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回到二十年前的春节吗?为何?

了在一生


当然想了,二十年前,那时候我才十岁,腊月看着爷爷奶奶杀猪宰鸡鸭,几十户人家一起在共同的池塘里面捞鱼,我们会和兄弟姐妹一起拿着几块钱的压岁钱买花炮玩,到了正月,七大姑八大姨的拜年队伍浩浩荡荡的走到各自的家里拜年,还有好多的零食吃,亲情无比的浓厚,到现在虽然物质上的东西没有减少,有些甚至增加了,但是亲情缺少了,爱难寻了



隔壁老王在东莞


二十年前

年三十一大早跟着爸妈一起忙活

贴福字和春联

心里激动不已

因为从这一刻起,就开始过年了

迫不及待的帮老爸老妈想着接下来该做什么

现在

买好福字和春联放在家里

啥时候贴看心情,感觉很麻烦

没有了那时贴春联时的激动和神圣感

二十年前

过年时,我们很忙

父母们带着我们走亲访友拜年

而我们忙着收红包,虽然很少

那个时候最怕被问期末考试考的怎么样

现在

父母老了,我们懒了

拜年的方式从面对面变成对着手机打字

只要有WIFI,给全世界拜年都轻而易举

但就算只隔着几条街的老同学

想见上一面却变得分外艰难

连红包都靠摇了……

二十年前

过去放的大多是鞭炮爆竹

小小的鞭炮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欢乐

虽然它们既不安全又吵闹

现在

后来我们放的都是烟花,简单的鞭炮越来越少了

更好看的烟花仿佛才满足我们小时候的想象

但是从玩耍中寻找到的快乐也越来越少了

二十年前

过年的零食除了花生瓜子,就是爆米花

街头随处可见做爆米花的小炉子

像炮一样的声音给新年增添了不少年味

现在

去超市要啥有啥,玲琅满目

爆米花也换上了高档的外衣

如今的街头,爆米花的叔叔爷爷们也越来越少了

二十年前

我们买新衣服都要去街上

一家人从头到脚的置办一身儿

老爸催促老妈抓紧看抓紧买,老妈嫌老爸没有眼光

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现在

现在不仅仅新衣服,就连年货都可以网购了

打开电脑网页没有买不到的商品

但是我们却被这“一猫一狗”彻底锁在了家里

二十年前

以前吃年夜饭

一家老小都齐聚桌前,其乐融融

烧一大桌子菜,虽然辛苦但心里却很开心

现在

现在去饭店吃年夜饭越来越多

虽然吃得好又省力

但是大家都低头看手机

一家人相聚的氛围越来越淡了

现在

你知道为什么年味淡了吗

因为生活条件好了

我们的心都变懒了

因为我们都忙了

没有时间陪父母一起置办年货了

还记得

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

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拔鸡毛,杀鱼,家里的各种锅统统用上,

小灶里炖着红烧肉,中锅里焖着猪蹄,大锅里煮着整鸡,

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几乎所有肉类都齐聚了,不带一点作弊的,全部实打实。

当然,年夜饭必备菜单还有如意菜(称心如意);红烧鱼(年年有余);肉圆(团团圆圆)...

还记得

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节联欢晚会

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像现在这样,地位可崇高了。

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

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叔叔宣布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陈佩斯最受欢迎了,他一出场全家人就笑翻了,都不用说话。

12点倒数5、4、3、2、1…

然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把电视声给淹没了。

还记得

大年初一终于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

除了年夜饭、压岁钱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

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

从买回家到大年初一穿那段时间真是特别难熬,

趁大人不注意,总要溜进衣柜里,翻出来偷偷试穿过把瘾。

那种喜乐和满足在等待中越熬越浓,

直到除夕晚上把它们搬出来放在床头,

整整齐齐地从头到脚码好,这种期盼值升至巅峰 。

一觉之后,以最快速度穿上所有新行头,那种满足感至今难忘。

还记得

新年不许骂人不许剪头不许扫地不许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妈妈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

犯点小错一般都会原谅你,笑盈盈地说,没事,过年嘛。

如下图的老妈!

只是有几个地方一定是禁忌,尤其不能说死字,那多不吉利。

所以大年初一到初三,说话可不能太放肆,

不然爸妈脸真的要沉下来的。如上图的老爸!

还记得

拜年串门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过年嘴一定要甜,邻里串门,叔叔婶婶新年好。

哈哈,我们小时候就学会了,

如果叔叔婶婶请你吃瓜子花生以及糖,

一定不要自己去抓,因为我们的手太小了啊。

叔叔婶婶都以为我们客气,

一定会抓一大把零食过来,

那时我们就可以半推半就地打开衣服口袋了。

等装得满满的再说“够了够了”,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

还记得

那时最喜欢

正月里所有亲戚会大聚会,

舅舅或年纪大点的表哥们总凑到一起小赌怡情。

我们小辈们就眼巴巴地等着谁赢钱分几块给我们说,

拿着玩儿去。

男孩们当然火速去小店购置一盒摔炮擦炮,

嘭嘭嘭,吓得小表妹们直讨饶。

擦炮当年堪称小姑娘们最痛恨的一种男孩玩具。

还记得

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

但是几十块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

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晚上睡觉前压在枕头底下,做的全是美梦

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

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

现在想来他们都是骗子

妈,你说,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还我?

太多的回忆,仿佛就在昨天

而如今,面对转瞬即逝的光阴

也只能感慨岁月蹉跎了

小时候的春节才叫过年

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个假!





浪人小楚


当然愿意回到二十年前了。首先,回到二十年前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十岁,这种好事多美啊!不过现实的说时间倒流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无论怎么样,人也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二十年前春节是美好的回忆。那时候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快过年的时候都会盼着过年能够早日到来。因为只有过年过年的时候,小孩子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那时候对我来说,能够放鞭炮穿新衣服是最美不过的事情了,当然了,能吃到好吃的才是我过年最大的愿望。

我们家乡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为过年准备工作。我们家乡过年的时候除了收拾家之外就是做美食了。爸爸妈妈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炸丸子,炸豆腐,炸酥肉,炸面泡之类的美食了。整整会忙到腊月二十九。就是为了大年三十这一顿家庭盛宴。

那时候感觉过年特别的有意思,大家都会早早谈论过年的话题。大人们讨论过年做什么美食,而小朋友则讨论着过年买了什么样的新衣服之类的。

那时候感觉过年真的特别的有意思!现如今,年味淡了,亲戚朋友走动也少了,手机一个短信代替了走亲访友,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芒小果探店


想,二十年前我家很穷,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肉。我爸会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给宰杀了,弄干净,切割好卖给村里人。剩下猪肠猪头还有大骨头一起下锅炖,老远都能闻到老香老香的味道。我妈会趁着哥哥和弟弟不在的时候偷偷的往我的嘴里塞肉吃,虽然把我的嘴里烫到了一块皮,但那时候好幸福。



喵小姐看娱乐


二十年前

过年心情兴奋,因为能吃到父母蒸的馒头(我们当地风俗,过年蒸馍),油炸的丸子,大锅顿的香喷喷的肉。

二十年前

过年心情激动,能买些鞭炮,能到大集上买身新衣裳。

二十年前

过年心情温暖,因为那个时候农村还是黑白电视,晚上和父母姐妹一起坐在被窝里看电视。

二十年前

过年心情高兴,除了和儿时的伙伴一起玩耍,更主要的是要去走亲戚,还能挣个压岁钱。

二十年前过年。。。。。。。。。。。。

二十年后,过年没年味,有的只是攀比,吹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科技,网络发展的今天,手机方便人与人的交流,但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了。。。。。



自主创业扎根基层


这里是素有“小商品海报,购物者天堂”之美誉的义乌家园。感谢大家的关注。

回到二十年前的春节,我肯定不愿意的。

20年前,我们家还没有通电。那里很穷,冬天很冷,烧媒取暖,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煤。挖煤还是私人行为,只要你胆子够大,就可以去山里挖煤,然后卖给农户。

记得有一个晚上,那天月亮很亮,很晚了,爸爸还没有回来。妈就带上我和姐姐,背上背篓去接爸爸。我们走在山里,借着月光去找爸爸,远远的,听到爸他们几个人边聊天边走的声音。回到家已经晚上8点多了,爸爸挑回来一担100来斤的煤,这是为冬天准备烧火用的,至少过年那天,一家人可以有一顿热呼呼的年夜饭吃。

20年前的分种辛苦,没有人能懂。今天,家里有不但通了电,还有电视,还有网络,我们可以在电灯下吃年夜饭,看春晚,跟远方的亲人视频拜年,这么好的一个社会大家家庭。我们不再被寒风冷醒,手脚不再长冻疮,不再吃冷饭,不再用盐水屏暖被窝。

你们20年前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义乌家园


如果可以,让我回到三十年前吧,那时候,爷爷奶奶都在,姑姑叔叔也都没成家,除夕夜,爸爸和两个叔叔,还有老姑玩扑克牌,输了的人喝凉水或者打手心,一般都是爸爸打老叔,二叔在后面挡着老叔的胳膊,不让他躲,要是打老姑就不会这样。我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坐在爷爷奶奶中间,享受一家人对我的宠爱,好吃的永远都是我和老姑的。刚刚变富裕的生活,满桌子的肉和鸡,是那么美味。


80后涛子


二十年前我我就是2000年 那时候我不到20岁,过年在农村,那时候没有新农村,山里人都是住的不集中,东一家 西一家,从年23就开始备年货了,我们离镇上15公里 坐三轮车一元钱,去的时候是空手我都是跟着爸爸走路过去 能省两元,寒冬腊月天天寒地冻,路面结冰,积雪,天不亮就出发山路难走,3个小时到镇上 买白菜 粉条 豆腐 。中午去粮店 买热馒头吃 等到挑着担子走到家的那一刻,饥饿 疲惫 都累瘫了,往事已成历史,现在条件好了,我不愿意在回到那个20年前 因为贫困我没能完成学业 初中还没读完我就背起书包回家了,那一刻我掉泪了,因为贫困我不到16岁就去工地搬砖了,因为贫困我性格内向,吃过多少路,受过多少委屈,我再也不原回到那个20年前了。


神都华哥


当然想,那时候过年年味十足,现在过年平平淡淡跟平常差不多,没有一点年味。20年前我还是个十几岁的黄毛丫头,那时候天天盼着过年,我们那农村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饼、做粽子还有油炸籺,还能烧烟花炮,穿新衣服,收红包…。杀鸡杀鸭好热闹,到河边杀鸡鸭,一排都是人,看看谁家的鸡鸭肥一点,谁家的瘦一点…………现在倒是不想过年了,因为过了年又老一岁[泪奔]





p苗苗q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我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一直到大年三十,赶各式各样的集市,在家做各种各样的的吃的,每一天家里都蒸汽满满,香味随处可闻,这是过年的味道,每一个人都期盼着过年,洋溢着幸福的味道。记得有一句话说:“虽然那些年我们穷的像个孙子一样,但快乐的却像是个爷”,这句话不无道理,反观如今,这种本应该有的味道却慢慢的变淡了。

在腊月十几左右去准备各种吃的,最盛行的就是杀年猪了,那时候家里比较穷,平常是吃不到肉的,在过年的时候也很少有人去买肉吃,所以很多人家都会自己养一只小猪,等到过年的时候杀着吃,或许在那时,这就相当于一个年的特权吧!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也就只有小时候才有的吧!

还记得小时候的大扫除吗?在那个时候,过年前都要来的一次大扫除,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最难熬的一关了,小时候贪玩,但是在扫除的那一天,父母是不会让你出去的,抓着你去大扫除,那时候每家的孩子还多,我们这些小兄弟小姐妹就都上战场去扫除,扫灰尘、擦玻璃、洗各种东西......真的是其乐融融,反观如今,却没有那么热闹了,年味儿随着时间的改变也慢慢的变淡了。

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到过年的时候,最高兴的就是放鞭炮啦,每天缠着父母要点零花钱,去买擦炮,摔炮,窜天猴,二踢脚等等,每一个孩子手里都拿着自己的鞭炮,到处放,扔进水缸里,扔进粪池里,放在瓶子里,各种搞怪的放鞭炮的方法都用上了,当然坏一点的孩子还往别人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想,现在想一想,那时活蹦乱跳的我们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的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盯着电视机看春晚,那时候的春晚在每一人的心中的地位都很高,吃完年夜饭,一大家子人准备好各种吃的,守在电视机的前面,等着赵本山、赵忠祥的出现,等到晚上12点的时候,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这才叫过年!

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同,以前的年味儿现如今只能想想了,如今的年味儿变得越来越淡,二十年前的春节是真的叫过年,而如今过年仿佛成了一种解脱,忙碌了一年终于放假了,也就只能在过年休息几天,小时候的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而如今的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