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NO°/250

Tuesday,February 4,2020

致 止戈為武的你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作者 | 良叔
來源 |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個人微信號:liangshujiushiwo(不閒聊)


近日,武漢的城市宣傳片——《武漢莫慌,我們等你!》全網刷屏,感動了無數人:

“不吵不堵車晚上七點像凌晨三點
武漢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今日確診病例破2萬,但值得慶幸的是,昨天的單日治癒人數首次超過死亡人數。 就像視頻裡說的,“你看,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當視頻中的醫護人員大喊,“武漢精神,武漢要挺住”時,擊中了千萬武漢人的內心。‍


現在的武漢,被病毒封藏,略顯瘡痍,但良叔覺得有必要給你講講武漢的輝煌,要知道它曾與上海齊名。

就像紀錄片《城市24小時》裡所說:

曾經,中國只有兩座“大城市”,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漢……


1.是“江城”,也是“東方芝加哥”


李白曾有詩《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從此,“江城”就成了武漢的別稱。

武漢,是一座歷史之城。

3500年前的商王朝,在這裡建成“盤龍城”。

春秋時期,孔子途經武漢時,派弟子“問津”。


問了一句“渡口碼頭怎麼走”,於是就有了“指點迷津”。

再往後,樂師伯牙與鍾子期,在武漢相遇。


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讓武漢成了“知音”故里。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圖為“知音”的漢陽古琴臺

等到鼎盛大唐時,國土統一、政局穩定。

“天下之中”的武漢,地理優勢開始顯現,文人墨客在此處頻頻迎來送往:

王維在武漢“送康太守”、

溫庭筠在武漢“送人東遊”、

王昌齡在武漢“送人歸江夏”、

岑參在武漢“送費子歸武昌”、

杜牧在武漢“送王侍御赴夏口”、

劉長卿在武漢“送屈突司直使湖南”……

其中最出名的當屬詩仙李白,在武漢送友人的次數,高達十幾次。

在詩人們的感召下,武漢成為一個文化名城。

遊人至此,最喜歡登上黃鶴樓,眺望長江,感受一下縹緲的煙波。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根據崔顥的名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後人還特意建了晴川閣。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再到晚清洋務運動時期,張之洞大筆一揮,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等相繼創辦。

1893年,武漢成為亞洲第一座工業化城市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原漢陽鐵廠 ,是武漢的一大工業基地


論當時的規模,漢陽鐵廠世界排名第二

在近代史上,它被譽為“亞洲第一雄廠”。

在20世紀初,英國雜誌將漢口稱為“中國的曼徹斯特”,美國雜誌亦將漢口稱為“中國芝加哥”。

1917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為武漢勾勒出宏偉藍圖,“略如紐約、倫敦之大”。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那時的武漢,在全亞洲傲視群雄,繁華璀璨如國中明珠。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2.行遍天下路,惟有武昌好過渡


武漢,有江,有湖,有江湖。

《中國國家地理》總編單之薔說,

“武漢是一座他眼裡的海洋城市,因為長江到了武漢,就不只是內陸的一條大河,而是內陸向海洋的延伸。”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 清澈的漢水和渾濁的長江交匯,內陸河與海洋由此匯合 @圖蟲創意


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由長江、漢江交匯分岔形成。

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武漢的水陸空交通,一度稱霸中國內陸。

有江亦有湖,湖北被稱為“千湖之省”,大武漢是中國擁有湖泊最多的大城市。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千湖之省” 湖北。圖/圖蟲·創意


有了江湖,就有了天下。

《呂氏春秋》有言:“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

因武漢佔盡華夏中央地帶的優越區位,學者易中天甚至認為,“天下之中”指的就是武漢:

它是真正的‘國之中’。

中國最主要的省份和城市,全都在它周圍。


在古代,武漢因循長江水道而行,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坂,下接江湖,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九省通衢

而今,武漢“萬里長江第一橋”的建成,從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京漢鐵路、粵漢鐵路、京廣鐵路等線路,以武漢為中心,展開了“米”字形的十條承接南北東西的鐵路網。

然而,有利也有弊。

易中天《讀城記》所說,“武漢地形好中有壞”——


左右逢源,腹背受敵,一南一北,不三不四。

作為南來北往的重要中轉站,武漢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當新冠狀病毒來襲時,作為中國水陸空三棲的交通中心,疫情也迅速從武漢向四周蔓延。

雖然鍾南山院士一再呼籲沒什麼特別的事,不要到武漢去。

但實際上,就算家鄉不在武漢,南來北往也很難繞開武漢。

古語有云“行遍天下路,惟有武昌好過渡。

武漢的位置太重要了,從古至今,從未改變過。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3.大武漢,“駕乎津門,直逼滬上”


佔盡天時地利,大武漢崛起,水到渠成。

明代時期,碼頭上,商隊頻繁往來,貿易匯聚,漢口一躍成為中國內陸最大港口。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 漢口,碼頭工人正將茶葉搬運上岸。圖/網絡

清嘉慶年間,武漢三鎮榮膺“楚中第一繁盛處”,譽滿中華,一枝獨秀。

漢口與北京、蘇州、佛山起名,並稱“四大名聚”。


放到現在,就是全國最出名的四大商會。

清末武漢開埠通商,商貿昌盛,經濟繁榮。

彼時的武漢,對外貿易額連續42年僅次於上海,全國排名第二。

武漢,是國內唯一比肩“大上海”的商貿大都市,榮獲江湖稱號——“大武漢”。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到1907年,武漢與上海、天津並列為中國3大製造業中心,“駕乎津門、直追滬上”

當時坊間傳聞的“戲到漢口火”,指的就是一條以商貿聞名的漢正街,引領了戲曲等行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改革開放初,漢正街“敢為天下先”,榮登全國小商品市場第一街,“拉開了我國城市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帷幕”。

1992年,鄧小平南巡第一站到達武昌,說出了著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方針。

如今,“武漢光谷”,代表中國光電子科研和生產尖子生,挺進光纖光纜生產規模的全球第一。

武漢,再次被推上了全球舞臺,影響世界新格局。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 鳥瞰武漢高新科技聚集地——光谷。 圖/圖蟲·創意

幾年來,武漢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扶搖直上,實力直逼直轄市。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武漢的科研能力全球排名第 19 位,中國第 4 位。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武漢的騰飛後勁,放在今天,依然不容小覷。

碼頭文化,塑造了武漢人風風火火的個性;

而歷史的車轍,都印在了武漢人的血脈裡。


4.“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火爐”中的武漢人,素來風風火火,精明活套,常被形容為: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但其實,如果你對歷史文化略有研究的話,就會知道,九頭鳥的本意,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實際上,楚人崇鳳。

有著九頭的瑞鳥鳳凰,是湖北荊楚文化最早的信仰圖騰。

而九頭鳥的精神,就是敢說敢做、敢為人先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 山海經,九鳳。 圖/Wikipedia

早前南來北往的碼頭文化,打造了武漢人大膽熱辣的江湖豪情。

在長江兩岸長大的武漢人民,每每直面洪災能抗能贏,練就了一身的蠻勁兒。

在大災大難面前,容不得兒女情長,細柔慢裡。

所以見識過大風大浪的武漢人,大多火氣大,嗓門大。

一開口,不是在罵人,就是像在罵人。

要知道,當年碼頭上裝船、卸貨、搬運的工作,對寒冬酷暑中的武漢人來說,真不是什麼輕鬆的差事。

於是乎,鏗鏘有力,節奏感短促的碼頭號子,成就了武漢,也成就了武漢人的火爆脾氣。

但脾氣大歸脾氣大,在碼頭文化的滋養下,武漢人民開放豪爽,重信守義。

武漢的“武”,不是武力的武,而是“止戈為武”:

他們 “不服周”(不服氣,不甘心)篳路藍縷,而問鼎中原;

他們敢於開天下之先,發起“辛亥革命”,將千年帝制推翻……

千秋緲矣,百戰歸來。

良叔始終相信,對於這樣一群“唰喇、鉚起搞” 的武漢人,只有過不盡的江河湖海,沒有過不去的坎。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5.一座英雄的城市


前幾日,鍾南山院士含著熱淚,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4300年的歷史,武漢湧現過太多的英雄事蹟:

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駐守鄂州(今武昌)8年,從這裡興師北伐;

清末時期,武昌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第一個推翻封建制度,成立中華民國;

抗日戰爭初期,就在武漢戰場上,100萬中國軍人背水一戰4個月,傷亡40萬人;

北伐戰爭時期,武昌再度成為革命根據地,數場戰役下來,傷亡慘重……‍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從不畏懼,永不退縮”,就是武漢人的基因。

兩彈元勳朱光亞,就是武漢人。

他留學美國,並獲得博士學位,他是第一位在《物理評論》上,發表英語論文的中國人。

是美國物理領域,響噹噹的後起之秀。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年輕時的朱光亞

但當朱光亞收到祖國的召喚後,就毅然放棄海外的優厚薪資,第一批迴國,成為中國原子彈技術領導人。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網球名將李娜,也是武漢人。

賽場上,殺氣騰騰,潑辣勇猛,屢次逆境反轉,這就是武漢人的“不服周”。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武漢自古以來就是各路英雄薈聚之地,這一次也不例外:


有經歷過非典的小湯山原班人馬;

有國士無雙的鐘南山、李蘭娟院士;

有剃髮出征的女醫生女護士們;

有穿上白大褂就不怕死的90後;

有捐出所有存款的老黨員……

中國,為什麼不能沒有武漢?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平凡世界裡的“武漢英雄”!


6.寫在最後


武漢一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無論以前,還是現在。

在2020年的這個關口,武漢,生病了。

然而,就像美國作家澤文在《島上書店》中寫的那樣: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從此之後,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立春已至,良叔相信,對於武漢,沒有不可逾越的冬天,就像那記錄片所說:

等春天來臨,

等地鐵裡的人多到擠不上這一班

等大排檔裡吵到必須扯著嗓子說話

等去武大看櫻花的人比花還多

等過早搶不到最愛的那一碗熱乾麵

等汽車把二橋堵得望不到頭

那時,我們就可以走上街頭,互相問一句

“七了嗎?”


1. 南山之路,《武漢,很美的一座城市》2. 地道風物,《什麼是武漢之魂》3. 地球知識局,《我們研究了一下如何避開武漢,幾乎不可能…》


本文作者:良叔,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END——


點擊擴展鏈接,提升多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