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大能量

——張家界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基層防控見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廖聲田 上官智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從1月底,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後,張家界的各個街頭巷尾遍佈著蕭索。這是一場難仗,也是一場必勝仗,要打贏這場仗,防控最大的陣地在基層,而社區和農村,往往是最基層的防線。這道防線,該如何破?張家界市用一個個小“喇叭”詮釋了疫情防控的最硬核。

流動車+村村響,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不要串門走親戚,電話問候、視頻 問候一樣能表達祝福……”一時間,一輛載有流動音響的宣傳車成了永定區西溪坪街道各小區的“常客”,家住麗景天下的王女士每每聽到聲響,心裡就情不自禁地給疫情防控宣傳點個贊。

在慈利縣青山村,掛在電杆上的一隻只廣播每天準時“上班”,每隔2小時重複著疫情防控信息。這不,硬核喊話就來了,“不上班的,你給我老老實實待到屋裡!莫亂跑!”“這段時間是最關鍵的時候,莫出門,莫聚會,特別是不能打轉轉兒麻將!”

一時間,一條條關於疫情防控信息,猶如一縷縷清風吹進群眾的耳畔,讓在家不能外出的村民和小區裡宅家的居民送來了“安寧丸”。截至目前,全市開通村村響的村(居)總數為978個,疫情播報率為100%;同時啟用了宣傳車1488臺,流動喇叭6257個進行疫情防控播報。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張家界市始終把傳統宣傳方式列入“主力”,利用流動宣傳車和村村響,播放防控新聞即時信息、致群眾的一封信、疫情防控工作履職監督情況等不同的內容,保證在第一時間傳遞信息、消除社會恐慌,流動宣傳車和“村村響”廣播奏響了戰“疫”強音。

縱觀全市,流動宣傳車和村村響,聲音遍及各個角落,從所有社區到山村,聲聲傳遞著祖國的號令;從奇峰三千到如秀水八百,處處盪漾著必勝的決心。

非遺、土白話齊上陣,疫情防控深入人心

“今天節目三句半,抗擊病毒作宣傳。還差一人怎麼辦?我來幹!”鑼鼓敲起來,“三句半”唱起來,由永定區蘇木綽核心地王家坪鎮村民利用土家族傳統打擊樂結合說唱的一首說唱防疫歌,開始在田間地頭、街道巷尾傳唱。

而另一邊,來自慈利縣的67歲漁鼓藝人張輝明也不示弱,他把疫情防控小常識與家喻戶曉的非遺項目“漁鼓”結合起來,編哼成了漁鼓小調。

這些自制曲目還未褪去傳播的熱度,永定區文化館創作的《眾志成城戰疫情》的三句半又火了朋友圈,“個人防護要科學,偏方謠言信不得,抽菸喝酒能治病?宰人滴!”這一支用張家界土話製作的防疫三句半視頻在微信群、朋友圈和抖音中悄悄走紅,不同版本的錄音也開始響徹大街小巷。

在武陵源協合鄉,一個黑板報在網上引發了熱度。放假在家的大學生丁鴻肖手繪疫情防控知識黑板報的小視頻被村民傳到了“黨群連心”微信群,引來了大家紛紛點贊。

各種民間藝術結合疫情阻擊迸發出來,既激活傳統藝術生命,又達到意想不到效果。為讓老百姓對疫情有正確認識,助力打贏疫情防控戰,張家界市在啟動傳統宣傳方式外,更是利用了本地民俗優勢,加入土白話元素,羅列防疫知識、構思場景、撰寫文本,請當地行家演唱,再利用視頻傳播方式,把更“接地氣”的疫情指導傳遞市民心間。

於是,街頭巷尾的寧靜偶被三句半、漁鼓、陽戲、鑼鼓、土白話等取代。這些小小的作為,及時有效傳遞著疫情防控正面信息,還提升了老百姓打贏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信心。

線上招數頻來,疫情防控通俗又易懂

線下招數有十八般,線上宣傳也不遜色。

眾所周知,“天門清風”微信群成了永定區在互聯網時代破解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創新之舉。從去年4月上線以來,已有子群464個,入群人員12萬。

這是一個由群眾點單,幹部買單,相關部門查單的群,在張家界日漸嚴峻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它是一個防群控、阻擊疫情的群,裡面的信息不乏防疫科普宣傳、信息發佈、實時監測核查舉報,同時還能及時澄清不實謠言。

據永定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陳坤介紹,“天門清風”微信群通過“平臺+群”進行聯動發佈推送,時效性強,到達率高,近期發佈的很多重大消息,點擊量都在30萬以上。

除此以外,張家界各區縣市民自制的短視頻、抗疫歌曲MV《大地平安》等同樣也是朋友圈的“爆款”,成為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的實在“硬核”措施。

“一個信仰一種力量逆著風的人,眾志成城、眾志成城為一座江城;一個信仰一種力量逆著風的人,向世界永遠地擔當……”2月1日,張家界首支原創“抗疫”歌曲《逆風的人》推出。

緊接著在2月5日,張家界本土音樂人許勇、符瑋創作的原創公益抗疫歌曲《共同的戰場》暖心上線,以此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用生命築起“防疫長城”的所有人。

回首張家界市基層疫情防控宣傳,始終結合本地特色,在保證原生態的同時,不放棄自主創新,並加入“互聯網+”的元素,讓這些小小的“喇叭”釋放著巨大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