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護城河應該怎麼修?



第672期 | 個人的護城河應該怎麼修?

昨天咱們聊到了企業基業常青的護城河有哪些,我們可以看到護城河要素中大多數來自於虛擬類的無形資產、網絡效應、轉換成本等,而我們實際所能看到的產品、高市場份額、強大的執行力、CEO的卓越,這些都不能成為企業的救命稻草。所以,決定護城河是否建成的關鍵,在於市場上消費者的行動投票,歸根結底就是有沒有降低社會解決問題的成本。企業制定的發展戰略,這個比喻本身意味著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發展,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企業制定解決社會問題的戰略選擇”。對於護城河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出門左轉,查看《第671期 | 基業常青的護城河應怎樣建設?》這篇文章。

站在企業視角,護城河也並非固若金湯,畢竟所有的因素在勢能面前,都顯得不堪一擊。大成靠週期,大毀也靠週期,勢能的週期就是大型企業以及護城河的大敵。而那些連續跨越週期的企業,一次兩次可以說是運氣好,而是多次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個真的叫做戰略能力強。曾經的紙質媒體,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基本上每個地域都有屬於自己的本地刊物,而且屬於紅得發紫的熱門崗位。隨著互聯網絡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了,而且網上的新聞信息不僅及時而且免費,有些紙質媒體機構順利轉型,有些媒體機構則被慢慢侵蝕,甚至給員工開支都成問題。


所以,企業作為單獨的個體,在市場面臨結構化勢能的變化時,能夠順勢而為做出積極調整的企業並不多見,曾經苦心經營多年的護城河也無濟於事。諾基亞、柯達等這些曾經被市場看好的巨頭,擁有強大的品牌護城河,最終卻毀在了勢能的手中,跌落神壇。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是商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企業利用新勢能解決市場問題,才能在更長的週期中存活下來。很多人並不理解,為什麼原本如日中天的業務很多CEO卻要放棄,開展新業務,其實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為了應對勢能的變化,與其等待舊業務觸頂,不如未雨綢繆選擇勢能新賽道,藉助已有的資源護城河重新打拼,這就是企業的非連續。


類似的思想類比到我們個人身上其實也同樣適用,如果企業解決的是社會問題,那麼每個單獨的個體就需要解決企業問題。每個人其實也有屬於自己的護城河,在企業中,很多人都擁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這些不可替代就成為了你的護城河。比如你手上擁有很多客戶資源,平時你將這些渠道關係維護得很好,所有客戶都滿意你的服務,這些客戶的消費收入如果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那就相當於你在企業中擁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佔據了企業的生態位,這就是你的護城河。這些客戶的口碑,形成了你自己的無形資產,他們會為了選擇你提供的服務而買單,他們決定了你在公司中的地位。


一個人的職業晉升路徑,跟解決企業問題的大小通常會呈正相關,能夠解決企業的什麼問題?能夠解決企業多大程度上的問題?你能比別人更高效率的解決這些問題嗎?等等這些問題背後的思考,都將成為個人在組織中營造護城河的關鍵要素。同樣地,我們個人為公司提供的服務、強大的執行力、卓越的學習能力,這些個人的優點並不能成為你的護城河,營造護城河的關鍵,在於讓企業真真正正看到實在的利益,承擔起企業所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這種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將成為我們自己的護城河。


我們個人這個單點依附於公司這根線上,公司的業務線依附於行業的面上,行業的面又依附於市場的體上。在勢能面前,公司與行業會隨著市場勢能的波動而波動,就像股票隨著大盤的漲跌而波動一樣。至於我們個人,就猶如螻蟻之力,顯得十分渺小。所以,選擇好賽道,是個人成功的制勝關鍵。拋開工作層面,個人的知名度也可以成為一個人的護城河。雖然老羅的錘子手機創業失敗了,可是在他債務纏身之時,市場給他的機會仍舊比我們普通人要多,有很多年薪百萬的企業主邀請加入。所以,普通人人微言輕,是因為沒有自己的護城河,市場不給你機會也是有道理的。而我們通過不斷地進步,為的就是有朝一日不再普通,修建好屬於自己的護城河。


大成靠週期,大毀也靠週期,在週期的勢能面前,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的護城河,都將遭到侵蝕。依附於上升的勢能體,利用非連續未雨綢繆是關鍵要素。至於個人護城河的建立與企業類似,市場不給機會是因為我們人微言輕,不斷進步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我們不再普通。


這裡是與子同航,好好學習,與子同航。幫你遠望視界,重新理解世界!


第672期 | 個人的護城河應該怎麼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