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明星能否经历考验?于丹口碑暴跌的背后,是否应该引起反思?


学术明星能否经历考验?于丹口碑暴跌的背后,是否应该引起反思?

于丹,一介女流,曾一时因为讲学出名,出名的同时伴随着的也有世人的谩骂,一个学术女超人,在出名后受到争议,质疑。曾在北京大学纪念演出讲坛中演讲时被台下观众撵下去,说她不配和台上的先生们挨在一起,而她也一度很尴尬,即使是退到了后台,他们依旧不放过她,最终她不得已离开。

可是她又有什么错,她的错在哪里?毁了国学吗?还是我们不该表达自己的想法?著名的文学家梁宏达韩寒等人都批评她,以批评她的作品为荣,他们批评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先不说她犯了什么错,就凭她是一个女人,就不该承受这么多,难道他们就不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吗?在一个女人备受议论的时候仍然落井下石,这不是我国伟大文学家该有的表现。

平凡的名字,不平凡的一

于丹,北京师范的大学毕业生。后任北京师范传媒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并且在文学家中她的财富排名第二。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生,为什么到最后会遭受人们的指责?

学术明星能否经历考验?于丹口碑暴跌的背后,是否应该引起反思?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于丹出席《百家讲坛》出名后,谩骂声也随之而至,现在他是一个大众人物,她的一行一言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稍有不慎就会被有心人捣乱,犯一点小错误被无限的放大。这不,问题就来了!因为登上《百家讲坛》,在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或讲解语言有些不当,导致大众不能接受。

从最初的朴实到哗众取宠,都是她自己导致自己遇上了滑铁卢。原本美好的一生,她可以平凡的度过,可是在自己走红之后,她就背离了自己最初的心。导致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她,甚至连她的学生都不想听她上课。

北京大学举行的以一堂讲座上,就出现了很尴尬的一幕。于丹作为主办方邀请的嘉宾,有教养的向十多位昆曲老艺术家鞠躬。台下就哄闹起来了,都想让于丹"滚下去",面对这种非常尴尬的处境,于丹很冷静的走了下去。他们觉得于丹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而且于丹当晚的着装也很有问题,黑丝袜,超短裙,高跟鞋,这样的着装与严肃的昆曲格格不入。群众的眼睛并不完全是雪亮的,他们也分不清对错,看不清事实。

学术明星能否经历考验?于丹口碑暴跌的背后,是否应该引起反思?

心灵鸡汤喝多了也就变成了毒鸡汤

于丹作为一个很有学识的女学者,在学校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却被人们公然哄下台。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当初她凭借央视节目《百家讲坛》大火之后,她就忘记了作为一个学者该有的职责,丢弃了自己的师德。相对于传播知识,她更热衷于市场经济,所以她并没有把传播知识放在心上。

在她的举止行为和言语上,都带有一定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的确在前一段时间很流行,但是喝的多了也就都变成了毒鸡汤,荼毒大众的心灵。所以于丹的心灵鸡汤不仅不受大众的欢迎,还让大众反感。

梁宏达曾经这样评论于丹:于丹的确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学者,她之所以会走红,是因为她的讲座符合大众的需求。之所以会走到这种人人厌弃的地步,是因为她想把自己嫁给市场。并且梁宏达还说:于丹喜欢说正确的废话,把简单的话搞复杂,言辞华丽,玄之又玄。这也许也是大众不喜欢于丹的一个原因吧。

学术明星能否经历考验?于丹口碑暴跌的背后,是否应该引起反思?

讲国学还是毁国学?

于丹被韩寒和梁宏达批评,他们觉得于丹不尊重传统,不敬仰国学。韩寒更是觉得于丹老师是最低级的书,可是,又有很多人觉得于丹的书很有文化很高雅!而且在书店于丹的《品三国》、'读论语'却是卖得最好的,到底是偏见还是真的毁国学呢?

梁宏达,著名主持人,也是一个文学大咖,而他对于丹的评价也不太好。他们大力批评于丹的作品,觉得于丹包装过于华丽,说着华而不实的话。于丹是学传媒的,她清楚地了解大众需要什么,所以她便从这里开始下手,就这样,她的讲学很快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而她也曾凭借这个火了一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她火得也快冷得也快。她的思想太过于物质,放弃了精神境界的追求,这也导致了她落败的原因。

学术明星能否经历考验?于丹口碑暴跌的背后,是否应该引起反思?

除了这个著名的文学家,主持人。还有很多人都以批评于丹的作品为荣,他们很多人选择站在韩寒、梁宏达的这一边,却没有真实的想法,认为韩寒,杨宏达是著名的作家,主持人。所以他们的言论就是对的。真的是这样的吗?

从神坛跌落低谷,韩寒梁宏达是否该反思?

尽管有很多人不喜欢于丹的作品,甚至许多的文学文豪都在批评她,依旧淡定的生活着。依旧给学生上课。尽管被人轰下台,面临尴尬的处境;尽管被文学作家批评,她依旧我行我素。

虽然她的讲座过于华丽,但是也能理解。也许她只是靠自己所理解的来给世人讲述,却不被世人所理解。

学术明星能否经历考验?于丹口碑暴跌的背后,是否应该引起反思?

虽然她也有错,可是这么多的名人借用她毁国学名义来提高自己的名气,用语言对一个毫无反击之力的女人进行攻击,言论,有时候可以杀人于无形。更何况于丹曾经历不仅仅是语言的攻击还有精神上的伤害,这又是身为一个名人身为一个学生该做的吗?他们这样做是对的吗?他们是否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缺陷,可在其他人的眼里,这些缺陷仿佛就是不应该存在的。总是在批评别人的不对,是否也反省了自己的行为。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那些文学坛上过度华丽的包装,还有文学家对人们的洗脑,我们自身看清事实的一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有于丹的问题,还有那些名人丑恶的嘴脸。

学术明星能否经历考验?于丹口碑暴跌的背后,是否应该引起反思?

人们把于丹轰下台的时候,我们就丢了我们的素质;在博士联名抗议于丹上课时候,我们就丢了一个学生对老师该有的尊重;在众多名人联合批判于丹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一个拥有的丰富知识的学者该有的风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