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中國——財務自由之路

每個人都渴望財富,尤其是現代人,對財富的渴求更是赤裸裸的不加掩飾。現在,在談起賺錢時,很多人都會嘆息,90年代那滿地黃金,憑膽量就可以發家;千禧年間,僅靠網絡技術創造財富;10年前,房地產時代,如果能夠買一套或者幾套房,那麼後面基本上就可以不用太過發愁,這個依靠的是看透時代的眼光。看前面的時代,財富的積累,基本都是賺的時代浪潮的錢。那麼時至今日,我們這個時代的機會是什麼呢?大家滿目茫然,除了正常的上班,好像找不到普通人可以參與獲得鉅額財富的機遇了。現在各種項目和機會很多,但是靠的都是大資金,高精尖技術,各種人脈關係的結合,而這些都是普通人參與不了,可望不可即的,即使你有再大的膽量,再高的技術,再好的眼光,但是一個人根本連門檻都邁不進去。現在大家都在說寒門再難出貴子,都有意識到了階層固化,難道我們這個時代的普通人真的再沒有機會了嗎?

我也在尋找機會,在我的觀察中,中國的股票市場大概是目前最好的,也是最可能直接參與的機會了。一說起中國的股票市場,其實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賭場,大家做股票不叫股票投資,而是稱為炒股,也就是炒作股票,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個投機市場。因此,進了股票市場傾家蕩產的不在少數,虧損很大的那就數不勝數了,而通過股票來穩定賺錢的鳳毛麟角,股票市場有“七虧兩平一賺”的說法,其實這個虧損比例也是偏低的,在以前,甚至可以說九成以上的人都是虧損的。因為以前做股票大家賺的都是差價,這是零和遊戲,如果算上印花稅,甚至可以說是負和遊戲,憑藉著資金優勢,信息優勢,基本上就是那些莊家,機構賺錢,而小散就是這個生態裡的最底層,被稱作韭菜。所以在中國的股市是牛短熊長,每一輪牛市就是把新一輪入市的韭菜收割的時候。因此,如果長時間在股市的人基本上都是虧錢的,把它稱作賭場也是有道理的,以前做股票的人,在別人看來就是賭徒,是特別遭人嫌棄的。

那麼現在有什麼不同了呢?

1、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速。證監會曾於2018年正式發佈《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和《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等管理規定,宣佈將合資證券、基金管理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2019年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佈,將原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至2020年,也就是今年。這個放開也有了明確的時間,分三步走,2020年1月1日,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例限制;2020年4月1日,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例限制;2020年12月1日,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例限制。大家都知道,國外的投資市場比較成熟,外資的投資風格其實就是偏向於價值投資模式,而經過2019年的一年的市場走勢來看,雖然外資資金量在市場中的比例不大,但是卻具有市場的定價權,隨著時間的推移,外資的持續湧入,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會漸漸擺脫以前的那種純市場博弈的炒作模式。而金融市場的逐漸開放,是金融機構併購重組,發展壯大的機會。

2、 價值投資標的的穩定以及增多。如果要價值投資,那麼就要有投資標的,也就是有沒有那麼多穩定發展盈利的公司讓我們來投資呢?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了,從以前的粗狂式的發展經濟,到不僅經濟發展還要保護環境,不僅GDP增長,還要看增長的行業慢慢向服務業,向高精尖行業轉移。到了現在,我們已經有一批競爭格局穩定的傳統行業,這些行業的龍頭企業能夠長久穩定的盈利,並且持續的分紅。舉例子的話,大家可以參照下白酒行業的貴州茅臺。傳統行業有穩定的競爭格局的龍頭企業,這些有確定性,而高精尖行業有飛速發展的成長型企業,這些有想象力,這些好的企業就是價值投資的目標標的。具體的投資標的的研究會在以後的內容中具體分析。

3、 可怕的複利投資收益。那麼價值投資的收益率具體怎麼樣呢?還是以茅臺為例,只說這10年的情況,從2010年1月4號按照前復權價格大概是70元到現在1000元以上,這是多少倍?十幾倍。一個行業龍頭公司利潤率一般至少也要在15%以上,感覺不多哦,我們先不說龍頭溢價之類的,如果價格按照15%增長,那麼10年後漲了多少呢?4倍。這個還是按照至少來說,那麼如果在這10年終每年或者每月都固定的買入呢?如果不僅僅只是15%呢?那麼10年,你的財富大概有10倍以上的增長。大家都羨慕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其實他最大的秘訣就是找出好公司,然後持有。大家看茅臺都已經上天了,但是還是在漲,因為茅臺每年在固定的賺取利潤,他的價值一直在增長啊。

普通人,如果他的財富能夠這樣增長的話,我想他只要不是特別糟糕,那麼遲早會走財務自由之路,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特別機遇。大家不用太擔心現在的疫情,中國的崛起不是這個小小病毒所能影響的。甚至在我看來,這是中國登頂世界前的涅槃,來吧,讓我們一起做多中國,實現財務自己的財務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