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小方说历史1990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溥仪是皇上,虽然退位了,可是还住在紫禁城,还是很多满人心中的主子,嫁给皇帝可以光大门楣,婉容的家人都觉得是自己高攀了,当然愿意啦!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后——婉容

清朝虽然早在1912年就退位了,但是根据袁世凯的民国优待条约,末代皇帝溥仪还是可以住在紫禁城,而且每年还给溥仪几百万银元的生活费,小日子也是悠哉悠哉。

一转眼,当年六岁退位的溥仪长大了,皇帝长大了是要选妃的,虽然是退了位的皇帝,可是也不能含糊,皇帝大婚是大事。所以等到溥仪十五岁的时候,那些个太妃们就开始召集清朝宗室,商量给溥仪选妃。以前清朝皇帝选妃,都是很多姑娘站成一排,等到溥仪的时候,王室宗亲觉得这样不好,就改成了让溥仪看照片,看着照片选择,钟意哪个就在哪个姑娘的照片的后面画个圈。


据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交代,溥仪当时看照片时由于照片不清楚,溥仪觉得都和一个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溥仪只能看哪个姑娘穿的衣服颜色特别,于是溥仪随意画了个圈。原来溥仪选择的是文绣,其实并不是文秀漂亮,是因为溥仪看不见脸。溥仪选择完,送给太妃们看,其中敬懿太妃很是高兴,因为文秀是敬懿太妃所中意的姑娘。

但是端康太妃不同意,因为端康太妃中意婉容,并且理由很多,文秀不漂亮,出身贫寒,而婉容漂亮,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家景不错,很合适。最后,端康太妃支持的婉容获得很多人赞同,溥仪就选择了婉容做皇后,而文秀既然被皇帝画了圈,也不能嫁给别人了,就封为妃吧!


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旗籍满洲正白旗,1906年11月13日出生于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婉容的父亲郭布罗·荣源,是位开明人士,时任内务府大臣。荣源觉得男孩女孩一样都要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婉容也被父亲送去读书。而婉容的母亲是爱新觉罗氏,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毓长的第四女,人称“四格格”,其实算一下溥仪和婉容差好几辈呢。

就这样婉容于1922年十一月三十日午时,妆奁入宫。巳刻,皇后行册立礼。十二月一日子刻,举行大婚典礼。寅刻,迎皇后入宫。十二月二日帝后在景山寿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礼。十二月三日帝在乾清宫受贺。

婚后,溥仪对婉容很是宠爱,给婉容请英文教师,而婉容漂亮大方,举止端庄大气,并且很善良。所以婉容也确实当的起皇后的称号。

那么婉容嫁给溥仪时,大清已经灭亡好久了,为什么婉容家人还要婉容嫁给溥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虽然婉容嫁给溥仪时,大清朝不止是气数已尽,而是已经灭亡了,但是满清作为前一个朝代,存在了二百多年不是闹着玩的,在哪些有头有脸的贵族家庭心理,能够嫁给皇帝(虽然已经退位)也可以光宗耀祖了。再说自己家里出了个娘娘,也觉得无比的荣耀。

第二,当时虽然清朝都灭亡了,但是清朝的遗老遗少还不少,是一个很大的势力。所以当时溥仪想选妃时,张作霖都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只是因为溥仪不愿意娶汉族女子而作罢。由此可见,当时溥仪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嫁给溥仪也算是门当户对。

第三,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有很多的财富,清朝虽然退位,可是皇宫中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都是钱啊,嫁给溥仪至少可以吃穿不用愁啊,这也是重要的一点。


综上所述,婉容的家人肯定愿意把女儿嫁给溥仪这位清朝的末代皇帝。就连后来婉容因为和溥仪关系不好,想过和溥仪离婚,可是为了家庭的荣耀,她不能像文秀一样和溥仪离婚,只能隐忍。而溥仪由于身体原因,两个人没有夫妻生活,婉容开始堕落了,并且还和溥仪的侍卫有染,最后还怀孕了,溥仪为了面子没有废后,但是还是把婉容打入“冷宫”,然后婉容生的孩子还被溥仪投进了锅炉。

日本战败后,婉容被溥仪抛弃,溥仪走的时候,因为婉容劝他留下不要去日本而遭到溥仪的殴打。最后,婉容被抓后关在监狱,于1946年去世,下葬地点不明。后来经婉容的弟弟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于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至此末代皇后的结局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所以说婉容是个悲剧的女人,一生都背负着“皇后”这个称号,也为“皇后”这个称号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楚风说历史


那时候还算是比较贫穷的时代,嫁女儿,多是希望嫁到豪贵人家,攀上这门皇亲自然是巴不得的。溥仪最后一次结婚,第五任妻子李淑贤也表示“娘娘”这个称谓有巨大的吸引力。那时候溥仪年纪小,对婚姻的概念很模糊。对他来说,皇帝大婚意味着摆脱束缚,可以亲政了。所以溥仪与其说期待婚姻,不如说他期待的是婚姻带来的亲政许可证。

候选姑娘的照片多得可以装订成册,由于牵扯到多方利益,太妃们都想新皇后是自己选中的人,所以一直争执不下,拖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总算选拔出四个女孩来进入最后的角逐。这四个姑娘分别是阳仓扎布、衡永、荣源和端恭的女儿们。最终家世和相貌更加出众的郭布罗·婉容击败了最后的对手文绣成为皇后,文绣被封为淑妃。其实这也不是溥仪自己的选择,而是各方面势力对小皇帝连哄带劝,最后头晕目眩的溥仪接受了主流意见。婉容当上皇后后,她的父亲立刻成了辅国公和内务府总管,婉容的兄弟也跟着鸡犬升天。文绣后来因刀妃革命与皇帝离婚轰动天下,一时间指责文绣者众,其中包括文绣自己的亲属。后来人们了解到文绣离婚有皇帝身体的原因,舆论风向开始有所转变。人人皆知皇帝不能行夫妻之礼,淑妃为了自己的幸福离婚也就在所难免。


但是皇后婉容她和淑妃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没有丈夫的爱也没有夫妻生活,心情十分苦闷,再加上婉容常常受气,因为溥仪把淑妃的出走怪到婉容头上,认为皇后没管好后宫才让皇帝丢了脸。但是婉容做不出文绣敢做的事情,一来是她是皇后,这个枷锁本身就比文绣沉重不止一星半点,由皇后之位得到的好处也比文绣多得多,自然她比文绣更加难以舍弃这一切。溥仪认为婉容虚荣心太重,放不下皇后这顶桂冠,放不下这虚名儿。


少夫人168


末代皇后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已经亡了,为何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1908年12月2日,三岁的溥仪继位,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刚当三年皇帝的溥仪退位了,1922年12月1日,退位十年后,16岁的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

婉容也算是一代名媛

郭布罗·婉容与溥仪同岁,父亲是内务府大臣荣源,荣源也算是个开明人士,一向主张男女平等,从小婉容就跟着美国老师任萨姆女士学习英文,作为贵族小姐,婉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出落的端庄秀丽、清新脱俗了,在北京的贵族圈里也算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名媛了。

16岁的溥仪要选秀了,虽然婉容在选秀名单上,最初溥仪并没有相中她,圈中的是文秀,而瑾皇贵妃(端康皇贵妃,就是被填井的珍妃的姐姐)却对婉容早有耳闻,况且婉容家族显赫,岂是文秀家庭能够比较的,在端康皇贵妃的坚持下,婉容被选为皇后,既然文秀被皇帝圈上了,就不能嫁给别人了,于是成了妃子。

溥仪的大婚仪式豪华至极

虽然溥仪已经退位十年了,国家已经从君主制走向了共和制,但是,“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所以,溥仪的婚礼还是完全按照在位皇帝大婚的礼仪来操办的。

所有的驻华使节、王公旧臣都到景运门外的席棚内大吃大喝,100多桌子全部挤满了人,光是仪式一项就花了黄金万两以上。

除了典礼和招待,还连唱三天大戏,京、沪所有的大腕名角都请来了,梅兰芳、杨小楼、尚小云、王长林等等一个不缺,整个北京城都轰动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角同台演出过,民国政府大员和各省的代表都来看戏了。

一场婚礼下来,虽然已经是精打细算了,但是还不少于40万元,当时面粉两元一袋,可以买20万袋面粉,婚礼规模之庞大可见一斑。

退位十年的溥仪,为什么还要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首先,地位高。虽然退位了,但是溥仪依然合法保留皇帝的尊号,吃住在紫禁城,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天下第一豪门,什么样的人家不愿把女儿嫁给曾经的皇上,攀上这门皇亲呢。就算是解放后,溥仪沦为花匠,娶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也表示“娘娘”这个称呼还是很吸引人的。

其次,有钱。毕竟是276年的皇室,虽然破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底绝对厚实,皇宫里拿出任何一件东西就是稀世珍宝,按理说,溥仪退位了,紫禁城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但是,溥仪住在那里,国民政府也没有清点,溥仪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事实上,国民政府承诺的每年400万两补助从来就没有完全兑现过,溥仪大婚的亏空就是用古董抵押给银行贷的款,十几年间,溥仪通过叔叔载涛没少向外倒腾东西。

婉容与文秀

溥仪选妃声势浩大,求婚者踢破门槛

《我的前半生》里溥仪曾这样描述,为他挑选妃子是几位太妃操办的,但具体实施人是皇叔载涛,载涛的家成了婚礼筹备处,前来送照片的人门庭若市,多的可以装订成册,可见溥仪的受欢迎程度,提亲者不乏大人物,徐世昌、张作霖、袁世凯都派人提亲,载涛以皇族满汉不通婚为由,把这些大佬们给婉拒了。

其实,溥仪的婚礼已经成为一场政治秀,决定权根本不在他,由于牵扯利益太多,各位太妃都想选自己中意的,结果一直争执不下,拖了一年才选出四个女孩进入最后的角逐。她们分别是:阳仓扎布(蒙古王公)、衡永(满族,曾任都统)、荣源(后任内务府大臣)和端恭(满族,额尔德特氏)的女儿们,历经一年的选后活动可比选美竞赛残酷多了,完全是实力的比拼。

最终,婉容凭借家世和容貌击败了其他人,成为了皇后,文秀封为淑妃。

婉容当上皇后,父亲荣源立即成了辅国公和内务府总管,他的兄弟姐妹们也都鸡犬升天,婉容同母哥哥润良娶了溥仪大妹韫媖,婉容异母弟弟润麒娶了溥仪三妹韫颖,一家子跟着皇帝吃香的喝辣的。

婉容知书识礼,写得一手好诗词,两个人还用英文互通书信,婉容相貌娇美,举止文雅,刚进宫的婉容很受溥仪的宠爱。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婉容随着溥仪到天津居住,染上毒瘾,1931年,文秀公开登报与溥仪离婚,刀妃革命占据各大头条,溥仪身体上的缺陷被踢爆,简直是奇耻大辱,溥仪都把这个账算到了婉容的头上,两个人感情破裂。

1931年,婉容被川岛芳子秘密接到东北与溥仪团聚,成了傀儡,期间,由于受不了日本人的监视,婉容曾经两次筹划出逃都失败,便终日以鸦片度日,期间,背着溥仪,婉容私通侍卫,暗结珠胎,生下女儿死亡后,婉容忆子成狂,精神上大受刺激,被溥仪关在屋子里,清醒的时候,婉容便哭着骂父亲荣源,为了当国丈断送了她的一生。

1945年8月,苏联攻占满洲,被溥仪抛弃的婉容当了俘虏关在监狱里,很快就病死在监狱里,尸骨无处寻找。

2006年,弟弟润麒以招魂的形式将她与溥仪合葬在清献陵,不知道婉容地下有知,愿不愿意和这个害苦他一生的男人葬在一起。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打个比方吧。

如果现在日本皇族被推翻了,天皇下台了,而他恰巧又是个单身汉,假使他想要结婚的话,照样有大把的美女愿意嫁给他。

什么原因呢,皇族的地位和身份不是平常人所能企及的,更何况还有明面上的和隐性的财富。

天皇和大清皇帝比,那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溥仪能把当时的日本天皇甩出八条街,

从财富上看,以溥仪和婉容的婚礼为例。

他和婉容结婚的时候,神武门彩棚高扎,警卫森严,附近车水马龙,拥挤不堪,许多武装军警维持秩序,马路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溥仪在乾清宫受贺,多年来散居全国各地的清朝遗老遗少仿佛全部复活了,纷纷上表称贺,同时也献上了高额的贺礼,从图书古玩到银元英镑应有尽有。许多溥仪从来没见过面,甚至名字都没听说过的人,从全国聚集到北京,前来“朝贺”。

除了这些人,国内外的政要名流也纷纷送礼祝贺。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派专人将厚礼送到婉容家,另外还派专使,以对外国君主之礼向溥仪祝贺。

各国的公使和馆员也不管落后,纷纷以观礼和祝贺为名前来观看。

在重华宫的漱芳斋,连演了三天大戏,当时京城有名的演员,几乎全部参加。

溥仪这场婚礼,光是礼金就收到了100多万大洋。当时社会,夫妻都是工人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00-300大洋之间,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家庭工作5000多年,才能抵得上溥仪一场婚礼的礼金。

这份豪华与奢靡,哪个社会名流,巨商大贾都是无论如何比不上的。

这还已经是小朝廷本着“隆重又简朴”的宗旨来办的,“仅仅”花费了40万大洋。

溥仪虽然下台了,他还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民国政府一年要向满清皇室拨款400万大洋,虽然不能全数拿到,但仅仅紫禁城内的财富,就足够他挥霍。

从身份上看,婉容嫁给溥仪,得到了什么。

虽然早已不再是实质性的皇帝,但溥仪依然是无数前清遗老遗少心目中的万岁爷,这种情况,甚至直到解放后还出现。

嫁给溥仪,婉容得到的是皇后的身份,全中国除了溥仪,没有第二个人再能给她。婉容是谁,婉容虽然也出生在富贵人家,生来是个大小姐,但如果不是和溥仪结婚,谁会知道这个名字,婉容嫁给溥仪,连带着她的家庭,也名声大振。

从地位上看,婉容得到了什么。

有了身份和财富,地位更加不是问题。不要说婉容,可以这么说,凡是溥仪身边的人,哪怕是个下人,解放后随便出本回忆录《我在溥仪身边的日子》之类,都能大卖,名利双收,更何况是婉容。

比如溥仪的弟妹,溥杰的妻子嵯峨浩,就出过《流浪的王妃》《食在宫廷》两本书,销量都很不错,甚至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所以在婉容家人看来,婉容嫁给溥仪,一举多得,是桩求之不得的好买卖,女儿能享受荣华富贵,家族也会因此受益良多,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里面婉容本人的意见是不会受到重视的,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婚姻大多还无法自己做主。


小院之观


婉容,清朝最后一位皇后。诚如题主所说,婉容于1922年入宫嫁给溥仪时,统治中国三百多年的大清已经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此时的清廷,不过是蜷缩在紫禁城的满清贵族,虽然保持着皇帝的尊号,但是外面已经是共和的天下了,延续了2000多年的帝制已经画上了句号。

那么,从小接受中西文化熏陶的婉容,其父郭布罗·荣源更是一位开明人士,一向主张男女平等。为什么还能入宫嫁给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呢?

为了解开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溥仪真的失去了所有权利了吗?

辛亥革命后,面对全国热火朝天的革命形势,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中央。此时,年幼的溥仪在全国的压力下,宣布退位;但与袁世凯达成优待清室条件,比如清室退位后暂居官中,日后移居颐和园;仍用皇帝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每年提供400万两的费用;特别保护皇家私有财产等等。因此,虽然失去了对国家的统治权,但是在紫禁城一亩三分地里,溥仪和满清遗老们还继续做着皇帝的美梦。

二、婉容能够自主自己的婚姻吗?

婉容出身显赫,从小接受中西文化熏陶。不仅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满清贵族圈中闻名遐迩。但是,此时的婉容才16岁,而且作为一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从小就生活在安乐窝中,生活的依赖贵族供给,缺乏独立自主性。对自己的婚姻就崩谈有自主权了。

三、满清贵族此时的想法?

清朝虽然灭亡了,满清贵族依旧和他们的皇帝溥仪,沉浸在过去统治阶级的美梦之中。而保障他们美梦不醒的最好办法,就是生活在紫禁城中,距离他们的皇帝越近,这个梦作的就越充实。因此,虽然外面已经是民国了,但是满清贵族确实削尖脑袋想钻进紫禁城去,犹如鸵鸟一般。那么,还有那个满清遗老不愿意将自己的子女嫁进紫禁城呢。


安定郡小书生


两千年的帝制给世人的道理就是,皇帝是不可能真正被推翻的,就像是历朝历代的更迭,总要有一人重新登位然后掌管天下。所以,婉容的家人正是看中了这么一点。

虽然说当时溥仪早已经被赶下台,但是与之前皇帝的性质完全不同。溥仪是自动退位,而且袁世凯给予溥仪的待遇仍然是皇帝级别的待遇,宫廷之中的礼仪以及规格一律具备,而且像宗人府以及慎刑司这些府衙仍然是存在的。所以这不是在无形之中告诉世人,皇帝仍然是存在的,并没有所谓的结束。

再者,国内仍然有一部分守旧派坚持恢复帝制,是溥仪复辟的坚定拥护者。而且张勋成功的将溥仪拥立为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仅仅只有短短十来天,但是已经给世人一种讯号,溥仪是完全有可能再次成为帝王的。

面对可能性极大的诱惑,婉容的家人怎么可能不去动心?皇后母仪天下,而且将来的皇子还是太子乃至下一任帝王,只要婉容的母族不行将踏错,便可以保百年富贵荣华。诱惑实在是太大,想不动心都难!

而且就算是溥仪难以复辟,也不代表溥仪就会就此销声匿迹。从袁世凯对溥仪的恭敬程度,以及各地军阀的态度来看,婉容若是嫁给溥仪完全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虽然说,溥仪已经不是中国的帝王。但是两千年的帝王统治,还是在世人心上留下极为浓厚的一笔。就连倡导《新文学》的胡适见到了溥仪,都会被帝王的威仪震慑。

在这种情况之下,溥仪大选之时,各地军阀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入得了溥仪的眼睛。所以婉容更得入宫,溥仪所具有的条件实在是太过优厚了。

而从婉容的家庭来说,婉容入宫是她唯一的出路,这是不能选择的。

婉容全名“郭布罗·婉容”,这可是真正的皇亲国戚,其母亲与继母皆是爱新觉罗家名正言顺的公主格格。所以以婉容的家庭背景,完全就是为了皇家的皇后而生的。金枝玉叶雕琢出来的女儿,怎么会嫁给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婉容自打小一出生,命运就注定与皇宫牵连。就算是溥仪退位,但也无法阻挡其他人的心思。

最后满族自认为是血统高贵,汉人自然是无法当得了一国之母的。所以这皇后必须是从满人之中选择,这也是所谓满臣根深蒂固的腐朽思想。在这种情况之下,瑾皇贵妃也就是光绪帝最为宠爱的珍妃的姐姐做主将婉容嫁给溥仪。一来是这是上层的命令,二来便是婉容的家人也是迫不及待想要享受这种荣誉带来的好处,所以婉容便怀揣着16岁少女的心思,走入了高墙之中,再也无任何幸福可言。

婉容的宫廷生活就是个悲剧,一堵高墙彻底斩断了所有的期盼,最后醉心于鸦片,41岁去世,走完了凄凉的一生,至于婉容的家人,恐怕早已经捞够了好处,无心管辖。


小镇月明


婉容是时任内务大臣的郭布罗.荣螈,思想很开明,尤其在儿女的教育上,除了琴棋书画外,还专门聘请外国老师教授她英语,所以使得婉容是一位富有才气的女孩。而这样一个受西方影响的女孩,为何还要嫁给一个亡国之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父亲郭布罗.荣塬的政治投机。虽然他对儿女的教育上非常开明,女孩与男孩同等教育,大清王朝灭亡后,他一直在北京闲居,后溥仪选后,他立马为自己的女儿报名,也许他就是在等这个机会。他毕竟是大清王朝的旧臣(不管官大官小),内心是还是忠于大清王朝的。虽然目前大清王朝已经灭亡,但谁知道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所以愚忠不死,内心中还抱有一丝幻想。



【二】有型财富和隐性财富。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王朝虽然覆灭了,但是民国政府还是允许他们住在宫里,而皇宫中随便拿出一样都是宝物,都是价值连城,即便民国政府不让卖,偷着卖那也是不得了。除此之外,民国政府还许诺每年给几百万经费作为宫内生活经费,而且各方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偷偷给溥仪送钱,其中就有张作霖,他曾派自己的把兄弟亲自来北京给溥仪送钱,而且表达会保护溥仪等人身安全。



【三】溥仪的影响力。大清国自入关以来已二百多年,虽然此时帝国已经灭亡,但是还有大量的晚清遗老遗少存在,虽然溥仪退位已不是皇帝,但是在他们心中他仍然是皇帝是主子,这一部分势力不可小视。此外,在东北地区以及蒙古,因为清朝就是从这里起家的,这些地区对溥仪的支持还是很坚定的。初次之外,还有各种势力,不管是打算是复辟的,还是借助他的影响力发展自己实力的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张作霖和日本帝国势力等。



所以,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婉容的父亲郭布罗.荣塬将女儿报了名。但婉容的悲剧也许是命中注定,最开始溥仪没有圈婉容,而是圈了文秀,但是光绪瑾妃认为文秀不管是出身还是长相都不如婉容,于是才圈定婉容,而文秀本来是皇后被降格为妃子。婉容的后果我们都知道,很惨。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宣统,他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被自己的打工仔袁世凯落井下石、使用两面三刀的手法给搞下皇帝宝座的。

这个宣统皇帝就是溥仪,溥仪是个幸运而又不幸的人。幸运的是天上掉馅饼三岁就被抱到宫中,捡了个皇帝,成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统治者,得到了多少人梦而得不到的无上权力。不幸的是生不逢时,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共和大潮汹涌澎湃,皇帝成了过街老鼠。可怜溥仪只当了三年皇帝,还没有暖热皇帝宝座,就被革命党人给赶下了台。

溥仪虽然被赶下了台,但还住在紫禁城,还有一帮大清的遗老遗少当他的拥趸,所以还端着皇帝的架子,趾高气扬、神灵活现,挺像那么回事,溥仪不仅还享受着锦衣荣华的生活,身边还有一帮太监听他使唤,喝来喝去,而且还有一帮人围在他身边拍马屁,好像溥仪还是皇上似的。

溥仪十六岁那年,皇室宗亲遗老遗少还张罗给他娶媳妇,找了个大家闺秀婉容当老婆,被立为"皇后"。按说溥仪是个被废黜的君王,不仅没有权势,而且声名狼藉,这个婉容的父母怎么瞎了眼睛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呢?

一、图地位。

俗话说亲不亲、阶级分。满清皇帝是满人,他们是中国的征服者,满人有着无比的优越感,他们骨子里瞧不起汉人,而且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统治,袁世凯玩弄权术出卖了老东家,所以满人对汉人非常敌视,有不同戴天的仇恨,所以别看满人着急改姓掩盖,以防报复,但满汉一时间很难相容。天下满人是一家,一条道上跑的车,一条船上的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一个阶级。他们无意与汉民有联姻行为,逊皇帝也是皇帝,民国保证人家尊号不变,仍旧尊贵。

何况这个郭布罗·婉容,还是满洲皇亲贵胄子女,婉容的父亲是满清的内务府大臣,婉容的母亲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毓长的第四女,人称"四格格"。显而易见,婉容是贵族官宦之家,是满清统治阶层的,是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是臭味相投、生死与共、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换句话说,婉容的家人对溥仪这个主子是忠心耿耿、肝脑涂地的,因此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女儿献给主子享用,他们不觉得是什么耻辱,反而觉得是一种荣耀,对女儿来说那是最好的归宿。别说皇帝只是有点过气,就是沿街乞讨人家也不在乎。

清末就有个格格叫王敏彤,人长得不错也有气质,人称史上最美格格。但一辈子没有嫁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喜欢溥仪,只愿意做溥仪的女人,其他男子无论多么优秀她眼皮都懒得抬。可见预设立场是多么顽固厉害。

二、图利益。

虽说婉容的家人跟溥仪一个阶级,愿意让女儿舍身侍奉主子,但也不全是败给地位,他们心里也打着如意算盘,贪恋溥仪的财富。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溥仪虽然是下台的皇帝,但在位的时候贵有四海,几亿人的财富都被皇帝控制,不知道有多少财富。哪怕是溥仪下台了,被赶出皇宫,但宫里的玩意个个都是价值连城。哪怕是卖出一件古董,一辈子都吃喝不完,无论如何也比嫁给一个公务员或者教师要划算的多,他们每天那点死工资,还不够女儿买化妆品,别说时装、首饰了。

而且溥仪被废除是不假,但名头还在,随便给谁题词都吃喝不完。那些满清的走狗如张作霖等人不断给溥仪点零花钱,日本人也时常给溥仪点小费,这些都是平民百姓得不到的。所以婉容的父亲觉得女儿跟溥仪受不了罪,至少一辈子衣食无忧。

三、图未来。

溥仪虽然下台,但还有利用价值,还是个潜力股。好多满清的奴才和遗老遗少梦寐以求让大清复辟,希望溥仪能卷土重来,重新坐上龙椅。1917年,辫帅张勋就曾经上演过一幕复辟的丑剧,把溥仪扶到了龙椅上;虽然这场复辟非常短命,但让婉容的家人看到一丝希望。

国外还有两股势力把溥仪当做分裂中国、控制中国的筹码,日本人跟溥仪勾勾搭搭,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积极支持溥仪培植复辟势力,还把溥仪的手下们送到日本进行军事和政治培训,希望借助溥仪在满人中的声望控制中国东北,把东北打造成日本入侵中国、征服中国的桥头堡。

无独有偶,和日本人一样居心叵测还有苏联。斯大林做梦也想侵占中国东北,获取天然不冻港,完成沙皇的遗愿。而要实现这个愿望,最省事的就是利用溥仪。因为溥仪是满清的大本营,溥仪在这里的影响不容小视。斯大林就曾经说过"控制了溥仪就控制了东北。"溥仪就是他们分裂中国的一个棋子,不久后溥仪在日本人扶持下成立了伪满洲国,苏联人欣喜若狂,不甘落后,马上宣布承认溥仪“政府”,跟其建立"外交关系",互相设立领事馆。

可见婉容的家人还是有政治眼光的,虽然"满洲国"只存在了十来年,但毕竟女儿当过了皇后,在他们看来也值得了,至于婉容个人生活幸福不幸福,原本也不在考量之内。


历来现实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宣统皇帝或者清废帝。溥仪在1906年出生,1909年,三岁的溥仪被扶上皇位,是为宣统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亡了,当然,年仅六岁,当了三年皇帝的溥仪也被拉下了皇位。1922年,年仅16岁的溥仪迎娶婉容为妻,也就是“皇后”。此时距离大清亡国已经11年了,那为什么婉容家人还要把婉容嫁给溥仪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01 此时局势还不稳定,谁也保不定大清不能再次复辟

清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得善终的朝代了,以往的每次改朝换代,新朝往往对旧朝的皇室大开杀戒,皇室成员们死的死,逃的逃,结局很是凄惨,更不要提皇帝了,像隋炀帝,崇祯帝那样找根绳子上吊,能留个全尸,那就非常不错了。可是清朝不是,虽然清朝是在袁世凯的逼宫下,皇帝自动逊位的,但是袁世凯还是给了清朝皇室非常优厚的待遇。民国二年(1913年)元旦,袁世凯还派人给溥仪拜年,对朝廷仍然效忠。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溥仪退位仍在宫中的时候仍用宣统纪年,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可见皇家威严仍在。

民国六年(1917年),前清遗臣张勋兵变,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由于张勋的定武军人人都顶一头辫子,所以又叫辫子军。七月一日,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之后段祺瑞出兵讨伐,仅仅9天后,张勋的辫子军就失败,张勋本人也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只坐了十一天龙椅又下了台。虽然这场闹剧仅仅维持了十一天就草草收场,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至少还有一部分力量支持清朝复辟的。1922年,溥仪选妃的时候,中国还是处于各路军阀轮流执政、混战的时候,谁又能保证,不会再来一次像张勋那样的复辟事件呢?要是成功了,那就是真的皇后了,这样巨大的诱惑力,肯定有很多人动心的。

02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虽然亡了,但是皇帝还是有很大的剩余价值

1922年,溥仪大婚的时候,当时民国的各个实力派人物,从大总统徐世昌起,包括张作霖、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等,每个人都送了贺礼。婉容的送亲队伍进宫时,沿途有一千多军警开路,还有军乐队奏乐。甚至,据说袁世凯和张作霖都想要把女儿嫁给溥仪,可见,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在这些军阀中还是很吃的开的,至少明面上,大家都会给个面子。别说是溥仪了,就是那些清朝的遗老们在当时也是非常吃香的,这些前朝遗老大都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书法,很多军阀为了附庸风雅,把这些遗老们请过去当坐上宾,就为了得到他们的字画,而且以得到遗老们的字画为荣,当时的风气,可见一斑。

其实,不仅仅是旧式军阀,就连胡适这样的新派人物,对皇帝都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感。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1922年紫禁城刚装了电话,16岁的溥仪觉得新奇,就拿着电话本一通乱拨,他看到了胡适的电话,当时胡适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溥仪打过去,邀请胡适来皇宫说说话。胡适真的就去了,去之前还非常激动,一直在打听皇帝什么脾气,要不要磕头,该怎么称呼呢。连胡适这样的大人物对见一个已经退位十几年的皇帝都诚惶诚恐,更不要说一般的人的。虽然推翻帝制,打倒皇权,个个口号都喊得震天响,但是真见着皇帝,心里还是紧张激动的,毕竟几千年来对天子的那种敬畏,不是短短十几年就能消除的。

03 婉容特殊的家世

为什么婉容家人会把女儿嫁给溥仪,而溥仪也同意了这门亲事呢?要知道,当时溥仪的选择可是有很多,如上面的分析,当时希望把女儿嫁给溥仪的可多了去了。其实,这也与婉容特殊的家世有关。

婉容全名郭布罗. 婉容, 字慕鸿, 达斡尔族人。原籍黑龙江省龙江县牦牛屯,她的曾祖父长顺曾任清代吉林将军, 父亲荣源管理祖传的房产和地产, 母亲爱新觉罗·恒馨是皇族毓朗贝勒的次女。

这样看来,婉容家与皇家还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婉容和溥仪甚至还有血缘关系。婉容家可谓是“世受皇恩”,加上婉容母亲又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把婉容嫁给溥仪了。那么,为什么溥仪又会选择婉容呢?

其实,溥仪是被动选择的。溥仪选妃的时候,看中的是文秀,但是掌权的皇贵妃不同意,执意要溥仪迎娶婉容做“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除了上面说的婉容家特殊的家世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婉容家里特别有钱,她的父亲他在天津有一整条街的店面。说起来也可笑,堂堂皇帝,竟然也想要取有钱人家的女儿。

婉容嫁给溥仪之后的生活,也是相当不幸的。如果说溥仪是不幸的,被历史的浪潮推着走,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那婉容比他还不幸,因为她连最基本的做妻子的权力都被剥夺。在溥仪心里,婉容只是一个木偶一样,可有可无的存在。溥仪曾对他的最后一任夫人李淑贤说: 那时我根本不懂夫妻之间应有的关系, 妻子就是我的玩物和摆设, 高兴就去玩一会儿, 不高兴几天不理……。婉容也在郁郁寡欢中染上烟瘾,疯狂吸食鸦片,最后香消玉损,年仅41岁就去世。


一卷青史


溥仪结婚时,十六岁。距退位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在溥仪大婚前两年,宫中是两个太妃,已经开始争着给溥仪选老婆了。溥仪的两个叔叔也参与其中。而婉容,就是溥仪的七叔载涛推荐的。

在此之前,载涛曾经询问过婉容的父亲荣源,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荣源当时就激动了,也是一句问话,“有办法吗?”


清朝灭亡了,但是溥仪仍然保留皇帝尊号,而且在北京市中心最黄金地段住着,还有那么大一片房产,里面的金银珠宝是几百年的积累,数都数不完。清朝皇帝是主动退位,民国报以外国君主之礼永远相待,且每年有四百万元的生活费。要不是两年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不知能在紫禁城里住多久呢,没准就是一辈子。这样的家世,放在什么年代都是趋之若鹜的存在。

婉容被封为后,父亲荣源被封为封承恩公,哥哥润良也娶了溥仪妹妹韫媖。

看看荣源之后的履历:

北京时期——总管内务府大臣

长春时期——内府顾问官、伪满洲航空株式会社社长、伪满洲自动车制造株式会社简任监事、伪满洲石油株式会社副理事长。

都是能捞油水的肥缺。

在溥仪大婚时,随份子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时任总统徐世昌起,东北王张作霖、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

1959年溥仪被特赦,53岁。满清遗老上门提亲的踢破了门槛。晚清第一美人完颜立童记苦追溥仪,死缠烂打型的。追到了溥仪住院。直到溥仪翻脸,才告终。

本民族之中还是有号召力。

解放前后,北京的满族人口有70万。这个数字不知道是否准确,但绝对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交圈。而在这个圈子里,一些保有旧观念的人也一定存在。很多旗人、前朝官员、侍卫、紫禁城中的太监等,仍然把溥仪当皇帝看。这些人是一个大的社交圈。溥仪无疑是这个圈子的顶级人物、精神领袖。

甚至流传出,有人见过溥仪在家里接受旗人的跪拜大礼,各类旗人,满清官员,侍卫等络绎不绝,口称皇上,痛哭流涕。而溥仪神色如常,安然受之。

中国人普遍的奴性或者好奇心。头上的辫子剪了,心中的辫子还在。

别说溥仪了。就连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在书画界不下二百人。因为有署名里有这个姓氏,就真能卖钱。甚至有冒充的几个皇族后裔。

相比于其他朝代的皇族,清朝皇族后裔是最被优待的了。风险最低,收益最高

所以,当时嫁给溥仪的,怕也是争破了头吧。哪还会去关注什么气数是不是将近呢?再说了,气数近了的只是清朝,而作为个人的溥仪,依旧备受关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