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何就不能和睦相處?兩國有什麼解不開的結?

銘蘇先生


印度把巴基斯坦支解兩個國家,另一個叫孟加拉,還有克什米爾領土問題,而印度又能打過巴基斯坦,所以印巴戰爭不會停


在路上141373353


在印巴獨立前。

信仰印度教民眾的領袖是甘地。

信仰伊斯蘭民眾的領袖是真納。

印度次大陸為了獨立後的按排。

甘地與真納談了無數次。

最終黃了。

只能採用蒙巴頓方案規定了獨立後的按排:即印巴分治。

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

印度教人口為主的地區,歸屬印度🇮🇳。

這次大分家一開始就鮮血橫流。

印度教民眾與穆斯林民眾互開殺戒,兩方相互攻擊死傷數百萬人。

一個悲慘的開局。

印度教人多,穆斯林人少,造成穆斯林吃了大虧。

從此結上樑子。

隨後,由於克什米爾大公信奉印度教,自說自話將穆斯林為主的克什米爾歸屬印度。

印度🇮🇳喜出望外,立馬出兵克什米爾,與巴軍幹上了。

從此克什米爾被強行分割成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

為此巴印結仇。

巴基斯坦🇵🇰建國時,分成兩個部份。

一個是西巴基斯坦,一個是東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領導層主要在西巴基斯坦。

東巴基斯坦人有點不快。

印度🇮🇳乘機挑撥離間,促使東西巴基斯坦衝突。

印再出兵幫助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立了孟加拉國。

從此巴基斯坦分裂。

印度如此不仁不義,與巴基斯坦結成死敵。

故,印巴對立是世界性的難題,無解!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老金揭秘: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巴之間解不開的結!

當地時間14日下午,約有2547名印度中央儲備警察部隊人員乘坐約78輛車從查謨前往斯利那加。一名自殺式襲擊者在當地時間下午3點15分左右突然衝擊了警察部隊的車輛。遇害45名士兵!這次恐怖襲擊被稱為2008年“孟買襲擊”以來最血腥的事件。

該爆炸事件讓最近平靜的克什米爾再次被攪動起來!

1947年8月,英國人結束對印度統治的時候,按宗教區分,實行印巴分治,印度教的成立印度共和國,穆斯林聚居的地方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當時分東巴,西巴,後來1975年東巴獨立成立孟加拉國),

但故意把一塊克什米爾沒有劃分,讓土邦自己決定;

克什米爾是查謨-克什米爾的簡稱,有兩個土邦國,克什米爾谷和查謨平地,查謨居民信奉印度教,克什米爾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46年查謨土邦首領從英國手裡買下克什米爾,但克什米爾的人口數倍於查謨,等於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

在印巴分治的時候,克什米爾地區80%是穆斯林,應該劃入巴基斯坦,但統治克什米爾的土邦首領由於信奉印度教,決定歸入印度,結果引發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兩次戰爭!

1947年10月-1949年1月,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在聯合國調停下停火,根據停火線劃分了克什米爾各自控制區;

1965年4月-1965年9月之間爆發第二次印巴戰爭,最終在蘇聯政府斡旋下停火,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發表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部使用武力而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和互不干涉內政的義務;

在此之後克什米爾就成為雙方對峙鬥爭的焦點,經常發生流血事件,但總體上停火線基本沒做太大改動,基本是小規模衝突;

由於至今尚未真正劃分克什米爾,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把大量兵力,物力財力投入這裡,成為雙方的不能退讓的包袱,遇到一點刺激變容易引發一場衝突!

這次克什米爾的爆炸同樣擺脫不了宿命,印巴一旦一方出事,便在第一時間譴責對方要對此負責!

果然,印度指揮官迪龍18日對路透社記者表示:此次事件由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和穆罕默德軍共同操控。

爆炸案延續了印巴雙方的死結。

關注 老金看世界 頭條號,每天都有新揭秘!


老金看世界


沒有克什米爾問題,兩國也得打!

印巴分治獨立建國以來,已經大大小小打了3次大規模戰爭,至於小規模戰爭武裝衝突幾乎是天天、月月、年年有,難以計數,印度與巴基斯坦這階段最大的矛盾問題點在克什米爾地區。而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軍事對峙還算剋制的原因在於,在1998年印度在波卡蘭地區試驗了5次核武器試驗,巴基斯坦也馬上核試驗6次,目前估計印巴兩國少說擁有400-500枚核彈頭,兩國都擁有大量的遠程導彈,都可以將對方徹底核打擊後毀滅。這種核威懾模式下也影響了印巴兩國的軍事武裝對抗。

雖然冷戰的結束及兩極對立格局的瓦解,本來就是在冷戰全面對峙的印巴兩國,仍然延續了對峙局面。拋開克什米爾地區不說,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將東巴基斯坦變味了孟加拉,這對於西巴基斯坦來說無法接受。而印巴兩國除了克什米爾地區劃分問題,還有就是民族、宗教。

印巴衝突是當前地區衝突的三大熱點之一。印巴衝突有著比較深刻的民族、宗教因素,也就是巴基斯坦是伊斯蘭教,印度是以印度教為主,雙方的戰爭每一次都涉及到了民族、宗教紛爭,從冷戰結束後,印巴兩國的紛爭開始轉變成為了現實經濟、戰略利益的紛爭。

同時,印巴兩國還受到大國影響,比如美國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迅速調整了南亞政策,開始重視印度放棄巴基斯坦的道路,意圖令印度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幾年來,俄羅斯也對印度全力支持。面對美國在南亞的積極進取,俄羅斯努力保持其在該地區的影響,逐步恢復了印俄戰略伙伴關係。

面對這種新的國際形勢,印巴兩國都調整了各自的政策。印度繼續採取了戰略攻勢,頻繁的在克什米爾找茬,與巴基斯坦打一仗,然後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全面對巴基斯坦開火,而印度的外交策略是為走大國之路,而巴基斯坦只是想求得自身的安全空間,保證克什米爾地區安全。對於印度來說,只要世界上還有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印度就會挑事、鬧事繼續下去。


出鞘


話說當年大英帝國在印度殖民地呆不下去了,決定給印度獨立。這英國佬可是一肚子壞水啊,他怕獨立後的印度成為世界大國,於是就說了,你們印度人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不一樣,在一起生活容易出事。這麼樣吧,我就按宗教信仰的不同,將你們劃分為三個國家吧。於是,原來的英屬印度就被分為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和以佛教為主的斯里蘭卡。

按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的不同來分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一分就把克什米爾問題給分出來了。克什米爾大多數人都信仰伊斯蘭教,照理說應該歸巴基斯坦才對。可當時克什米爾的領導人是個印度教教徒,他卻自作主張的要將克什米爾併入印度。這當然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滿。雖說你是克什米爾的領導人,但你也不能隻手遮天的代表整個克什米爾人吧?克什米爾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它歸誰還用得著說嗎?而在印度看來,能多一塊地當然是好事,既然克什米爾領導人都說克什米爾是我印度的了,那它當然就歸我印度了。既然大家都想要克什米爾,當然是大家都出兵去搶,最後的結果是一人搶了一半。這個結果大家都不滿意:這地方本來就歸我的,憑什麼我只得一半?於是,圍繞克什米爾問題,印巴間爆發了三次戰爭,到如今也沒有解決。

克什米爾問題還沒解決,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原屬於巴基斯坦領土的東巴基斯坦又丟了,變成了如今的孟加拉國。本來印度是想將東巴基斯坦變成自己的領土的,但遭到美國的反對。當時的美國以保護僑民為由,將“企業”號航母編隊開進了孟加拉灣。印度面對強大的美軍也沒轍,只好採取讓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肢解了巴基斯坦。這對巴基斯坦來說可是奇恥大辱啊!舊仇未報,又添新恨,印巴關係當然就好不了了。


血染戰旗紅


印巴很難“和睦”相處,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是重要原因,因此爆發三次印巴戰爭。

宗教信仰不同,水源等也有一定原因。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南亞地區印度實力太強了,無論是國家版圖,還是人口,經濟實力,軍事力量,印度碾壓其他東南亞國家。


所以印度為了更好的“掌控”南亞,積極干預他國內政(其實印度想讓這些國家都聽話,以便更好的謀求自身發展),錫金被其吞併,不丹淪為其“保護國”,印度還對尼泊爾,馬爾代夫影響巨大,這些國家有識的政客(人民)對印度的大國強權政治是極度不滿的。

因為實力的差距,東南亞小國是希望引入“域外”國家平衡印度的巨大壓迫感(影響力),可印度是極力反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巴“一帶一路”建設,印度堅決抵制的原因。


(印度佔有我藏南地區☞“偽阿魯納恰爾邦”)

而美國也不樂於南亞“一個聲音說話”,一個統一的南亞(☞印度做主),不利於美國的世界霸權,美國憑藉其影響力,遍佈世界的軍事基地,可以說美軍放在任何地方,都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力量的存在。因此,南亞局勢事關美國利益,美國也反對印度“過快增長”(現階段更偏重政治)。

因為實力太強,印度不可能放下“自己身段”,和鄰居平等對話,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印度放低要價)。所以南亞問題,主因在印度,印度是南亞小霸,“南亞警察”。


past穎甜


很多人都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只是克什米爾問題造成的,持這種觀點的人把問題看的太簡單了,如果僅僅為了領土糾紛,兩國不至於積怨那麼深,兩國人民也不至於有那麼大的恩怨,克什米爾只不過是導火索,更深的原因是印巴分治時所結下的仇恨,甚至在分治之前,就已經互為仇敵了,如果不互為仇敵?何必要分治呢?,兩國不和歸根到底是由於宗教信仰產生的,一涉及到宗教問題,事情往往就變的複雜起來,就像中東的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矛盾一樣,你說以色列放棄戈蘭高地能同敘利亞和好嗎?,如果能和好的話?,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矛盾也就解決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同樣的道理,即使最終解決了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兩國仍然不會和睦相處。



在歷史上根本沒有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有的只是印度次大陸這個地方,所以也不存在克什米爾歸屬問題,1849年,英國佔領了印度次大陸,印度次大陸人民為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於1885年成立了國大黨,1906年成立了穆斯林聯盟,國大黨是以印度教和錫克教佔多數的黨派,而穆斯林聯盟是純伊斯蘭教信仰的群體,兩者由於利益訴求不同,要達到的政治目的不同,所以在1946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建國時,領導層發生了重大分歧,英國派出內閣使團從中調解未果,從而爆發了群眾相互間的第一次大屠殺,這就是如今印巴矛盾的最初由來,根本的原因是由宗教信仰不同產生的。



1947年2月,英國改派蒙巴頓任印度總督,6月公佈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8月在印度次大陸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由於蒙巴頓宣佈從實施分治到實際分治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各所屬地的群眾根椐自身教派的不同而選擇國家,歸印度管轄的穆斯林要遷往巴基斯坦,歸巴基斯坦管轄的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要遷往印度,短時間內大規模人囗流動造成了大混亂,從而導致兩大教徒間發生了難以計數的衝突、暴動、屠殺和報復,估計至少有50萬人因此而喪生,數百萬人殘疾,一千二百萬人無家可歸,因此兩國間的仇恨已根深蒂固。



由於宗教分歧導致失去家園,相互仇殺,這種怨結是無法解開的,它已注進了神聖的宗教之中,克什米爾戰爭只是兩國仇殺的戰場,即使沒有克什米爾問題,兩國也不會和解。之所以因為不能和解,所以巴基斯坦才會轉向同中國建成巴鐵關係,因為中國與印度存在領土爭端,1962年中印爆發過戰爭,所以中巴友好,即符合我國的利益,也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1963年,巴基斯坦主動歸還了中國58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一舉措引起了印度不滿,你說巴基斯坦歸還我們土地與印度何干?印度為何要說三道四從中作梗呢?就是因為印度還把巴基斯坦看成是自己的領土,所以印度要想方設法支解巴基斯坦,最終一塊一塊收復,東巴基斯坦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的獨立,就是在印度支持下成功的,你說巴基斯坦怎麼可能與印度和睦相處?,所以我的結論是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宗教因素以及人民情感而言,兩國都是不可能和睦相處的,不知您怎麼認為?歡迎討論。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恩怨情仇是複雜的,因而它們不能和平相處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單個國家的主觀因素,也有雙方國家利益的客觀分歧:


從印度方面來說,其對南亞區域霸主地位的追求註定它不可能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在這方面,小編一直認為印度是個奇葩:世界上很多大國一般都要經營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奉行“免子不吃窩邊草”原則。印度則相反,免子專吃窩邊草,甚至欺壓周邊小國,比如吞併錫金,控制不丹、尼泊爾,干涉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當然對巴基斯坦也不例外,雙方至今已進行了三次大的戰爭,至使東西巴基斯坦分治。巴基斯坦畢競是有近2億人口的大國,不會忍受印度的欺凌,抗爭的結果是雙邊小戰不斷。


從雙邊的利益分歧來看,小編認為它們之間最根本的分歧還在宗教,即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分歧,這也是英國當初印巴分治的主要原則。但兩大宗教的人口並不是截然分佈在兩個國家的,這就給雙方帶來了動盪;印巴兩國面上的爭執是克什米爾和查謨,目前雙方各有自的控制區,並在自已的一方佈署了大量軍事力量,一言不和就炮火相向;此外,雙方還存在水源之爭、地緣之爭、對阿富汗政之爭、恐怖勢力的劃分之爭、外部力量之爭等。所以,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到兩國和平相處的可能性。


姜運倉


這個問題讓巴基斯坦笑出了聲。

因為當前印巴雙方的主要矛盾,是印度想要當巴基斯坦的爹而自己卻沒有當爹能力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用巴基斯坦反擊,印度就快把自己給氣死了。

自1947年印巴分別獨立建國以來,印巴雙方的衝突也開始如影隨形。從建國到現在,70多年的時間裡,雙方共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在東巴基斯坦被印度強行肢解的情況下,克什米爾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而隨著國際勢力的介入,雙方都先後有了核武器,印巴衝突成為世界上危險性最高的地緣矛盾。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印度一方。

在英國殖民者到來前,印度是真正意義上的地理名詞,是英國的200多年殖民歷史,才將南亞次大陸上的各土邦攏在了一起,最終形成今日印度的雛形。

也正是因為如此,印度和其他被殖民國家對宗主國咬牙切齒的痛恨不同,他們對英國殖民者是感恩戴德的心態。

而感恩戴德明顯還不夠,受虐了200多年,印度患上了難以根治的“斯德哥爾摩症”,在英國殖民者離開後,處處以英屬印度的繼承者自居,將吞併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甚至緬甸等傳統英屬印度實力範圍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

而印度國父尼赫魯的雄心壯志,毫無疑問給後來的印度領導人指明瞭方向,印度在1975年成功吞併錫金,向著恢復英屬印度的康莊大道邁出了第一步。

但對於印度而言,接下來的任何一步,都步履維艱,特別是面對巴基斯坦。

一來作為英國殖民者掣肘印度的主要對手,巴基斯坦建國時國土面積就相對較大,而且今天的人口突破兩億,這絕不是印度可以輕易打垮的;

二來作為我國西部安全的重要保證,北方大國在1971年以後成為巴基斯坦的重要後盾。作為印度的剋星,北方大國是印度絕對難以逾越的屏障。

但是對於印度而言,巴基斯坦又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根源在於克什米爾問題。

作為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地區大國,印度最大的夢想就是走出南亞,將影響力擴張到中亞。因為中亞是世界島的核心區域,在印度看來,影響這裡,就能在國際社會有更多的話語權。

但巴控克什米爾將印度的雄心壯志徹底堵死,印度不得不從其他方向努力。但是,東部的緬甸是中美角鬥場,南部的印度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印度的大國夢還沒開始可能就要結束。

轉了一圈,還是在克什米爾發力比較好。除了萬一打通可以奔向中亞,更重要的是,作為地勢上的高地,這裡除了在歷史上是阻礙中亞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在今天也是牽制北方大國的戰略要地。

因為在62年的戰爭中被吊打得太慘,今天的印度除了在藏南地區常年保持15萬人的山地作戰部隊外,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佔據青藏高原周邊的高地,除了佔領錫金,控制不丹外,還不斷蠶食尼泊爾,進兵克什米爾。

拿下克什米爾全境,可以威脅北方大國的新疆和西藏,為藏南爭取主動。而且也可以居高臨下,對巴基斯坦形成高屋建瓴的壓制態勢。

當然,拿下克什米爾全境只是印度的一廂情願,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印度沒有拿下克什米爾的任何可能,這使得印度將長期被北方大國壓制,所以印度還將繼續鬱悶下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當地時間2月14日,印度中央儲備警察部隊車輛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一高速公路上遭遇恐怖襲擊,據稱已經造成至少44名警察部隊人員死亡。極端組織“穆罕默德軍”宣佈對此次襲擊負責。事件發生以後,印度外長召見巴基斯坦特使,要求巴基斯坦對“穆罕默德軍”採取行動。襲擊發生後,印度方面認準巴基斯坦是幕後兇手,但巴基斯坦否認任何共謀說法。在恐襲發生後,印度召回了駐巴基斯坦大使,取消對巴基斯坦最惠國待遇,提高200%海關相關稅收作為對巴基斯坦的懲罰措施,莫迪甚至宣稱將採取軍事行動。19世紀的時候,克什米爾地區還相對有一些一獨立性,但這裡先後出現了杜蘭尼王朝、莫臥兒帝國、大清帝國和錫克帝國官員的統治。

  克什米爾峽谷地區土壤肥沃,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居民主要為穆斯林,查謨的居民主要為印度教徒。截至2010年,克什米爾地區約43%的領土由印度管轄。它控制著查謨、克什米爾山谷、拉達克和錫亞琴冰川。印度的領土主張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反對。巴基斯坦控制著該地區大約37%的領土,即阿扎德克什米爾和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克什米爾目前剩下的20%屬於中國管轄,大部分是無人區。印度查塔姆研究所國際事務智庫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在克什米爾谷地,支持獨立的人在各個地區的比例在74%到95%之間。

  印巴分治後,漸漸大多數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爾歸屬未定,致使印巴兩國曾於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發生兩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但由於印度堅持克什米爾是“印度聯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巴基斯坦互不相讓,導致克什米爾問題經年已久,終成懸在印巴兩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