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大—3G资本帝国,投资界的传奇

梦想之大—3G资本帝国,投资界的传奇

五一假期偶然看到“白大熊”公众号一篇谈《DREAM BIG-3G资本帝国》这本书的读后感,假期在图书馆闲逛刚好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看来是缘分,果断借阅,花了点时间读完,很有意思,姑且聊聊读后感,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仅供参考。部分内容参考白大熊的读后感,在此表示感谢。

广告

3G资本帝国(必读商业图书)

京东

听说3G资本是缘于关注丹纳赫,虽然3G资本并未介入医疗行业,但是据说与丹纳赫一样,是世界第一流的并购整合高手。很少有人听过3G资本,但是他旗下的品牌你肯定听说过:百威啤酒、汉堡王、卡夫、亨氏……

《3G资本帝国》英文原书名是 DREAM BIG,完全完全同意白大熊的观点,直译成《梦想之大》可能更好一些。书名诠释了3G资本创始人雷曼先生的观点:

做一个大梦和做一个小梦需要同样的能量,那何不把梦做得更大一点呢?

3G资本是巴西投资三剑客雷曼、贝托和马塞尔创立的投资基金。1997年雷曼先生创立投资银行加兰蒂亚,这也是三位创始人聚集到一起的第一家公司。正是在这里,形成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雏形。后来一路成功拿下美洲商店、博浪啤酒,再带到走出巴西国门,收购美国百威啤酒、控股英博、汉堡王,后又收购亨氏食品、提姆霍顿、南非米勒,一路势如破竹。甚至有传闻,3G资本的下一个目标可能是可口可乐。

关于并购有这么一个悖论,全球来看,并购的平均成功率是30%;但是每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却又基本是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的,也就是说他没都是并购整合高手。尽管成功率低,无数的企业家,金融家对并购仍然趋之若鹜。

像丹纳赫和3G资本这样的优秀玩家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关于丹纳赫,医业观察公众号发布过几篇相关文章,星哥也一直在琢磨丹纳赫的成功之道,今天先聊3G资本。

梦想之大—3G资本帝国,投资界的传奇

3G资本三剑客


三位创始人都出身金融界。虽然金融的底色浓重,但他们并不像普通的银行家那样,只关注金钱的游戏,而是跨界到实业经营。在收购美洲商店、博浪啤酒等巴西传统企业后,他们直接接管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并将经营疲软的企业带出困境,带上新的发展巅峰。

2016年.公司CEO薄睿拓给中国的企业家做报告的时候,用一段话总结了3G资本并购的精髓。

一是并购对象要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不能单纯为做大而并购。

二是要确保有强大的人才梯队和专业人士空降到被并购的企业,否则任由买来的企业自生自灭,还不如不买。

三是极其重视并购整合,文化整合是重中之重,被并购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情,但企业文化只能有一个。

纵观全书,雷曼把公司的成功归为三点:梦想,人才和文化。

梦想就是THINK BIG, DREAM BIG,做一个大梦和做一个小梦需要同样的能量,那何不把梦做得更大一点呢?


对于雷曼先生而言,他一直专注于招到这样一些专业人才,出身贫寒(poor)、聪明(smart),有强烈的致富愿望(deep desire to get rich),总结成一个标签,叫PSD。

文化就是典型的精英文化,成王败寇,胜者为王,赢家通吃。

雷曼在看简历时,最在意的并不是顶级名校或者国际经验。他们更愿意招收一些头脑灵活,有商业嗅觉,甚至有些狡猾的人,而不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然后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又充满竞争的办公氛围。他们可以穿着随意不用西装革履,可以恶搞同事,也允许打破层级反应问题,但唯一的标准是做出业绩。没有增长,经营管理体制就是一句漂亮的空话。所以要么做出成绩,要么出局。

那些并不优秀的人,会成为公司合伙人年会上讨论的对象,这个年会被称为“烟雾弹”,决定谁被炒鱿鱼。公司的气氛在开“烟雾弹”会议的那几天紧张到几点。散会以后,被叫到名字的那些人都知道,他们下一站要去的地方就是大街。在加兰蒂亚的词典里,“舒适区”这个词根本不存在。

所有人每天的工作时长达到12到14小时,早到晚归和彻夜不归都是家常便饭,周末加班也是常事。书里有一个细节,在敞开式的大开间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工作,如果有人比平时起身回家的时间早一些,办公室里就会掌声雷动。有的时候还会问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你是在外面还有兼职吗?”

每年淘汰10%的员工的残酷竞争制度,和低底薪高奖金的薪酬设计让更优秀的人被筛选出来。加兰蒂亚对标高盛,率先在巴西实践了合伙人制度,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精英共享,另一方面也将优秀人才的个人命运与公司牢牢绑在了一起。

“在雷曼的事业刚起步是,他就努力寻找那些优秀的人,甚至会向朝圣一样拜访他们。这些大师包括日本实业家松下幸之助,零售业大师山姆·沃尔顿,金融天才沃伦·巴菲特。他还通过这些伟大的企业家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才。三位创始人永远保持着学生的心态,从最优秀的人才那里孜孜不倦地求取新知,然后教育下一代。”---吉姆·柯林斯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加兰蒂亚的团队始终保持在200人的水平。雷曼定下的这个规矩,让公司避免了过度扩张。

加兰蒂亚银行不光有华为的加班文化。加兰蒂亚银行每年盈利的25%都拿出来用于利润分配。机制决定了你只要努力做出业绩,一定会有相应的甚至超出预期的收获。所以理想的机制让身处其中的人不用考虑更多,唯一需要关心的事情就是做出业绩。资本市场是精英市场,非常少的人可以做绝大部分的决策,并拿走大部分收益。所以要么把自己变成精英,要么出局。

没错,精英文化非常犀利,可以让公司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在这种文化内,年轻人必须聪明机警刚毅果决,杀伐决断,不能讲究什么仁恕之道。他要在一群人中龙凤的拼杀中崛起,要从无到有的建立业绩、积累资源,一点一点的扩大胜利优势。精英文化中人才的胜出就类似于蛊王,一群毒蛊在小瓮里相互吞噬壮大,最后活下来的那只,就是胜利者。

在精英文化下,就算你是公司的创始人,如果能力,精力和见识跟不上时代,让人有可乘之机,极可能被你一心栽培的年轻人赶下台的。这里有两件事佐证:

第一件事是当加兰蒂亚银行出现一些问题以后,雷曼想将银行的掌控权转移给年轻一代,但是年轻的合伙人不敢兴趣,因为双方股份价格没谈拢。雷曼曾在2001年的一次采访中谈到这件事:“这些年轻合伙人真的想要一个有钱的老爸。他们想拿到钱,拿着他们已经拥有的资本,然后找到另一个大公司,这样他们可以做自己在做的事情,而无须将他们自己的资本置于风险中,坦率说,这让我失望……”

星哥认为这完全没什么好失望的,因为雷曼招聘的就是这样有野心,有闯劲的人,并且努力塑造这样成王败寇的文化,年轻的合伙人会这么想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件事是雷曼之前的一位合伙人费尔南德斯,后来创立了百达银行,该银行完全秉承同样的精英文化。但是由于费尔南德斯投资失败和对业务发展方向的把握失策,百达银行4位年轻的合伙人联合逼宫,迫使他出售在百达的股份。费尔南德斯深陷困境,感到孤立无援,除了要面对财务困难外,他还被背叛感折磨着,这些年轻人能达到今天的地位,显然离不开自己一直以来对他们的信任和提携。

说实话,费尔南德斯完全是想多了。在自己倡导的精英文化下,如果头狼不能保持机警和实力,自然会被其他狼所取代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为啥他自己就没想明白呢。

除了精英治理理念,低调务实的作风也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家收入1000多亿美元,市值总和3500亿美元的3G资本,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帝国。然而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它,主要原因可能是创始人极其低调和务实的作风。

作者柯利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竟然没有采访过雷曼、贝托和马塞尔三位创始人当中的任何一位。因为他们的低调,压根儿不喜欢曝光。书里详实的内容,出自于100多位第三者的叙述和评论,其中包括股神巴菲特。巴菲特于2013年和3G资本联手,以280亿美元收购了亨氏食品。

加兰蒂亚公司的办公室采取了一种大开间的设计,员工和老板之间也不分开。雷曼先生绝大多数时间就在这个大开间的一张桌子上办公。这让他的团队工作更加灵活,而且避免了明显的等级区分。任何人都可以与老板近距离接触,找老板谈话也不需要大费周章。

这样的安排对于需要创意,依赖发挥个体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企业而言,是非常有益处的。无独有偶,创造了无数经典动画的皮克斯动画工厂,做法与之几乎相同。做投资是需要丰富的创意和想象力的。

Think big, dream big. 3G资本这群人能够以有限的资源,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从卑微的起点起步,充满梦想,大手笔收购了世界级企业。他们始终秉承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去做投资,在啤酒这个行业,精耕细作二三十年,终于在全世界独占鳌头。

中国何时能诞生这样一家伟大的投资公司呢?


说实话星哥觉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某家说要对标丹纳赫的公司已经爆仓了,3G资本的国内铁粉的资本运作也并不顺利。原因当然是多方面,有一点可能是管理水平。正如某位在强生,GE担任多年高管的朋友所说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和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大家都看得到,但是在科学管理上的差距,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


缺乏精益管理的理念,不能进行强势的管理输出,再多的并购整合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梦想之大》,此书值得一读。

广告

3G资本帝国(必读商业图书)

京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