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全球的力量,能否在150年內造出《三體》中的水滴?

睜著瞎話說眼睛


從表面來看,“水滴”的基本材質屬於超密度物質無疑。這種材料如何提煉製造,這是第一道關。同時,水滴有著超乎尋常的機動性,也就是說它不是實心的,那麼它的內部構造如何,使用的是什麼樣的發動機和燃料,在超遠距離內如何控制,這些都是未知數。而且從故事的描寫來看,水滴攻擊艦隊的每一條艦隻,入射角和穿出部位都十分講究,也就是說它應該具有很高的人工智能水平,這個又是一個人類待解的難題。

總之個人覺得甭說150年,300年內地球文明能達到製造水滴的高度就已經很厲害了。當然這是個人簡介,歡迎大家討論。


高維腦洞


傾全球的力量,能否在150年內造出《三體》中的水滴?

要說《三體》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水滴無疑算一個,當然智子、光粒和二向箔都是如雷貫耳,但唯有水滴這種人類近距離接觸過,而且是被仔細放大了研究過的、最後直接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毀滅了太陽系艦隊的飛行器,這記憶可能是刻骨銘心的。

水滴是什麼東西,它用什麼材料做的

水滴是三體文明向地球發射的探測器,在這裡需要大致交代下背景:葉文潔用紅岸的巨大的射電天線向太陽發射了電磁波,突破了太陽日冕層的能量鏡面放大閥值,被千百萬倍的放大,瞬間達到了II型文明,使得在4.2光年外正苦於搜索宜居行星的三體文明注意。

因此三體文明夜以繼日製造艦隊向地球進發,但飛船使用的核聚變發動機速度最多隻能達到光速的10%,除去加速和減速時間,大約需要450年才能到達地球,為避免在450年間人類的科技超過到達地球時的三體艦隊水平,因此首先向太陽系地球發射智子封鎖地球基礎科技!

隨後三體文明則製造了探測器水滴,它是危機紀元205年到達太陽系的(危機紀元:2007年-2208年),比三體艦隊快了200多年那,其實速度和三體艦隊差不多,也是10%光速,只是探測器的更容易加速和減速,因此它的到達時間要比三體艦隊要早得多。

關於水滴

丁儀是搭乘量子號去迎接水滴的,水滴的長3.5米,頭部渾圓,尾部極尖,幾乎就是一枚完美的水滴形,表面呈完美鏡面,無論怎麼放大,它仍然是鏡面!丁儀已經在這個時候已經意識到製造水滴的科技遠超人類,因為它完美的表面不是打磨出來的,而是密集的質子克服強作用力後緊密排列在一起,即使是隧道掃描顯微鏡,都無法到達原子核級別,所以人類無論哪種顯微鏡,都不可能看到水滴表面有什麼缺陷。

當丁儀明白水滴這個探測器到達太陽系的目的,準備疏散艦隊時水滴已經啟動,它沒有使用任何武器,只是利用自身極高的動能直接撞穿飛船關鍵部位,比如發動機和燃料艙,計算了一條最佳線路,沒有進入深海狀態的飛船一艘都跑不了,而整個上千艘戰艦的太陽系艦隊中只有《量子號》和《青銅時代》以超高速加速狀態逃離了水滴的攻擊,因為水滴並不是能瞬間加速到光速的10%,它同樣需要遵守慣性定律。

水滴原來的材料是什麼?

製造水滴的可以是任何材料,只是在水滴表面有一個強作用力發生器,將這些物質的原子核克服庫倫斥力一個靠一個緊緊的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片質子海洋,所以根本就沒法確定這是什麼材料,因為整個水滴表面就是一個超大原子核,估計你也沒法區分這種元素,因為它的元素序號是天文數字的。

不過我們可以從藍色空間好飛船通過四維碎塊直接進入水滴內部摧毀強作用力發生器後,水滴顯示出了銅色的表面,按理來說水滴當表面的強作用力撤除後,原子核將捕獲電子形成原來的元素,但事實上可能不是這樣,因為大原子核分裂將會釋放出裂變能,而且原子之間的距離將比原子核上億倍的擴大,所以,這個過程可能是一次原子彈爆炸般的能量釋放,但《三體》中並無描述,只是說明水滴恢復了鏽跡斑斑的銅色表面!

這表示它可能是銅或者鐵的硫化物,估計不是金,因為金很不容易氧化,各位可以猜想下到底是什麼材料,不過真空中也無法氧化,所以實在比較難猜!

人類傾盡所有,能製造出水滴嗎?

製造水滴有兩個非常重大的關鍵,一個是水滴的表面材料,另一個則是水滴的發動機!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水滴(當然還有轉向和電磁發射等,雜碎就不在本文討論之列了)。

強作用力材料

我們知道四大作用力中強作用力距離範圍極小,而它的力量極大,是四大作用力中最強大的存在!

四種基本作用力

而人類現在能製造的與控制的只有電磁力,而且還不是所有範圍內都適用的那種,僅僅是電磁作用相關,所以只能去用電磁力去克服電磁斥力,似乎不可能嘛。引力克服電磁力時是將電子壓入原子核形成中子簡併態,但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也並不想形成中子聚合的表面。

那麼首先要高溫遊離電子,再克服庫倫斥力, 如何消除庫倫斥力?那麼需要電子去中和,電子存在又會存在電子簡併力,而且即使電子中和後,還是存在費米子的中子簡併力或者質子簡併力,這是跨不過去的坎,似乎要修改下質子或者中子內部的夸克形態,讓它們展現出玻色子的乖乖聽話、可以自由排列的模式!這可能需要物質更深層次的秘密才行,以現代人類的理解,這是不可能完成的!

水滴的發動機?

水滴的發動機原理是“真空瓦爾塞克斯電場渦環推進”,因為水滴的外殼是被強作用力牢牢鎖住的原子核組成,所以這些核外電子就成了“幽魂”的遊離電子,但這些電子仍然是量子態,只要精確控制在水滴頭部的坍縮態即可讓水滴獲得前進的動力。

由於水滴頭部大,尾部小的形態,內部控制電子向尾部運動時由於結構縮小,電子之間的斥力增加,能量被極度壓縮,最終出現能量釋放,形成電子渦環,這就是水滴尾部出現一圈圈的渦環的原因。

當然這種發動機是建立在強作用力基礎上帶來的副產品,理論上可行,因為實現強作用力表面之後似乎可能形成這樣的環境,但能否控制形成推力就只有鬼知道了!現有的科技只能製造出離子發動機有類似的效果,但因為電子質量極小,獲得的推力微乎其微,而從末日之戰中的水滴加速來看,它瞬間能加速到30千米/秒。

末日之戰中,水滴剛開始加速時的的第一個渦流光環出現時,捕獲水滴觀察的”螳螂號“飛船直接汽化,當然各位也可以手動計算下水滴按十噸算,加速到30千米/秒的能量需要多大。

EK=1/2mV^2=4500000000000000J能量

大約相當於:1075525.8噸TNT的能量,即:107萬噸TNT的當量,水滴加速時爆發出來的能量這麼大,遠超人類想象,即使實現了核聚變發動機的危機紀元,同樣望塵莫及!我們再看看太陽系艦隊毀滅的時間:危機紀元205年!

也就是說從2007年後、人類竭盡全力發展205年,在實現了核聚變發動機的恆星級飛船橫行太陽系之際,人類依然不是水滴的對手,甚至連了解它的原理都不行,當然這是人類被智子封鎖的前提下,但就現在看來,基礎科學在高能粒子物理領域的進展,也和被智子封鎖差不多,基本上可以判定,即使人類再過150年後仍然製造不出水滴!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說150年以後的事情,咱們就得說說歷史了,150年前是1870年,大清同治九年。

那一年,大清的老佛爺慈禧太后也才只有35歲。

大清國有了火槍隊和火炮,但依舊還是認為拍照片會攝取人的魂魄……

到現在,我們的武器可以打擊15000公里以外的目標,甚至每個人每天不拍一兩張自拍都覺得一天沒有過完的感覺。

這就是時間帶來的改變。


人文的內容說完了,咱們說說科技的發展。

量子的概念大約是1900年被提出的,當時研究黑體輻射發現了普朗克輻射定律,第一次有了量子的概念。

讓我們第一次有了一個“h”的概念。

此後量子力學開始發展。

在之後的不久人類開始提出強相作用力(水滴物質的結合力)的概念,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作用力,在10的負15次方米的尺度上其強度是引力的10000000000000倍。

但是最後強相作用力傳遞介質的概念“膠子”則是在1962年才剛剛由蓋爾曼提出。

對於物體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研究真正取得進展也僅僅是2-30年前的事情。

小說《三體》裡面水滴是強相作用力材料構成的。就目前而言,我們真正研究強相作用力的事情其實才剛剛開始。

看似物理學及大領域的窗戶紙都被我們捅破了,但是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宇宙其實是一扇超大無比的窗戶

光靠捅窗戶紙而沒有推開門是窺不見物理的全貌的。

其實甚至可以說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我們的量子力學研究其實並沒有取得太大的實質進展。並沒有捅破任何一個類似於e=MC^2的窗戶紙。


從現在的發展來速度來判斷,150年內很難有“水滴”。唯一的問題其實在於窗戶紙什麼時間被捅破。這是一個未知的變量,無法以未知的變量確定已知的常量的。


軍武數據庫


三體中水滴內部結構簡單,一臺電腦主機,一部發動機。

中央電腦控制外部納米材料生成並維持強互作用力,保護水滴外科不被破壞,而水滴的攻擊力基本就是靠速度快,動能大,外部強互作用力強度高,不能被攻擊到。

水滴的速度是光速的10%,這個速度極其恐怖,目前人類的極限是11265千米每小時,既3千米每秒,而光速是300000千米每秒,人類要達到這個速度幾乎是不可能在150年實現的。


不會游泳的魚兒呀


能與不能只是說說,娛樂一下而已,我們都活在未知的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真正的預知未來,所謂的預知都是概率事件,或許150年後地球上已經沒有了人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