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说:颜良文丑,若有一人在此,岂容华雄放肆!如果是真有一人在,能斩华雄吗?

材料升值工程师


袁绍这话完全没有夸大,颜良文丑两位武将在三国中绝对稳妥妥的一流武将,文丑更是双敌徐晃和张辽更是占尽上风,而且袁绍能在冀州站稳脚跟,除了他四世三公的头衔和众多的士兵外,颜良文丑也是帮他站住了脚跟,至于关羽杀了他们俩,完全是仗着出其不意,而且演义存在着夸大的成分,如果颜良文丑在的话,华雄早就人头落地了,哪轮得到华雄出尽风头!


微凉的心碎141021709



沂水关前,华雄斩鲍忠,败孙坚,斩祖茂,斩俞涉,斩潘凤,勇冠三军,十八路诸侯见者莫不心惊胆寒,无人敢与之争锋。正在众诸侯尽皆束手无策的时候,身为盟军老大的袁绍登时感叹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催军未回!得一人在此,岂容华雄施威哉!汝众诸侯许多将士,只无一人可追华雄?”

袁绍说这段话,明显起不到实际作用,说白了顶多是一句自我安慰。袁本初的性格是那种比较自高自大,自命不凡的类型。他说出这句话大概有以下两种意思。

第一:强行找找面子

袁本初是啥身份?号称四世三公!十八镇诸侯盟主!可谓位高权重,声明远播。加之性格使然,袁绍这种人,是非常好面的。当众人皆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袁绍感叹了颜良、文丑。这显然是想告诉众人,不是我袁绍打不过他小小华雄,只不过我的上将颜良、文丑没来,空放了华雄在此施威。

第二:抱怨各路诸侯

这后面一句“汝众诸侯许多将士,只无一人可追华雄?”袁绍这句话,明显有抱怨各路诸侯的意思。抱怨各路诸侯,勾心斗角,不肯为讨董出力。



而华雄得以威震十八路诸侯,恰好也反映了袁绍感叹的第二层意思。十八路诸侯,各自勾心斗角,不肯为讨董出力。彼此保存实力,盘算自己心中的小九九。都想借其他诸侯的手,去灭掉董卓,然后各种坐收渔利,等待下一场战役的到来,为瓜分地盘做准备工作。

——所以华雄的威震十八震诸侯,有一定的水分。

比如袁绍帐前的大将,颜良、文丑、高览、淳于琼、韩猛、鞠义;曹操麾下的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李典、乐进;公孙瓒、马腾等等等等……这些诸侯麾下可谓猛将如云。然而在面对华雄嚣张叫阵的时候,大部分诸侯都选择了沉默。

最有可能的是,这些人跟袁绍一样,压根就没有带上自己的主将。

所以,整场打斗,打来打去,都是鲍忠、俞涉、潘凤这些不入流的将领。而主动为部将请命的诸侯,反而只有一个生性懦弱的韩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韩馥这样一个生性懦弱,窝囊自杀在厕所的主,都有勇气举荐部将出战华雄。说明华雄的实力,并非真的那么恐怖,而是其他各路诸侯隐藏实力,不愿主动出战的结果。



数来数去,十八镇诸侯中,真心为讨董出了全力的,恐怕就只有孙文台了。当时孙坚的位置比较尴尬,他只是袁术麾下的附属势力,简单的说,有一定的兵力,但没有实封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孙坚只能拼尽全力,争取在这场混战中,找到时机,成长为一路真正的诸侯。

因此!华雄的竞技水平,也只能在他与孙坚的一系列交锋中找找答案了。

华雄两败孙坚,这是“演义”交代的事实。不过在华雄两败孙坚的过程中,罗贯中也交代了先决条件。第一次是孙坚后方粮草被烧,军无斗志;第二次是孙坚仓惶奔走,无心恋战。也就是说,华雄与孙坚的打斗,并没有真正意义在硬实力上击败孙坚。

综合华雄的实力,不会比孙坚强到哪里去……

——另一个!程普

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一阵直杀上关,关上矢如雨下——参考,“演义”罗本

华雄使胡轸出战,孙坚本当要自敌胡轸,不想程普一马当先,率先冲出了阵门。当程普数合刺死胡轸之后,一路直杀上关。在这种情况下,华雄没有主动出战程普,而是选择了以箭射程普。

这说明一个问题,面对孙坚麾下第一上将程普的时候,华雄实际上是有点虚的。华雄与胡轸朝夕相处,深知胡轸的武艺。当程普数合刺死胡轸之后,华雄的心中,无疑是打过算盘的。

显然!华雄的武力值,相比程普来说偏弱。


袁绍口中的颜良、文丑二人,是实打实的顶级高手。颜良击败一流猛将徐晃,只需要二十回合;文丑打平过赵云,退过徐晃、张辽的双双追击;这两人的武力值,可以说比华雄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

袁绍并没有吹牛,颜良、文丑确实有斩杀华雄的能力。


爱尚文史


华雄在汜水关大杀四方,搞的诸侯们很郁闷,这个时候盟主袁绍感叹的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那么到底是袁绍吹牛逼呢还是实事如此呢?

袁绍作为盟主不存在吹牛,在他看来颜良、文丑可胜华雄

袁绍这个人也算是一个人物,敢于拔剑和董卓对峙是个刚烈之人,面对华雄的嚣张,作为盟主的袁绍肯定是相当气愤,于是便想起了不在身边的猛将颜良、文丑,袁绍也是个练家子也曾经是著名的西园八校尉之一,武艺的高低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以他对这两员大将武艺的了解,他是相信颜良、文丑是可以战胜华雄的。

后来华雄被关羽所杀,吕布在虎牢关出战的时候,袁绍就再不提他的那两员猛将了,这点自知之明袁绍还是有的。

华雄的武艺究竟如何定位

华雄是一个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的猛将,在群雄讨伐董卓的时候,华雄作为先锋同李肃、胡轸、赵岑率五万人马去迎敌。

华雄表现很秀,先是一合斩杀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后又突袭孙坚大营,大喝一合斩杀了孙坚的大将祖茂;汜水关前华雄斩杀冀州刺史韩馥账下号称上将的潘凤,又数合斩杀了袁术的大将俞涉;诸侯皆惊。

华雄连杀鲍忠、祖茂、潘凤、俞涉四人,且都是一合到数合之间,干净利落,不过华雄斩杀的都是二三流武将,参考董卓部将徐荣数合被夏侯惇刺死,华雄的武艺基本就和夏侯惇一个档位,是一流强将,很厉害。

颜良、文丑胜华雄不成问题

颜良、文丑和另外的张郃、高览并称袁绍账下的“河北四庭柱”,但是颜良、文丑比张郃、高览高一个段位,因为和张郃同水平的徐晃、张辽被颜良、文丑轻松虐败。

颜良的主要战绩

颜良的主要战绩就是白马之战,数合间轻松斩杀了曹将魏续和宋宪,这两人曾经是吕布的“八健将”可是二流武将;而一流水平的徐晃在颜良连战两人的情况下,依然被颜良二十合速败。

文丑的主要战绩

文丑在一人大战公孙瓒四员大将,结果枪挑死一人,其余三人惊走,后又和少年赵云战了六十合,杀了一个旗鼓相当;延津之战,张辽、徐晃二打一对方文丑,就给张辽人还未到马就被射翻,徐晃去救张辽截住文丑战了不多回合,料敌不过,败走。

从颜良、文丑的表现来看两人都有击败一流武将的超神战绩,这点华雄就比不上。华雄只是一流水平的强将,而颜良、文丑已经相当接近超一流神将的水平了,是准超一流的猛人。

关羽虽然斩颜良诛文丑只用了数合,但是赤兔马起了很大作用,杀华雄的时候还骑的普通马。颜良、文丑的实力是可以战胜和徐晃一个档位的华雄的,而且不会超过五十合。


我家的猫叫皮蛋


颜良和文丑如果在场的话,可以击败华雄,但是能不能杀死华雄则要看临场发挥了。

在《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董卓手下猛将华雄先后斩杀了联军的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孙坚也被他击败,一时无人能敌。当时袁绍确实感叹过手下大将颜良、文丑不在,在的话就不惧华雄了。

颜良、文丑、华雄可以说有些同病相怜,都是关羽成名的垫脚石,而且都是被他秒杀。从三个人和关羽交手情况看,倒是华雄坚持的时间最长一点。书中没有具体描述两人交手情况,不过打完以后一杯热酒变温,起码也应该战了十几个回合。颜良比较悲催,因为关羽马太快,原本想问话,结果却被关羽冲到面前,来不及反应被刺死。而文丑战了三合以后心怯逃跑,被关羽所杀。

虽然华雄和关羽交手时间太长,但是颜良和文丑被杀的情况比较特殊,一个是突袭被杀,一个是心理素质不过硬,主动逃跑被杀,并不代表了他们的真实水平。

颜良可以二十合杀败徐晃,让许褚、张辽等人不敢迎战。文丑能和赵云战平,短时间内让徐晃自知不敌退走。由此可见颜良、文丑的武艺都非常出色,还在许褚之上,和关羽、张飞等人接近。相比和关羽打时间不长就被杀死的华雄来说,颜良、文丑也是要强不少,要是有一人在场,击败他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是击败华雄不等于肯定能杀死华雄。在演义中击败一个高手容易,杀死他很困难。像张郃先后和赵云、马超、张飞、黄忠等人交过手,虽然此次战败,但是都全身而退。甚至连于禁这个水平面对张飞、马超也可以逃得一命。

华雄能连斩四将,和关羽也能打上一阵,武艺肯定强于于禁,可能和张郃差不多。因此即使华雄打不过颜良、文丑,逃命机会还是很大的,想杀死他没这么容易。


不沉的经远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小说中颜良,文丑妥妥的超一流高手,华雄的武艺在强一流水平,所以,颜良文丑打败华雄,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击败和斩杀是两个概念,特别是斩杀名将,即便是在小说里,那也是很困难的。所以,颜良,文丑到底能不能斩杀华雄,来个战绩对比,比较好分析:

华雄战绩:



汜水关之战,华雄秒杀鲍信之弟鲍忠;

孙坚和华雄短暂平手,以孙坚兵战失败作罢;孙坚连射两箭被华雄躲过,第三箭箭断;孙坚部将祖茂埋伏华雄,被大喝一声一回合反杀;

华雄叩关,先是袁术骁将余涉,战不三合被斩;韩馥上将潘凤,去不多时也被斩杀了;

颜良战绩:

一回合秒杀韩馥部将耿武;

白马之战,三回合斩杀原吕布“八健将”之一的宋宪;

一回合斩杀另一个“八健将”,为宋宪报仇的魏续;

徐晃出阵和颜良大战二十回合败走,曹军诸将栗然;

文丑战绩:

一回合秒杀韩馥部将关纯;

界桥之战,文丑十余合击败公孙瓒;一回合杀死公孙瓒四骁将之一,其余三人惊走;六七十回合平初出茅庐的赵云;

白马之战,文丑一对二徐晃,张辽,先是箭射张辽坐骑,再不数合让徐晃“料之不敌”而走;



纵观三人战绩,虽然都不多,却十分出色。其中华雄杀将四人,分别是鲍忠,祖茂,余涉,潘凤。鲍忠的水平应该不入流,余涉最多二流水平,潘凤虽然有“上将”之名,最多在二流到弱一流之间,所以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斩杀祖茂。因为,纵观孙坚四大部将,程普,黄盖应该能进一流,韩当,祖茂当在弱一流左右,而祖茂又是埋伏华雄的情况,却不但被反杀,还被秒杀,虽然有“突然”的成分,也足以说明华雄有强一流的实力。而且,华雄自告奋勇出战,董卓和吕布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也说明了西凉军中,华雄具有仅次吕布的实力。





再看颜良和文丑,这两人都是河北军的佼佼者,“四庭柱”之二,武艺还比高览和张郃高出一个层次。其中颜良连杀的“八健将”之宋宪,魏续,起码都是弱一流的高手,而且魏续可是为了报仇出阵的,可见颜良有碾压弱一流武将的实力;最关键还是颜良击败徐晃让曹军诸将“栗然”,无人上前挑战的战绩,所以这三人中,颜良才是第一高手;文丑的战绩比颜良多,还打过公孙瓒和赵云(非鼎峰),具有相当高的含金量,但是对比颜良,文丑还是略逊一筹的。单单看影响力,颜良可是让曹军一军栗然,仅次日后长坂桥的张飞,文丑却只是惊走公孙瓒三员骁将,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论武艺和战绩,颜良>文丑>华雄,假如颜良战华雄,三十回合之内,华雄必被颜良斩杀(参考颜良二十回合败强一流徐晃,那时徐晃不走,性命堪忧);文丑战华雄,大约四十回合可以击败华雄,至于能否斩杀,得看战场的情况了。


大飞熊骑士


说演义就按照罗贯中吹的来说,不扯历史。颜良三回合斩魏续宋宪,这个俩不是什么猛人但也只少在吕布手下和曹操集团打了不少仗,感觉这哥俩和于禁,李典,曹洪水平差不多。文丑一人力战张辽徐晃,这哥俩就不用说了。但是盛年文丑战年轻赵云60回合又不分上下对云吹来说也是平手。华雄几回合斩祖茂,祖茂排在程,黄,韩之后比这仨稍微弱点。后来华雄秒杀逾涉,斩上将潘凤。能力不至于太低。感觉颜良文丑胜华雄问题不大,要是斩于马下多少费点劲


华夏子孙不舔五黄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华雄在汜水关前,先败孙坚,后又阵斩俞涉和潘凤,在盟军辕门之前可以说是不可一世。但是最后被关羽所杀。在关羽出战之前,袁绍就说了一句:颜良文丑,若有一人在此,岂容华雄放肆!

在我看来袁绍这句话说得是真实的,颜良或者文丑就算不能斩杀华雄但是也可以击败华雄。我们都知道袁绍手下猛将颜良和文丑,后来闻名天下,与张郃、高览称为河北四庭柱。

虽然他们俩都是被关羽所斩杀,但是关羽有借马快的威势将他们斩杀。武艺上来说,颜良应该是在张辽之上,比徐晃略高;文丑武艺在徐晃之上,也就是说文丑要强于颜良,与早期赵云不相上下。他们的勇猛也是得到各个势力的认可的。只是都有明显的缺点。

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
荀彧:“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
沮授:“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这里都写到颜良文丑的勇猛,因此他们俩应该是可以战胜华雄的。


秋心谈历史


真是华雄在,也不是颜良文丑对手,要不是关公在出马,不知损伤多员大将。颜良,文丑与云长交手,与不敌两合,可见云长之英雄无敌也。〈匹马殊颜良文丑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一人会鲁肃江南俊士尽寒心〉。


Go策略


按照三国演义讲应该差不多了多少都是被关秒,实力也应该在伯仲之间。现在游戏吕布满分关张就是97.98,颜良文丑就是90出头,华雄应该是90左右。至于赵云,赵云来说没有跟S级武将单挑,但是从演义来看应该是略高于徐晃张合之流,巅峰时期赵云应该在95到97之间,但是赵云打团能力高于关张。马超武力也应该在97左右样子,黄忠不好讲估计95左右巅峰时期肯定有,魏延估计90到95之间。,后期张苞廖化关索关兴王平马代等应该都是,85到90左右。魏国典韦许褚武力也不低应该也在95至97,然后就是庞德张辽徐晃张合夏侯等应该都是在90上下,曹洪曹彰邓艾都应该在85到90左右,后期没有好一流武将。吴国孙策孙坚太史慈甘宁等应该都是90出头,像程普黄盖吕蒙领统周泰等基本都是85左右。个人觉得三国武将S级95以上,A级90左右,85左右B级,80以下C级。虽然统一级别也有强弱但是都是能大战较多回合不至于很快输。以上都是根据武力值来的跟带兵统帅没关系。


老梁玩竞彩


颜良文丑任何一人打败华雄应该没问题。二人合力对抗吕布也不会输。但二人是袁绍的得力战将,袁绍是讨董盟主,正需要勇将出力显示实力的时候,为什么不带上二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