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在太平天国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石达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石达开一世英雄,文武兼备。但是他也不免兵败大渡河,最终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最终兵败大渡河?有五个原因至关重要。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石达开

一、石达开与洪秀全的矛盾激化,负气出走天京,失去民心

在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接到洪秀全密令的韦昌辉和石达开先后回城对付杨秀清。9月4日,北王韦昌辉带领精兵三千,与燕王秦日纲会合,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数千人。因为翼王石达开的私人军队在战乱中被北王韦昌辉杀害,进城之后的石达开责备韦昌辉滥杀之事,之后两人不欢而散,最终石达开负气出城。

因韦昌辉未能捉拿到石达开,便将石达开在城中的家属及部署全部杀害。之后石达开为报仇雪恨,从安庆发兵攻打韦昌辉,同时请求天王洪秀全起兵追杀北王韦昌辉,给死去的家人和兄弟一个交代,最终于11月2日将北王韦昌辉拿下,他的首级被送到安徽石达开营中。不久,燕王秦日纲、陈承瑢也被处死,至此天京事变算是告一段落。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杨秀清

1856年底,在众人拥护之下,洪秀全因时就势,迎接石达开回天京,封石达开为“圣神电师通军主将义王”,由“翼王”变成“义王”。但是,此时没有全部掌握实权的洪秀全对其仍然心存疑忌,为掣肘石达开,同时封自己的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而安、福二王心胸狭窄,眼光短浅,无能却又固执。石达开对安、福二王理政表现的昏庸深为不满,对天王的猜疑更为不安,逐渐与洪秀全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了,石达开最后被迫再次出走天京。

虽然此时的天王洪秀全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权,但是翼王出走,这对太平天国革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上,当时太平天国政府内部机构设置混乱不堪,这些为太平天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二、石达开出走天京,分散了兵力,动摇了军心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率领部下出走天京,由铜井渡江入皖,决定带领部下独立远征。就在石达开离开天京不久后,清廷抓住了这个时机,提拔还在家中守孝的曾国藩,重新建造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布置兵力围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致使九江告急。

这个时候石达开不顾林启荣的求援,仍然呆在安庆,坐视不管。这样致使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从安徽北部挺进湖北,以此来支援九江。石达开舍本逐末地在江西援助自己麾下的大将傅忠信,让李秀成撤回安徽北部,陈玉成、韦俊撤回鄂豫皖边界。不久,太平天国丧失湖北、安徽南部等地,九江相继沦陷,这样致使天京直接暴露在清军眼下。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洪秀全

接着,陈玉成在湖北失败。6月5日,清军总兵、李志和攻破几座溧水城外堡垒。6月11日,清军攻破溧水县城。7月7日,清军又占领湖墅、龙都二镇。7月15日,清军带领江南大营攻陷句容县。此时,天王洪秀全看形势严峻,急忙请求石达开发兵支援,然而石达开并没有回应。不久,镇江、瓜州被围缺粮,形势危急,天王特派李秀成前去支援。当时,李秀成的大军驻扎在安徽省的六安、霍山一带,接到命令的李秀成带领全军南下,这样以来进一步分散了太平天国的兵力。

后来,镇江和瓜州两地也被攻陷,太平天国危在旦夕。当时在浙江防守的清兵极度疲惫,防守力也很低,这正是太平军进攻的好时机,但是石达开在围攻江西失败的基础上才被迫进军浙江,这明显是战略部署的失误。之后,石达开围攻浙江衢州三个月久攻不下,再次转向原来的怀庆。随后石达开接连辗转赣南,粤,湘,桂,黔,鄂,滇,川等许多个省份,但是处处失利,之后败退到广西,大军士气受到挫败。

1858年夏天,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门户被清军打开,溧水、句容两地相继失守,镇江、瓜州随之沦陷,江西也沦丧,陈玉成、韦俊困在了潜山、太湖。这让太平天国处在了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这一切,与石达开的出走有着重要关系。石达开的出走严重地分散了太平天国的兵力,造成朝中无将的被动局面,加上内部争斗的不断发生,致使军心涣散,离心倾向愈加严重。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李秀成

三、石达开战略决策出现失误,执意入川,大军士气低迷

石达开与太平天国天京政权的决裂,失去了坚固的根据地,由于出走后采取流寇式的作战方式,致使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出走后的西征军在近七年的流动作战中几度分化,从天京出来的太平军所剩无几。

虽然石达开沿途招募了部分新兵,但是战斗力一直很弱。全军上下对远征四川没有信心,特别是第一次入川失利的情况之下,整个部队的士气低迷,意志消沉。

此外,清军在四川与太平军交战之后,加强了布防,一切准备就绪的清军坐等石达开自投罗网。此时的石达开并没有尊重客观事实和民心,一意孤行,贸然进入不熟悉的地形——大渡河畔。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李秀成在武汉

四、石达开孤军作战,粮草殆尽,陷入绝境,图川失败

经过多年征战,石达开终于在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清军在长江布下的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畔的时候尚有四万余人,并且对岸当时也没有清军把手,此时石达开下令全军上下准备船筏,计划在次日渡河。

然而天不遂愿。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大军的船筏无法渡河。受到天气影响的太平军只好等待暴雨停止,河水下降之后再决定渡河。可谁曾预料,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大渡河布防,太平军被这次百年不遇的涨水所困,多次抢渡不成,粮草殆尽,大军陷入绝境。石达开为保全大军,打算诈降,不料被四川总督骆秉章算计,清军背信弃义,杀死太平军数千人。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从容就义。军事上的成败是由政治领导的正确与否来决定的。石达开没有把握好图川的时机,在湖南战场上与清军消耗过多,同时没有和李永和、兰朝鼎起义军配合,共同打击清军。此外,他也没有处理好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石达开的失败。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石达开被俘

五、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

石达开负气出走是继杨秀清、韦昌辉叛乱之后对太平天国的又一次致命打击。石达开从天京出走的时候,带走的几万名将士都是太平天国久经沙场的精锐。出走后的石达开,不再受天京大本营的控制,这样以来促使中央能够指挥的兵力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石达开凭借自己的威望,一路上不断有将士投靠,这样对太平天国的来说实力也在不断被削弱。

石达开的出走也给清军留下了可乘之机。曾经在一段时期内,由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经过后期的不断积攒,不断扩充,兵力达到了二十万。这二十万大军在鄂、皖、赣等地可以牵制清军的进攻,在很大程度上保全了天京。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为何屡战屡败直到灭亡?主要有五个致命原因

太平天国王侯衣服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后,太平天国再无力量可以牵制清军的进攻,这给太平天国带来了灭顶之灾。所以,石达开兵败身亡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很快也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