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現在的唱法相比以前更科學麼?

承諾7年丶讓妳寂寞7年


本人華晨宇路人粉,音樂愛好者,不是科班學演唱的,回答僅代表個人看法。

18年《歌手》開始暗中觀察華晨宇,最近剛剛補完他之前各種演唱現場和訪談。華晨宇在訪談中有說過自己唱法不是最科學的(有倒嗓的風險),他選擇這樣的唱法有自己的考慮,我比較擔心但是會尊重。

只是聽技術的話,我承認華晨宇與頂級vocal系歌手們有不小的差距,但至少在唱作系裡是毫無爭議的最高段位。更何況我覺得談論唱法是否“標準”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你會看到他在唱不同的歌時用不同的音色。會看到他在很多歌里加入rap或高音或和聲來烘托氣氛,而別人可能會用一段樂器演奏來烘托氣氛。他會根據歌的需要只用一個keyboard,一把聲音就做出複雜的音樂,就像他的“爸,我回來了”和“假行僧”,他也會用rap和吟唱來組成一首歌“我一人因酒醉”,“齊天”等。他完全沒有濫用他的這些音樂素材,都是完全符合歌的情景,所以他的rap,高音,吟唱,會讓喜歡的人聽的酣暢淋漓。他也脫離了傳統的主歌副歌的模式,他的歌有的是段落式的:“齊天大聖”,“滑板鞋”,有的是先低後高:“平凡之路”“山海”。沒有人抱怨唱了多少年的主歌副歌模式,卻抱怨華晨宇的段落式的,或先低後高的模式。原因是花花的這些都是他的特色,他的歌曲的組成部分和他的歌曲的結構都太新了,大家還沒有把這些當成音樂的基本部分或基本模式。感謝花花豐富了音樂!當別的歌手也採用花花的模式的時候,相信對他的非議就會少一些了。創新者總是會受到保守派的攻擊的。

跨了三個半八度的音域、氣息足、控制穩、音色多變……在這些可以撐起演唱表現力的硬指標上,華晨宇都做的很到位。他的通感和對音樂的理解在新生代歌手裡面算是一騎絕塵的水平了(《天籟之戰》和《歌手》裡都有體現),更何況學習能力超強,13年出道到現在,唱功每年都有飛躍。

很多時候,聽眾愛上一個歌手並不是因為他發聲方式有多科學,而是他構造了什麼樣的“場”,帶來了什麼樣的畫面感。

在我心中華晨宇就是這樣的一個歌手~



不眠宇宙


現在我是華晨宇的粉絲,我認為他現在的唱法,肯定比以前好,主要因為他的人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其中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是,我靠!他的越唱越好,越唱越好啊!出道幾年進步成這樣的,簡直讓我對華語歌手重現燃起了信心。

你可以按時間順序去聽他的現場,就會明顯發現進步。各人認為除了不斷練習之外,還有舞臺經驗的影響,他現在可以在耳返完全沒聲音的情況下正常演出。他穩定在高水準大概在2016年9月份以後,之前有過幾個月嗓子生病壞掉的時期(主要是音色質量受影響),他在這次痊癒後就可以說很穩定了,簡直像丟掉沙包健步如飛。2017年去美國進修了幾個月,又厲害了!經常一個彩排都可以當one take聽,我是認真的。

——————————

關於是不是修音的寶寶。他快男的時候就是直播!live就是會緊張,收音設備有侷限,跟現場大混響火熱氣氛沒得比,跟那種錄播修音得像電音bilibili嘩啦啦得更沒得比。所以你覺得’the kill‘垃圾怎麼也要加一點直播扣分的考慮。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有‘寂寞先生’完成度很高啊,‘假行僧’(感冒中)的改編我也莫名喜歡。快男巡演也有飯拍視頻,推薦B站杭州巡演,水準對於第一年出道來說屬於 “這不是開掛什麼是開掛?”。

然後直通春晚live,他那時候初入行連軸轉狀態欠佳,每首歌砍到一分半A1->B2,還不許右手是本體的華華亂動,暴殄天物有沒有!之後演唱會還有各種晚會頒獎禮都是直播,我記得有明顯修音節目有‘hi 歌’ 第一場還有 ‘中國新聲代’。這不是因為他唱得不好,就是這節目為了效果每個人都修了!尤其是那些小朋友們!他的音色修一修更溫潤會加分。15年錄播音樂節目唱遊天下,我覺得修了等於沒修,這節目整體收音音質蛋疼,但是舞臺絕對水準之上。 16年錄播天籟之戰,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修不修無所謂了... 你可以聽找17年草莓音樂節他現場唱‘我的滑板鞋2016’和‘齊天大聖’的水準。

另外,你說的這幾首歌他一直都現場好,像微光在他歌裡難度easy,好像就從來沒有唱差過。微光你可以看中秋晚會(直播),Here We Are 是2016深圳演唱會(直播)的開場。有些高難歌曲他一開始唱得不夠好,但是之後會越唱越好,我就不說哪些歌了,省得有人去專門翻黑歷史,給個眼神你自行體會吧。


吾心相互


個人覺得他的唱法確實比較傷害自己的嗓子,連飆20秒高音不是每個歌手都可以做到的,他現在的唱法較於之前更科學更好,更對自己的嗓子負責,當之無愧的好歌手


李二掌櫃


每個歌手都有自己獨特性,如果沒這些獨特性,怎麼能夠在萬千歌手中脫穎而出,所以說,這個就是他自己獨特的魅力。



醬子配泡飯


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