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不设尚书令是为太宗讳?细看尚书令职权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作为一个全新朝代,大唐在行政制度上沿袭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即皇帝以下,设门下、尚书、中书三省,尚书省下再设工、刑、兵、礼、户、吏六部。

唐朝不设尚书令是为太宗讳?细看尚书令职权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大家所熟知的“宰相”这一称谓,其实就是三省最高长官的统称。比如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就是当时的中书令。作为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的一把手,三省长官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遍读唐史,我们却可以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唐朝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期里,居然只有两个人担任过尚书令一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的第一位尚书令,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王李世民,第二位则是不太大名鼎鼎的雍王李适。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后来的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缔造者。李适其实也不差,他是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

唐朝不设尚书令是为太宗讳?细看尚书令职权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只有皇帝才能担任这一官职!唐朝官方给出的说法就是这个。我们知道,在古代,人们取名用字是有一定避讳的,这里主要是指和皇家相关的一些东西,从名字到吃穿住行不一而足。

比如唐朝法律规定:“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唐朝不能吃鲤鱼,连卖鲤鱼都要挨棍子,原因是“鲤”跟国姓“李”谐音;再比如清康熙年间及往后很长一段时间,私塾老学究教授蒙童《千字文》开头只能念:“天地元黄”而不是“天地玄黄”,原因是康熙皇帝叫玄烨......

有点扯远了。总而言之,皇帝用过的东西,凡夫俗子是不能用的,以此类推,皇帝当过的官,其他人就不能当了,不然那就是跟皇帝平起平坐,大不敬。

似乎很有道理。

唐朝不设尚书令是为太宗讳?细看尚书令职权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借口。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从太宗说起。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除了担任尚书令,还担任了太尉一职,在他即位以后,这个官职被他交给了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如果真是为皇者讳,那长孙无忌当这个太尉就没有道理了。所以说,不设尚书令是避讳太宗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同时皇帝当过的太尉能给,同是三省的中书令、门下侍中能给,偏偏尚书令就不能给呢?我们仔细看看尚书令的权责,就应该明白了。

虽然名义上三省并列,都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之一,但是尚书省和其他两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从品级上看,门下侍中和中书令最早都是正三品官(公元767年才升为正二品),而尚书令自开朝以来便是正二品官,其副手左右仆射是从二品,连下属的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官,很明显,品级上就不在一个档次。

唐朝不设尚书令是为太宗讳?细看尚书令职权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再从具体职能来看,简单讲,中书负责决策,门下负责审议,尚书负责执行。从表面看,尚书省就是个跑腿干苦力的。然而从实际运作机制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唐朝的一项政令出台,首先是皇帝授意、由中书省拟定好草案,然后交由门下省封驳审议,然后再回到皇帝那里,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由尚书省交到对应部门实施贯彻。很明显,中书、门下两省基本是附属于皇帝,类似于秘书部门,而尚书省则相对独立,更像是政府部门。

同时,因为三省共议国事,作为实际实施部门,尚书省是有权参与到前期的决策和审议当中来的,而中书和门下对于政令最后实施的情况如何,却未必了然。

因此,说尚书令“总领百官,仪刑端揆”,为三省之首,当之无愧。

唐朝不设尚书令是为太宗讳?细看尚书令职权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唐朝建国初期,全国政权并未统一,地方上还有十余股割据势力占地为王,包括王世充、窦建德这些著名势力都还存在。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战争,高祖李渊只能把权利放出去,确保文武大臣能够随机应变。因此,总领百官的尚书省在此时权利达到顶峰:在中央,以尚书令为首,在地方,则设置大行台,最高长官依旧是尚书令,可不经过皇帝,直接进行官员任免、兵员调动。

但是,随着各方割据势力的逐渐消亡,各项制度的完善,国家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皇帝需要把权利收回来,这时候,尚书令就显得十分刺眼了。深谙此中奥秘的李世民怎么可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呢?于是就找了个避讳的理由,从此不再设尚书令,尚书省工作由左右仆射两位副手主持。

唐朝不设尚书令是为太宗讳?细看尚书令职权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说到唐朝的尚书令,还有两件趣事。一为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名将郭子仪,曾经被唐代宗封为尚书令,把老郭吓了一大跳,立马上书称:

“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渠可猥私老臣,隳大典?”

唐朝不设尚书令是为太宗讳?细看尚书令职权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大概意思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做过尚书令,所以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唐代宗之子李适)担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么能够因为偏爱我,违反祖制呢?

在郭子仪的再三退让下,这次封赏最终作罢。郭子仪是不想要还是不敢要已不得知,代宗这个封赏有几分真心又有几分试探也已然成谜。至少君臣最终都得以和气归天,这件事也就成为一桩美谈。

第二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唐朝末年,将领王行瑜专权,在担任侍中兼中书令的情况还不满足,要求担任尚书令,惹唐昭宗大怒,王行瑜居然领兵造反,最终为其部下所杀,落得个传首京师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