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耳石症,该如何治疗?

夏日清風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它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作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耳石症的治疗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法康复治疗。

2008年美国AAO—HNS诊疗指南中对各种治疗方法(耳石复位、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以及观察等待)的临床证据进行评价并给出推荐意见。

一、耳石复位

耳石复位治疗是通过一系列沿特定空间平面的序贯式头位变动,使位于半规管管腔内或嵴帽表面的异位耳石颗粒按特定方向运动,经半规管开口回到椭圆囊而达到治疗目的。因其简便、无创、高效而 成为BPPV的一线治疗方法。

(一)、手法复位

1、后半规管BPPV:Epley法和Semont法是临床上后半规管BPPV最常用的复位方法。必要时几种方法可重复或者交替使用。

2、外半规管BPPV:由于Gufoni法治愈率高,患者耐受性更好,故推荐作为外半规管BPPV的首选复位方法。

(1)水平向地性眼震(包括可转换为向地性的水平离地性眼震):可采用Lempert或Barbecue法以及Gufoni法(向健侧),上述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2)不可转换的水平离地性眼震:可采用Gufoni法(向患侧)或改良的Semont法。

3、前半规管BPPV:发病率低,Yacovino法可使用,尤其适用于难以判断患侧的病例。

4、多半规管BPPV:发病率低,一般认为可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依次治疗各半规管BPPV,诱发眩晕和眼震更强烈的责任半规管应优先处理。

在明确合并其他耳科或系统性病变时,如梅尼埃病、特发性突聋、偏头痛、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或治疗后患者仍有明显的头晕、平衡不稳等症状时,可酌情给予药物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

包括半规管阻塞术和单孔神经切断术。适应证为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确、经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1年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

(四)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 导致的后遗症。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病例,或在复位治疗前使用以增 加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如果患者拒绝或不 耐受复位治疗,那么前庭康复训练可以作为替代治疗。

包括一般性前庭康复训练,如Cawthome,Cooksey练习、Brandt—Daroff练习等,以及个体化前 庭康复训练。一般性训练的效果优于假复位和单纯药物治疗,但低于耳石复位治疗。

加我关注,一起聊聊健康, 喜欢请点赞,转发给更多的人,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清风计划##湖南医聊超能团#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173

2.刘博.从最新指南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实践.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26:573.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

(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63.

4.Bhattachatyya N,Gubbels SP,Schwartz SR,et a1.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up-date)[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7,156(3suppl):sl.


耳鼻喉杨大夫课堂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耳石症的发作经常会使患者出现呕吐,恶心,以及眼睛不舒服等不适症状,如果不能有效的治疗,还会反复发作,影响病患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对于耳石症的治疗,要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而定。

  目前,耳石症的治疗通常有三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吸收,防止出现眩晕等症状治疗,其次可以通过复位的方式改善症状,第三种治疗方式是以康复的方式重建平衡功能,从运动上改善这种平衡失调的表现。但是第三种治疗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些锻炼要坚持才可以。


眼耳鼻喉科医生


耳石症的治疗通常有三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吸收,防止出现眩晕等症状治疗,其次可以通过复位的方式改善症状,第三种治疗方式是以康复的方式重建平衡功能,从运动上改善这种平衡失调的表现。但是第三种治疗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些锻炼要坚持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