜爱与优待,简直让人羡慕至极,当时的康熙即使再忙,也会亲力亲为,亲自栽培教育胤礽,直到1708年他第一次被废。但没多久他就被释放。

自从1709年三月,再次被确立为皇太子,时隔三年又迎来了再次被废黜的命运。但这一次他没有往常幸运,面临着终身监禁圈养的结局,直到雍正继位开始,情况才好转迹象。

但这时的胤礽已经无欲无求了,1724年年仅51岁的胤礽去世,雍正为了让世人铭记他,也为其追加和硕理亲王的封号,并按照亲王级待遇,将其好生安葬。

继承其父亲的荣光,胤礽的长子首先被册封郡王,后来他父亲去世,他也进一步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雍正如此善待废太子一家,对于巩固其统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为了拉拢人心,扩大其朝中实力,善待废太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优势,这也是雍正皇帝基于此考虑。

皇权斗争,终究是冷酷无情的,既要考虑血缘关系的亲疏,又要深刻洞悉背后的利害关系!


大国布衣



历史上的大阿哥胤禔 (yìn zhī)被幽禁深宫二十多年,先后生育子女29人,直到临死的时候仍没有自由,但他却躲过了“九王夺储”的风波,雍正皇帝继位后对他选择了不原谅不追究的态度。



而做了四十多年年的皇太子胤礽,康熙在世时候对其寄予厚望,太子之位废了又封,封了又废,最终没能成为储君人选。

到了雍正继位后,对于废太子采取了宽宏大度加恩宠的策略,不光回复其自由身,还加封他的儿子、儿女为亲王、郡主。雍正对


可惜在雍正二年,51岁的废太子胤礽在咸安宫中走完自己不完美的一生。在他死后,雍正皇帝亲自去祭奠吊唁,并下诏其葬礼规格依据亲王标准置办,并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下葬。而废太子胤礽留下的众多子女和妻妾都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庇护,甚至还加封他的儿子、女儿为亲王、郡主。比起雍正对待其他站错队兄弟们的手段来看,废太子胤礽及其子女的下场太幸福了。




雍正继位后,对待自己的两个亲哥哥反差为何如此之大呢?


首先在那个嫡庶有别的社会,既便太子是被废,依然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身份自然不能同其他皇子相提并论。


历史上都知道在“九王夺嫡”事件发生后,雍正以胜利者的姿态做上了皇位。雍正皇帝的性格是个刚愎自用,睚眦必报之人,在他继位用残暴冷酷的手段报复其他站错队的兄弟们,其中也包括他的亲弟弟。他的做法惹得非议不断。


雍正皇帝自然知道,所以在对待废太子胤礽的时候就选择宽柔并济的策略,来改变朝臣对其的看法。


雍正之所以对废太子胤礽变得宽宏大量呢,主要还是胤礽废太子的身份,毕竟胤礽曾经是康熙悉心培养的人,又做了41年的太子,朝中难免会有昔日的关系和背后的势力,为了大局为重,恩抚太子,也就不会落得个苛责兄弟的骂名了。


大阿哥胤禔其实也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子,同是他也是可悲的,明明是康熙的皇长子,却偏偏被嫡庶之分害的只能做个不讨喜欢不得志的大阿。,


在康熙年间,大阿哥胤禔是个非常努力上进的皇帝,为康熙的宏图霸业也立下很多的战功,但自从太子胤礽犯错被废以后,大阿哥胤禔一直迷茫的人生看到曙光,也给他带来争权夺利的希望,那就是皇位。


可惜最终却因为用力过猛,导致他被欲望权势迷了心智,做出利令智昏的荒唐事,竟然做出清查太子党,镇杀太子的举动。他的这一举彻底触动康熙的禁区。虎毒不食子,康熙面对两个儿子,那个也不忍心要其性命,于是就下旨革其王爵名位,终身幽禁。



大阿哥被幽禁,也算是因祸得福,没有参加“九王夺嫡”的纷争。虽说是幽禁,除了限制人生自由,衣食无忧,倒也落得清闲安乐比起外面争得你死我活,最起码是安全活下来了。


等到雍正继位后,整天对在外面的兄弟们一个个全部收拾一遍后,尽失声望。对于被软禁的已经十几年的大阿哥,毕竟康熙说过大阿哥终身幽禁,雍正也选择了不闻不问,既放过大阿哥,也成全了自己,所以对于大阿哥来说,相比其他兄弟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



微风之语


康熙在临死前吩咐雍正一定要善待他的二哥和他的家人,也就是废太子胤礽。雍正继位后也的确听从了康熙的安排,废太子的儿子该封亲王的封亲王,该封郡王的封郡王。雍正对废太子胤礽可算是仁慈义尽了。但是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对于他们的老大却只字未提赦免之事。老大为什么得不到康熙与雍正的赦免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一:老大残忍,试图杀害废太子。



胤褆是康熙的长子,但是却无法继承太子之位,这令胤褆非常愤怒。在老二出生后,康熙就将太子之位传给了胤礽,老大内心有着难以压制的野心和对康熙的不满。胤礽做为太子被废后,长子胤褆以为他继承太子之位的机会到了,他以为只要杀掉胤礽,康熙自然会立自己为太子。于是乎长子胤褆傻乎乎的向康熙提出杀掉废太子的意见,还说如果康熙不愿意动手,他可以代劳。试问哪个正常的父亲愿意因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杀掉自己的儿子呢?长子胤褆这些不仅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还令自己在康熙心中落下了一个手足相残的极坏的形象。

二:老大曾经诅咒太子。



巫术历来就是各大王朝的禁忌之术,所有的君王都非常厌恶那些施展巫术之人,康熙也不例外。但是老大胤褆估计想做太子想疯了,私下里请女巫诅咒太子,希望太子早点离开,以便自己能早点继位。胤褆以为不会被人发现,但是还是被人告发。一个为了太子之位诅咒自己亲兄弟的人将来还不要为了皇位诅咒皇帝?康熙想想就觉得可恶,立即将胤褆逮捕关进大牢。

三:老大支持老八争夺皇位。



康熙末年,诸王子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明争暗斗。老大胤褆知道自己继承皇位没有希望后便转而支持老八。老八集团在当年是非常强势的皇子集团,这些人给雍正挖了无数个坑等着雍正跳下去。老大支持老八的举动令雍正非常厌恶,等到雍正继位以后巴不得干掉老大,哪里还会想到赦免他呢?

其实慢慢看来胤褆也是一位带有悲剧性质的人物,本来做为长子应该继承太子之位,可惜自身才华又不够,只能嫉妒被立为太子的老二。但是胤褆又不服输,不断地想置太子于死地。如果不看老大的一些手段,我们还是会对他保持同情心的。但是他为了太子之位做的那些下三滥的勾当,实在是令人不齿。“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就难怪胤褆即使被囚禁了14年,雍正也不想放他出来了。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搞清楚一件事情:雍正即位之后到底有没有善待废太子胤礽一家。答案是肯定的。雍正即位之初,虽然没有释放处于幽禁之中的二哥胤礽。但是,对胤礽的生活待遇基本还是保持不变的,雍正并没有因为老父去世就开始虐待、甚至弄死这位曾经的皇太子(弄死前朝废太子是历朝历代新皇帝即位前后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情)。雍正二年,胤礽去世(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是雍正害死了胤礽,个人认为,胤礽属于正常死亡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之后被追赠理亲王,谥“密”,并以亲王礼葬于蓟县黄花山。之后,雍正命胤礽长子弘皙(弘皙本为胤礽次子,因胤礽长子早夭,弘皙成为事实上的长子。同时,因为胤礽的嫡福晋无子,事实上的庶长子弘皙实际上就是胤礽的第一继承人。)袭理郡王爵位。雍正六年,又晋封弘皙为理亲王,使弘皙成弘字辈为一众堂兄弟中第一个封郡王、第一个封亲王者。并且,善始善终,雍正对弘皙的善待一直延续到自己去世。至于“弘皙逆案”,那是乾隆年间的事情了,是后话,与雍正关系不大。 由此可见,雍正即位后的确是善待废太子胤礽一家的。



但是,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善待实际上只是礼仪性的,或者说是仅限于生活待遇和礼仪性待遇方面。政治上,雍正对于自家的这一支嫡长房子孙实际上是非常防备的。雍正二年,雍正在命弘皙袭理郡王爵位的同时,命弘皙出京居住,迁居昌平郑家庄理王府,使之远离权力核心圈子。之后雍正对于弘皙,虽然待遇优厚,甚至允许弘皙称自己为“皇父”(这等于是变相给予了弘皙皇子的待遇)。但是,实权始终是没有的,雍正给予弘皙的基本都是一些看似尊贵的礼节性差事,从不委以实权。不过,总体来看,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里,雍正还是善待胤礽一家的。



至于优待,个人觉得,真心算不上。举个例子,唐代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诛杀了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李世民即位之初便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唐朝的息王属于亲王级别,是胤礽的同等待遇),谥“隐”。多年后又承认并恢复了李建成曾经的皇太子身份,即史籍所载的隐太子,这就要高于胤礽最终的地位了。要知道,李世民和李建成是发生过正面冲突的,雍正和胤礽并没有。此外,对于弘皙,封亲王的确到顶了。但是,如果没有康熙四十七年之后的那档子事情,皇位很可能就是弘皙的。因此,一个亲王爵位,实在也谈不上是什么优待。



那么,为什么雍正即位后善待二哥废太子胤礽一家,却对大哥胤禔不闻不问,一直关到雍正十二年胤禔去世呢?这里面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对于胤禔和胤礽的处置都是康熙在世的时候定下来的。作为父亲康熙的继承人,雍正即位后就否定老爷子作出的决定,释放胤禔,总归不太说得过去。或许有人会说,那为什么十三爷被放出来了?只能说阁下电视剧看多了。事实上,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之后短暂被康熙关押了一段时间便被放了出来。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养病”,无论是真养病还是被养病,总之肯定没被老爷子关着。



其次,胤禔和胤礽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胤礽是曾经的皇太子、皇位继承人,雍正即位之后自然是不敢随便放出来的。对于胤禔,雍正同样是有顾忌的。尤其在胤礽去世之后,胤禔作为康熙的庶长子,实际上成为了雍正所有兄弟之中最合乎宗法的康熙皇位继承人(当然,实际上彼时他只是软禁中的死老虎而已)。有了这么一个特殊意义,雍正一旦把他放出来,即便胤禔自己看开了、看淡了。但是,谁能保证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呢?更何况,胤禔是否真的看开了、看淡了,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



再者,胤禔历史上是有“污点”的。魇阵胤礽之事和雍正无关,相反,一定程度上等于还帮了雍正的忙,所谓“污点”并不是指这件事。胤禔历史上的“污点”主要是和雍正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胤禩走得太近。因为胤禩出生时生母地位较卑微,实际上胤禩是由胤禔的生母纳喇氏抚养长大的。因此,胤禩自幼和胤禔的关系就比较亲密,甚至一度还形成过针对胤礽的政治同盟。有了这一“污点”,就算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似乎雍正也不太可能把胤禔释放了,不要了他的命就已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了。



此外,胤禔长期以来和雍正的关系就非常一般,雍正没有必要、也不想为他违反康熙定下的调调。雍正善待胤礽和弘皙,很大程度上是做给他人看的。毕竟,雍正曾经是被划入“太子党”的,与胤礽有半君臣之宜,而且兄弟之间的私人关系据说还不错。同时,即位之初即被指责皇位来路不正的雍正,善待胤礽父子,实际上也是为了显示他皇位的合法性,是为了宣示正统。如果雍正不善待胤礽父子,等于是坐实了他皇位来路不正的传闻,雍正不会傻到这么干。但是,雍正对胤禔则没有对胤礽这么多顾忌。而且,胤禔本就是老爹康熙关的,与雍正无关,雍正不放也是理所当然。加之兄弟二人关系本就一般,雍正真心没理由违反老爹的意思去释放胤禔。而且,雍正内心根本也不愿意这么做。


农民工歪说历史


雍正登基后,废太子胤礽一家得到优待,更是受封为和硕理亲王世系。

废太子胤礽,生母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四年(1675年),刚刚满一岁的胤礽就被康熙册封为皇太子,并由康熙亲自辅导与培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废圈禁,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胤礽再次被废黜,被康熙圈禁终身,至此胤礽再也没有走出过咸安宫一步。

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在去世,享年五十一岁。后被雍正追封为和硕理亲王,并按照和硕亲王的礼制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对于废太子胤礽的儿子,雍正也给予了极高的待遇。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登基后的第二天,就将废太子的长子弘晳册封为多罗理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太子胤礽去世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而弘晳也在雍正八年(1730年)袭承了和硕理亲王的爵位。雍正也十分关心弘晳,弘晳也在奏折中常称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帝为“皇父”,由此可见,雍正与弘晳的关系是非常的融洽。

雍正善待废太子一家,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和统治根基牢靠而推行的怀柔政策。

善待之前继位人的家人,祸不及二代,在满清发展的历史上是有先例的。

阿敏,努尔哈赤的侄子,舒尔哈齐的次子。当年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钦命的继位人,但是后来,舒尔哈齐企图分裂后金,被努尔哈赤幽禁之死。舒尔哈齐死后,其子阿敏依然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视,统领镶蓝旗,这是实力仅次于努尔哈赤亲率的正黄旗的第二大旗,并且阿敏也位列“四大贝勒”,承担起处理朝政的职责。之后,阿敏被皇太子圈禁致死,阿敏的弟弟,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继承了阿敏的全部遗产,包括镶蓝旗的旗主之位,并且在皇太极时期仅次于礼亲王代善的权臣,在顺治继位后更是受封叔和硕正郑亲王,并且是真正的“叔王”。


雍正登基之初,更需要的支持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平衡朝局,营造舆论。

雍正继位之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皇权的稳固。

这个时候,威胁雍正皇权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其他皇子们及与他们相关的政治势力,还有一个就是隆科多、年羹尧等等这些有拥立之功的功臣。一方面,雍正需要安稳住这些对手,比如八阿哥胤禩就被封为总理大臣,掌握一定的实权;另一方面,在宗室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十三爷胤祥自不用说,包括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都得到了重用。

善待废太子以及废太子的家人,也是这其中重要的一环。毕竟太子做了三十多年的储君,在朝中还是有一定势力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太子有着正统地位,尊重太子,善待太子则更能体现自己继位的正统性与传承性。与此同时,作为如何处理废太子,也是考量雍正帝王胸怀的一次绝佳的机会,而雍正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为自己前期的皇权稳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对于雍正而言,早年与胤礽的关系比较要好,同时,胤礽去世的时间也是恰到好处。

雍正与胤礽的关系要好,这是不争的事实,历史上,在康熙一废胤礽之后,皇三子胤祉和雍正都是站在胤礽这一面的,因而得到了康熙的信任,不管雍正的内心是如何考量的,但是至少面上,是与胤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胤礽去世的时间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可以说他的去世帮助雍正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在这之前,雍正将胤礽放了出来,如何面对胤礽以及给胤礽什么样的地位,都是雍正需要深思熟虑的,并且胤礽是被康熙下令圈禁的,一上台就放出来胤礽,会被人说成为是不孝。而如果再继续关胤礽太多年而不对外有个交代,那么雍正也将面对世人的评说,使自己陷入舆论漩涡。

正是因为如此,胤礽去世的时间对于雍正来说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既避免了处理胤礽问题而带来的不必要麻烦,也能通过善待胤礽及其家人来推行自己的怀柔政策,稳定朝局、拉拢人心,并营造良好的舆论。因而,胤礽的去世帮了雍正这么大的一个忙,雍正理应也该对胤礽有所回报。

当然,雍正善待了胤礽及其长子弘晳,而善待仅仅是体现在了爵位和待遇上,弘晳被安排到了距京城二十里的郑家庄王府,成为了闲散的宗室王爷,有爵位有待遇,但是没有职权,这也说明雍正的担心和顾虑,只能现将他们远离京城供养了起来。

大阿哥被康熙圈禁可谓是咎由自取,而雍正也没有放出来他的理由和借口。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一废皇太子后,因为建议康熙杀掉太子胤礽而被康熙厌恶,随后又被三阿哥胤祉发现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康熙知道后,随即将胤禔削爵囚禁,胤禔也成为第一个从夺嫡争夺中出局的人。

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起,一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足足被囚禁了26年。

雍正不将大阿哥胤禔放出来,不仅有着充分的理由,同时还不会有批评之声。

一来,大阿哥胤禔被康熙圈禁终身,是因为自己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言行和举动,不仅为康熙厌恶,更是遭到了所有皇子和满朝大臣的唾弃;

二来,这也是康熙的旨意,按照满清一贯的遵守祖制的传统,雍正不会贸然违抗他老爹的命令,所以没有放出来。

三来,胤禔不管怎么说也是雍正当年夺嫡的政敌,外面已经有了好几个不满意自己的兄弟处理不过来呢,怎么会再放一个出来,这个时候雍正并不知道大阿哥会不会支持自己,会不会给自己添乱,索性继续关起来得了。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相对于其他几位被雍正圈禁致死的兄弟,大阿哥胤禔还是幸运的。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是基本的生活还是可以保障,也没有外人过多的干扰,在这被囚禁的26年里,胤褆与11位妻妾,生了29个孩子,其中14个女儿,15个儿子,也算是享尽了天伦之乐了。


雍亲王府


雍正之所以善待胤礽,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两人从小都是被康熙抚养的。宫里一起长大的孩子,本身就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亲近感,再者两人年龄又相仿,天天耍在一起,从骨子里亲近。


二是在九子夺嫡时,两人起码表面上是一个战壕的,外人也看来皇四子胤禛是太子的人,雍正皇帝也就将就着了。

三是废太子胤礽在雍正登基后已被圈进了好几年,其实力已不能威胁雍正的皇位。再者雍正二年,废太子就已经死了,雍正也不可能再杀了。胤礽的后代也没有足够的势力去威胁雍正王朝。



四是拉拢人心。雍正由于杀人太多,落了个刻薄寡恩的坏名声,所以为显示其恩怨分明,才决定不杀。

五是去除谣言。雍正继位,有阴谋论之说,为了堵人口舌,不能一上来就杀了原来的太子,这也太明显了吧。

废太子胤礽死后被雍正追封为和硕理亲王,以亲王之礼葬之,仅次于天子了,不能不说天恩浩荡。这可以看出,历史上说雍正多么多么的刻薄寡恩,多么多么的杀兄抹弟,其实是雍正对于腐朽透顶的康熙王朝晚期,看透了,如果不整治贪官,不整顿吏治,清王朝就会早早地灭亡。从康乾盛世,我们也看出康熙传位于雍正的良苦用心,雍正篡位之说是虚无缥缈的,只不过康熙晚年已经没有精力去管了,只能交给一个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人,雍正正是最佳人选。没有雍正,清朝会早灭亡几十年,甚至更多。



那么雍正对大阿哥为什么囚禁十四年,而不厚待呢?

咱们看看大阿哥胤禔的所作所为。

第一件事。康熙御驾亲征时,索额图唆使太子胤礽谋害康熙,提前夺位。不想被康熙察觉,废掉太子。而大阿哥早有觊觎太子位之心,见太子被废后,竟然在康熙面前说到,要帮康熙行万难之事,意思是说如果康熙不忍心,就帮康熙杀掉太子。从这件事,康熙看到大阿哥胤禔的冷血,为争储位不惜杀掉自己的血肉同胞,所以被康熙严家训斥。康熙所不齿,雍正对这样一个大哥,也没有好感,也就顺其自然了。

第二件事。争储无望后,转而帮助老八。而老八是雍正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最恨的人,你说雍正会怎么做!

第三件事。用邪术诅咒废太子胤礽。为了能够占据太子之位,胤禔利用江湖术士法术诅咒废太子,被老三发现并告发。康熙大怒,削去其爵位,圈进起来一直到死。

帝王所做,无非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没有危害到自己的江山社稷,也就落个好人,不至于赶尽杀绝!


王者说史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让我们来看一看,雍正皇帝即位以后为什么不放过他的弟弟老十四,十四爷虽然是雍正皇帝亲兄弟,可是他却为什么老是和老四对着干,甚至加入八贤王的阵营。这对于雍正皇帝来说是极为不满的,他俩从一出生就奠定了两个人形同陌路的两种结局。最典型来说雍正皇帝沉着冷静喜怒、不形于色,而老十四年轻时是极易冲动、仗着自己是皇子的身份,横行霸道。这对于自己的身为皇子的处境是为大忌。双方也因为性格不好,常常大吵大闹。
(雍正皇帝 影视剧中)


康熙晚年要传位的时候,告诉四阿哥善待自己的长孙,也就是胤礽的世子弘哲,封他为亲王。而四阿哥当时也听从了安排,可是等康熙皇帝一病逝,立马就将弘哲降为郡王,不过也一直让他安享晚年,直到乾隆上位,才将他彻底罢免。

(康熙皇帝 影视剧中)

老十四处处和四阿哥作对,其中部分原因是从小关系不合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老十四处处和四阿哥作对,表面是亲兄弟,暗地里却把四阿哥往死里整,四阿哥表面不说,但是内心里,已经非常记恨老十四。再加上老师是在众多皇子中算是半透明人,在康熙的时候老十四就不温不火,而且在电视剧中《雍正王朝》上康熙差点砍死老十四。况且四阿哥和老师是本来就不是同一个阵营的,四阿哥成功上位,不把老十四杀死就不错了。


(雍正皇帝 影视剧中)


鹏正


主要是因为党争!胤禛与废太子胤礽本身是同党,他们是自己人;而胤禛与大阿哥则是长期的政敌关系,早先就没有什么好感情在登基后更加没有什么好来往。

很多史书把胤禛的四爷党跟胤礽的太子党当成两个不同的政治团体这实际上是错误的,在真实史载上四爷党跟太子党就是同党。这个团体是由太子胤礽四爷胤禛十三爷胤祥组成,共同对抗八爷党跟大阿哥党,而胤禛就是太子党的二把手,权力仅次于太子胤礽。在太子胤礽翻台之后,胤禛自然而然取代胤礽的地位受太子党其他党羽推崇当成新主子来对待。也就是说胤禛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八爷党并且最终取胜是受到胤礽势力的隐形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胤禛对胤礽好是很正常的;而反过来大阿哥就不同了,大阿哥本身就是跟故太子党是死对头,在胤禛还是故太子党二把手的时候没少给胤禛找麻烦,这使得胤禛对他压根没好感。

其次,大阿哥本身品性不行。大阿哥是康熙跟性启蒙老师生下的孩子,在当时算是庶出子,原则上他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但是他为了夺嫡可谓是动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包含各种下三滥的方法,这使得胤禛一直不耻于大阿哥的人品。


优己


这个问题倒不难回答,可以一分为二。

先说第一个,雍正为何会善待废太子。

从很大程度上说,原太子胤礽被废黜的主要原因是其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没有办法继承皇位,从这个角度上说,废太子本身是没有过错的。

事实上,在康熙二十四子中,太子胤礽不但年龄较长,更重要的是,他是康熙最敬重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而且后者是在生胤礽时难产而死。

由此,胤礽实际上成为康熙对赫舍里氏的寄托,也确确实实、真真切切的成为康熙最为看重的皇子,其在周岁之时,即被封为太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



不仅如此,在胤礽小的时候,康熙将他带着身边,亲自带养,其幼时启蒙,也都是康熙亲自教读,即便是在平三藩这种军务繁忙之时,也是如此。

从幼年到少年到青年的阶段看,胤礽也确实不负所望,其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康熙也自认自己没有看错人,自己的教育培养也十分成功。

但是,天不遂人愿的是,在三十多岁后,或许是因为来自其他皇子争储的压力,或者本身体质出现了问题,胤礽开始出现间歇性精神病的症状,而且越到后面就越严重。

由此,也就引发了康熙四十七年到康熙五十一年的“两立两废”时,经过两次废立后,康熙也看出胤礽的病没办法复原而不得不将其圈禁厚养,皇储另寻其人。

至于皇长子胤褆,他的情况就不同了。胤褆虽然比胤礽大两岁,但他的母亲惠妃只是普通妃子,身份不能和皇后相比,因此,胤褆虽然是大阿哥,但皇储的位置并没有落在他的身上。



当然,胤褆本人也是有才能的,尤其在军事方面,他曾经协助康熙两次御驾亲征,并在击败噶尔丹的战役中立下大功。

而在这时,太子胤礽则出现问题,因此,胤褆本人对皇储位置有所觊觎,甚至暗地里勾结妖僧对太子胤礽进行秘咒。

事后,此事被三阿哥胤祉所举报,人赃俱获,胤褆由此被永远圈禁。

此外,在被胤祉举报之前,也就是康熙一废太子时,自命有功、可以取代胤礽地位的胤褆曾向康熙提议,如果皇阿玛不忍对胤礽动手的话,这个任务可以交给他。

震怒之余,康熙立刻下令将胤褆圈禁,而且三阿哥举报之后,更是被永久圈禁,从此再未放出。

事实上,在康熙眼里,从来就没有将胤褆立为皇储的打算,因为在他看来,胤褆为人暴躁凶蛮,根本就不是人君之选,充其量也就是做个战将,仅此而已。



有鉴于此,康熙在驾崩前必然交代雍正,大阿哥此人品行恶劣,绝不可放出。因此,在雍正继位后,大阿哥圈禁如旧,最终在雍正十二年时在默默无闻中死去。

至于废太子胤礽,因为他本身没有过错,只是因为得了精神病而被圈禁,加上他也确实是康熙最心爱的皇子,在康熙在的时候,也是一直受到优待。

可以想象,鉴于康熙末年皇子们“九王夺储”的难看吃相,康熙在驾崩前必定特别交代,不可报复废太子,而要加以善待,而雍正也确实做到了这点。

雍正即位后,立刻为废太子之子修建了一座高标准的王府,而废太子虽然仍旧圈禁,但也算是安度余生,最终在雍正二年时去世。


坑爹史册


雍正登基后,曾经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中,除了十三爷得到了善终外,其余皇子惨死的惨死,圈禁的圈禁。废太子一家之所以被雍正善待,只是因为废太子死的早、死的巧,与其说是善待其一家,倒不如说是利用更为贴切。



一、“九子夺嫡”余势未了,雍正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雍正帝的登基,康熙末年形成的“九子夺嫡”局势基本落幕。之所以说基本落幕,只不过是因为雍正占据了上风,夺得了皇位,但他的皇位并不稳固。雍正刚登基就面临着政敌八爷党的挑战和抵抗,还是“临死反扑”的那一种。谁都知道,夺嫡失败的下场,尤其是曾经与雍正一系“针尖对麦芒”的八爷党,除了死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在这种局势下,八爷党势必要做最后的反抗,给予雍正最猛烈的一击,不成功便成仁。所以说,雍正登基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他需要面对的是一些“不要命”的家伙。



二、废太子死的早、死的巧

之前说了雍正登基后并不是天下太平,反而形势紧迫,需要他尽快肃清政敌,稳固自己的皇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雍正登基的第二年,废太子居然死了。废太子的死给了雍正一个契机,一个增强自己皇权统治力、减少政治阻力的机会。废太子虽然在康熙年间两度被废,但他毕竟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在朝中的势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曾经的“太子党”势力庞大,即便现在已大不如前却依然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分量。废太子死后,雍正善待其一家既能够体现出雍正的气量和仁义(可能这词用在雍正身上有些怪),也能够拉拢废太子的旧部势力,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



三、增加继承皇位的正统、合法性

雍正帝的登基历来备受争议,这也是当时诸多夺嫡失败的皇子以及部分朝中势力所针对的地方。废太子虽然被废,但他的立、废都是由康熙决策的,属于曾经的正统继承人。康熙对废太子的疼爱那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最后对其大失所望,但也绝对是希望他可以得到善终的。雍正就是很好的抓住了这点,也算秉承康熙的意志,既能赢得了良好的政治舆论,也给他的继位增加了正统、合法性,可谓一箭双雕。



相比较之下,大阿哥被圈禁是康熙亲自下令,且他与雍正本身是两个阵营的敌对关系,雍正自然不会吃饱撑着将一个敌人放出来,这么做既违背了康熙的意志,又会给本就混乱的局势再添堵。



综上所述,雍正善待废太子是有政治目的的,这么做给他带来了利益。假如废太子没有死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么他的下场不会和大阿哥有太大的区别,也是圈禁一种结局。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感谢大家阅读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