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大清十二帝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清朝顺口溜】

努尔哈赤皇顺康

雍乾嘉道咸同光

清朝皇帝十二个

最后宣统很悲伤

清朝统治296年

入关计算268年

康熙大帝61年

乾隆皇帝60年

宣统皇帝3年

(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清朝(1644年-1912年)入关后,享国祚268年,前后历12帝(入关后10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清朝12帝: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细说下清朝皇帝】

1.【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称汗)(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又称努尔哈齐。

明神宗万历朱翊钧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25岁时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自中称王”。

明神宗万历朱翊钧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覆育列国英明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明神宗万历朱翊钧四十六年(1618年)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

明熹宗天启朱由校六年(1626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1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13万围攻宁远城(与明将袁崇焕交战),身负重伤而败退。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在位11年,享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追尊)

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

按照长幼顺序分别为:褚英、代善、阿拜、汤古代、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极、巴布泰、德格类、巴布海、阿济格、赖慕布、多尔衮、多铎、费扬古。

2.【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汗后称帝)(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

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

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崇德(元年:1636年-末年:1643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这个年号共8年。

改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后金为清,建立清朝,同时改元。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万历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子时生。顺治五年三月卒。肃武亲王。

皇次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幼殇。 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万历三十九年生;四十九年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幼殇。生母为元妃钮祜禄氏。万历三十九年生;四十五年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为庶妃颜扎氏。天聪元年十月十八日子时生。康熙二十九年卒。辅国公。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天聪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亥时(1629.01.29)生。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卒。承泽裕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为庶妃那拉氏。崇德二年二月十六日子时生。康熙九年卒。镇国悫厚公。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崇德二年四月十九日寅时生。康熙三十八年卒。辅国公。

皇八子(1637-1638),未命名,幼殇。生母为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亥时生。崇德三年正月殇。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03.15)生于盛京盛京皇宫的永福宫。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崩。顺治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生母为庶妃克伊克勒氏。崇德四年二月初八日戌时生。康熙三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卯刻卒。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年)。生母懿靖大贵妃,生于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顺治十二年(1655年)封襄亲王。顺治十三年薨逝,谥号昭。

3.【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1643年-1661年在位,6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18年,享年24岁。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年号“顺治”。

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18年。顺治皇帝6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享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顺治一共有8个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1651年-1652年),顺治皇帝长子,生母庶妃巴尔氏,公元1651年(顺治八年)出生,第二年,即公元1652年(顺治九年)早夭,年仅1岁,未封王。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1703年),顺治皇帝次子,生母庶妃董鄂氏,公元1653年(顺治十年)出生,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封裕亲王,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勾结俄罗斯帝国,企图在两国边境制造分裂,康熙皇帝命其率兵征讨,后凯旋而归,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病逝,终年50岁,谥号“宪”。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即康熙皇帝,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追谥)佟佳氏,公元1654年(顺治十一年)出生,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继承皇位,年仅7岁(虚岁8岁),亲政后励精图治,勤奋治理国家,为“康乾盛世”奠定基础,有学者尊称为“千古一帝”,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驾崩,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

皇四子(1657年-1658年),顺治皇帝第四子,生母孝献皇后(追谥)董鄂氏,公元1657年(顺治十四年)出生,第二年,即公元1658年(顺治十五年)早夭,连名字都还没有起,年仅1岁,追封“荣亲王”。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1657年-1703年),顺治皇帝第五子,生母庶妃陈氏,公元1657年(顺治十四年)出生,公元1671年(康熙十年)封恭亲王,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随异母兄爱新觉罗·福全征讨准噶尔汗国叛乱,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去世,终年46岁,与异母兄福全同一年去世。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1659年—1665年),顺治皇帝第六子,生母庶妃唐氏,公元1659年(顺治十六年)出生,公元1665年(康熙四年)去世,年仅6岁,未封王。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1660年—1679年),顺治皇帝第七子,生母庶妃钮祜禄氏,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出生,公元1674年(康熙十三年)封纯亲王,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病逝,年仅19岁,谥号“靖”。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1660年—1667年),顺治皇帝第八子,生母庶妃穆克图氏,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出生,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早死,年仅7岁,未封王。

综上所述,顺治皇帝一生有八个儿子,长子、四子、六子、七子、八子均早死,剩下的次子、五子同一年去世,仅存三子康熙皇帝活得最久,整整68岁,不得不说,顺治皇帝的多数儿子命运不好。

4.【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1661年-1722年在位,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8岁。清朝第四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

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这只是相对于弱清的“盛世”,虽然号称强盛,但是割地却从他开始——看似平等的条约《尼布楚条约》却是把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罗斯的失地条约。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大明朝才最有骨气。和康熙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康熙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所以什么“千古一帝”之类的都过了。

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收复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康熙的儿子们

1、爱新觉罗·玄烨共有35个儿子,11个儿子因为幼年夭折,没有列入排序,列入排序的共有24人。

2、当时康熙皇帝序齿有封号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长子承瑞,康熙六年生,三岁夭亡。

(这个孩子是康熙13岁时生的。)

二子承祜,康熙八年生,三岁夭亡。

(正室皇后赫舍里生的头一个儿子, 后来著名的废太子胤礽的亲哥)

三子承庆,康熙九年生,次年便死。

四子赛音察浑,康熙十年生,十三年死,三岁夭折。

七子长华,康熙十三年生,刚出生就夭折了。

八子长生,康熙十四年生,十六年死,二岁夭折。

九子万黼,康熙十四年生,十八年死,四岁夭亡。

十二子胤禶,康熙十八年生,次年死。

二十子胤䄔,康熙二十二年生,次年死。

二十四子胤禨,康熙三十年生,活了五天就夭亡了。

三十五子胤禐,康熙五十二年生,刚出生便夭亡。

这是前11位早殇早亡,连兄弟次序都没给排。再加上后面还有三位夭亡的,康熙的儿子共有14位没成年,占五分之二。

玄烨的儿子正式列入宗籍一共24位:

老大胤禔,本序第五。康熙十一年生,因为是庶妃所出,虽然年龄最长,却没有当上太子。这位皇长子自来对太子之位欲望强烈,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高潮之时,胤禅禔自作聪明地认为,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都已死绝,嫡子全无,只能立长,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于是不自量力地向康熙提出,如果要杀废太子胤礽,可以由他出面,让康熙避免食子之物议。岂料康熙当时心中悲痛惨绝,又对胤礽仍存希望,于是迁怒于胤禔,将他夺了爵位,永远圈禁起来。直到雍正十二年,圈禁了26年的胤禔病逝,享年62岁,勉强算作善终。

老二胤礽,本序第六。康熙十三年生,母亲是皇后赫舍里氏。他自幼深为康熙所宠爱,大概是前面的四个儿子夭折的怕了,康熙给这个儿子起了个汉人小名“保成”。他一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康熙挑选了许多年高德劭的老臣教育儿子读书学习。长大成人后,太子一度表现的很出色。但大概因为康熙在位时间太长,胤礽三十多岁了还是太子,难免心生怨望。加上当时康熙诸子争位非常激烈,胤礽表现不如康熙之意,于康熙四十七年、五十一年两度被废,被禁锢于咸安宫,雍正二年忧愤交加去世,享年50岁。

老三胤祉,本序第十,康熙十六年生。他素来与太子交好,皇储之争时没表现什么欲望,故而在康熙时没有受到处分。但到了雍正在位时,胤祉父子连连犯错,特别是雍正八年时怡亲王胤祥去世,胤祉没有像雍正想像中那么悲伤,因此被夺爵,还被扣上了和阿其那、塞思黑往来交结的罪名,被圈禁于景陵。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5岁。

老四雍正皇帝胤禛,康熙十七年生,本序第十一,在位十三年,享年57岁。

老五胤祺,康熙十八年生,本序第十二,一生比较低调,被封为恒亲王,在雍正一朝,是得保王爷爵位的最年长的一位。胤祺于雍正十年病逝,享年53岁。

老六胤祚,康熙十九年生,本序第十四,其母是乌雅氏,是雍正的同母亲弟弟,这位小皇子只活了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就夭折了。但因为他是雍正的亲弟,即使夭亡,雍正时也给正式序了齿,享有皇子的身份。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德妃乌雅氏说只生了雍正和老十四胤禵,是不准确的。

老七胤祐,康熙十九年生,本序第十五 ,其人生来残疾,故而没什么专,谨慎恭顺,没有参与夺嫡,故而一生平平安安,雍正即位后封其为淳亲王。雍正八年病逝,享年50岁。

老八胤禩,康熙二十年生,比雍正小三岁,本序第十六。胤禩就是有名的“八贤王”,工于心计,野心勃勃,积极地参与夺嫡,结果触怒了康熙,一度被夺了贝子之爵位。雍正也因夺嫡之事与之势同水火,康熙死后,胤禩被雍正封为廉亲王,但这不过是雍正为显示自己的胸襟故意做做做样子。胤禩自己也说,封王没什么好高兴的,说不定哪天命就没了。雍正三年,康熙的丧礼已满三年,雍正便迫不及待地随便找了个借口将胤禩罢职,次年正式夺爵圈禁,还改其名为“阿其那”,圈禁七个月后,胤禩暴卒,享年45岁。胤禩之死是雍正残酷对待兄弟的一个典型案例,后来乾隆帝大概是感觉父亲过于刻薄,把自己兄弟弄的死后犹有恶名,下诏胤禩恢复原名,重新收入皇室宗籍。

老九胤禟,本序第十七,康熙二十二年生,是老八胤禩夺嫡的同党,气焰相当嚣张,曾不顾自己安危,在康熙帝面前保奏老八禩。故而雍正对他也非常痛恨,雍正四年将之圈禁,改名为“塞思黑”,当年八月暴卒,享年43岁。乾隆四十三年改原名,重入宗籍。

老十胤䄉,本序第十八,康熙二十二年生,也是胤禩一党。康熙四十八年封为敦郡王,雍正二年被削爵圈禁。大概他才能比较平庸,危害不大,故而雍正没有对他下狠手。胤䄉安安稳稳地活过了雍正一朝,乾隆帝一即位就释放了他,并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逝世,享年58岁。

老十一胤禌,本序第十九,康熙二十四年生,三十五年死,享年11岁。

老十二胤祹,本序第二十一,康熙二十四年生,比较低调,没有参与夺嫡,受封履郡王,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8岁。

老十三胤祥,本序第二十二,康熙二十五年生,这位的名气非常大,他是雍正夺嫡的坚定支持者。雍正一直对他十分倚重,封他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爷。胤祥事兄非常谨慎到位,终生任劳任怨,人品官声也相当不错,雍正的兄弟们名字中胤字都改作了允,惟独胤祥受特诏可用胤字,足见其受宠遇之深。雍正八年病亡,享年44岁。

老十四胤禵,本序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生。他的名气也不小,作为雍正的同母弟,却跑去和老八胤禩结为一党,故而雍正即位后罚他给康熙帝守陵,后来还圈禁起来。乾隆即位后将其释放,后来还晋其爵位为郡王,但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胤禵在乾隆朝已没有什么心劲,平平淡淡过完了一生。乾隆二十年病逝,享年67岁。

老十五胤禑,本序二十五,封愉郡王,雍正九年亡,享年39岁。

老十六胤禄,本序二十六,袭封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亡,享年73岁。

老十七胤礼,本序二十七,封果亲王,乾隆三年亡,享年42岁。

老十八胤祄,本序二十八,8岁夭亡。

老十九胤禝,本序二十九,3岁夭亡。

第二十子胤祎,本序三十,乾隆二十年病逝,享年49岁。

第二十一子胤禧,本序三十一,受封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病逝,享年47岁。

第二十二子胤祜,本序三十二,乾隆八年病逝,年31岁。

第二十三子胤祁,本序三十三,乾隆五十年病逝,享年72岁。(比康熙的孙子乾隆还小两岁。)

第二十四子胤祕,本序三十四,比乾隆小4岁,受封诚亲王,乾隆三十八年病逝,享年57岁。

5.【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1722年-1735年在位,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在位期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雍正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并将青藏、外蒙古地区纳入版图,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崩于圆明园,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

弘晖、弘昐、弘昀、弘时、弘历、弘昼、福宜、福惠、福沛、弘瞻。(少子缺孙)

6.【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1736年-1795在位,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60载,又当了3年零3天的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龙驭宾天。实际执政长达63年4个月。

自秦嬴政称始皇帝起,两千多年的时间内,年过80岁的君主共六位:南朝梁武帝萧衍86岁、唐周武则天82岁、五代十国吴越钱镠(lú)81岁、宋高宗赵构81岁、元世祖忽必烈80岁及清高宗弘历89岁。可以说乾隆帝是一位论福论寿都到了极点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同时销毁对清朝不利的书记,明代档案,篡改书籍,说是修书,实则毁书,是中国文化一大浩劫。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六下江南,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在位60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

乾隆死的时候,儿子大多数死完了。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7.【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yóng yǎn]】(1760年-1820年)

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亲政后,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反倒更加严重。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在位25年,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传位于第二子旻宁。

嘉庆一共有5个儿子

皇长子穆郡王、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

8.【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

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嘉庆皇帝第二子,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此后十年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道光帝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道光一共有9个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皇帝长子,生母和妃本出身低微,是道光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其府上的丫环,一次偶然的机会,为道光皇帝诞下奕纬,但道光皇帝开始并不喜欢他,公元1827年(道光七年)、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先后早夭,道光皇帝开始重视奕纬,但长年的不闻不问造成他顽劣的性格,公元1831年(道光十一年),奕纬一次犯错,道光皇帝怒火三丈,重重踢了奕纬几脚,刚好踢中奕纬的下部,奕纬就这样意外地医治无效去世,终年23岁。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1826年-1827年),道光皇帝次子,生母孝静成皇后,是恭亲王奕訢的同胞兄长,奕纲只活了5个月,公元1827年(道光七年)2月,奕纲早夭,年仅1岁未满。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1829年-1829年),道光皇帝第三子,生母孝静成皇后,是恭亲王奕訢的同胞兄长,奕继只活了1个月,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12月,奕继早夭,年仅1岁未满。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道光皇帝第四子,生母孝全成皇后,公元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立为太子,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元“咸丰”,他励精图治,企图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清王朝,但回天无力,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驾崩,终年30岁,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1831年-1889年),道光皇帝第五子,生母祥妃,只比咸丰皇帝晚出生几天,他比起其他兄弟愚笨,道光皇帝不喜欢他,把他过继给惇亲王绵恺,他虽然政绩平平,但他天性平易近人,不摆王爷架子,深得百姓尊重,公元1889年(光绪十五年),奕誴病逝,终年58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898年),道光皇帝第六子,生母孝静成皇后,道光年间封恭亲王,咸丰年间任军机大臣,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驾崩,协助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夺取国家政权,同年开始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启洋务运动,政绩上取得一定成就,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奕訢病逝,终年65岁。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891年),道光皇帝第七子,生母庄顺皇贵妃,与异母兄奕訢协助两宫太后夺权,得两宫太后重用,洋务运动建设海军时,为了让慈禧太后享乐,挪出大部分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公元1890年(光绪十六年),奕譞病逝,终年51岁。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1844年-1868年),道光皇帝第八子,生母庄顺皇贵妃,咸丰皇帝继位后封郡王,同治年间主政内务府,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奕詥病逝,年仅24岁。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1845年-1877年),道光皇帝第九子,生母庄顺皇贵妃,咸丰皇帝即位后封郡王,同治年间主政内务府,公元1877年(光绪三年),奕譓病逝,终年32岁。

9.【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

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年号“咸丰”。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清最后掌握实权的皇帝)

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咸丰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

(下一代正统无子,同治无子。)

10.【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

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为清文宗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5岁即帝位,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同治帝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另一说死于梅毒。同治帝无后,慈禧即挑出咸丰之弟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之子载湉为帝,是为光绪帝。

同治帝无子

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醇亲王奕譞之子,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年号“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四岁登基,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在位34年。

按照清朝祖制,皇帝16岁要亲政。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即1889年2月19日,19岁光绪大婚后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戊戌变法失败,导致瀛台关10年。

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即1908年11月14日傍晚。死于北京中南海瀛台。在位34年,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2008年,距离光绪皇帝去世一百年,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正式确认,光绪帝死于砒霜。

光绪帝无子

12.【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宣,大。“宣统”即“大统”。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受到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1909年登基,卒于北京,终年61岁。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清朝,一说按照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起算,一说按照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起算,入关后,1644年起为建立起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鞑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后改为“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共传12帝 ,享国祚268年。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谓的“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清朝中后期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内部矛盾激化、逐步落后于世界。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换。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奠定中国而今版图,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公元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20年10月20日,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国,即大汗位,改年号为“天聪”。成为后金大汗。

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在盛京改国号为大清,建立大清帝国。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吴三桂降清,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

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清朝12个皇帝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但始终不敢称帝。其中公认的努尔哈赤并未称帝,他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建立了大金国(史称“后金”),不是清;而且是他的称号不是皇帝,而是“覆育列国英明汗”,所以他只是清朝的奠基人而已。真正开始称帝的是皇太极,他在盛京(即沈阳)称帝,并该国号为“清”,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讲,皇太极才是清朝第一个皇帝,但是一般在计算清朝皇帝时算上努尔哈赤。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关注趣味多,期期更用心。

关注趣味多第29期:大清风云之清朝皇帝

走进历史,活在当下。喜欢人文历史的朋友,点击关注趣味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