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受疫情影響,公司延遲復工日期,並且要求能在家辦公的儘量不要去公司。毫無準備和預兆地,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在家辦公。

由於年前有還未處理完的事項,擔心領導會緊急調度數據,我就把筆記本帶回了家,沒想到成了在家辦公的有利條件。

第一天在家辦公,大家互相問候,聊聊各自所在地區的疫情,生活起居是否有足夠的糧食等。然後領導要求每天早上開線上早會,每天的工作計劃和總結按時提報,需要開會時視頻會議。可是沒幾天,我就發覺在家辦公比上班還要累!體驗了羨慕已久的在家辦公,卻突然發現在家辦公並不如想象的那樣美好。

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無意間翻到一篇文章發現,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也讓不少單位選擇了讓部分人在家辦公,時隔17年,重新看當時的一些文章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新經濟導刊》在當時曾有一篇文章《“非典”期間:網上辦公“發燒”》提到了“SOHO”(在家辦公)一族的短暫膨脹,當時北京在4月下旬起,一些企事業單位紛紛做出SOHO安排,有的時間甚至長達一個月。當時還囿於網絡的接入速度和費用高,VPN未廣泛應用等問題,很多公司的在家辦公狀態是受限的。

文章結尾是這樣描述的:“‘非典’是個信號。看來,政務、商業、企業、社區、家庭等的信息化已經迫在眉睫了。”

經歷這一次疫情,是不是又要掀起一股“SOHO”熱了。為了能趕上這股潮流,我想還是有必要努力克服一下在家辦公的各種困難的:

1、作息時間失調

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在家辦公太難了,首先就是作息不規律。平時上下班都是早起坐班車,沒趕上班車就會無法按時到達公司,因此有很強的緊迫感。在家辦公取消了早上的鬧鈴,一覺睡到8點,起床洗漱做飯吃飯,坐下就得9點多了。上午的效率極低不說,睡個午覺,直接睡到了下午3點。這一天的效率這麼低,寫工作計劃和總結的篇幅也越來越短了,整個人都要焦慮了。

不過領導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就要求每天早上按時開線上的早會了。因為以前沒有這種工作模式,大家也都在摸索中。

我開始嘗試著早睡早起,晚上11點之前必須睡著,早上鬧鈴重新發揮了作用。像在學校列出課程表那樣,列出上班時間表。工作計劃中也細化到每個時間段,一切作息時間按照公司的來,把平時坐班車的時間留給讀書和做早操。這樣一來,身體得到了鍛鍊,也補充了知識,還能集中時間工作。很快這種模式就奏效了,自己也慢慢找到了辦公的感覺。

2、環境無法掌控

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在家辦公對環境的要求很高,看了網上很多人家裡沒有電腦桌,臨時拼湊了桌椅,還有人把筆記本放在洗衣機上辦公。還好我家裝修的時候買了電腦桌,並且書架就在旁邊,工作起來還算方便。

然而,最大的困難就是家人的打擾。女兒一會就要找媽媽,動動資料,戳戳鍵盤是常有的事。一開始還好,但有時候沉浸在工作中,好不容易有了靈感,卻總被家裡人打斷。一會有人問喝水不,一會有人給送來水果,一會女兒求抱抱。想專心工作,比上班的時候難多了。

不過,很快我就找到了解決辦法:女兒交給父母帶,並且和小傢伙說明白了媽媽的工作時間,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這期間不打擾媽媽的話,能得到看動畫片的獎勵。然後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沒有特殊的事情,不能打擾。書房裡水果、茶水備足,除了上廁所,我基本就不出房間了。這樣做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每天會更有成就感,焦慮感明顯降低。

3、領導控制慾太強

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對在家辦公,領導是最慌的一批。對工作任務進度無法像在辦公室那樣,見面問一句。而且領導一定對於員工能否像在辦公室那樣全身心投入工作,很是擔憂。通過微信、電話、視頻和工作計劃總結來跟蹤,方法太多了,似乎頻率也比在辦公室更頻繁了。

吃飯的時候,我都不停問家人,是不是我手機響了?其實過多地詢問工作進度,也是非常浪費時間的。

這裡面缺乏的不僅是對下屬的信任,也是對在家辦公這種未知的工作方式的不信任。可以理解,人們對新事物的認知,一般是從懷疑開始的。

在家辦公是一種注重工作成果而不是過程的工作方式,而這與某些認為過程更重要的人的想法相悖,領導總是希望工作過程也要拼盡全力。

《文匯報》2013年刊登了《美國雅虎近日宣佈禁止員工在家彈性工作引發爭議——在家辦公:更拖延還是更高效?》的文章。當時雅虎CEO要求所有員工必須在雅虎的辦公室內工作,除非有非常非常合適的理由,任何不能或不願這麼做的員工將被辭退。

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事實上近年來,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人被鼓勵在家辦公。雅虎認為在家辦公會造成效率低下,並且缺乏公平,有的人認為自己在辦公室勤勤懇懇工作的時候,有人在家閒逛。

當時的《經濟學人》是這樣評論的:“一個管理恰當的公司的員工往往會自發地提高工作效率,經理們信任他們,並決定如何做以及哪些方向才能最大化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你可以將一個員工捆綁在桌邊,但卻不能使他心甘情願為你工作。”

其實除了領導的新人,在家辦公缺乏一種能讓大家看得見工作過程的平臺或機制。別人在做什麼,做到哪一步了?大家將自己的計劃和結果共享出來,讓工作呈現出一種你追我趕的氣氛,也許不失為一種良性溝通和循環。沒有什麼比看到身邊的同事在做什麼,更有激勵效果的了。

公司領導收集每個人的工作計劃和總結,然後再在群裡共享一下,表揚做的好的同事,解答一下大家關注的問題,這樣和在辦公室的效果一樣。

4、對自律要求高

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自律這個詞,我接觸的時間很久了,但從去年開始才突然變成生命裡的高頻詞彙。原本打算辭職用寫作變現的,因為看到了自媒體人需要極高的自律,就望而卻步了。而今,又給了我一個提升自律能力的機會——在家辦公。

在家辦公很難不受惰性驅使。家是一個休息的地方,除了在環境上打造出來一個適合工作的環境,還要在心理上克服懶惰,並且保有工作的激情。

在沒有人監督的時候,人們的往往會比較放鬆。習慣了坐夠8小時的人們,一下子身體得到了放鬆,在業務上遭受別人的打擾可能也會減少,一些人喜歡見面談的事情,比如聊天需求,也隨之降低。

那麼,一天時間過去了,同樣的一天,在家為什麼覺得會不如在公司產出高呢?

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他人的監督下完成學習或工作任務的,缺乏自主完成任務的機會。而在家辦公需要轉變思維,關注產出,而不是投入時間的多少。雖然有時不得不被家人打斷你的思路,但這並不妨礙你的產出,你可以在某個時間段更高效地思考。

在家辦公需要有一種倒逼機制,在翻牆之前,先把揹包扔過去!

在家辦公,每天早上制定的一天的工作計劃,併發送給上級領導,每天傍晚總結一下自己的產出,與每天的工作計劃做一下對比總結,併發郵件給領導,這樣不僅會逼著自己好好工作,也會更有成就感。

5、缺少儀式感

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生活需要儀式感,工作同樣也需要。

第一天在家辦公,總感覺哪裡不對,身穿睡衣,面對筆記本,怎麼也不像在工作。

後來我每天在家也和上班一樣,換一身衣服,打扮精緻,在電腦旁放一個鬧鐘和筆筒,然後這樣就有了辦公室的氛圍了。遠離一切可以躺著的地方,比如沙發、床等。

除了在視覺效果上更讓人舒服外,能給人一種緊張感,或者我們把它叫作一種自我約束感。當你穿著舒服的睡衣,可能想躺在沙發上眯一會。而穿著緊身的衣服,畫著精緻的眼線,你會不想浪費這一切打扮帶來的在上班的感覺,要有好的工作產出,才不會辜負自己的精緻。

在家辦公的確會累一點,因為人們需要面對三個我,本我、自我和超我。正如心理學研究的那樣,本我說:“休息一下,看個電視劇或者玩一會遊戲吧?”這是人的本性懶惰在作怪。超我會說:“老闆給你工資不是讓你浪費青春的,社會賦予你價值,你要對得起大家!”這是你的道德感、社會責任感在呼喚你。自我則會說:“要實現自我的價值,這是職場彎道超車的好機會!”那就遵循自我的意見吧!

為什麼感覺在家辦公更累?曾經羨慕的工作這麼難?

沒想到宅在家還會有意外的發現——在家辦公提高效率的辦法:

1、作息規律——制定工作計劃和時間表;

2、打造有利於工作的環境氛圍——遠離雜音;

3、遠離不信任和控制慾——工作計劃和總結共享;

4、嚴格自律——工作計劃和總結髮送給領導;

5、增加儀式感——精緻穿搭和妝容。

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與收穫呢?歡迎關注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