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公元一四二六年,歷史上是宣德二年,明宣宗朱瞻基一時心血來潮,前往西安門內看望被囚禁的皇叔朱高煦。由於雙方之間的仇恨,所以朱高煦對自己的侄子肯定沒有什麼可說的,在兩人相見的時候,朱高煦突然詭異的伸出腳,把皇帝朱瞻基絆倒在地。受到突然襲擊的朱瞻基相當的惱火,便下令用三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蓋住,讓朱國煦不能夠再亂動。但是朱高煦桀驁不馴,並且力大無窮,硬是將三百斤的銅缸給頂了起來。這更是讓朱瞻基沒了面子,於是他下令在銅缸下面加了大量的木炭,並且將木炭點燃,最後朱高煦就這樣丟了性命。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高煦作死,被侄兒殺死


朱高煦曾經隨父親征戰靖難之役,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高煦作為猛將隨附父出征

朱高煦生於公元1380年,是當時燕王朱棣的第二個兒子,他的母親是當時燕王的正妃徐氏,也就是名將徐達的女兒。朱高煦小的時候就生性兇悍,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和其他一些王爺的兒子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往南京學習。歷史記載,當時朱元璋非常的厭惡朱高煦,但是卻非常喜歡朱高煦的哥哥朱高熾,這給朱高煦後來的悲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建文帝登基開始削藩的時候,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起兵造反,他留長子朱高熾鎮守自己的大本營北平,而老二朱高煦作為猛將隨朱棣出征,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棣許諾兒子太子之位

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作戰相當的勇猛,很多時候都是作為前鋒出戰。朱棣在戰爭的時候多次面臨危難,都是在朱高煦的力戰下才能夠反敗為勝。朱棣當時也非常欣賞朱高煦的作戰勇猛,並且由於當時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相當的肥胖,所以朱棣不怎麼喜歡他,而喜歡自己的次子朱高煦,認為他非常的像自己,甚至暗示他因為世子多病,所以打算立了朱高煦為繼承人。在靖難之役的幾次關鍵戰役中,朱高熾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白溝河之戰,他率領精銳的騎兵衝擊明軍的陣地,殺死了明軍都督瞿能父子,後來在德州大戰中,朱棣大敗,大將張玉戰死,也是朱高煦關鍵時候率領軍隊趕到,擊退了明軍,救出了朱棣。

由於種種原因,朱高煦最後與皇位失之交臂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棣最終多方考慮,還是離了章子朱高熾

正是因為朱高煦在戰爭中建立了諸多的功勳,所以受到了當時很多將領的擁戴。在朱棣登上皇位,開始和眾臣商議繼承人的時候,以淇國公丘福為首的一些將領都主張立朱高煦為太子,朱棣非常喜歡朱高煦,確實有這個打算。只不過明太祖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定下了嫡長子繼承製,並且將這個制度寫進了皇明祖訓,而很多文臣都擁戴嫡長子朱高熾,並且以皇明祖訓為由來勸誡朱棣。朱棣一時之間無法決斷,所以有一場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立太子,主要是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之間猶豫不定。後來大學士解縉的一句好聖孫,最終讓朱棣下了決斷。好聖孫是指朱棣的孫子,也就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但是卻非常喜歡朱瞻基。而當時朱高煦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與朱高煦相比,朱瞻基更適合做皇帝。而立朱高熾,再傳位於朱瞻基,也沒有破壞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最終朱棣以朱高熾為皇太子,朱瞻基為皇太孫,而朱高煦被封為漢王。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高煦對太子一直不滿

可憐朱高煦英雄蓋世,最後因為侄子而與皇位失之交臂。朱高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雲南,本來按照規定,他應當馬上前往雲南就藩,但是因為朱棣之前曾許諾立他為太子,所以朱高煦在這個時候鬧情緒,說自己有什麼罪,幹嘛要跑到千里之外的雲南去。而朱棣因為對自己的次子有愧疚之情,所以也就默許了讓朱高煦待在南京。作為太子之下的第一藩王,朱高煦的地位不可謂不高,朱棣因為對他有愧疚之情,所以也是大肆封賞。而朱高煦在南京所建的漢王府,也是相當的豪華,本身也是南京著名的風水寶地。日後滿清的兩江總督衙門,太平天國的天王府以及國民政府的總統府都是建在這個地方。如果朱高煦就此而止,那麼他的一生肯定也是享盡榮華富貴,甚至是名留青史。

當上漢王后,朱高煦屢次興風作浪,給日後悲劇埋下了伏筆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棣對朱高煦也是相當頭疼

可是朱高煦並沒有就此安分下來,甚至多次惹是生非,企圖陷害太子朱高熾,並且還暗中害死了大學士解縉。後來他又違背禮制,並且私下招募精兵,又擊殺了兵馬指揮使徐野驢,惹得明成祖朱棣大恕,甚至一度想將他廢為庶人。最後是朱高煦的哥哥,寬仁的太子朱高熾替他求情,朱棣最後從輕發落,將他改封到樂安州。樂安州在現在山東濱州,樂安在古代又名厭次,據說當年秦始皇被人告知這裡有天子氣,所以東巡的時候派兵駐紮鎮壓而得名。

明成祖朱棣將朱高煦封到樂安州這個地方,也是用心良苦,一是希望朱高煦能夠安分,同時也盼他能夠樂安。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高熾登上皇位後也是善待弟弟

明成祖朱棣去世後,太子朱高熾登上了皇位,就是明仁宗。當年朱高煦沒有少害太子朱高熾,但是朱高熾一直沒有對付他,登上了皇位之後也沒有為難他,並且將朱高煦招到京城,賞賜了很多金銀財寶,又封朱高熾的長子為世子,其為的兒子為郡王。朱高煦在這個時候還算聰明,看到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沒有再生出什麼亂子來。

不過朱高熾身體不好,在僅僅當了10個月的皇帝就去世了,這一下子讓朱高煦本來安分下來的心又蠢蠢欲動起來。當時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明仁宗去世的時候,急召朱瞻基前往北京繼位,而從中要經過朱高煦的地盤。朱高煦趁此良機在路上埋伏,準備等太子朱瞻基經過的時候,將其刺殺從而篡位。

朱高煦終於按捺不住,起兵造反,最後身敗名裂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高煦狼子野心,起兵造反

但是朱瞻基由於長期和朱高煦鬥爭,所以早就防著他,從其他的地方經過,導致朱高煦的算盤落空。最後朱瞻基順利的到達北京,並且登上了皇位,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位之後,對於自己的叔叔漢王朱高煦也是非常的優待,經常有不菲的賞賜,對朱高煦的要求,都是儘量的滿足。可惜朱高煦狼子野心,居然起兵造反,想複製當年靖難之役的情況,希望能夠坐上皇帝的寶座。可惜朱棣在靖難之役成功之後,對藩王的限制比建文帝時代要嚴得多,朱高煦所在的樂安州也不是北方前線,並沒有多少精兵可用,所以朱高煦在這個時候起兵所集中的力量,和當年朱棣的力量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而明宣宗朱瞻基在得知朱高煦起兵造反之後,御駕親征率領絕對優勢兵力碾壓。朱高煦在兵臨城下的時候根本無力抵抗,最終出城投降。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瞻基御駕親征,迅速平定叛亂

當然朱高煦的這次造反也有很多的疑點,因為之前朱瞻基登上皇位之後,對朱高煦所有的優待,更多的像是表明朱瞻基對朱高熾非常的仁義,而朱高煦不思回報。而朱高煦在路上行刺朱瞻基,也是朱瞻基一家之言,朱高煦後來被殺也是死無對證。至於朱高煦造反之後的事情,就更有點兒戲了。因為朱高煦當年經歷過靖難之役,肯定知道既然要起兵造反,就應該兵貴神速,迅速進攻京城,而不是坐守一個孤城等著皇帝來打。因為朱高煦造反之後,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的動作,連最後投降都有點令人感覺到瞠目結舌。以至於有人懷疑朱高煦所謂的造反根本就不是造反,只不過是朱瞻基和他長期鬥爭結下了不小的仇恨,所以給朱高煦安了一個造反的罪名,直接帶兵來抓他。


大明漢王朱高煦輝煌而又悲劇的人生

朱高煦被關押,最後故意求死

朱高煦投降之後,明宣宗朱瞻基當時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關在京城的西安門內,他的兒子和其他的妻妾也都關在這裡。朱高煦雖然不是皇帝,但好歹也是大明第一親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向來是驕橫慣了,如今作為罪人關在一個彈丸之地,自然是相當的憤怒。所以當朱瞻基來看他的時候,他自然和朱瞻基之間沒有什麼好言語可說,甚至出腳絆倒了朱瞻基。朱高煦自然知道如此惹怒皇帝肯定是死路一條,只不過朱高煦在這種情況下恐怕也是求死,因為這樣關著他,對他來說簡直就是生不如死。而朱瞻基在殺了朱高煦之後,又斬草除根,將他其他的兒子全都殺掉。

漢王朱高煦作為一代猛將,幫助自己的父親打下了天下,讓朱棣最後登上皇位名留清史。但是自己命不好,沒能當上皇帝,反而還被自己的侄兒皇帝當做反賊殺掉。朱高煦的這些遭遇,恐怕很好地詮釋了中國古代一句名言,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