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久了,疫情過後,第一件事想幹什麼?沒有奢望,只是日常

忽如一夜疫情來,千門萬戶閉不開。疫情來襲,除了在一線與病魔奮戰的“逆行者”,更多的人宅在家裡,企盼疫情快快過去。

不少網友感嘆:以前希望春節假期能長一點,再長一點,可是今年這個超長年假,卻讓我們過得如此揪心,如此焦躁,如此疲憊。

憋著勁頭沒處使,除了吃飯睡覺,看書學習,網友們在家一波又一波神操作引爆了朋友圈。某男子的家中旅遊視頻段子,某女子將長髮辮成椰樹狀的視頻,播放量均高達1億多。還有的在家中擺下“擂臺”,客廳套圈圈,餐桌打乒乓,茶几推拉罐,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卻也給封閉的家居生活平添了無數樂趣。

這天閒來無事刷手機,刷著刷著,論壇裡突然冒出一個話題:假如一覺醒來疫情消失了,你最想幹什麼?

是啊,假如就在明天,新冠狀病毒掃平蕩盡,新的一天,我們最想做什麼呢?

宅在家裡久了,疫情過後,第一件事想幹什麼?沒有奢望,只是日常

網友們的回覆可熱鬧了。只要涉及這個話題,隨便一個論壇,任何一個微博,回帖都是成千上萬。小哥梳理了一下,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線心聲篇

◇我是醫生,疫情過了,終於可以不戴口罩不穿防護服不再憋屎憋尿,我只想睡覺,一覺睡到自然醒。

◇趕緊回到家裡,好好陪陪家人。身為警察,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外執勤,老婆一人在家帶孩子,又辛苦又擔心,虧欠他們的實在太多了。

親情篇

◇第一時間訂車票,趕回老家跟父母吃個團圓飯。

◇去見我最愛的人。

◇把推遲的婚禮重新擺上日程。

吃貨篇

◇約幾個朋友,去吃頓火鍋,再不吃,快瘋了。

◇火鍋燒烤螺絲粉,奶茶逛街看電影。

◇去街邊放心地吃碗熱乾麵。

宅在家裡久了,疫情過後,第一件事想幹什麼?沒有奢望,只是日常

運動篇

◇爬山看花,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

◇出去走走,跳跳,我的雙腿都快退化了。

◇我要去蹦迪,腦袋把脖子晃“斷”那種。

◇帶著孩子出去,讓他自由自在的跑,這幾天關在家裡,天天吵著要出去玩,哭好幾場了。

實幹篇

◇當然是上學啦,抓緊把耽誤的課程補起來。

◇想回到正常的生活,每天忙忙碌碌也是幸福。

◇上班掙錢,養家餬口。

休閒篇

◇在陽光下草地上躺著,就那樣發著呆,直到肚子餓了,想回家為止。

◇迎著花香往前走,不問方向,走到春天最深處。

感恩篇

◇把身邊參加抗疫的哥們約出來,敬上一杯酒,犒勞加感謝。

◇想去武漢,看看這個經歷了劫難的城市變成了什麼樣,想登上黃鶴樓,逛逛戶部巷……

看了網友們這些願望,心裡不禁酸酸的。許多分明就是我們往昔的日常生活啊,如今倒好像變成了奢望!

宅在家裡久了,疫情過後,第一件事想幹什麼?沒有奢望,只是日常

大家都太想回到從前,每天能夠自由地呼吸,自在地走路,自如地交談,自然地歡笑。

想起周星馳的一句經典臺詞: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平平淡淡的生活,簡簡單單的日常,也許就是那一份我們沒有珍惜的愛情吧。直到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日子被疫病無情篡改,我們才知道過去的時光多麼平靜而美好。

想想這段時間,“肺炎”“口罩”“隔離”“封路”“確診”“死亡”,這些令人生厭的詞語,一次次將我們的神經揪緊,我們才發現,“上班”“逛街”“購物”“聚會”這些詞變得多麼親切可感,哪怕是加班、堵車、擠公交呢,也勝過惶惶不可終日。

宅在家裡久了,疫情過後,第一件事想幹什麼?沒有奢望,只是日常

宅在家裡日子,疫情可能讓我們憂慮、厭倦、恐慌,但也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像戈壁上的胡楊,頂著朔風成長。

疫情教我們認識到:世上最不踏實的床是病床,人生最好的福氣是健康;國是我們最大的靠山,家是我們最後的駐防;曾經以為歲月靜好,源於自己辛勤打拼,到現在才知道,真的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心態也在疫情中豁然開朗:生活原本就應該少一些怨尤,多一份感恩;少一些煩惱,多一份安寧;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淡定;少一些利慾,多一份真情。

有網友說:“躺在家裡還能做貢獻,原來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可是真有這麼一天,我想這貢獻還是別做的好。”

時至今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下降,有效藥物已進入臨床試驗,相信通過一線抗疫人員的不懈奮戰,一覺醒來疫情消失已指日可待。“火鍋燒烤螺絲粉,奶茶逛街看電影。”這些並非奢望,不過是我們曾經擁有、仍將繼續的日常。

宅在家裡久了,疫情過後,第一件事想幹什麼?沒有奢望,只是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