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種植的大米為什麼沒有遠銷海外?

信陽生活圈


實話實說,信陽地區的大米雖然在中原地區比較有名氣,但是在全國缺乏足夠的知名度,之所以不能夠像東北大米那樣馳名中外,遠銷海外市場,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一點,信陽大米與東北地區的大米相比,品質不佔優勢,
其次,在生產成本方面,信陽大米與南方大米相比,不具備優勢。

信陽大米:小範圍比較知名!

說到信陽大米,筆者可謂是非常的熟悉,因為我小時候能夠吃到的大米,很多都是產自信陽,因為我的家鄉——駐馬店市幾乎不產稻穀,都以小麥和玉米種植為主,信陽市距離我們當地最近的稻穀產地。

我們可以看到,當地的大米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小範圍內銷路比較好,在我們當地(距離信陽市區100公里)的某地,當地村民以前吃大米的話都是以信陽大米為主,可是現在,已經變成了東北大米為主。
所以,從全國範圍來看,信陽大米為市場空間和發展都是比較小。
在品質方面,東北大米幾乎全面領先於信陽大米!因為信陽地區很多大米還是秈米,在口感上天然不如東北地區的粳米,甚至還要稍微遜色於同為河南大米的“原陽大米”。
其次,信陽大米在價格方面的劣勢也非常的明顯。雖然信陽南部的稻穀產區屬於長江流域,但是在氣候以及光熱條件上遠不如我國南方地區的稻穀產區,而且一年只能兩熟,而且生產成本過高。

信陽——北方的江南,江南的北國。

河南作為“天地之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典型的北方地區,而如果從地理區域來看也是如此,按道理說,其糧食種植也應該以小麥為主,飲食結構也應該以麵食為絕對的主力,在河南18個市區中,有17個確實是如此,但是唯有一個特例——信陽。
信陽作為河南省最靠南的區域,在飲食,糧食種植結構以及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來看都是偏向於南方,比如,當地的稻穀種植面積要比小麥更多,而且當地的飲食結構中,大米所佔比重要明顯高於麵食。
獨特的自然區域位置以及自然環境,也造就了信陽市在很多程度上的融匯南北的特點,在這裡,可以看到風吹麥浪和陣陣稻香共同出現,在餐桌上也經常可以看到,主食的構成中既有面粉做成的饅頭,也有大米制成的米粥或者米飯,自然風光也可以看到北方的粗狂奔放以及南方的溫柔婉約。


糧油市場報


我是王中海,資深農民,專注於輕鬆科學種田

信陽地處南北氣候過度帶,環境優美,四季分明,降雨量適中,水稻生長期間雨熱同季,非常適合水稻香型物質積累,所以才產生了如:息縣“香稻丸”這樣作為明朝皇宮貢品。信陽潢川張集鎮三河岔出土的石磨證明信陽地區的稻作史至少已經有七千年曆史,所以信陽特別適合水稻生產,也很適合優質香稻生產。但信陽大米為何沒暢銷海內外呢?

1、品種問題,信陽由於地處中部地區,屬於秈稻粳稻混栽區,雖然有這麼好的資源條件,但由於四季分明,不如南方本土原始野生品種那麼豐富,所以民間篩選出來的優秀品種很少,只是出現了息縣“香稻丸”還因為其杆子高,抗倒性差,產量低而沒有大面積推廣。

2、地域問題,信陽地處中原,自古以來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古代戰爭都會屠城,古代大部分信陽精英及富裕人群都因戰亂而逃出信陽,自然很多好的資源也會一併帶走或流失,這樣信陽本土也就沒有好的水稻資源留下。

3、科研問題,由於信陽處於河南最南部,整個河南只有信陽種植水稻,其他地方都以玉米小麥為主,所以河南的科研水稻只是一個小項,每年科研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只有一個信陽農科所搞水稻研究,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每年科研經費捉襟見肘。河南農科院水稻只是一個研究室,其他省都是研究所,這個研究室還是主要研究黃河流域水稻,而對信陽也無能為力。

3、政府重視程度不夠,河南地處中原,本來經商的底蘊都不如其他地方,再加上河南以旱作物為主,政府很少考慮信陽的大米戰略,自然支持力度不夠。再加上在為了吃飽飯的年代,只要高產就行,沒人去重視品質,就更加令信陽大米雪上加霜,不早說走出國外,連國內都不認了,甚至信陽高端消費者都吃外地大米。

信陽大米的優勢:

1、雨熱同季有利於生產香型大米。

2、信陽傳統農業區,幾乎沒有重金屬汙染,重金屬都不用檢測,遠遠低於國家安全標準,

3、灌漿期間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品質提升

所以信陽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信陽大米的地域優勢,已經開始發力,比如淮濱寬裕糧油聯合淮濱豐田園種業,開發出來非常高端信陽本土品種如“淮上香粘”在南方已經非常暢銷,“淮上稻花香”完全可以媲美五常大米,“淮上貢米”已經成為私人訂製高端品種,“淮上長香絲”會讓您吃過之後長相思!

相信不久的將來,信陽大米因其獨有的資源稟賦會暢銷全國,走向海外!






王中海


先看信陽的大米情況

從2017年信陽社會發展公報得到的數據來看,信陽的大米產量為388萬噸,佔河南大米總產量的70%以上,但再看信陽的工業大米產量,則是468萬噸以上。從此我們看到信陽種植的大米不僅要滿足常住645萬常住人口的食用,還要進行工業加工,因此不要說遠銷海外,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在國內進行銷售已經不易。

再從大環境看大米的進出口狀況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稻米進口國,每年需要進口幾百萬噸大米供人們食用、生產,而根據2017年的數據,河南每年也要從海外進口5萬多噸的大米。所以信陽種植的大米自然要先保證自己夠用,根據現實情況也無法出口。

換算後為5萬多噸
總之,無論從信陽來看,還是從全國來看,糧食安全都不容忽視,也有一個公益廣告說我們每年要浪費2億人的糧食,因此我們作為普通人,應該在生活中要更加明白糧食的珍貴,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信陽隸屬河南,淮河貫穿。信陽絕大部分地區位於淮河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丘陵,山多水多,這樣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造就信陽水田盈野,稻香魚躍。但是為什麼信陽大米沒有遠銷海外?

1,進口大於出口。2017年數據顯示,中國大米出口44.92萬噸。進口大米達181.6萬噸。可見,中國人對大米需求量較大,很多大米都是內銷。

2,信陽地處中部,交通便利性不佔優勢。

3,東北大米、南方大米、海外大米,內外夾擊,市場競爭嚴重。

4,口感不做評論,但是從氣候和地理位置來看,沒有東北的土壤條件,南方的多雨、陽光條件。

5,可能也跟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有關。


拾味君早點


說白了,我是信陽人,沒出去之前,覺得信陽大米好吃,出去十幾年再回家吃飯,吃不慣,信陽大米感覺米質粗糙。正常家庭吃的,別沒事給我拿高端精品米抬槓


華為海軍志願軍


息縣夏莊的香稻丸了一下,不僅銷往海外而且價格你吃不起。


木頭133407591


我是信陽溮河人,我說句公道話,我40多歲了,信陽市這邊的米真難吃。


H壓力產生動力


信陽米煮稀飯好吃,剛下的蒸乾飯也好吃。但是,即使信陽米比不上超市五、六塊的香米,我也願意買本地農民的米。你淘下米就知道為啥了。


鍋漏不好補


信陽大米經過多年的改良和品種更換已經好吃多了,但是信陽大米的口碑一直都沒有怎麼提高,一二十年以前我們都管信陽大米叫“秈米”,口感很不好,過去糧店供應信陽大米都沒有人吃的。


大河於無聲處


信陽還有多少水稻都開發田地種房子了,誰還種水稻,一季水稻趕不上一月打工種毛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