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滇池每年都投入高额的治污费,为何不直接把滇池水全部放掉再蓄水,置换一遍不更省钱?你怎么看?

乐行乐思


首先来说这个问题本身,问题解说太过于简单,在滇池水域的治理上,历时较长时间,如果真的可以通过置换水域就可以达到清理的效果,根本不会耗费那么长时间以来的时间和财力,其次,滇池是在1200万年前陷落形成,主要经螳螂川汇入金沙江,曾因频发蓝藻成为昆明的“伤疤”,其80%的污染都来自河道,单一的工程治理模式,不仅投资巨大,还不能彻底清除污染源。

举个例子来说,一盆水如果是底部有淤泥,你换一盆水或者是换几次都一样,治标不治本,根本起不了作用。那么回到滇池的治理上来说,水质以及污染都是需要治理的重点,单一的对水进行置换,可以成为“无稽之谈”。

那么,在滇池水质的治理上,其实政府是做了相关的方案的,在保证能解决滇池水质现有的污染情况下,还能提升滇池的水域保护,其中就有滇池治理六大工程,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成效显著,正如所有人肉眼可见的那样,滇池水再也不是当年的“老鼠在水面跑”的情景,随着昆明市政府每年投入数百亿治理滇池,环境在改善,水质也在改善,并逐渐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城市新名片。

当然了,在滇池水质的治理过程中,不仅政府要大力构建,个人也应该共同爱护滇池的水域资源,保证滇池水不再受污染,这样未来的滇池才是最具观赏性的昆明景点。


云南家事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估计还停留在课本上的滇池满池水葫芦的思想吧,滇池治理近年成就很大。滇池治理并非直接治理滇池水,而是通过周边入流污水治理,牛栏江江水引入这些工程。况且滇池作为昆明最大的湖泊,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周边大量湿地提供了水生生物,鸟类的栖息地,海鸥,等等,为很多飞禽过冬的地方,我前几日才去过,滇池目前情况很不错了,个人认为治理的投资和放水的投资相比,治理更优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滇池保持最好的水质只有两点,第一进水不是直接的污水,第二,让湖泊活起来。

我们都知道黑臭水体如何形成的。

就算是一个池塘,如果水不能循环,他就会慢慢变坏,很简单雨水也会携带周边的污染物进入。

滇池不是简单的一个池塘的问题,有答主说挖5米可实现放水,个人认为这个答案简直是天方夜谭,滇池底部应该类似其它湖泊一样,深浅不一,它能有这么多水,必然是昆明最为低洼的地方,这么大面积,挖5米,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的效果,怎么抽泥?而且滇池内部极有可能有地下水出来,达不到预期效果就是扯淡。

滇池就像昆明的空调,保证了昆明“春城”

四季如春的美誉,我敢说如果滇池没有水了,昆明的天气也就不是这样了。

没有海鸟之类来过冬,环湖的住宅从海景房变成泥潭房了。

有点跑偏题主的问题。

换水,毫无作用,或者说是短暂的。

池塘养鱼,一年换一次或者几年换一次。

滇池就算五年换一次水,那还得保证不下雨,所有管网终端不能排水,或者只能排清水。

那时候,更是巨大的投资。




杜康电影


湖泊里的水源污染,有好几个方面,不就一个方面而已,第一,湖泊里本身就有一些肥泥,这种肥泥每年到热天会起一层粪皮漂起来,第二,是湖周边的人类集集太多,生活用水相当污染很大,每天每个人冲洗粪便和尿的清水要很多。需然通过污水处理厂,但一[的标准,第三,湖的周边使用种田种地使用尿素的很多,尿素在田里放进半个月还没被植物吸收完,也就是说根本吸收不完,一下雨,和上边的田一放满田里的水,上田满水就向下边流,大多尿素就跟水一起流入江河,又流入湖泊。第四,一些养殖场厂,一些食品加工厂,一些餐馆里的污水流入湖里。所以说要治里好湖泊污染的话,要做到下边这几点,把湖水放干,把肥泥清理干净,从先关水。人类远离湖泊五十公里以外,生活和生产用水不得流入湖泊,一个关闭所有的化学肥料厂。这几点能做到吗。大家可以试一试尿素在田里的污染,你用一亩田种稻谷进克,在二十天左右就追尿素进田里,五六天左右只要大白天太阳一热,水头上就漂有一层蓝色的漂浮物,田里的水向下流,这些物体也会和水一起流走。湖泊周边如果稻田很多,哪每年要流入多少蓝色的物体。大清早起来,在湖里只要没风没浪的情况下,这里篮色的物体就集中漂在水面上,只要有点浪,篮色物体就解散洛下水底,所以大多工作人员不知道这个规律,等他们起来时,有浪了,他们什么都看不到了,其实真呢把湖底肥泥清理干净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是个农民,生长在湖边,开湖时拿过好多年的鱼,亲眼所见。


水塘里呢小鱼


滇池目前是在进行综合治理,草海抽污泥已经进行了十来年。牛栏江引水置换进行了几年,目前整体湖水已经换了快三遍,(水只能一边进一边出需要很长时间)。环湖周边污水处理厂全覆盖(部分未完工),以后所有入湖水源都要经过处理的。环湖湿地建设以建成大半。说水质没改善的是在瞎说,现在季节性能看到湖面变蓝水质变清,以前全年又绿又臭,滇池南部改善最明显。本人家离湖百来米,已通知准备拆迁。


上天最爱的崽


有人说滇池每年投入高额的治污费,为何不直接把滇池水全部放掉再蓄水呢?其实只要科学合情合理的的周密思考,退地坏湖不可能,那就明智的巧妙复垦环湖运河,退不了的地就变成环岛,滇池北岸的环岛一边优质水,一边是环湖运河有一举两得的功能,一能通航运二能取载污(昆明城区生活使用过的水流不进滇池)说的有道理;趁着巫家坝这一大块空出来的良机,还有关上军产的退出,喜欢挖的仇和派何不主导挖个万亩人工湖出来,让滇池水循环起来。保证厉害了,我的昆明。其实众所周知,滇池清,昆明兴,七彩云南陆地多的是,高原有个明珠滇池,不可能把滇池面积越来越小吧!以其挖万亩人工湖,不如巧妙退地坏湖退地呢!老昆明人都记得从环城南路口海埂路10公里到海埂形环岛公园,海更路七公里到达滇池北岸一条3公里道路两边是滇池水的路到达海埂长形环岛公园的


宝象河还是应该周密思考规划设计一下的,滇池围湖造田就是围绕海埂长方形环岛公园背后的一片水地的。那么就从就从海埂路七公里处作突破口,从海埂路七公里处开挖一条环湖河道运河一举两得的能开通水上公交式轮船,也是载污河道,同时考虑让宝象河何时能开通水上公交式轮船游览滇池?盘龙江连接环湖河道运河,环城南路口计算起海埂路滇池路七公里处复垦一条环湖河道运河通向宝象河,在继续规划到呈贡区,无形中滇池就巧妙的扩大了,还记得滇池北岸围湖造田从海埂路七公里处围湖造田的,今天从海埂路七公里处开复垦一条河道运河,海埂长方形环岛公园就无形中变形像恢复了!滇池风貌品位更佳独特壮观。这样一来滇池北岸盘龙江两岸,一边是海埂路滇池路显现出古老的海埂环岛公园,另一边是北京路南北大道南端连接官南大道通向新滇池半岛公园。


安工才


我不认为你的想法好在哪里,反倒是暴露了你的无知。有这么几点:

1、湖泊污染整治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过程是否漫长取决于湖底污泥厚度。它是治污的重要环节。

2、湖泊治污也需治理入湖水,上游入湖河流的整治范围大、流域也广。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3、湖泊治污没有统一的方法,边实验、边尝试、边改进。在找到对症的方法后才能开展实施。

4、你的建议太莽撞。污水排到哪里?它排到哪里,哪里就污染。因湖泊污泥没有清洗,后续清水继续污染。所以你的建议最终结果是自己的污染没有清除,还污染了别人地方。


狼159910324


不去解决污染的来源,依靠直接转移掉污染物,天下就会清清朗朗吗?

这样思考问题的人,还真不是少数。

比如有些北京的“专家”,为了解决帝都严重的雾霾问题,就建议给北京每人配一把大扇子,等到雾霾天的时候,只要整个北京城里的人,大家一起煽扇子,据说就可以把雾霾吹到天津去。

看来还是兰州人比较务实。原来的兰州城里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而解决空气污染最快的途径,就是刮北风,可是在兰州城北面有一座大山,挡住了北风。当时的兰州人,就真的考虑过要不要直接给北面的大山,炸出个口子,引北风入兰州。

十几年过后,看到新闻报道说,兰州的空气终于好起来了,靠的不是北风吹,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环境治理。

环境被污染了,实质就是人类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欠费了,如果解决不了债务,改为直接去解决债主,真还不如欠费后自杀算了。


圆窗观点


提问者是故意挖了一个放掉滇池水的坑,让答者去跳。实际上,滇池治理是一个综合施治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试错探索,现在己经走在正确的路上,“滇池清,昆明兴“的梦己不再遥远!

首先是切断污染源。一个个截污工程将污水汇集于多个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净化后再排放。

第二是在滇池边建设了许多湿地公园,充分发挥湿地对入滇水的净化作用。

第三,更关键,更重要,效果更好更快的是,国家投资建设了牛栏江梯级泵站,引水入盘龙江,源源不断的清水,通过盘龙江注入滇池,对滇池水体进行置换。如果不出现水流短路的状况,置换效果应该是好的。事实上,滇池水己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第四,据报道,从金沙江引水进入昆明的工程己经开工,可以想象,当金沙江水从虎跳峡跳进滇池,滇池就真正成了我们的高原明珠,其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意义,是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的!期待吧,"滇池清,昆明兴“!


打部硫欧克斯欧木


滇池治理应该引入挖泥船,逐渐清理湖底淤泥,在滇池中间堆积为人工岛,用个十年时间,滇池就能变清澈。


红v鹰


这种问题就不该存在。有滇管局和市政府,那么多专家,还有那么多大学的相关研究课题,比这里胡说八道地乱出馊主意,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会误导人强多了。大事情不是聊天能解决的,头条里还是少干预国事的好。

举一个可笑的例子:放光水,清淤泥。首先,滇池水放不干,滇池不是水库,明天有进水(生活污水和自然径流,滇池还有个死库容是放不掉的)。其次,如果水真放完了,就成了生态灾难了,那么多水生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推倒重来,不说能不能恢复(那是不可能的),光是破坏了这个生态系统就相当于灭了昆明城的大灾难,谁给你这么大权利?第三,天量淤泥如何清理,如何处理,费用多少。如果会算数的话,可以简单算下有多少淤泥需要处理,恐怕光是堆放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这位是出于好心,但有点天真了,凡事讲究科学,尊重自然,如果凭意气去做,不但做不好,还适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