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農村女人教自己的孩子從小講普通話,不講本地方言,你覺得這種現象好不好?為什麼呢?

用戶264353423442


國慶節孩子從大學回來了,跟我們在一起說的是一口家鄉方言。我們就問他,在學校裡也說方言嗎?他說在學校裡多數時候講普通話,因為大家來自天南地北,如果人人都講方言,那就沒辦法交流了。

但是,他又說在宿舍裡他們常常會冒幾句方言出來。有人說廣東話,有人說浙江話,有人說海南話,有人說陝北話,他則說我們安徽話。當然,只是在普通話中夾雜一些方言常用詞彙,最後,應該會形成一種語言的大融合。一個宿舍裡的人都會講一種南腔北調大亂燉的話。而且,誰的方音重,誰就影響更多的人來學著玩。

我們問他為什麼回家不講普通話了?他說,他們大學語文老師是一個方言研究的專家,告訴他們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方言,說這是文化。他們老師經常到全國各地去,每到一地都如飢似渴地學習那裡的方言,以至於他掌握了很多地方的方言,上課時也經常說到哪裡就冒出哪裡的方言來。課上得很生動,只不過老師有個苦惱,似乎不記得自己到底是哪裡人了,哈哈。

我很贊同他們老師說的那句話,方言是當地文化的載體,不能斷了傳承。過去有句話叫入鄉隨俗,到哪裡就該說哪裡的話。唐詩中也有千古名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啊!如果鄉音都改了,那還尋得到美麗的鄉愁麼?

現在,交通便捷,人員流動性大,普通話確實是應該掌握的一種交流工具。但是,從小就非要摒棄方言土語的做法卻值得商榷。一些人出了幾回遠門,回來就看不起家鄉話,非要操著一口普通話來顯得自己見過世面,高人一等,跟出過幾回國,滿口英文,而好像忘了中國話,似乎說英文才是精英,講漢語跌了身份,又有什麼分別呢?

方言正在不斷消失,它應該得到保護。


劍客談教育


本來看到這個標題是劃過了,但是我想著自己在這方面是有親身經歷的,想把心得分享給一些媽媽,和對些事有偏見的人。

我也是農村的,河南焦作的農村,講的方言。之前聽別的媽媽給自己孩子用蹩腳的普通話溝通,我也是嗤之以鼻,心想裝什麼裝,會講普通話就洋氣了?就城裡人了?我孩子幼兒園四年儘管老師主張講普通話,但是我不喜歡,我孩子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喜歡,別的小朋友很多都講,但他就不講,我也不要求。

直到上了小學,寫有一次看圖寫話,大概意思是桌子上有個花瓶被小朋友摔碎了,她要給媽媽解釋。我兒子是用拼音加文字用方言給敘述出來的原話是“花瓶蓋(在)桌子上放呢,小紅把哈(它)給能(弄)碎了”當時我看到是又氣又笑,當然也被老師給圈了出來。還有分不清舌前舌後音。比如我們方言說是(四),山(三)。他三年級之前經常犯這種錯誤。

我沒有因為這些責怪孩子,我怪自己。太沒遠見,為了自己的偏見把孩子也錯誤的引導。

所以農村講普通話大家不要有什麼誤會,都是為了孩子將來的發展而已,家長只是在迎合孩子的未來

第一次發言,不好的地方望海涵哦~


木南180121355


要不得,關鍵是自己普通話都講不好,怎麼教孩子講得好?我的一個侄孫子,農村的,生長在城市,從小就是和他說普通話,結果現在孩子近5歲了,表達能力一點都不好,因為有的方言無法用普通話表達,大人給孩子用普通話解釋不清楚,孩子學著更解釋不清楚,聽到就累😂😂😂並且孩子還說不來本地話,簡直是害人不淺😂😂😂


已重置


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和老公結婚後都在外地,現在的外地也是外地人居多,五湖四海的哪裡都有。這是背景。然後有了女兒以後,從她一週歲多剛開始說話的時候我們跟她說的是普通話。我承認我們的普通話也不是很標準,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她只需要一個開始就好了,就是剛張嘴說話的時候接觸的是普通話,那她自然而然就說普通話。雖然我們說得不是一點口音沒有,但是她小的時候也不需要講很多話,可能就是簡單的詞語,或是簡短的句子,這些起碼我們還是能說標準的。然後她從小養成習慣了,之後我們平時對話也沒有刻意就是普通話,但是她的普通話就是改不過來了,很多詞語有時候我用普通話都把握不好的,她就很自然的說得很標準。然後現在女兒八歲了,剛上一年級。前幾天學校裡舉辦朗誦比賽,她們班裡就選了她還有另外一個女生。之前說了我們這大多數都是外地人,女兒一個班裡36個孩子,只有兩個本地人。老師說選中我女兒就因為我女兒的普通話標準,別的孩子大多數都帶地方口音。其實別的孩子也都說普通話,但是他們的大多明顯就能聽出方言,這種就是上學之後才說的普通話。

當然如果在老家,周圍人都說方言,只有自己說普通話會覺得很另類。但是我覺得有些人也不要太玻璃心,覺得不說方言就是忘本啊就是裝啊,還說什麼方言需要傳承。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和過去真不一樣了,過去大多數人都離不開家鄉,自然說方言就行了。但是現在的孩子長大了哪個不去外地上學,甚至在外地工作。如果只為了所謂的家鄉榮譽感不讓孩子學普通話,那麼以後孩子在學校裡在公司裡都會被動。可能很多人說了,不就個普通話嘛,長大了需要的時候說不就行了?但是我們認真看看周圍,不管是學校裡,還是單位裡,還是大街上,的確,人人都在說普通話,但是有幾個說的很標準,不帶一點方言的?至少我周圍的人,讓我能快速分辨出河南人安徽人湖南人福建人內蒙人等等區域,儘管他們說的都是普通話。


我的團小姐


我個人認為方言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地方文化傳承我們不能夠丟棄!

看到現在許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通話了,在家和孩子交流都是用帶著鄉音而且不標準的普通話,土不土洋不洋的讓人聽了起雞皮疙瘩!而且還有很多要求並不會說普通話的爺爺奶奶也要跟著孩子說普通話,讓人聽著更是彆扭。



如果孩子是在父母身邊成長父母都說普通話這個無所謂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生活中經常和爺爺奶奶接觸,那就沒有必要非得逼著爺爺奶奶跟孩子說著生硬的普通話了。



我家大女兒小的時候我們對普通話的意識還不算強,從來沒有刻意的教孩子說普通話,和孩子交流一直都是說的家鄉話。不過給孩子講故事讀書都是用的普通話,當孩子四五歲上幼兒園的時老師用普通話和她交流她自然而然的就會說普通話了!或許這也可能與我們當地的方言與普通話比較接近有關係。

我家有個親戚在孩子在上海讀幼兒園,聽她說專門有一節課是普及上海家鄉話的,因為很多孩子都不會說自己的家鄉話。可見丟棄家鄉話已經到了多麼嚴重的程度了?連國家都對方言傳承重視起來了,不得不開設方言學習班。


我認為沒有必要刻意的教孩子說普通話或是家鄉話。這是由孩子所處的語言環境而決定的。如果能讓孩子做到普通話和家鄉話隨時切換那就最好不過了,這對於孩子也是一種財富。等她長大了就算走的再遠有一天回到家鄉,也能說一口流利的家鄉話和大家打成一片,而不是在那兒插不上話,也聽不懂而顯得格格不入!


可愛的愛笑的萌萌


如果是城市女人教孩子從小說普通話是不是就沒有什麼奇怪了?!普通話是全國推廣的規範語言,農村女人教孩子從小說普通話就不正常了?教孩子說普通話並不代表孩子聽不懂方言啊。我兒子從出生開始我和他爸爸就用普通話給他讀書講故事,所以他一學會說話會就說普通話,別人說開封話他完全能聽懂!而且他也會說開封話,有毛病嗎?說方言是厚重文化我不反對,但是承載著厚重文化的族譜文化被多少人忘的一乾二淨! 看看學校孩子的花名冊,有幾個正兒八經按著族譜排輩叫的?提問這個問題的人本身就是地域歧視:如果你是農村人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自卑,如果是城市人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你看不起農村人!普通話不是城裡人的專用語言,普通話是全國推廣的規範語言!講普通話有利於不同地域的人進行交流溝通,如果不是幾千年前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我們中華文明步伐不知道要慢上多少年!!!!


缺月掛梧桐700517


學好普通話走遍祖國大地都不怕。小王兩口子都是20多歲從鄉下來我們這個城市打工。兩口子開了個小超市,每天和人打交道。小王不會說普通話,操一口鄉音,哇拉哇拉也不知道說了個啥。老婆會說普通話,和人交流全是老婆出面。孩子們也是從小長在城市,全是普通話,家鄉話半點也不會說。不會說普通話的小王因此感到很鬱悶。所以,會不會普通話很重要,出來打工也好,去外地旅遊也好,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人交流方便多了。普通話對我們來講太重要了。


二牛144548898


我來說一說:我家小孩出生廣州,在廣州長大,現在上初二,因為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也在廣州),雖然較少會湖南老家,但也習得一口流利湖南方言,回老家時老家人不相信是外地長大的。

小孩在廣州生活、學習平時在外肯定普通話為主,在家多用方言,兩種語言能自由切換,也不知道是否無意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的英語成績一直在班級前三(沒上過任何培訓班)。

對於方言,是自己祖輩的母語,自己是在老家長大,對老家的一切都深有感情,包括語言,總認為自己的方言是最美的,最容易表達意思的,希望也應該要傳承下去。

在湖南老家已有很多小孩不學方言,全部普通話,若干年後也許自己講的方言會消亡了,只希望有身之年不發生。

我的觀點是,方言不能丟,普通話一定要學,但如果自己的普通話不太標準,最好別教,免得影響小孩口音,有時積重難返,必竟現在學校都普通話教學,有好的環境,不用擔心學不會,而方言的語言環境就小多了。


用戶2636277314790


我是小呆,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是贊同自己的孩子從小說普通話的。

我分享我自己孩子的例子。

我是外來媳婦,婆家這邊的方言會說但說不標準,所以我跟我老公孩子都是說普通話,孩子學說話就一直是普通話,到現在讀小學,她的普通話比起同齡小孩來說是有很大區別的,同齡小孩農村裡比較少說普通話,都是方言,這就導致了農村小孩說普通話音不準,普通話帶著方言,還有就是由於不習慣說普通話,碰到同齡或大人說普通話的,那麼農村小孩會緊張,說的普通話也生澀,小孩心裡也有一定的自卑感。


相反我的孩子從小說普通話,不管跟誰說話都是一口自信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到哪她都是大家稱讚的好孩子,不管是讀書演講,參加活動當主持,她都很有自信,這樣的孩子她生活上,學習上都很獨立,不需要我輔導,擔心她的學習,培養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培養孩子的自信。

對於本地方言,孩子一樣會說,我家孩子在爺爺奶奶家就說本地方言,跟爸媽就說普通話,這樣兩種語言不衝突,不是說只准孩子說普通話而禁止說本地方言,兩者可以共同存在的,對於孩子語言能力表達有幫助。



現在普通話已經很普遍了,說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農村地區更應該鼓勵孩子說普通話。


愛生活的小呆


小孩說普通話好不好呢?我來說一說吧。我是外地人,我的婆家是講壯話的。大寶是我一個人帶大的。兩歲多才交給奶奶帶。當時已經會說很多話了,給老人帶的時候,老人也不跟他講壯話,其實按我的意思是希望老人教他講他們這邊的壯話的。

之前剛學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會說一些很簡單的壯話了。給老人帶了一年多,反而什麼都不會說了,只會聽一點點。平時也問小孩為什麼不跟奶奶他們講壯話?他說他不喜歡,他就喜歡普通話。其實我知道他是想跟我說話,因為我不會說他們本地的話。

後來到我家小寶一歲多,只會講一點點話,還不會說很多。就給老人帶,交帶了儘量教他講壯話,但是老人不知道怎麼帶的壯話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三歲了,跟個啞巴差不多。後來選擇回來自己帶,待了半年多也不怎麼會說話,今年去了幼兒園之後就會說很多了。現在也是一個小話癆,普通話說的不怎麼標準,但基本上都能表達的清楚他需要什麼。小孩能不能講本地話,其實是跟自己的環境很有關係的,如果你們個個都講一樣的話,也能把他給帶過來的,都沒人跟我說壯話,我會聽,但是我不會說啊,問了是什麼意思也沒人理會。

我是客家人,在我們那邊也有外地人嫁過來,當地的方言是白話和客家話,因為個個人都是講一樣的話。很多小孩從小都會說這樣的話,普通話基本上都是從電視上學的。除非有個別小孩的父母,故意只教他講普通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