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四十二位子女

嫡长子朱标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10月10日,乙未年九月)出生于太平府(今安徽省当涂县),母马皇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元妃常氏(1354年—1378年):开平王常遇春长女,洪武四年(1371年)册封;继妃吕氏(1359年—1406年7月13日),建文帝生母。朱标生有六子四女,次子朱允炆即为惠宗建文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壬申年),朱标病死。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将他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夺位后复称懿文太子。《明史》评价朱标:“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朱元璋赐太子后世字辈范字:“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嫡二子朱樉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12月3日,丙寅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马皇后 ,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三年(1370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于西安。王妃王观音奴,齐王王保保之妹,为秦王正妃,谥为愍烈妃,次妃邓氏,宁河王邓愈之女,朱樉生六子二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4月9日,乙亥年三月二十日)朱樉病死,王妃殉葬。嫡长子朱尚炳嗣爵。朱元璋赐秦王后世字辈范字:“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嫡三子朱棡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12月18日,戊戌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马皇后,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晋王妃谢氏,永平侯谢成之女,次妃樊氏、刘氏,朱棡生七子三女。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己未(1398年3月30日)病死,谥号晋恭王,葬山西驼山。嫡长子朱济熺嗣爵。朱元璋赐晋王后世字辈范字:“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嫡四子朱棣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5月2日, 庚子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马皇后。洪武三年(1370年),册封燕王,前往中都凤阳历练。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率军打败北元,声望日隆,名列诸王之首。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南京。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年号永乐。皇后徐氏,安徽凤阳人,徐达长女。朱棣生四子五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第五次北征蒙古,薨于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明世宗即位后,发动“大礼议事件”,追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嫡长子朱高炽继位,次年改元洪熙。

朱棣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拓展和维护华夏版图的完整;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南海地区的经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朱棣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很大提升。

《明史·成祖本纪》: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朱元璋赐燕王后世字辈范字:“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嫡五子朱橚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10月8日,辛丑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马皇后。洪武三年(1370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王妃冯氏,宁陵王冯胜之女,次妃倪妙定,侧妃杨妙秀、穆妙福。朱橚生十五子十二女。洪熙元年(1425年9月2日)薨,谥号“定”。嫡长子朱有炖嗣爵。周藩传十一世十三王。

朱橚好学,能词赋,曾作《元宫词》百章,又组织编著有《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作品,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元璋赐周王后世字辈范字:“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庶六子朱桢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11月29日,甲辰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昭敬太充妃胡氏。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籓武昌。王妃王氏,定远侯王弼之女。朱桢生十子五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年二月二十二日)薨,谥号“昭”。嫡三子朱孟烷嗣爵。

《明史》记载:“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时之’。”洪武十二年(1379年),随皇太子朱标入文华殿,听儒臣时讲。洪武十四年(1381年),率江夏侯周德兴平定蛮夷,由此开始就藩武昌。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定大庸(今湖南张家界)蛮夷。洪武十八年(1385年)四月,与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平定铜鼓卫(今贵州锦屏县)、思州(今贵州沿河)诸蛮族叛乱。六月,率汤和平定靖州(今属湖南)、上黄诸蛮夷。朱元璋称赞道:“汤和言尔有谋略,真吾子也”。

洪武二十年(1387),征讨云南,活捉阿鲁秃。

洪武二十二年(1389),初设宗人府,以朱桢为右宗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征讨西蛮。洪武二十七年(1394),先后平定道州(今属湖南永州)、全州叛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平定桂阳山寇。洪武二十九年(1396)八月丁亥,卢溪、黔阳诸洞蛮夷叛乱,率军自沅州(今湖南芷江)代山逾阻,至天柱山,深入苗寨平之。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朱桢与湘王朱柏,讨伐古州(今贵州榕江县)蛮族叛乱。

朱元璋赐楚王后世字辈范字:“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庶七子朱榑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12月23日,甲辰年)生于南京,母达定妃。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齐王。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藩青州。王妃吴氏,江国公吴良之女;继妃吴氏,黔国公吴复之女;继妃邓氏,宁河郡王邓愈之女。朱榑生五子。嫡长子朱贤烶永乐二年(1404年)受封齐世子,永乐五年(1407年)因其父激言致祸,而被废为庶人,安置南京。

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建文年间,因罪而被明惠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城四年。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恢复其王位,并令其归藩。但数年后再度因行为不轨而被废为庶人,被软禁于南京。宣德三年(1428年),有福建男子楼濂冒名为“七府小齐王”,意图不轨,被发觉后,被押往京师,与其党羽数百人一起被诛杀。当年,朱榑与三个儿子“皆暴卒”,幼子朱贤爀被安置在庐州。

朱元璋赐齐王后世字辈范字:“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庶八子朱梓

洪武二年九月(1369年10月6日)生,次年被封为潭王。洪武十八年,就藩于长沙。王妃于氏,

英山侯于显之女。洪武二十三年,与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无子封除。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梓英敏好学,善属文。尝召府中儒臣,设醴赋诗,亲品其高下,赉以金币。妃于氏,都督显女也。显子琥,初为宁夏指挥。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显与琥俱坐诛。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谕,且召入见。梓大惧,与妃俱焚死。无子,除其封。”

庶九子朱杞

洪武二年九月 (1369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生母不详,未齿序。洪武三年夏四月(1370年)受封赵王,洪武三年腊月(1370年)殇,无谥号。

《明史·列传第四·诸王一》:“赵王朱杞,太祖第九子。洪武二年生。次年受封,明年殇。”

庶十子朱檀

洪武三年二月十七日(1370年3月15日)生于

应天府(今南京市),母宁妃郭氏。同年四月初七日(1370年5月2日)册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1385年11月23日)就藩兖州府。正妃汤氏,东瓯郡王汤和之女;次妃戈氏。洪武二十二年腊月十六日(1390年1月2日)薨,年二十。次妃所生独子朱肇煇嗣爵。

朱檀好文能诗,谦恭下士,却迷信江湖方士,服食金丹,毒发伤目,中毒而亡。朱元璋认为他误入歧途,荒诞不经,谥为“荒”。

朱元璋赐鲁王后世字辈范字:“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庶十一子朱椿

洪武四年三月(1371年4月4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洪武十一年(1378)受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就藩成都。王妃蓝氏,凉国公蓝玉之女;次妃方氏。朱椿生六子十一女。永乐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1423年3月22日)薨,享年53岁。谥号“献”。嫡长孙朱友堉(嫡长子、蜀世子朱悦燫之嫡长子)嗣爵。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帝尝呼为“蜀秀才”。在凤阳时,辟西堂,延李叔荆、苏伯衡商榷文史。既至蜀,聘方孝孺为世子傅,表其居曰“正学”,以风蜀人。诣讲郡学,知诸博士贫,分禄饩之,月一石,后为定制。造安车赐长史陈南宾。闻义乌王绅贤,聘至,待以客礼。绅父祎死云南,往求遗骼,资给之。时诸王皆备边练士卒,椿独以礼教守西陲。番人入寇,烧黑崖关。椿请于朝,遣都指挥瞿能随凉国公蓝玉出大渡河邀击之。自是番人詟伏。前代两川之乱,皆因内地不逞者钩致为患;有司私市蛮中物,或需索启争端。椿请缯锦香扇之属,从王邸定为常贡,此外悉免宣索。蜀人由此安业,日益殷富。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椿力也。成祖即位,来朝。赐予倍诸籓。谷王橞,椿母弟也,图不轨。椿子悦燇,获咎于椿,走橞所,橞称为故建文君以诡众。永乐十四年,椿暴其罪。帝报曰:“王此举,周公安王室之心也。”入朝,赉金银缯彩钜万。二十一年薨。

朱元璋赐蜀王后世字辈范字:“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庶十二子朱椿

洪武四年八月初三(1371年9月12日)生于应天府,母胡顺妃,临川侯胡美之女。洪武十一年(1378年)受封为湘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于荆州。王妃吴氏,海国公吴祯之女。有二女幼殇。建文元年四月十三日(1399年5月18日),有人告发朱柏谋反,诏命其赴京师询问,自焚而死,时年二十九岁,谥曰戾。无子嗣,封藩被削除。永乐初年改谥为献。

朱柏风度儒雅,善于书画诗词,其书法遒劲,解缙称其“书法深绎晋人,精思动合矩度。”因朱柏书法精湛,其父朱元璋每有诗作,皆喜爱让朱柏来书写。朱柏也颇通画艺,《明画录》称他善绘婴儿,惜已无画作存世,朱柏亦与画家边景昭往来,在边景昭的名作《三友百禽图》中便盖有“湘府殿赐”之印。朱柏的诗歌丰腴,清丽飘飘有出尘之想,有《赞张真仙诗》、《赞赵元帅》、《赞真武》等数首诗作留存。

《赞张真仙诗》

张玄玄,爱神仙。

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

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

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猕松下眠。

张玄玄,爱神仙。

匪抑乘飚游极表,茅龙想驭游青天。

庶十三子朱桂

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1374年8月25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郭惠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代王,就藩大同府。 九大攘夷塞王之一。王妃徐氏,中山郡王徐达之次女。朱桂生十一子七女。 建文元年(1399年),因罪被废为庶人。明成祖即位,恢复王爵。正统十一年腊月十二日 (1446年12月29日)薨,共在位55年,享年73岁,谥曰简。嫡孙朱仕壥(嫡长子、代世子朱逊煓之子)嗣爵。

朱元璋赐代王后世字辈范字:“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庶十四子朱楧

洪武九年九月二十七日(1376年10月10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妃郜氏。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日(1378年)受封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肃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 洪武二十六年(1393),驻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 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册封王妃孙氏,指挥使孙继达女。朱楧生一子一女。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初三(1395年)就藩甘州(今甘肃张掖市)。建文元年(1399年)乞内徙,遂移兰州。永乐十七年腊月二十日(1420年1月5日)薨。在位42年,寿44岁。谥号“庄”。庶长子朱曕焰嗣爵。

朱元璋赐肃王后世字辈范字:“曕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庶十五子朱植

洪武十年二月十五日(1377年3月24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妃韩氏。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日(1378年)封卫王,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初九日(1392年)改封辽王,就藩广宁州,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生二十子十一女。建文四年十一月十九日(1402年)迁荆州府。永乐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1424年6月4日)薨,在位四十七年,寿四十八。谥曰简,次子朱贵烚嗣爵。

朱元璋赐齐王后世字辈范字:“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庶十六子朱栴

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皇贵人余氏。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庆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就藩宁夏(今宁夏银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册封指挥孙继达女为庆王妃,次妃汤氏(后扶正),侧妃魏氏。朱旃生六子。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正统三年八月初三日(1438年8月23日)薨,享年61岁,葬于韦州蠡山之阳,谥“靖”,史称庆靖王。嫡长子朱秩奎嗣爵。

朱栴“天性英敏,问学博洽,长于诗文”,著作有《宁夏志》2卷、《凝真稿》18卷、《集句闺情》1卷,自编的《文章类选》、《增广唐诗鼓吹续编》等共5种。另外,庆王的书法也是名闻遐迩,“其草书清放训雅,绝无俗碍,海内传重,视为珙壁”,可惜现今只有《宁夏志》和《文章类选》、《增广唐诗鼓吹续编》等书传世,其余都已失传。

朱元璋赐庆王后世字辈范字:“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庶十七子朱权

洪武十年五月(1378年5月27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杨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为宁王,二年后,就藩大宁。王妃张氏,兵马指挥张泰之女。朱权生六子十四女。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正统十三年(1448年)薨,葬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璜源村缑岭东麓墓地。嫡长孙朱奠培(世子朱磐烒嫡长子)嗣爵。

朱权多才多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且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堪称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有《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朱权善古琴,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中国现存最早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朱权耽乐清虚,悉心茶道,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茶谱》,对中国茶文化做出杰出贡献。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诸王二》

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籓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

燕王初起兵,与诸将议曰:“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建文元年,朝议恐权与燕合,使入召权,权不至,坐削三护卫。其年九月,江阴侯吴高攻永平,燕王往救。高退,燕王遂自刘家口间道趋大宁,诡言穷蹙来求救。权邀燕王单骑入城,执手大恸,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居数日,疑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鉴不能御,战殁。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比即位,王乞改南土。请苏州,曰:“畿内也。”请钱塘,曰:“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永乐元年二月改封南昌,帝亲制诗送之,诏即布政司为邸,瓴甋规制无所更。已而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密探无验,得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朱元璋赐宁王后世字辈范字:“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庶十八子朱楩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被封为岷王于岷州(今甘肃岷县)。为了安抚当时刚刚征服的云南,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就藩于云南。建文元年八月(1399年),受西平侯沐晟控告而被废为庶人,改居漳州。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五月初一日被明成祖恢复为王,与沐晟交恶。由于朱楩不尊王法,被明成祖再次废爵。虽然他不久又被成祖恢复,但由于其习性不改,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第三次被罢免,削去护卫。洪熙元年(公元1424年),被移居武冈,住在州府的公寓中,很久以后才允重建自己的王府。妃袁氏,后军都督袁洪女,洪武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四日(1395年)册封,永乐五年四月十三日(1407年)薨。朱楩生五子。 景泰元年三月二十九日(1450年5月10日)薨,在位六十年,寿七十二。谥曰岷庄王。嫡二子朱徽煣嗣爵。

朱元璋赐岷王后世字辈范字:“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庶十九子朱橞

洪武十二年(1379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滁阳王郭子兴女郭惠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谷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就藩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生有三子。成祖即位后改封长沙。后自恃迎明成祖进金川门有功,骄横霸道,陷害忠良,于永乐十五年(1417)被废为庶人,宣德三年(1428)在狱中自焚。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谷王橞,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籓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燕兵起,橞走还京师。及燕师渡江,橞奉命守金川门,登城望见成祖麾盖,开门迎降。成祖德之,即位,赐橞乐七奏,卫士三百,赉予甚厚。改封长沙,增岁禄二千石。

橞居国横甚,忠诚伯茹瑺过长沙不谒橞,橞白之帝,瑺得罪死。遂益骄肆,夺民田,侵公税,杀无罪人。长史虞廷纲数谏,诬廷纲诽谤,磔杀之。招匿亡命,习兵法战阵,造战舰弓弩器械。大创佛寺,度僧千人,为咒诅。日与都指挥张成,宦者吴智、刘信谋,呼成“师尚父”,智、信“国老令公”。伪引谶书,云:“我高皇帝十八子,与谶合。”橞行次十九,以赵王杞早卒,故云。谋于元夕献灯,选壮士教之音乐,同入禁中,伺隙为变。又致书蜀王为隐语,欲结蜀为援。蜀王贻书切责。不听。己而蜀王子崇宁王悦燇得罪,逃橞所。橞因诡众:“往年我开金川门出建文君,今在邸中。我将为申大义,事发有日矣。”蜀王闻之,上变告。

初,护卫都督佥事张兴见橞为不法,惧祸及,因奏事北京,白其状。帝不信。兴过南京,复启于太子,且曰:“乞他日无连坐。”至是,帝叹曰:“朕待橞厚,张兴常为朕言,不忍信,今果然。”立命中官持敕谕橞归悦燇于蜀,且召橞入朝。橞至,帝示以蜀王章,伏地请死。诸大臣廷劾橞曰:“周戮管、蔡,汉辟濞、长,皆大义灭亲,陛下纵念橞,奈天下何?”帝曰:“橞,朕弟,朕且令诸兄弟议。”永乐十五年正月,周王橚、楚王桢、蜀王椿等各上议:“橞违祖训,谋不轨,踪迹甚著,大逆不道,诛无赦。”帝曰:“诸王群臣奉大义,国法固尔,吾宁生橞?”于是及二子皆废为庶人,官属多诛死,兴以先发不坐。

朱元璋赐谷王后世字辈范字:“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庶二十子朱松

洪武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1380年6月26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妃周氏。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十三日受封韩王。在王位十七年,未就藩。王妃冯妙亲 ,郢国公冯国用孙女,侧妃季氏、赵氏。朱松生四子一女。 永乐五年十月二十日(1407年11月19日)薨,年二十八。谥号宪王。葬于南京安德门外。嫡长子朱冲[火或]嗣爵。

朱元璋赐韩王后世字辈范字:“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庶二十一子朱模

洪武十三年(1380年9月1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赵贵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沈王。永乐六年(1408年),就藩于潞州(今山西长治),后改潞安府 。生八子五女。宣德六年五月乙丑(初二)(1431年6月11日)薨,谥号“简”。庶长子朱佶焞嗣爵。

朱元璋赐沈王后世字辈范字:“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庶二十二子朱楹

洪武十五年九月(1382年)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生母不详。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安王。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就藩平凉。王妃徐氏。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薨。谥安惠王,无子,国除。

庶二十三子朱桱

洪武十九年九月十八日(1386年10月19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李贤妃。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1391年05月25日)封唐王。永乐六年五月十二日(1408年06月15日)就藩河南南阳府。王妃吴氏,黔国公吴复之孙女,侧妃孙氏。朱桱生三子一女。永乐十三年八月初六(1415年09月17日)薨,在位二十五年,寿三十。谥曰定,葬于南阳紫山下。嫡长子朱琼烃嗣爵。

《唐定王圹志》:

王讳桱,太祖高皇帝第二十二子也,母贤妃李氏。生于洪武丙寅九月十八日,辛未四月十三日册封为唐王,永乐六年始受命之国。十三年秋八月六日王以疾薨,享年三十。妃吴氏,黔国威毅公吴复之孙女。皇上念骨肉之亲,不胜悼痛。辍视朝十又五日,诏有司治丧葬如礼,赐谥曰定,遣使驰祭。以永乐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葬于紫山之原。呜呼!王以国家至亲,永作藩屏,胡天啬其年,而一旦遽至大故,其可痛也!夫爰述其概,纳诸幽圹中,用垂不朽焉。谨志。

朱元璋赐唐王后世字辈范字:“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庶二十四子朱栋

明洪武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1388年2月4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刘惠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晋封郢王。永乐六年(1408)就籓安陆。 王妃郭氏,营国公郭英之女。朱栋生四女。永乐十二年十一月一日(1414年12月12日 )薨,谥号“靖”。无子封除。

王薨逾月,妃恸哭曰:未亡人无子,尚谁恃?引镜写容付宫人,曰:俟诸女长,令识母。遂自经。

庶二十五子朱㰘

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公元1388年7月9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葛丽妃。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1391年),封为伊王,永乐六年五月十一日(1408年),就藩于河南府洛阳县。妃刘氏,左军都督刘贞之女。 永乐十二年九月乙未(二十五)日(1414年10月8日),病死,谥厉,史称伊厉王。庶长子朱颙炔嗣爵。

朱元璋赐伊王后世字辈范字:“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庶二十六子朱楠

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二日(癸酉日,1394年1月4日)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为葛丽妃。《明史》记载“逾月殇”,亦未追封。


庶长女朱镜静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封临安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洪武九年(1376年)公主下嫁李祺,韩国公李善长子。当时初定公主婚礼制度,先期赐驸马冠诰并朝服,仪从甚盛。公主执妇道甚备。李祺是功臣之子又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婿,颇委任之。四方水旱,每命李祺前往振济。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将其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李祺因其驸马身份得以免死。夫妇和子女都被流放到江浦, 李祺永乐元年(1403年)卒。临安公主永乐十九年(1421年)薨,明成祖朱棣辍视朝四日,临安公主薨年六十二。

嫡次女宁国公主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马皇后。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宁国公主,下嫁梅思祖侄子梅殷。生三子 ,永乐元年(1403年)四月任长子梅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次子梅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三子梅永贞为孝陵卫指挥使。永乐三年十二月乙丑(1405年),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1424年),进封宁国大长公主。宣德九年八月五日(1434年9月7日)公主薨,薨年七十一。葬应天府江宁县安德乡(今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梅氏祖茔。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九》

宁国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从子也,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太祖十六女诸驸马中,尤爱殷。时李文忠以上公典国学,而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尝受密命辅皇太孙。及燕师日逼,惠帝命殷充总兵官镇守淮安。悉心防御,号令严明。燕兵破何福军,执诸将平安等,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殷答曰:“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王大怒,复书言:“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纵之,曰:“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王为气沮。而凤阳守徐安亦拆浮桥,绝舟楫以遏燕。燕兵乃涉泗,出天长,取道扬州。王即帝位,殷尚拥兵淮上,帝迫公主啮血为书投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既入见,帝迎劳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耳。”帝默然。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奏殷畜养亡命,与女秀才刘氏朋邪诅咒。帝曰:“朕自处之。”因谕户部考定公、侯、驸马、伯仪仗从人之数,而别命锦衣卫执殷家人送辽东。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以殷自投水闻。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遣官为殷治丧,谥荣定,而封许成为永新伯。

  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寻官殷二子,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赐公主书曰:“驸马殷虽有过失,兄以至亲不问。比闻溺死,兄甚疑之。都督许成来首,已加爵赏,谋害之人悉置重法,特报妹知之。”瓦剌灰者,降人也,事殷久,谓深、曦实杀殷,请于帝,断二人手足,剖其肠祭殷,遂自经死。十二月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宣德九年八月薨,年七十一。

  初,主闻成祖举兵,贻书责以大义。不答。成祖至淮北,贻主书,命迁居太平门外,勿罹兵祸。主亦不答。然成祖故重主,即位后,岁时赐与无算,诸王莫敢望。殷孙纯,成化中举进士,知定远县,忤上官,弃归。袭武阶,为中都副留守。

庶三女崇宁公主

生辰、生母不详。洪武十七年十一月九日(1384年12月21日),下嫁牛城,不久后去世。牛城,以罪谪戍云南金齿卫。崇宁公主随往。公主道卒,洪武帝闻汛,命械至金齿杀之。

嫡四女安庆公主

生卒年不详,洪武十四年(1381年)封安庆公主。十二月初八日(12月23日),下嫁驸马都尉欧阳伦。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安庆公主,宁国公主妹。洪武十四年下嫁欧阳伦。伦颇不法。洪武末,茶禁方严,数遣私人贩茶出境,所至绎骚,虽大吏不敢问。有家奴周保者尤横,辄呼有司科民车至数十辆。过河桥巡检司,擅捶辱司吏。吏不堪,以闻。帝大怒,赐伦死,保等皆伏诛。

庶五女汝宁公主

生辰、生母不详。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1382年6月11日)下嫁吉安侯陆仲亨之子陆贤,贤授驸马都尉。陆仲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胡惟庸案被杀,并抄没其家。

庶六女怀庆公主

母成穆贵妃孙氏。洪武十五年八月四日(1382年9月11日),下嫁王宁。永乐九年(1411年),驸马都尉王宁卒。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1424年11月21日)进封怀庆大长公主。洪熙元年七月一日(1425年7月15日),怀庆公主薨。

庶七女大名公主

洪武元年出生。洪武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382年9月2日),下嫁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之子李坚,李英征战云南战死。李坚有才能,婚后担任前军都督府事。建文年间(1399年—1402年),担任左副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其胜负相当,封滦城侯。后在滹沱河之战,堕马被捉,在押送北平的路上死亡。公主有一子李庄。后明成祖朱棣即位,因公主身份,其子幸免遇难。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1424年11月21日),进封大名大长公主。宣德元年二月二十二日(1426年3月30日),公主薨,年五十九。

庶八女福清公主

洪武三年(1370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郑安妃。公主于洪武十八年(1386年),下嫁

凤翔侯张龙之子张麟为妻,有一子张克俊。永乐十五年薨,年四十八。同年葬安德山(今南京市雨花台区邓府山)。

《明史·列传第九》福清公主,母郑安妃。洪武十八年下嫁张麟,凤翔侯龙子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主薨。

墓志盖:“福清公主圹志”

志文:“福清公主圹志讳,太祖高皇帝第八女,母后孝慈高皇后。公主生洪武三年十月,十八年,为驸马都尉张麟妻,永乐十五年卒,年四十有八,子男一,是年,四月初四,丧葬安德山。谨志。”

庶九女寿春公主

洪武三年(1370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生母不详。洪武十九年三月十日(1386年4月9日),公主下嫁颖国公傅友德之子傅忠。洪武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1388年8月1日),公主去薨,明太祖赐明器仪杖以葬。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下嫁傅忠,颖国公友德子也。先是,九年二月定制:公主未受封者,岁给纻丝纱绢布线;已封,赐庄田一区,岁征租一千五百石,钞二千贯。主为太祖所爱,赐吴江县田一百二十余顷,皆上腴,岁入八千石,逾他主数倍。二十一年薨,赐明器仪杖以葬。”

庶十女

十公主未得封,生母不详,出生后不久即早夭。

庶十一女朱玉华

洪武六年(1373年)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洪武二十一年(1387年)封南康公主,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永乐初,进封南康长公主。洪熙初,进封南康大长公主。正统三年十月己卯(1438年11月15日),公主薨,年六十六。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下嫁胡观,东川侯海子也。海尝以罪夺禄田。及观尚主,诏给田如故。观初在选中,帝命黄岩,徐宗实教之。既婚,督课益严,又为书数千言,引古义相戒劝。观执弟子礼甚恭。太祖为大喜。建文三年,观从李景隆北征,为燕兵所执。永乐初,奉使晋府还,科道官劾观僣乘晋王所赐棕舆。诏姑宥之。已,都御史陈瑛等劾观强取民间子女,又娶娼为妾,且言:“预知李景隆逆谋,陛下曲加宽宥,绝无悛心,宜正其罪。”遂罢观朝请,寻自经死。宣德中,主为子忠乞嗣,诏授孝陵卫指挥佥事,进同知。正统三年,主薨。

庶十二女永嘉公主

生辰不详,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下嫁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 。景泰六年(1455年)薨。明世宗即位,公主元孙郭勋有宠,请求为公主追谥,特赐谥贞懿。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九》

永嘉公主,母郭惠妃。洪武二十二年下嫁郭镇,武定侯英子也。英卒,镇不得嗣。宣德十年,主乞以子珍嗣,语在《英传》。景泰六年,主薨。世宗即位,元孙勋有宠,为主乞追谥,特赐谥贞懿。

庶十三女

十三公主未得封,母不详,公主早薨。

庶十四女含山公主

生辰不详,母高丽韩妃。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公主下嫁尹清。建文初年,尹清掌后府都督事,先公主而卒。天顺六年(1463年)公主薨,年八十二。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下嫁尹清。建文初,清掌后府都督事,先主卒。主至天顺六年始薨,年八十有二。

庶十五女汝阳公主

生辰不详,母郭惠妃。洪武二十七年七月廿七日(1394年8月23日)汝阳公主下嫁谢达,前军都督府佥事谢彦之子。洪武三十年三月十一 (1397年),明太祖派遣驸马都尉谢达往谕蜀王朱椿。永乐二年十月廿五(1404年),驸马都尉谢达卒。 朱高炽即位后(1424年),公主进封大长公主。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汝阳公主,永嘉主同母妹,与含山主同年下嫁谢达。达父彦,凤阳人,少育于孙氏,冒其姓。数从征讨有功,累官前军都督佥事,诏复谢姓,迁其子尚主。仁宗即位,主以属尊,与宁国、怀庆、大名、南康、永嘉、含山、宝庆七主皆进称大长公主。自后诸帝即位,公主进封长公主、大长公主皆如制。

庶十六女宝庆公主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初一日(1395年)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美人张玄妙。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一日(1413年)册封宝庆公主,下嫁驸马都尉赵辉。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昭皇帝加封宝庆大长公主。 宣德八年正月十一日(1433年)薨,年三十九。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下嫁赵辉。辉父和以千户从征安南阵没,辉袭父官。先是,成祖即位,主甫八岁,命仁孝皇后抚之如女。永乐十一年,辉以千户守金川门,年二十余,状貌伟丽,遂选以尚主。主既为后所抚,装赍视他主倍渥,婚夕特诏皇太子送入邸。主性纯淑,宣德八年薨。辉至成化十二年始卒。凡事六朝,历掌南京都督及宗人府事。家故豪侈,姬妾至百余人,享有富贵者六十余年,寿九十。

宝庆大长公主圹志

公主,太祖高皇帝第十六女,母后孝慈高皇后,生母张氏。公主生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初一日,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一日册封宝庆公主,下嫁驸马都尉赵辉。永乐二十二年仁宗昭皇帝加封宝庆大长公主。宣德八年正月十一日薨,享年三十有九。以是年六月初三日奉敕葬光泽乡之山原,谨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