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订单同比下降30%,这样的市场形势企业该怎么办?

中国机电工业 孙滢


新增订单同比下降30%,这样的市场形势企业该怎么办?

2019年机床行业的形势有点严峻。2020年至少上半年的形势依然严峻。严峻到什么程度?严峻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中,2019年11月亏损面达到32.9%,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亏损面已达42.4%。

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年初召开的新春媒体座谈会上,和上一年相比,几位协会领导面色多了几分凝重。“如果一个行业的亏损面到了30%、40%,那这个市场确实有问题。”“不管怎么说,企业不能不赚钱。”看的出来,和以往大家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怎样突破高端上不同,现在一些企业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更让协会领导忧心忡忡。

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协会重点联系企业2019年1~11月,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30.4%,在手订单同比下降21.9%。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33.3%,在手订单同比下降18.9%;金属成形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22.8%,在手订单同比下降27.6%。

不光是国内市场,国际上一些主要机床生产国或地区也都出现明显下滑。例如,日本2019年订单减少30.6%;德国2019年第二季度订单总额同比下降22%,其中本国订单减少28%,出口订单减少18%;美国2019年1-8月机床订单总额同比减少14.4%。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机床市场似乎有点环球同此凉热之感。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机床企业该如何应对呢?毛予锋常务副理事长重点强调了创新,当然,这个“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包括应用领域。

其实,在笔者看来,尽管各界评价不一,但这些年来,机床企业的创新步伐一直是在加快的,而且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就在我写此短文的时候,到几家企业官网看了看,看到了沈阳机床最近的新闻:首条国产立式五轴钛合金加工自动线交付,用户是成飞公司。而在这条新闻之外,还有一条“沈阳机床近期密集成批交付航空用户22台高端机床”。据介绍,其数控系统用的就是i5。再比如,2019年上海工博会上,我遇到了秦川机床当时的董事长龙兴元,当时,他刚和江丰电子签完“集成电路靶材及零部件数控加工机床自动化线战略合作协议”。龙兴元兴奋地告诉我,“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不能只守着原先那点东西”。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江丰电子的分量,后来一查,才发现这是一家专业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的高技术企业,产品应用到多家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平板显示及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在签这个协议之前,江丰电子已采用了秦川机床50多台设备。当然,机床企业的创新成果远不止于此,在座谈会上,协会领导提到的就有:北京精雕、大连光洋、华中数控、宁江机床、南通机床等一批企业,至于济南二机床,早已跻身国际一流的行列了。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机床企业近年来在高端产品上屡有突破,那为什么普遍效益不高呢?我猜这和市场订单达不到一定规模有关。其原因可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像汽车公司这样的大用户,一般情况下会更愿意采用成熟的工艺、设备,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和新供应商磨合,即便是因为考虑降低成本而寻找新供应商,也必然会有一个试探的过程,不可能一上来就给出一个大订单。另一方面原因是真正的高端机床,其需求量本身就有限,再加上一台机床使用寿命长达数十年,没赶上上一波需求浪潮,就只能接一些“散活”了。

如上所述,订单不足,加上之前摊子铺得又大,效益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中国机床企业注定有段艰难的路要走。


新增订单同比下降30%,这样的市场形势企业该怎么办?

有意思的是,中国机床行业还是有一批盈利能力不错的企业的,但他们不太为外人所知。因为他们的产品虽然不低端,但好像也不高端。在媒体座谈会上,王黎明秘书长就讲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家企业出口做得很好,但都是小机床,家用的,也是数控的,还请意大利设计公司进行了工业设计。听得出来,对这样的企业,协会心里有点矛盾,从市场的角度看,它无疑是应该提倡的,但从“分量”的角度看,又难以满足国家的重点领域需求。我的想法是,这可能得从发展的角度看,很多民营企业一开始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后来随着实力的积累,其中的一些逐渐向高端迈进,成为了行业的领导者。在机床行业,将来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例子呢?当然,也可能有很多像沈阳机床这样的,一上来就高举高打,然后挟独有能力赚的钵满盆满。不论是哪种路径,我相信,中国机床行业都会出现一批水平、效益俱佳的企业,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