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趙佗歸降的原因是什麼?

人生不過初見


統一六國後的大秦王朝,有一個更為寬廣的帝國版圖構想,秦始皇將目標瞄向嶺南百越之地。趙佗深受秦始皇器重,兩次為副將征討嶺南,公元前223年,趙佗追隨國尉屠睢的50萬大軍攻打嶺南。屠睢因為濫殺無辜,引起當地人的頑強反抗,被當地人用毒箭射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一起率領大軍平定越地,經過四年的努力,公元前214年,嶺南大地劃入了大秦帝國的版圖 。

然而此時的中原大地硝煙四起,大秦帝國搖搖欲墜。病重的任囂和趙佗分析了嶺南的未來局勢。嶺南現在雖然屬於大秦的領地,根基不穩,如果大軍離去,北上中原,很難預料會有怎樣的後果。兩人一致認為,必須守住嶺南這塊土地,無論中原誰來稱帝,嶺南都不能隨意丟棄。任囂死後,趙佗築起三道防線,還趁機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將嶺南地盤擴大。中原戰亂平息後,以番禹為都城,建立了南越國,趙佗成南越王。

公元前195年,劉邦的使臣陸賈來到南越國,在陸賈的勸說下,趙佗選擇了臣服,南越國開始向漢朝稱臣,並向漢朝進貢。好景不長,同年劉邦去逝,呂后臨朝掌控朝政,與南越國的矛盾激化,派軍前來攻打南越國,因環境不適應而未到達。趙佗見漢越矛盾不斷產生,擔心呂后通過相鄰的長沙國來吞併自己,心灰意冷,於是就脫離了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十幾年後,呂后去世,漢文帝又派陸賈前來勸說,趙佗再次歸順漢朝,同時去除了自己的帝號。

趙佗是南越國的第一位君王,因為是他把嶺南併入中國的版圖,所以他被後世認為是第一個開發這裡的人,毛澤東更是評價他為“南下幹部第一人”。

在趙佗的統治下,南越國不僅社會穩定、民族融合,經濟和文化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國家欣欣向榮。公元前137年,一百多歲的趙佗去世,南越在他死後不到三十年就被漢朝滅亡。

趙佗第一次征討嶺南時,不像主將屠睢那樣濫殺無辜百越人,而是對百越卻一直實行“和輯漢越”政策,一方面安撫當地越族,另一方面又勸導自己的士兵和越族通婚。由此,他促進了漢族與當地各族人民的融合,趙佗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功臣。


悠然讀史


秦始皇三十年,秦王派遣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經過艱苦戰鬥,秦打敗了越人,設置郡縣。

秦二世元年,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了。南海尉任囂分析了當時的形式,表示也想參與到反抗暴秦的隊伍中,但此刻的任囂已經身染重病,隨時都有可能掛了。

任囂就再三思慮最終找來了能夠信任的將領趙佗商量,最終他們覺得,現在的中原正在發生戰亂,恐怕會有盜兵入侵他們的領地,為此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要是有機會也可以做一方的王。

秦被滅亡後,繼承任囂遺願的趙佗迅速“擊並桂林、象郡”。並把嶺南三郡併為一體。過後趙佗為了避免嶺南地區重新出現百越的分裂狀態,防止南越也想中原地區一樣經常遭受的戰爭之苦,於是他建立了南越國。

高祖劉邦為結束嶺南地區的分裂狀態,實現國家的統一,分析當下形式後,決定採取和平政策,試圖通過承認趙佗的存在,通過實行鬆散的統治,勸服趙佗臣服於大漢,這樣趙佗既然“自保一方,兵力震於荒裔”,大漢派遣陸賈出使南越。

趙佗覺得雙方開打的話,對雙方都沒有什麼好處。再說了,對漢稱臣,山高皇帝遠的,對雙方都有利的,趙佗的明智,不僅消除了漢與南越的對峙,而且開闢了一條從分裂到統一的和平途徑。

趙佗在南越仍然稱帝,只對漢稱臣,稱王。,而且經常“使人朝請”,維護與漢的和好關係。

結束語:趙佗投降歸順大漢王朝,有利於南越政治的穩定、軍事的穩固、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

使嶺南社會經濟實現飛躍式的跨越發展,使嶺南社會形態從原始社會的分散的部落統治,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使得南越一躍跨入封建社會的隊伍中,為今後的歷史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悅讀038


導語:

南越國王趙佗,活了足足100多歲,統治嶺南81年之久。所謂歸降漢朝,只不過是中原王朝好面子的一種說法罷了。趙佗的確接受了劉邦封賞印信,卻始終沒有真正投降過漢朝。

西漢王朝剛剛建立,劉邦在國內還有很多諸侯國沒有消滅。百廢待興之時,劉邦根本騰不出手來收拾南越國。而且他擔心趙佗手裡50萬秦軍席捲關中,那一切就都完了。所以這是一次平等共存的相處方式,不存在誰臣服了誰。

01陸賈成為說和南越國王趙佗的重要人物。

其實如果酈食其活著,這件事鐵定是他去。當年酈食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將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都納入劉邦的版圖,可見他的口才有多厲害。

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誅。漢十一年,遣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與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為南邊患害,與長沙接境。---《史記》

這次的任務是一樣的,但是行程卻完全不同。陸賈必須要從長安前往廣州,直線距離就有1200多公里,按照當時繞路的程度,陸賈幾乎走了足足4000公里才到達廣州。

廣州是趙佗的都城所在,他見到趙佗以後,並沒有任何卑躬屈膝的行為,而是以大漢使節的身份與趙佗對話,只用了四步,就勸成功了趙佗。

  1. 首先,陸賈明確地告訴趙佗,趙佗本是中原人,親戚朋友也都在中原地區。
    甚至祖先的墳墓也都在中原地區。如果想要以偏安一隅的小政權和大漢王朝對抗,那就是以卵擊石。
  2. 其次,陸賈不斷吹噓劉邦出色的地方。從沛縣一個亭長開始,第一個攻入關中。雖然遭到項羽不公平待遇,可是劉邦勵精圖治,收復各路諸侯,最終滅了項羽,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總之陸賈就是為了告訴趙佗,劉邦是不可戰勝的。
  3. 再者,陸賈開始說軟了,他說劉邦雖然這麼強大,但是這麼多年的戰爭下來,劉邦心疼自己的百姓。他不希望再打仗了。陸賈這次來的目的,其實也就是為了避免兩國交戰而來。
  4. 最後,陸賈甚至指責其趙佗,他嚴詞告訴趙佗,如果劉邦命人帶十萬人馬南下的話,不要漢朝軍馬動手,你手下的人馬就會因為不想跟漢朝作對,而把你給綁了送到漢朝去。而且你的祖先墳墓,鐵定是要被漢朝人給挖了的,我們攔都攔不住。

這一系類的說辭,抑揚頓挫,簡直就像是在表演口才一樣。趙佗聽了陸賈的說辭,不僅沒有感到生氣,反而覺得很過癮。

所以趙佗接受了陸賈帶來的印信,答應臣服漢王朝。不過這只是口頭上的承諾,因為南越國從始至終都是他們家的天下。

02趙佗純屬撿了個漏,成為南越王也是運氣好。

秦始皇一統六國以後,並沒有收攏自己的野心。為了擴大自己的版圖,他吩咐屠睢帶領大軍進攻嶺南,結果屠睢真戰死了。所以秦始皇再次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帶領50萬大軍進攻南方的百越。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後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也,欲倚中國,擊滅南越而並王之,自為功也。”於是佗乃自尊號為南越武帝,發兵攻長沙邊邑,敗數縣而去焉。高後遣將軍隆慮侯灶往擊之。會暑溼,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嶺。歲餘,高後崩,即罷兵。佗因此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餘裡。乃乘黃屋左纛,稱制,與中國侔。---《史記》

50萬大軍南下以後,沒想到沒過多久秦始皇就病死了。任囂並沒有帶兵回去,而是繼續在南方作戰。

而秦二世上臺以後,趙高亂政的局面,使得任囂和趙佗失去了回去的想法。他們打算在嶺南地區開闢一個屬於他們的王國。

  • 很顯然,任囂當時已經有了這個想法,所以後來楚漢爭雄的時候,任囂手下的50萬人馬壓根就沒打算參加戰鬥。
  • 所以說一直到漢高帝劉邦滅亡秦王朝之前,任囂一直都是這50萬人馬的主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任囂將會是南越國的首任國王。
  • 很可惜的是,公元前206年,聽說秦朝滅亡的消息以後,任囂憂鬱成疾病死了。這可給了趙佗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過去趙佗不過就是任囂的一個跟班,做夢也不可能想到會成為50萬大軍的主帥。現在群龍無首之下,趙佗果斷接過帥印,成為了50萬人的頭目。

這個時候趙佗將秦國派到嶺南各地的郡長官,全都換成了他的自己人。實實在在地掌握了整個嶺南地區的控制權。

時機成熟以後,趙佗便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成為了南越國第一任君主。由此可見,趙佗純屬運氣好,否則哪裡輪的到他做皇帝呢?

03南越國最強大時,曾經席捲廣西湖南地區。

趙佗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他成為領袖以後,極力想要擴大自己的地盤。不僅將廣西桂林打了下來,而且繼續北上,一直將長沙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漢高帝劉邦才意識到了南越國的可怕之處。所以他立刻從長安派人前往南越國招降。

因讓佗自立為帝,曾無一介之使報者。陸賈至南越,王甚恐,為書謝,稱曰:“蠻夷大長老夫臣佗,前日高後隔異南越,竊疑長沙王讒臣,又遙聞高後盡誅佗宗族,掘燒先人冢,以故自棄,犯長沙邊境。且南方卑溼,蠻夷中間,其東閩越千人眾號稱王,其西甌駱裸國亦稱王。---《史記》

為什麼說是招降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劉邦佔領了關中,他自認為關中包括中原地區,才是大國所該擁有的地方,南越國偏安一隅,人口稀少,劉邦並不重視。

可是趙佗手裡有50萬大軍,而且是強大的秦國軍隊,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所以劉邦以比較高的姿態,招降南越國趙佗。

還有一個可能,因為南越國最後是被漢朝給滅了,所以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就相應變得非常低。為了美化漢王朝的大一統局面,所以後人故意開始抹黑南越國的存在。

甚至南越國最強大時擁有半壁江山的事實,都逐漸被漢朝給抹殺了。這也很容易理解,畢竟你的王朝已經消失了,現在是漢朝說了算,想怎麼說,南越國都無可奈何了。

總結:劉邦不願意跟趙佗開戰。

陸賈說得十分慷慨陳詞,簡直就是在威逼趙佗。其實這就是一種假象,當時的劉邦哪有功夫對付趙佗呢?

異姓王基本都開始造反了,劉邦四處征戰,又殺了軍事指揮官韓信,所以他壓根就沒有這個能力,對付趙佗手裡的50萬秦軍。

擔心秦軍捲土重來,劉邦只好以一種強硬的態度來處理南越國北上的事情。真實實力也正如趙佗所言,如果他帶兵北上的話,是不是就可以跟劉邦一樣,成為天下的皇帝呢?

其實一切都是有可能的,畢竟秦軍的戰鬥實力在哪裡,而劉邦又把自己的諸多功臣給誅殺了,好在趙佗是一個知足的人。


江湖小曉生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說到趙佗,我們就應該想起秦始皇,說起秦始皇這個千古一帝前,我首先說說,千古一帝秦始皇,可是一位有著大智慧的存在,可以這麼說,自從秦國一統天下之後,就再沒有出現過比秦始皇再厲害的帝王了,因為秦始皇做到了讓整個華夏統一,奠定了我們國家的基本國土疆域,以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廢除了其它各國的一些影響統一的文化,才讓千年後的我們國家,不像歐洲那樣四分五裂,廁所大的一塊地方卻有著多種語言文化。

由此可見秦始皇的高瞻遠矚,據傳秦始皇死之前,曾經和鎮守北疆的蒙恬和鎮守南疆的屠睢說大致這麼說過,天下初定,但是六國貴族勢大,難免再起反抗,到時候秦國很可能不保,但是是縱然秦都丟失,總共八九十萬鎮守南北疆的秦軍精銳不得回援,否則異族大舉入侵,後果不堪設想,這裡的異族特指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

這也就造成了秦末起義的時候,秦軍在與起義軍的戰爭當中,為何軍隊當中那麼多的刑徒,但是縱然這樣,也是把陳勝吳廣那麼大規模的起義軍給撲滅。

若是當初蒙恬沒死,與屠睢的手下趙佗二人各攜南北疆一半的兵力,還哪有後來的楚漢爭霸,哪有後來的漢帝國。

後來楚漢爭霸,劉邦勝出,雖一統天下,但是南方傭兵五十萬的趙佗卻因為秦國的覆滅,自立為王,名為南越,雖為南越,但是麾下將士家眷大部分為中原人,但是初立大漢的劉邦敢誅殺眾諸侯王,但是卻不敢動趙佗,唯有派麾下口才極好的大臣陸賈一番勸說後,趙佗很乾脆的答應做了大漢帝國的附屬,其實趙佗一直等著劉邦這這句話,互相給個臺階下而已。


北派說書人


南越王趙佗揀了大便宜,他在南越地區割據稱霸是他抓住了時機,沒有這個時機他什麼也不是。

秦軍三大主力,長城軍団,在北方戍邊防胡人南下,蒙恬為長,後為王離;南越軍團,南方清剿不臣,同化域異,団長是任囂;草創的酈山軍団是章邯的軍隊。秦末國內紛亂。南越的秦兵因各種原因回不來,加上任器自保屬地,下令關閉通往中原地區的關口,至便進出斷絕。

時逢趙佗為南海龍川令,南海尉任囂死前讓趙佗為南越長官。趙住的很快平定附近不服勢力,把幾個秦郡佔住,自稱南越王。南越王坐大。

及等到高祖擊敗項羽之時,中國初定。國力不足以平定尉佗向南越,便因好給了他稱王的詔書。

高祖使陸賈賜尉佗信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佗不禮貌,"魋結箕倨"見陸生。陸生也不怪,只是說他:

“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在真定。今足下反也不是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桀並起,唯漢王先入關,據咸陽。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彊。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

這些話入雷灌耳,嚇了趙佗一跳。想想也對。你趙佗就是一隻愛出風頭的螞蟻,捏死你容易。項羽那麼歪,不也死翹翹了。你的祖墳在真定,真定在趙國,整冒火了,挖墳挫骨揚灰,你仔細想想吧!

於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因問陸生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復曰:“我孰與皇帝賢?”陸生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彊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轝,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眾不過數十萬,皆蠻夷,崎嶇山海間,譬若漢一郡,王何乃比於漢!”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乃大說陸生,留與飲數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陸生卒拜尉他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賈為太中大夫。


劉一千五


自說自話一大堆,什麼劉邦不敢跟趙佗打架,什麼劉邦害怕趙佗殺回關中……

趙佗有什麼資格跟劉邦項籍抗衡?

小白總喜歡把某些人說成聖人,明明可以做到,但我怕嚇到你,所以我不做……

這不是正確的思考迴路,絕大多數人都是立足於自己的利益出發考慮的,以此為基礎考慮歷史人物的選擇才是最接近現實的。

趙佗他不是奪取中原,而是壓根辦不到。

秦軍本身佔領嶺南就相當吃力了,那些土人面服心不服,你強大我忍著,但是你弱小我就會落井下石。

這種情況下拿什麼打回關中?只要秦軍一部分離開嶺南,土著就造反了,到時候進退失據,毀滅是遲早的事。

至於劉邦為什麼不打趙佗,不是因為打不過,那是因為不划算,劉邦忙著消滅異姓王,燕、楚、韓、梁、趙,哪一塊不比區區南越美味?放棄在嘴邊的西瓜,去追逐天邊的芝麻,怕不是失心瘋。

高、文、景三朝,其實都在消化過去吃下的成果,因為劉氏根基太淺,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深入人心,打南越不是不可以,但沒什麼好處啊(吃飽撐了),只要他不搗亂,時間越推移漢朝的優勢越明顯,特別是削藩之後,皇帝掣肘越來越少,準備充足就收拾南越不好嗎?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


長島男爵


劉恆在這封信中,最後歷數了興兵打仗的禍害,一定會讓百姓流離失所,兩敗俱傷,無論是漢朝,還是你南越王的百姓,雙方都不可能在戰爭中獲得利益。當然,劉恆在信中也不失時機地,委婉地表達了對趙佗擅自稱帝的不滿,不過,嶺南土地你自可擁有,我劉恆也不會與你爭奪,大王儘可以自行治理。但天無二日,稱帝的事免談,不然的話,後果自負。

如此一番軟硬兼施,趙佗終於明白,自己這次是遇上真正的對手了。因此,備好大禮,呈於劉恆,“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遺王”。當然,趙佗歸順西漢王朝,還有自己的打算,經過多年的經營,南越王國已呈欣欣向榮之事,國泰民安,百姓生活富裕,政治清明。此時,如果漢朝來打南越,對自己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即然劉恆已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不就是不稱帝嗎?答應你無妨,山高皇帝遠的,我私下做皇帝,你也看不見不是。

劉恆以“四兩撥千斤”的手法,以一封輕於鴻毛的書信,輕而易舉地就消弭了一場破壞力極大的可怕戰爭,拯民於水火。漢文帝劉恆深藏不露的政治功力,於此可見一斑。而趙佗歸順西漢王朝之時,雙邊貿易之門又繼打開,整個南越王國的發展也是更進一步了,可謂是有失亦有得了。





覓史記


第一,漢朝實力強大,既然秦始皇能平嶺南,漢武帝也能做到,還有現成的靈渠可用。

第二,趙佗是中原人,在當地的統治可能出現了危機,比如丞相呂嘉是當地人,大權獨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