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请救救穿山甲,不要再食用、药用了

最新研究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新闻背景:

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并于上午11时,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穿山甲是极危物种,在中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食用,非法捕杀、走私或贩卖,可被判监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严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但依然挡不住全世界人民利用它、使用它!

因果轮回,人类只能自食其果。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请救救穿山甲,不要再食用、药用了

穿山甲小百科:

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 片。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

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径20-30 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径约2米。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请救救穿山甲,不要再食用、药用了

所有买卖的穿山甲皆来自野外
穿山甲<strong>繁育缓慢、容易被人捕获、圈养极其困难,因此所有贸易中的穿山甲全部来自野外捕获。

穿山甲<strong>对人工圈养环境适应性很低,免疫系统也极其脆弱,很容易生病。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提供的数据,超过一半的穿山甲会死于出血性胃溃疡和肺炎。即使不计成本地付出,成功率也是极低。

在过去的150多年来,100多个动物园和机构曾试图圈养穿山甲,而大多数在头六个月到三年间死去。广西林业科学院从2012年开始对罚没的穿山甲进行救护,截止到2014年11月,救护的74只马来西亚穿山甲和2只中华穿山甲,多数在25天内死亡。

<strong>对于穿山甲来说,从它在野外被抓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


穿山甲真的不下奶、不通乳!

传统上认为穿山甲能够通乳、通经络,可以用来下奶。这可能是由于穿山甲的名字引起的错误联想(以为穿山甲能穿山,所以甲片有贯通功能)。

<strong>实际上,穿山甲鳞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类似人类的头发和指甲。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穿山甲与王不留,妇人服之乳长流。”自此,甲片(穿山甲鳞片)的通经下乳、软坚活血效用就为中医药人士所推崇。但时至今日,并没有这方面的循证研究,并没有任何临床试验证据可证明古人说的这个结论!

还有人说,穿山甲鳞片可以治疗风湿,可是到目前为止,治疗风湿的西药已经研发了许多!<strong>如果你想用中药,也可以用蝎子、蜈蚣、地龙等代替!

<strong>救救穿山甲吧,让它们回归野外,不要再拿来药用!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请救救穿山甲,不要再食用、药用了

别把穿山甲当野味吃!

我国是穿山甲最大的消费国之一,其中有不少人在偷偷食用穿山甲这种野味,<strong>他们的畸形心理认为,吃穿山甲是某种特殊身份的象征,具有“优越感”,这实在愚昧至极!

有新闻报道,在2018年6月,名为沈剑平的博主发了一条图文微博,称自己在越南食用了穿山甲、果子狸和蛇,还说“最好吃的是穿山甲血做的炒饭”。随后该博主系银泰集团一名管理层人士的身份被翻出,银泰集团也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

就在沈剑平惹祸上身的同一天,湖南高速公路交警永州支队查获19只穿山甲。而在两天前,曾被曝光的“官员请吃穿山甲”事件的主角之一,广西教育厅高校工委统战部原部长李宁,则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strong>救救穿山甲吧,让它们回归野外,不要再拿来食用!

<strong>所谓的野味,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

<strong>由于病体罕见,人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丢了命。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请救救穿山甲,不要再食用、药用了

穿山甲比大熊猫还珍稀

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红名册上将中华穿山甲正式定为“极危”,即距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与之相对应的是,大熊猫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到“易危”,也就是说,

中华穿山甲比大熊猫更珍稀。

2019年6月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功能性灭绝”。

功能性灭绝的概念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某一物种已经不能满足其生态系统中承担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已难以恢复,甚至难以在自然状态下维持繁衍

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实地调研发现,近3年内,仅有效记录并查证到11只中华穿山甲且在中国大陆地区长期未监测到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的存在

目前,除在中国台湾地区有1.5万-2万只中华穿山甲外,我国其他地区均未见或仅见零星个体存在。因此,可以判定中华穿山甲种群在大陆地区已极度稀少,呈功能性灭绝状态。

<strong>所以,为了生态平衡,为了地球文明,为了我们人类自己,请救救穿山甲,不要再食用、药用、买卖它们了!

<strong>让这些善良、勇敢的地下工作者,自由地生活在野外,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吧!

<strong>请放过它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