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理解?

0孤月痕0


这个问题非常好!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传统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

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理解:

(一)关怀人本

西方文化是以宗教为主导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却具有深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最灵、最贵者的思想。

如《尚书·泰誓》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孝经》中则借孔子的名义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中的“性”字,是“生”的意思。

在《礼记·礼运》篇中,人们又进一步对人之所以异于万物的道理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如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礼记》也出现了“天下为公”的理念……

总之, 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

这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高度融合的亮点之一!

(二)道德的教化

中国的道德信仰系统却十分完备。 这一种道德信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而我们需要的这种道德教化与现代社会所需的道德规范是传承。

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 《诗经》提出“夙夜在公”,《尚书·周官》提出“以公来私民其允怀”,都提倡注重整体精神,都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在重视整体精神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香水偿息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道德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

另外,传统文化中还对我们提出“诚信”,“仁爱”,“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

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

(三)追求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

“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提出“天人和一”的思想。即把自然与人看作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主张“道法自然”,即人们要顺从自然,回归自然,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惩罚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 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追求实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我们要理解它,然后将理论和现代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为构建和谐文化出力。

因此, 继承与创新学习就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使命。

(四)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非物质基础。

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对我们现代来说,尤其要有自己的主见,一件事,首先要走进它,了解它,才能来评价它,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更不能随大流。

比如说:说到传统文化只有学习,我们才能既做到继承,又能尝试创新。

因此,我觉得,要想真正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兼并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之路,我们首先要重视传统论,走进它,了解它,在国人中应该多开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

综上所述:

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

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上述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

这种精神成就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厚德载物”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

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爱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

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作为现代中国人应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我们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

学习永远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

文化传统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

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不喜勿喷哦[祈祷]




跋涉者兰州


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叫法更确切,个人认为《周易》《道德经》是其中的经典,《周易》更像是这个世界运转的虚拟齿轮机构和说明书,巜道德经》学透了更能塑造个人的世界观。现代社会和科学全部西化,不应该排斥西方的东西,用现代的经验材料去验证传统文化的正确否,反过来用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现代生活及科学,比如用《周易》来指导电子学科,阴阳概念可以理解为正负极、并联串联、直流交流…


中国文化507721


文化彰显思想,思想嵌于时代。

儒家

以其海纳百川的态势,得以博大精深,常思常新,渊源流传几千年。儒家遵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深得历代封建时代统治者的青睐,实在是御民的不二法宝;而对于普通民众即个社会阶层来说,照儒家思想或男耕女织,或做个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对于那个时代这个词一点不含贬义)或学而优则仕,都是很知足的事情。所以儒家在中国封建时代很有它发展的土壤。

谈到儒家,就不的不提两晋南北朝时代,虽然有五代十国相继登台,但人们世族思想依旧很浓,士族风范,也就是贵族思想。做官很讲出身,士族阶层的时代。而文人也讲求风流倜傥,出了不少文人,竹林七贤,更有广零散等美谈。经过隋到唐朝开国,由于历史原因就不讲那一套了,任人唯贤。此时科举兴起,儒学又得到另一个发展时期,另一种延续。此时,佛教在唐朝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然,儒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例如,俗话有讲:百无一用是书生。儒之害,非一日只功。我们现在都说的礼教害人云云,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独尊儒家,可惜了法家。秦得李斯而强国,后才有六王毕,四海一。

佛教

我想佛教作为外来事物,传入中原之初一定很灰黄。古代中国人好称自己是中原人。据其宣扬的精神,最初吸纳的必是精神或生活落魄者,暗合人性内心深出的一种精神宿求。不论国内,国外和什么时代都有它的发展空间,但不是也不会是主流。

百丈高楼平地起,起于平民,迹于贵族。它的发展还需要贵族的加入,在中国的发展也不例外。靠统治者的推崇,它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时佛塔俱立,大量佛经被翻译,“唐僧”很多。

道教

谈及道教,就从它的logo,太极标致说起。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再六合,八卦。暗合事物发展规律,什么事情都是从无到有,就连宇宙,也是从大爆炸开始。生命也是。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很有点意思,并引起了欧美人士的兴趣。同时也对中国养生学,医学方面也有影响。很多词汇也原自道而融入了生活,如玉皇大帝、五行,金木水火土等等。个人认为作为学说它部分揭示自然规律,但还带有蒙昧;作为宗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最后是 易

这个最早,在古代中国文化这算冲破蒙昧的第一步。易学,讲究象,即符号。而且各象有不同的符号表示。九宫图很有意思,传说最初是在龟背上发现的,图如下:

4 9 2

3 5 7

8 1 6

这是一阶九宫,还可衍生出很多种,阶越大数字方阵也越大。

八卦,被道教吸收了。易时代久远,了解的不多。

它试图把占卜系统化逻辑化,符号化数字化如九宫八卦,数字推理。它试图把占卜系统化逻辑化,符号化数字化如九宫八卦,数字推理。有些东西至今看来还还很有道理,甚至价值。至少在今天看来它与文化品位联系起来,是可以很有价值地。

虽高于占卜,毕竟源于占卜。

还想补充点,几千年的文化的进化对于人的生物进化而言是基于相同的生物智力的。一句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四家各有其舞台。



飞雪寻梦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平时常说文化文化,好像都很清楚什么是文化。那我们真的都明白他所代表的意义吗?今天咱们然来探讨一下什么叫文化。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尤其特指精神方面,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纵观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开始,自从有了人类也就产生了文化,文化贯穿了整个人类史。而有据可寻的就是四大文明。四大文明是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地域属伊拉克)、古埃及(位于西亚及北非交界处,今地域属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

各位请看,所谓的四大文明,除了中国以外,其他三种文明皆已做古不复重在了。虽然埃及和印度仍然存在,但其文明和历史均遭到严重破坏,没能延续至今,而剩下的也只有传说了。

唯有中华文明,代代传承,历久弥新,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中国文明才可称之为文化,而其他的只能称之为文明。文明是可以再短时间学会的,而文化却不是想学就可以学来的。

中国文化是浸润在骨头里的,已经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中华民族延续至今,上下五千年,其中圣人辈出,文人智者不知凡几。从炎帝、黄帝,到尧舜禹,再到诸子百家。如果要想讲清楚发展脉络,万言尤不足,因此不做论述。只说一下至今仍在产生着重大影响的儒家文化。

如果想要在几千年中华文化中选出最重要影响至深的文化,无疑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

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传承和发展,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红尘路过客


这个题目比较大,我只能试着取其一点作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统,积累非凡。

现代文化,只是取其精髓,去其糟粕,袪短扬长,古为今用。

譬如孝道。春秋时有“老莱娱亲“,也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更有父母去世,为官者要回家服丧三年的做法,哪怕你是宰相也得回去。更有的是守在父母坟前尽孝的极端做法,搭个茅棚,穿件旧衣,蓬头垢面,类似于现在的苦行僧,在坟墓旁边人不人鬼不鬼的,以证明他们的虔诚和孝心。现在可没人会这么做了。

再论妇道。过去的女人对男人要“举案齐眉”,有道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丈夫或者公婆稍不满意,一纸休书就可以把女人退回娘家。“三从四德”,毒害匪浅。而现在的社会,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不分尊卑,没有歧视。甚至有些地方,女人的地位几乎要高于男人。平时男人要看女人的眼色行事,在女人面前唯唯诺诺,谦恭有加。譬如上海。嗬嗬。

上面两例,是我们的现代社会对古代传统文化有取舍的地方。

完全继承的当然也有不少。譬如:

诗词文化。楚辞汉赋,古韵乐府,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些文体,基本上都照搬使用,近几年甚至显得稍微热络。

道德文化。老子的一篇《道德经》,至今仍在传承教习,广为使用,并作为我们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历史文化。我国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的历史,大都有史书上的记述,近代以来的一些考古发掘,从古墓里找到的文献文物,用里面记载的内容,去验证史书上的历史事件。因此可以说,我们国家的历史,几千年来,直到现在,是一脉相承的。

简言之,我们国家现在的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江东艾


在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今天,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后10余年,现当代文学研究有了深入发展的情况下,重新提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课题,有文学本体认知的深化,更有文学史研究不断调整思路的重要意义。这一论题本身既具备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历史先天性联系之特性,又表现了传统文化自身活力予以文学现代性的特质。这些年里,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涉猎到现代文学与文化传统的问题,无论是文化传统本身的文学整体辨析,还是中西文化比较中的探寻,甚至作家作品的文化剖析,都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认知。这使得文学史不断被重写,作为文本的作品被重读,大大扩展了文学生成的新资源。


石头521


在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今天,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后10余年,现当代文学研究有了深入发展的情况下,重新提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课题,有文学本体认知的深化,更有文学史研究不断调整思路的重要意义。这一论题本身既具备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历史先天性联系之特性,又表现了传统文化自身活力予以文学现代性的特质。这些年里,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涉猎到现代文学与文化传统的问题,无论是文化传统本身的文学整体辨析,还是中西文化比较中的探寻,甚至作家作品的文化剖析,都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认知。这使得文学史不断被重写,作为文本的作品被重读,大大扩展了文学生成的新资源。


云庄学府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源头的文化,这个源头就是道,也可称之为太极、中庸、明德等等。世间百艺即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诗、书、礼、乐、民俗等等,无不契合于源头,崇尚和谐,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者,是也。

现代文化,没有共同源头,政治、哲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军事等,各有所宗,崇尚竞争。


慧光2787


问:谈谈你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在文化的理解?

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有很多经典和精华值得我们继承、传承、传颂、发扬光大。没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就没有现代文化的光辉和灿烂。

我国的现代文化也有很多创新和发展,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弘扬。不论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都有其不完美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要吸取经典、精华、美好的部分把他传颂、传承、把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灿烂的经典、精华、发扬光大!


竹楼伊人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意义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